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2022年,与世界炎热天气同步的安徽巢湖,出现了四十年未遇的旱情高岗植物、田园菜地几乎完全干枯,旱地作物绝收,农村家庭蔬菜全靠市场购买。当我们来到巢湖市栏杆集镇、苏湾镇时,我们喜见现在的农民依然生活安心,田间一台台水泵挂在倒流沟,喷着水花,稻田里水稻长势良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在巢湖南部濡须河一带,河水静静地躺着,稻穗低垂,绿叶茂盛,看不出大旱带来的丝毫伤害。调研团队每到一处,无不露出快乐的笑容,这就是疏浚,这就是疏浚给我们创造的“鱼米之乡”。2022年9月,巢湖涂山文化研究中心精心组织了问寻疏浚2022巢湖涂山文化调研。</i></b></p> <p class="ql-block"><b>第一部分 涂水河道的地域分布与疏浚总结</b></p> <p class="ql-block">在巢湖北部有一座山,千年以来,人们都称呼“涂山”。根据《康熙字典》记载,此地也就是历史上司马迁《史记》所讲述的“夏之兴也以涂山”之涂山,是上古时代古扬州地区涂山氏部落居住地。在涂山的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弯曲河道,人们称她为“涂水河”,因为岁月古老,人们又称为“古河”,这条河道就是今滁河的上游干流水系。现在的滁州市位于涂水河的中游,唐朝之前这一带叫“涂中”,因为长江河道形成,涂水河的水入海速度加快,形成滩涂,出现的人群居住,便以“滁州”命名至今。涂水上游水资源非常丰富,因为地势的原因,合肥北部、淮南东部雨水均向东流去,在陈泗湾这个地方与涂山流水汇聚成主流河道,这是古代涂山氏部落导水入海的唯一河道,她为涂山氏发展农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被涂山地区世世代代尊称为“母亲河”。4000多年前,大禹在这里科学总结了涂山氏部落治水创建农耕的经验,称之为“疏浚”,并以其司空的身份召集九州诸侯在涂水南岸召开疏浚治水经验总结推广誓师大会,决心用疏浚治水的方法,治理九州水患,创建九州粮田,创新九州农耕,造福九州百姓。至此,古扬州地区的涂山氏部落,以“鱼米之乡”的美誉名扬天下,“司集”地名因此从古传今。2018年元月13日,中国夏商周断代史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古代史教育专家李伯谦教授亲临巢湖涂山调研,叮嘱时任苏湾镇党委书记李祥晖,“在这里(指司集村)打造疏浚治水文化广场,这是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正因为有了这条河道,涂山洪水得到排泄,保证了庄稼的正常生长,清朝重臣李鸿章曾亲临涂山地区考察调研,在喜神沟孙洼村孙尚质家居住近两个月,共同研究囤积粮食修建粮仓,探寻创建了淮军。千古以来,陈泗湾、司集、古河、狐狸皋、石狮、涂巷、仓房等等,记忆并讲述着农耕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不仅利用河道排泄洪水,还对河道进行了有效治理,修建了水灌站,做到洪灾排涝,干旱提水,促进了江淮农耕生产,实现了旱涝保收的千古神话。在涂水河畔,至今保存着“神龙庙”、“青龙庙”、“法王庙”,记忆着涂河流域历代治水圣贤,讲述着中华民族农耕史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近些年来,一些宗教组织花言巧语,抢占文化资源,更改传统庙宇为“寺庙”,将神龙庙、青龙庙、法王庙、二郎庙等分别改为“神龙寺”、“青龙寺”|“法王寺”、“天台禅寺”,甚至在附近还新增了“基督教堂”,严重破坏并诋毁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涂山有段歌谣:“涂一涂二涂三四,涂妈妈生了个夏皇帝(读音zi),吃新米,挂涂牌,大雁不来小燕来!”这是伢大佬小、男女老少人皆会唱的歌谣,表达了涂山世代子民对大禹治水精神的无比敬仰、对涂山娇大爱为民母亲情怀的深切怀念。</p><p class="ql-block">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来到涂山,他在实地考察感知涂山人文历史后,感言道:“金耙银耙,留在涂山大洼,孰能得到,就能执掌天下!”懂得民生,发展农业,是一门科学,他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更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孟子的感言道出了国家治理的真谛,谁懂得了民生的道理,说掌握了农业发展的科学,谁致力于为老百姓谋利益、谋幸福,谁就能执掌天下。千年之后,孟母桥承载着这份厚重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涂水河道的地域分布,是涂山氏先民的智慧结晶。涂山氏部落疏浚治水、创建粮田、发展农耕的历史经验,为大禹治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大禹科学总结涂山氏部落农耕经验,用使命担当,誓师九州推广疏浚治水,开启了中华农耕的新时代。疏浚治水的共同使命,让大禹、涂山娇从相逢到相识,从相知到相爱,从相思到相伴,以疏浚九州、造福天下的伟大事业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伟大爱情。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与涂山娇的爱情故事传遍九州,成为几千年来爱情的标准范本。