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学习心得:</b></h1><p><b>【4组-4号-莱州市第一中学 尹秀敏】</b></p><p> <span style="font-size:18px;">孔子是一位擅长讲道理的好老师,他善用比喻,浅入深出,言简而意赅。这一则中,他运用"为山"和"平地"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正反对比,给弟子和我们后人至少三方面的启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一,成败由己,不由人。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可成却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平整土地,即使只是刚刚倾倒一筐土,是我自己要倾倒,进益也在己。做成任何一件小事莫不如此,实现修身立德、成为仁人君子的远大目标也是如此,这正是君子"反求诸己"的生命自觉。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抱怨"同桌爱说话""舍友不爱学习"、"老师讲课枯燥无聊"、"爸妈没本事",也会听到教学成绩不理想的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学习不用功"、"领导处事不公平,看不到自己的才华和成绩"、"同事自私封闭,不能分享互助"……总之,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而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这样的认知就是缺乏自省意识、不肯"内求"的表现。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道是靠自己践行而得的,事情是靠自己努力做成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二,做事务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切忌一曝十寒,功亏一篑。"未成一篑"和"虽覆一篑"是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垂成之际,一是初始之时。垂成之际容易懈怠,初始之时容易畏难。既要勇敢出发,迈出第一步,又不能半途而废,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审慎心态,"慎终如始,则无败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三,伟大源自平凡,远大始于微小。九仞之山,可谓高矣;千里之途,可谓远矣。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其仰望合抱之木之粗壮、九层之台之高耸,不如俯身种下一棵树苗、倒下第一筐土。所以,如果羡慕别人博览群书、满腹经纶,那就马上放下手机、打开一册书吧。种下一棵树,倒下一筐土,打开一本书,这些都并不难,人人可做,但只有肯动手去做,并且能坚持不懈做下去的,才会终有所成。愿以此自警自戒!</span></p><h3><b>【烟台特校1组-14号-吕海燕】</b></h3><p>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其中“止,吾止也。进,吾往也”。这告诉我们坚持与否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与他人无关。或进或止,关键在自己。</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因为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意志。古有王羲之冒着严寒酷暑、风吹日晒练字成大家;晋代孙康囊萤映雪苦读诗书成御史大夫。当今潘建伟无惧飞沙,在酒泉的戈壁碎石 中发射了世界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南仁东穿越淹蹇在贵州的窝凼山谷中筑就了“一眼万年”的中国天眼。</p><p class="ql-block"> 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持之以恒的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以德立教,以德育德,不忘初心使命,以文化人,践行大道!</p><p><b>【2组-4号-莱州市文昌小学 王靖宇】</b></p><p class="ql-block"> 两句全在点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在论语中有不少直接讲到人要有恒心有毅力的章节,但此章将具体事例与之结合,具现了坚持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不论为山还是平地,都是在进退间寻求自我实现。做与不做,成与不成,皆取决于自己。就像平日里常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一直做,终会有所收获。就像在平日里的班级管理,常规中的学生从进了校门后的一切一切都与教师有关,常规中一点一滴都是一些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组成了完整的一天。做了是一天,不做也是一天。如同老农种地,进可兴,止必荒。孩子如同一茬茬禾苗,成长如何在于教师是否勤于耕作。</p><p class="ql-block"> 在此进退不仅考验教师个人是否守恒,也是对师德品行的较量,所以此时“进”就格外有意义,对个人的价值对职业的追求对德行的肯定,系于一念之“进”。</p><p><b>【7组-18号-莱州市驿道中学 邱文丽】</b></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说实话,这句话我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的。第一句话中的“止,吾止也”,到底是何意?是当止则止,及时止损?还是没有恒心,不该止却止而功亏一篑?查阅了一下资料还是找不到答案。遗憾自己知识的局限性,无法把握孔子的本意。结合第二句试着理解,这句话应该是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孔子平时最看重提高个人修养,我想他的比喻是强调修身进德,要持之以恒,不可须臾停步。所以我们要鼓励自己和学生,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p><p><b>【1组-8号-烟台理工学校 赵燕】</b></p><p class="ql-block"> 首先,关于坚持的理解。坚持就是胜利,不可半途而废,不可功亏一篑,这道理似乎人人都懂。实际上,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一种常见的理解是认为“只要坚持,就能胜利”,坚持是条件和路径,最后的结果才是评判成败的标准,最看重的是所谓的“胜利果实”;另一种理解是“坚持本身就是胜利,不管能否达到设定的目标,因为要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就意志坚定持续不断地去做。