以教人者教己 ——读《重读陶行知》之《 “教”是最好的“学”》所想

淼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读《重读陶行知》,跟着李镇西老师重温恒久不变的教育常识,追寻着教育智慧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以教人者教己”是陶行知先生当年为晓庄学校确定的根本方法之一。他以例证阐述“以教人者教己”效力之宏,从而归纳出一条重要的学理:“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已便格外明白了。联系自己,我一直以教人者教己。</span></p> 学生时期,为教而学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上小学起,我就长期担任班长一职,相对说承担较多班务工作。有一天,班主任对我说:“今后,我们班六一节目表演的事就交给你了。”真佩服班主任那双眼,她居然发现了我有舞蹈的兴趣和特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的确如此。童年的记忆中,每当夏日的晚上,家人和邻居围坐在月光之下纳凉时,大家常常会自娱自乐,看着邻居的哥哥姐姐登台献艺,我便心里痒痒的,总是拉着小朋友即兴表演,“你来当妈妈,我来做爸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接到班主任给我的“重大”任务,我兴奋不已。每年的六一演出可是在文化宫大礼堂举行,那是苏联专家参与设计和建造的集图书阅览、歌厅、放电影、演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礼堂。承接矿内乃至各级各类表演的大舞台啊。演什么?如何演?自此,只要有大型演出的时候,在文化宫后台化妆间的窗台上多了一名小学生,她趴在窗台上,睁大眼睛看化妆台看京剧演员把五颜六色的颜料一层层涂抹在脸上,看他们把服装一层层穿在身上,看到老生把长长的胡须沾在上唇时,她甚至在想“他们怎么吃东西呢?”那个小女孩就是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矿里的文化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文艺生活相对繁荣,常常举办各级各类演出。我印象最深的是国家全总文工团慰问演出,那是我第一次领略架子鼓的魅力。因我家离文化宫很近,作业又不多,我和小伙伴们常常混进影院:看采茶戏演员身穿采茶衣、扬着单袖筒、舞着扇子花,载歌载舞、神采飞扬……也就在那个时侯,我开始模仿练习开扇、合扇、单手花扇、十字步、走台步、翻云手、叉腿、下腰等基本功。我也接触了京剧,稍微知道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和皮、黄、锣、鼓的伴奏结构。想着舞蹈编排,就连看《红色娘子军》《沙家浜》小人书时,也不断琢磨人物表演形式。我有个叫雪梅的同学,她父母就曾是矿里文艺小分队里出了名的演员,我就常去她家和她一起编排组合双人舞,想求得指导。可惜她父母都是工程师,工作忙得很,没更多教我们。&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这样,我自演自导编排了《小蜻蜓》《让我们荡起双桨》《小小少年》《采蘑菇的小姑娘》 等舞蹈教同学。回忆如昨,历历在目,感慨自己当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刚读师范不到两个月,一次在班上上形体课时,我再次被舞蹈老师相中,选我入校级舞蹈队。我正式接受舞蹈培训。 </span></p> 从教之后,为教而做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2年,我所在的学校(现第一小学)率先设教科处,由我担任教科处主任。校长找我谈话,希望尽快申报省市级课题。看我一脸懵圈的样子,校长说,先做起来再说。是的,教科处的人怎能不懂做课题?以后如何指导他人?于是,在学校做课题方面,我成了首个吃螃蟹的人 。当年全校就两台电脑,互联网并不发达,全县申报课题的学校也少之又少,如何选题?如何申报?难题如一座大山向我压来。我必须迎难而上。我通过教研室和定中找来课题申报材料模版,搜集相关教学杂志、书籍,研究订阅认真研究学习。凭着一股闯劲,摸着石头过河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时,我县已整体加入“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课题研究,正如火如荼开展习作板块教学实践,依托这个平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毫不犹豫申报了《小学创新作文指导与评价模式探究》的课题,成功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申报的《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课题立项为市级课题。为了提升科研能力,我主动报名参加全省课题研究培训,且听且思、且学且行。完善了一个个课题方案,开展了一次次课题活动,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三年的汗水总算没白流。申报的两个课题如期结项,省级课题《小学创新作文指导与评价模式探究》还被评为优秀课题。我不满足,开始带动更多处室、老师潜心课题研究。在一小期间,我帮助老师做了20多个省市级课题并成功结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深刻体会到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的效力之宏。在班级、学科管理上也进行大胆课堂改革:“采取小组捆绑机制和实施结对帮扶计划,采取“小先生制”“兵教兵”“兵管兵”的办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小先生制”也是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实践过程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倡导并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理念。“小先生制”它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本、着眼发展的合作学习、崇尚实用的生活教育思想。实现“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这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span></p> 调入机关,为教而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7年,我调县教研室开始从事小学语文教研员工作。我深知“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员是老师中的老师”还有“已立立人,已达达人”的道理,我必须学在老师前。因为长期在小学高段教学,我有意识挑战自己的短板,更多关注中低段命题、课堂,研究学习中低段的生字教学、阅读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课堂观察。为了吃透教材,所有单元以及期中期末试卷全部自己亲自命题。此外,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课、磨课,开展教学讲座。沉潜几年,我对小学各学段的教材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教与研携手 ,教与学并肩,我享受着“学”的快乐,“教”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8年始,新教育在我县试水,我开始接触新教育。2019年,局里人事调整,我又到局新教育办工作。“如何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如何引领老师们走上新教育这条幸福完整的教育之路来?”我在内心再次燃烧起自己,全身心投入,不负信任,不负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陶行知在《行是知之始》提出过知识有三种: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我从闻知开始,开始大量研读新教育书目,关注新教育公众号推文,熟知新教育理念和行动要领。但熟知不等于真知、知道不等于做到。“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要对新教育的认识从“概念”走向“信念”推进,由“理想”转向“思想”引领,我还得说知、亲知。于是,我不停下校调研、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一次次参与学校新教育策划,一次次参加各类新教育活动,一次次做新教育讲座,一次次和年轻教师读写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教而学”“为教而研”,在劳力上劳心。我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汇聚着更多老师丈量着相同教育尺码,用生命润泽生命,用激情唤醒激情,用力量传递力量,带领更多的人认同新教育,追随新教育,行而不辍,履践致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是最好的“学”。我时常提醒自己,“教”不可做“农夫山泉”:不生产知识,只做知识的搬运工。《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读李镇西老师的《重读陶行知》一书,暖暖爱意从字里行间流入到我的心里,冲击着我的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2年9月17日</span></p>

课题

教育

陶行知

老师

以教人者

教己

教而学

小学

申报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