男当天下为公、九州为重,女当相夫教子、大爱于民,成为中华民族千古未变的家庭准则。</p> <p class="ql-block"><b>第二部分 濡须河水利枢纽创建与疏浚推广</b></p> <p class="ql-block">濡须河,又称裕溪河,东临连长江,西连巢湖。上古时代,因大禹凿开濡须口,疏通濡须河道,在千古彭蠡大地上创建了大批粮田,使有巢氏部落从狩猎渔生的传统生活方式转入江淮农耕的新时代。“遥望水泽入海漂,近观粮田变家园。彭祖长寿八百年,尽在白石山洞间。” 原以“白石山”、“白石洞”为名的崎岖山峦,因山前一片如海之大湖泊,被人们感叹为太大太大,故曰“太湖山”。随着太湖山下凌家滩遗址的考古发掘,5300多年前的长江中下游文明史让世界惊叹。</p> <p class="ql-block">濡须河水利枢纽工程呈“井”字状,西以黄雒为河口,在七宝山、锥山之间形成河道,叫西关;凿开白石山以西部位形成河道,叫东关。洪水经裕溪河、后河向东入海,故此地名曰“海口”。东以黄嘴、黄墩一线形成河道,成三路水系流入长江,在黄雒经海口到黄墩的河道上出现了水上运输通道,运漕河道随之而久闻天下。</p><p class="ql-block">濡须河水利枢纽工程的科学创建,不仅打通了巢湖通往长江的水路,也保证了无为免遭水患侵袭,千百年来,无为的父老乡亲称之为“母亲河”。无为无不为,濡须也。在濡须河西端,一座南高北低呈睡姿的小山,因大禹妻子涂山娇站立遥望夫君奋战濡须口,疏通濡须河道,此山被名曰“望夫山”。后人为敬仰大禹,爱戴涂山娇,在其北侧山顶建文峰塔,命山名为“濡须山”。如今,东关西关河道、七宝山、望夫山、濡须山、打鼓山,簇拥太湖山(即白石山),形成了山水相间如画、人文史话如歌的厚重人文环境。濡须之战、草船借箭等三国故事,让濡须河一带子民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打通濡须河,是大禹成功运用疏浚方法治理湖泊水患的一次伟大实践,极大地鼓舞了大禹团队疏浚九州的伟大信心,无论在洞庭湖的华容一带,还是淮河流域的信阳地区,都成功地实践了“鱼米之乡”的伟大创造,大禹治水十三年,奋战在九州大地,他成功地推广运用疏浚治水的方法,创建了九州粮田,实现了粮仓丰满,百姓安居乐业,得到了九州人民的无比敬仰。“夏之兴也以涂山。”司马迁的历史总结,让中华儿女世世代代铭记涂山,铭记涂山疏浚为九州一统大业实现作出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b>第三部分 巢湖流域的人文史话与疏浚价值</b></p> <p class="ql-block">在巢湖,涂水河畔、濡须河畔有讲不完的人文史话,不论是有巢氏人类构木为巢、狩猎渔生,还是涂山氏疏浚治水、创建粮仓,都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时代。几千年来,以涂山为代表的人文史话,被九州敬仰,让中华记忆。</p> <p class="ql-block">司集民歌,是巢湖民歌诞生地,是中华民歌的发祥地之一。一曲《候人歌》,被称为中华历史上第一首南音情歌。以《打石纽》、《姑嫂对花》、《新打小船亮光光》(即《数板山歌》)等为代表的司集民歌,流传九州,唱到北京怀仁堂。一九五八年,国务院授予巢湖司集为“全国文化乡”。司集民歌以其纯朴的民风语调、独特的情感倾诉和奋进的创新旋律,让群众喜爱,让世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疏浚治水,是以涂山氏部落为代表的江淮农耕的历史创举,他的成功推广运用,不仅成功实现了中华农耕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国家形成和科学治理。疏浚治水,从道法自然法则到人本思想换位,解放了人们原始的本位思想,开启了人类和谐协调、共同进步的伟大时代。人们对治水英雄大禹的拥戴,对华夏圣母涂山娇的敬仰,无不折射出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尊崇之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拳拳之心。疏浚治水,已不再停留在只为治水而疏,已经标杆为人类进步发展与思想解放运动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创建疏浚文化博物馆,建立疏浚治水文化广场,讲述疏浚历史人文故事,是我们当下着手在想、用心在问、用情在做的一件大事,我们只有科学把握疏浚的价值所在,紧紧抓住疏浚的科学性,即科学疏浚与科学总结疏浚、科学推广疏浚,科学地解读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讲述大禹与涂山娇的爱情故事,让历史真实呈现。疏浚文化博物馆,可分为疏浚史料展示中心、司集民歌演艺传承中心、大型史话电影《疏浚》播放中心和3D动画电影《禹娇传》网络传播基地。疏浚史料展示中心,集中展示涂山氏部落创造疏浚、大禹科学总结疏浚、大禹行功九州推广疏浚成果等内容;司集民歌演艺传承中心,集中展示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南音情歌《候人兮猗》、古龠与涂山音乐对话、司集民歌的历史发展、司集民歌传承与培训等等;大型史话电影《疏浚》播放中心,用宏大的场面再现4000多年前疏浚的壮观场面,展示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用疏浚史话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其创新思维,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量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3D动画电影《禹娇传》的制作,是充分运用动画效果,根据广大青少年和学龄前儿童教育需求,通过真实地讲述禹娇治水农耕及其爱情故事,播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创建网络传播基地,引导并实现全民参与,达到传播效果。