</p><p class="ql-block"> 个人倾向于后者的理解和态度。这样的态度,只要志向明确,就不会由于时时惦念“坚持了有没有结果”而犹豫不决,也不会担心“坚持错了”而游移不定,而且对“成败”的理解更不限于一时一世。相信,很多人这时都会想到愚公移山中愚公与智叟的对话了。真正有志向的人,一是知行合一,成败不改其乐;二是用行舍藏,始终修行自己,有机会就发挥,没有机会,就继续精进,自得其乐。</p><p class="ql-block"> 真正能坚持的人,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能安然接受任何结果。他除了坚持,就是坚持,能安然接受任何结果,因为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我们能做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我就坚持把我那部分做好,本身就是成功和胜利。</p><p class="ql-block"> 其次,这段话里孔子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番话的关键字是“吾”。“止”,是自己止;往”,是自己往;进退由己不由人。学与不学在于你自己,修不修养也在于你自己,也就是孔子说的“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第七》第30章)。堆土成山,差一筐未成,是自己停下来的;填平地面,虽然才倒下一筐土,如果继续,是自己在坚持下去。“行百里者半九十”。肯不肯、愿不愿、能不能做,是否要坚持做,全在自己,不在别人。</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观念既强调了自己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也强调了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不必怨天尤人或裹足不前。前面学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有其客观形势与条件,但要不要做,跟这些客观条件之间没有必然关系,纯粹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志。 </p> <h3></h3><h3><b>【5组-22号-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栾伟玲】<br></b> <span style="font-size:18px;">孔子所说“匹夫不可夺志”中的“志”,我们现代人称之为“理想”。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有志气者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可见有理想有方向对一个人、对一个民族何其重要。<br></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还在上初中时,有感于班主任季老师的榜样力量,暗暗发誓将来做一名像季老师一样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个想法犹如巨大的推手,助我读了师范圆了为师梦。多年过去,当我迷茫懈怠之时,它仍然会助我一臂之力。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最重要的是心里要有方向,目标足够明确,每个阶段都做好切实可行的规划,这样行动起来才不会感到迷茫,前行的路上更有力量。<br></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民族有信仰,百姓有希望。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我很欣赏的一句话是“多数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少数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近几年看过不少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清川江、长津湖、上甘岭……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成千上万的志愿军战士把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刻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们因相信而看见,并为此坚定不移,前仆后继。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也是铁心跟党走的忠实写照。新时代我们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只要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并愿意为之坚守,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br></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教书育人是铸魂强基工程,愿用自己微薄之力践行大道,修己达人。<br></span><b>【3组-18号-莱州经济开发区学校 杨丹凤】<br></b> 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强行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可以强行夺去他的志向。”,这说明人的志向的重要性。<br> 一个人的志向,可以说是人们自身所有思想的来源,是一种独立的人格,任何人都没有能力侵犯剥夺,只要自尊自爱,每个人都可以维护好自己的人格尊严。正因为志节是如此的高贵,所以每个人都应当坚守住个人的志向,珍惜自己的人格。但是,前提是自己内心有这样远大的志向与崇高的志节。<br> 在当今的社会,当你的职位越高时,你所受到的诱惑就越大、越频繁。此时,你能否保持得住自己的志向不会发生偏移,关键还得看你自身的定力如何。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自身的修养高了,自然不怕恶鬼缠身,但若修养低了,恐怕只能堕入万劫不复之地了。<br> 对于那些没有权力、没有金钱的人而言,在权力与财富面前,千万不能气短,更得坚定自己的信念,矢志不移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正所谓,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无论外界的威胁与诱惑有多大,只有靠着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能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既是为人的根本,也是做事的道理。<br><b>【4组-20号-莱州市第一中学 黄丽君】<br></b>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是传诵千古的名言。这句话强调了人格的高贵,志向的尊严。同时,这也是孔子通过对人的内在志节的肯定,间接肯定了人的价值。