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最进步的文字种类之一。它与其他拼音文字的最大区别,是它不仅具有“表音”的特点,而且还具有“表义”和“表形”的功能。千千万万的汉字,仅八个基本笔画演绎而来,字字珠玑,形成唐诗宋词汉赋,汇聚恢弘浩荡的中华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成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文脉未断的幸存者。靠的就是汉字的这些鲜明个性和内含的丰富性,是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所无法比拟的。<br> 然而,在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学习书法是没有意义的,手机语音转汉字,电脑敲键出汉字,动笔书写与日骤减,汉字书写的意识在淡薄,书写的能力在减弱,提笔忘字,下笔字丑,这是一件令人遗憾又痛惜的事,习总书记上任以来,多次在国家重要会议上提到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因此,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爱护自己的汉字。既要用好它的“音”和“义”,也要努力描绘和塑造它的美的形象。做好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推广者,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使中国汉字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大展风采,永葆青春。<br> 面对写字兴趣不浓的小学生,我们针对性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借助书法童话让写字剧情化,释放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br> 小课题《书法童话在一二年级写字课的实践研究》历时一个学期的认真研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于2022年9月14日下午完成了校内初审,三位来自校外的专家观课堂,看材料,听汇报,给小课题研究评了95分。获得如此高的鉴定分实属不易,是在学校各方面的支持下,全体小课题研究团队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仅看下面“个十百千万”的几个数字就能感受小课题研究的深实细勤。 <b> 十七万多字的研究日志。</b>这么多字的研究日志在四个月的教学实践中完成,每一节常态课都写了教学反思,汇编成了三本《字宝宝搬新家教学反思》。每一节研究课都形成了文字材料,汇编成了《字宝宝搬新家论文集》。 <b> 一万五千多字的《行动研究报告》。</b>字字都是研究的印证,实实在在探究了,才有了这实话实说的“万言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一万多字的文献阅读笔记和心得。</b>十多篇文献,精读和略读结合,钻进去,走出来,从新建构,形成心得体会,运用于研究实践。真正发挥了文献的引领作用。</h3> <b>一万一千多字的《研究报告》。</b>有十七万多字的研究日志搜集过程性材料,有了接地气的日志,就有了这万言的研究报告。 <b>七千三百多字的《调查报告》。</b>从调查中找到了研究的针对性和切入点,从学生、教师、家长的四次调查中凝聚成的调查报告,既呈现了研究之初的问题,也反应了研究之后的显著成效。 <b> 五千五百多字的《研究方案》。</b>“一表统筹,十一字关注”可操作,有效地将小课题研究落地了,收到了实效。 <b> 一千多张学习活动照片。</b>记录了学生在小课题实践中成长的细节,真实地再现了生本思想,立德树人情怀。 <b>三百多份《荷尖书法报》。</b>这是一二年级每一节的写字课成果。书法报的含金量与日俱增。 <b>二百五十多种“新家”书法卡。</b>多款式设计,满足了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写字载体新意迭出,学生兴趣不减。想上写字课,盼着上写字课,愉快地上写字课,已成常态。 <b>十多节课堂教学录像。</b>生动地把小课题研究的实况呈现出来,细究,追问,深化,提升,不断打磨追求完美。 <b> 三个美篇。</b>用图文的方式公示了小课题研究从立项、开题、中期验收的真实场景,也及时总结了阶段性的成果,把专家们的点评指导做了梳理,让小课题研究实现阶梯提升前行。 <b> 两本专业书籍阅读完成。</b>读完一本即可,我们读完了两本。《书法教程》《怎样做小课题研究》共写了近六千字的读书笔记,写了四千多字的心得。专业的书籍做到了认真读,仔细悟,真实用,让小课题研究沿着科学的路劲前行。 <b> 两节汇报课。</b>在研究课中打磨的成功教学流程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检验,校内公开,接受学校教研组的评议,请研究小组五位成员和三位专家的评审鉴定。 <b> 一个95的高分评定。</b>三位专家给予小课高分评定的同时也希望小课题能在县集中结题时获得优秀结题证书。<br> 任重道远,如今才迈出了第一步,如何让学生继续爱写字,懂得写规范的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我们在写字教学中还要探索下去,创设更多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堂,让孩子们爱汉字,爱写字,让汉字的音形义融入学生的血脉,工工整整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