</p> <p class="ql-block"><b>第四部分 江淮农耕的品牌运用与乡村振兴</b></p> <p class="ql-block">乡村振兴,是当下的重要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巢湖,是长江中下游历史文明发展的高地,凌家滩遗址的考古发掘、三官庙的文物呈现、涂山歌谣的千年传唱,充分记忆着江淮农耕史话。抓紧做好江淮农耕品牌规划和品牌运用,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一是在苏湾镇司集逐步建立涂山农耕文旅集散中心。组织夏阁、柘皋、栏杆集、苏湾、古河、仙踪五镇联动,打造涂山文化旅游景区,在132平方公里的涂山创建涂山农耕文旅基地。游涂山涂水,讲疏浚史话,读好重农说,建好美丽巢北。</p> <p class="ql-block">二是在林头镇东关码头开辟濡须河道观光旅游基地。在濡须河河道两侧设立三国古战场景点,把彭祖修炼、禹治濡须河、望夫山史话等历史故事融入景区,在林头、运漕、铜闸、银屏一线构建巢湖、长江地带农耕文化旅游观光的外部景区。</p> <p class="ql-block">三是发挥凌家滩遗址考古发现的文化解读研学功能。凌家滩的考古发掘,为巢湖流域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长江中下游的中华文明高地。解读玉鹰、玉龙、玉人、玉潴,以及凌家滩农业,在凌家滩创建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化的品牌经济。</p> <p class="ql-block">结语:综上所述,问寻疏浚是我们文化研究的核心价值所求,发展农耕是我们当下使命所在,创建品牌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是我们坚定的战略目标。尽管含山行政区划属于马鞍山市,但巢湖含山是山水相连、文化共存的自然主体,不可分割。这次文化调研,巢湖涂山文化研究中心、含山县文化研究会一起对话,形成共识。愿我们继续开展实地调查,拓展思维空间,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性展开深入研究,为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创建领军品牌系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附:问询疏浚2022巢湖涂山文化调研提纲</b></p><p class="ql-block"><b><i>1、了解涂水形成与滁河流域水系分布,研究上古扬州地区古涂山氏部落被誉称“鱼米之乡”的创建史话;</i></b></p><p class="ql-block"><b><i>2、参观陈原道故居,瞻仰革命先烈陈原道先进事迹,研究陈原道重农思想形成及其革命理想和政治抱负;</i></b></p><p class="ql-block"><b><i>3、勘察司集一带地形地貌,解读司集地名的来历及其历史记忆、疏浚治水的历史总结及其科学推广运用;</i></b></p><p class="ql-block"><b><i>4、走访孟母桥,了解孟母桥历史文化及其民间歌谣深意,研究江淮农耕文明在中华农业历史发展的地位;</i></b></p><p class="ql-block"><b><i>5、敬仰涂山娇,了解方涂巷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存,研究司集民歌文化以及南音《候人兮猗》语音语系;</i></b></p><p class="ql-block"><b><i>6、穿行涂山,沿途介绍天禹岭、喜神沟、欢喜洼、韭菜衖自然景观,介绍李鸿章创办涂山粮仓人文故事;</i></b></p><p class="ql-block"><b><i>7、走访伍相祠,了解昭关历史文化,研究含山北部文化与涂山农耕文化的相互关系,解读《游褒禅山记》;</i></b></p><p class="ql-block"><b><i>8、参观东关码头,遥望望夫山、濡须山,查勘濡须河河道及东关水系,研究大禹疏通濡须河历史价值意义;</i></b></p><p class="ql-block"><b><i>9、参观凌家滩遗址,感知5300年前有巢氏人类祖先的智慧,了解巢湖流域农耕史话,解读玉鹰文化传播价值;</i></b></p><p class="ql-block"><b><i>10、品尝三口塘老鹅汤,介绍彭祖修炼史话与太湖山的地名史话,研究太湖山文旅农业品牌及乡村振兴战略。</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span class="ql-cursor"></span></i>巢湖涂山文化研究中心 </b></p><p class="ql-block"><b>王炜 司军民 程仲平</b></p><p class="ql-block"><b>2022年9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