一个人的志向,可以说是人们自身所有思想的来源,是一种独立的人格,任何人都没有能力侵犯剥夺,只要自尊自爱,每个人都可以维护好自己的人格尊严。正因为志节是如此的高贵,所以每个人都应当坚守住个人的志向,珍惜自己的人格。但是,前提是自己内心有这样远大的志向与崇高的志节。而这种志节,只有在学习圣贤之道,不断体认自己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才能确立,也只有在摆脱各方面的威胁与诱惑之后,才能坚守住。这一点,就像孔子在《述而篇》中所言,“我欲仁,斯仁至矣”,也就是说,心中有志向才能有所守。<br> 在当今的社会,身为一名教师,同样会受到来自家长和社会的诱惑:送礼、办班。此时,你能否保持得住自己的志向不会发生偏移,关键还得看你自身的定力如何。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自身的修养高了,自然不怕恶鬼缠身,但若修养低了,恐怕只能堕入万劫不复之地了。<br> <b>【2组-14号-莱州市文泉学校 杨清华】<br></b> 人贵立志,有志者无所不成,志不立无能成之事也。譬如读书这件事,一直认为读书很重要。但却总以工作忙等各种借口,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读书充实自己。一直也没有把读书看成是非常重要,而且十分紧急的事来做。其实仔细想想也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利用,但总会以各种事情来搪塞而过。这个假期,看到我们组织了这个读经典的活动,欣然报名,下定决心,要静下心来品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古人智慧,从经典中磨练自己的品性,从经典中提升自己的修养。跟随我们的活动,在老师的引领下,每日阅读,每日领悟,每日反思,每日书写感悟,不觉间,已行至路半。生活中遇到烦心事时,以往总是牢骚满腹,现在会时常以“不抱怨”来提醒自己;当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己之力无法改变之时,也常以“尽己责”来约束自己。<br> 慢慢阅读,慢慢提升,一直以认真的态度来要求自己,一直通过阅读经典来反思自己,不觉间对人对事的心态平和了很多,与家人与学生也多了和声细语,阳光照进了生活,人生也柔和了很多。<br> 心之所想,行之所至。只要认准目标,开始行走,或慢或缓,总会到达心中之所。<br><b>【烟台特校2组-7号-江婧】<br></b> 劝人立志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世界上任何外在的东西都可能消失,如金钱、名利,而自己的心志是任何人都无法抢夺的。被困1028天的孟晚舟女士终于可以回到祖国,无论多么困难的处境,都没有压垮她挺直的脊梁,每一次法庭的亮相都是那么从容淡定,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勇敢、不屈的中国人的灵魂。“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自古中国人都有着坚定的意志,一代又一代的榜样是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强大力量,我们教育孩子学习袁隆平、学习钟南山,都是在学习他们身上坚定的意志,不屈的灵魂。在给孩子立志的路上,教师是榜样,更是导师,只有潜移默化,才能让孩子目光坚定走好人生之路。<br> 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实际就是君子心中当有自己的志向。因为心怀志向,才有“共产党人的意志是打不垮的”,才有面对敌人的枪口、刺刀的无惧无畏,伟大的新中国才能浴血重生。因为心怀志向,才有“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才有几十年面对上千次实验失败的坚持,才有了杂交水稻的一次次增产。因为心怀志向,才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才有了罗布泊的两声巨响,才有了东方红一号的升空,才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因为心怀志向,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勤俭节约、无私忘我,献身扶贫,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所以说心才是一个人最强壮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向他们学习,立扎根教育之志;立有教无类公平公正之志;立以我们每一天的努力成就孩子们终生发展之志:立学高为师,身正师范之志;立教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之志。<br><b>【1组-22号-莱州市朱由学校 杨晟旭】<br></b> 三军可以改变主帅,但即使是普通人,只要他意志坚定,也不可以强迫其改变志向。这句话凸现出一个人坚持自己志向的重要性,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内容之一。 <br> 人的一生本就是一场修行的旅程,因年龄、阅历不同,不同时期总会有不同的志向追求。儿时我们会因得到一颗糖、一句表扬而眉开眼笑,学时因成绩优异或考取理想学府而欢心鼓舞、志气高昂,踏入社会我们会因自己工作得到认可而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可见一个人如果确立和坚守正能量的志向,就如心中有了一盏明灯,时刻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给与我们追求仁爱之道的信心与力量。如果一个人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做人做事没有底线,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令人厌恶的人,必然一事无成甚至踏上歧途。 做为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我们从教的职责与志向,坚守底线,牢记使命是我们终生的骨气与修养。<br> 在这个世界上,凡是从外界得到的东西,如金钱,权利,名望,亲情,友情,爱情等等都会离开我们自己。而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内心,如智慧,学识,意志。所以,一个人富足与否,不在于他拥有多少的物资资源,而在于他的内心有多么强大。勿以物喜,勿以己悲,只要我们心存仁善之光,努力践行仁爱之道,我们就会成为灵魂的富有者,成为真正的师者。<br><b>【7组-1号-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 戴斐斐】<br></b> 中国传统文化对“气”情有独钟,“精气神”三位一体而“气”为核心。俗语所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则更突出了“气”对于人生的非凡意义。语文教师当然也必须养“气”,语文教师的“气”应集中表现于志气、底气和大气。<br> 语文教师首先得有志气。人须有志,古人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孟子也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见“志气”的重要性。语文教师的志气就在于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想,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且有实现目标的决心,有向目标不断迈进的勇气,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有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气概。卡耐基曾说:“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的确,有志又有气才能产生永不服输的志气,有志气的人才会赢得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对于年轻的语文教师来说,志气尤其重要,人贵有志,有志者事竟成,只有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才能坚守自己的一方圣地,才能敬业爱生、乐于奉献,才能自强不息,永远充满朝气,正视眼前的困难与挫折,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上不懈攀登,征服一个个高峰而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h3> <h3><p><b>【6组-14号-莱州市实验小学 迟洁】</b></p><p> <span style="font-size:18px;">《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夫子说,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可如何才能“不惑”呢?百度上说“最要紧的是养成判断力”,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想起了大约20年前的一本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小老鼠“嗅嗅”、“匆匆”不会去思考“为什么不公平会落到我的身上?”,不会去思考“到底是怎么了?”,可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却是不同,他们认为“我得到了就是我的”,“凭什么要再拿走他?”,他们忘了,世界永远是在变化的。我认为,“判断力”首先来自于得看得到“变化”。不断地学习,遇着难事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条理,从容判断,自然不至于惑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仁是互爱,是尊重他人,是克制自己的私欲,是佛洛依德所说“超我”,而世间之人,所忧之事,无非一个是成败,一个是得失。力行近乎仁,事情只要去做了,就不算失败,有了此种状态我想也就不忧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8px;">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勇敢之人关键有一颗光明的心。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一个人要保持勇气,应能做到一切行为可以公开。不为私欲所牵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想,若是“有惑”,“有忧”,“有惧”,就该适时停下脚步反思自己,之后继续行走。</span></p><p><b>【牟平高中组-18号-姜卉芳】</b></p><p><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则论语强调要有智慧,仁心和勇气。我们要有终生学习的精神,从经典中获取跨越时空的幸福人生的智慧,这样就不会盲目的去办糊涂的事情。人生总会遭遇困苦、挫折和各种不顺利,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放下内在的小我,这样因为外在的因为名利而产生的忧愁、忧虑也都会放下。在拥有智慧和仁德的前提之下。一个人有了勇气,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也同样不会去抱怨。这与老子所说的“无欲则刚”的意思是一致的,只要有勇气就可以勇敢地面对任何事。一个人真正明白做人的真正目的时,拥有智慧仁心和勇气,便不会再去庸人自扰,坦然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我们要幸福地生活,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精进自己。学习先贤的智慧,做一个有仁义的人,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勇气去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span></p><p class="ql-block"><b>【7组-16号-莱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丽丽】</b></p><p class="ql-block"> 当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常会迷惑;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患得患失,会心生忧虑;对未知事物害怕威胁自己的生存,而心存恐惧,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就是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讲仁义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p><p class="ql-block"> “知者不惑”。杨绛说,一个人常常感到迷茫,主要是因为想得太多,读书太少。当我们内心迷茫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思考,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涵养,加深对人、事、物的认识与洞察。以期能成为智者,坚定自己前行的方向,而不再迷惑踟蹰。</p><p class="ql-block"> “仁者不忧”,“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秉持仁义,是良善,是正道,更是心中怀有不惧物质得失的气魄和胸襟。仁者爱人,胸怀宽广,襟怀坦荡,能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所以能待人以宽,对别人的过错或冒犯能一笑而过。所以仁者更能体会到人间的美好和幸福,始终是快乐的。</p><p class="ql-block"> “勇者不惧”,一个生命真正觉醒的人,一个脱离了生存恐惧的人,一个心中有大义走出小我的人,才会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心生勇敢。所以,让信念照进心中,扫除恐惧的阴霾,行动起来,只有付诸行动,才会抵达更好的未来。</p><p><b>【1组-4号-莱州市文昌小学 林佳美】</b></p><p class="ql-block"> 仁是夫子、也是儒者的根本,怀仁心善念,负家国责任,坚定前行。仁者可以智也可以不智,但对自己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却是非常清楚的,夫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夫子曰:择善固执,乐以忘忧。非不忧也,而是必须如此,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所忧者前路漫漫,何日理想得成?所不忧者,努力、坚持,矢志不渝,此生不悔!儒者据义行仁,义者宜也,应当。孟子曰:义之所在蹈死不顾。又曰:虽万千人吾往矣。面对艰难险阻,自己选定的路那就平静的走到底吧。子路千里驱驰正冠赴死,是勇也;鄙巷陋食,回也不改其乐,于平静中坚持,安贫乐道,是勇也。</p></h3> <p class="ql-block"><b>【4组-3号-莱州市柴棚中学 杨建玲】</b></p><p class="ql-block"> 人生之尺,无处不在,长短不一,因人而异。不同价值观用尺量,能量出巨大反差。眼中有事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人生有尺,社会有度,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把握好尺度,需要担当责任,更要有一颗正直的心。当尺度完美结合时,人生有了方向,社会有了规则,世界就会因此而美丽。内在生命有了宽度,放宽心中的尺度,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记住:寸有长尺有短,智人用谋愚人用力,做事有度处事有则,万事顺也。</p><p class="ql-block">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善有善因,恶有恶果,举头有神明,做人要善心,人生没有谁规定怎么去做,生活没有谁可以给你掌舵,掌控不了命运,却能掌控自己,不求生命辉煌,但求人生无悔,快乐是一种境界,幸福是一种追求,走过的路,才知道有短有长,经过的事,才知道有喜有伤,品过的人,才知道有真有假,什么你都可以舍弃,好的心态不能放弃,但不可舍弃内心的真诚,什么都可以输掉,但不可输掉自己的良心,善恶分明,好坏分清。</p><p class="ql-block">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把握好尺度,认真做自己。 </p><p class="ql-block"><b>【1组-14号-莱州市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 孙掖平】</b></p><p class="ql-block"> 在工作和生活中,刺激过多或作用过久,都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所以我们教师在讲课、教育学生等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应讲究一定的“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产生反作用。首先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追求“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把“讲”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把“听”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没有想过课堂教学既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如果教师的“讲”超过一定限度,学生对刺激的反映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表扬与批评的“度”,如果表扬过度,学生就会滋生骄傲思想,并且会认为“老师表扬我是为因为我做的好,受表扬是理所应当的”,甚至和其他学生之间产生距离,自高自大,久而久之,会不思进取。如果批评过度,学生就会灰心丧气,丧失信心,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因此无论批评与表扬都应掌握一定的度,既能对学生有教育引导作用,又能起到激励作用。</p><p class="ql-block"><b>【7组-10号-莱州市教学研究室 靳广成】</b></p><p class="ql-block"> 子贡问:“子张与子夏谁更有德行?”孔子说:“子张为仁的水准过高,子夏为仁的水准不足。”子贡说:“那就是子张更胜一筹喽?”孔子说:“过犹不及(都不可取)。” </p><p class="ql-block"> 儒家尚“中庸”。所谓“中”,就是宗旨合乎仁道;所谓“庸”,就是方法可行、行之有效。子张之行,其宗旨得乎其“中”,但方法则未得其“庸”,超出了常人的能力,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一样,都是“过”,其结果就是导致“未仁”;而子夏之行,其方法得乎其“庸”,但宗旨则未得其“中”,“不及”于仁,其结果亦必偏离仁道。是故子曰:“过犹不及”。</p><p class="ql-block"> 中庸之道,常被人误解。因为误解的人只看到中庸之道消极的一面,所以一提到“中庸之道”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负面的东西,认为是软弱的表现、不作为的表现、不追根问底不走极、端明哲保身的表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其存在必然有存在的合理性。现今社会,中庸之道做为一种方法论,是平衡协调社会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2组-10号-莱州市路旺学校 官爱波】</b></p><p class="ql-block"> 今天学习的这则论语,让我们对“过犹不及”有了更深的领悟。凡事都有个度,不能走极端,保持恰如其分则刚刚好。 这则论语也使我想到了一本绘本《安的种子》,一心想争第一的本,只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过度呵护种子的静,种子发芽了,却最终逃不掉枯萎的命运。而只有心如止水的安,静静地在春天播种,静静地等待着种子发芽、开花。其实真是这样,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一颗千年荷花的种子?对他灿烂盛开的祝福和期望中,我们是否给了生根发芽的时节?是否武断地拒绝了滋养他的阳光雨露?教学过程中,让我们静下来,慢下来,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当然静下来,慢下来不等同于放任自流,不等同于不管不问,我们只是避免了“过犹不及”。用刚刚好的力度守护着我们的孩子,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静等花开。</p><p class="ql-block"><br></p> 编辑:戴斐斐<div>审核:刘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