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西诗 故乡情结

高山流水

<p class="ql-block">  老家西诗,生我养我的地方,离开家乡44年,乡音未改,故土常念,那里有我永远抹不去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西诗村地处丘陵,位于高平市东南部,东接兴洞、上沙,南邻中沙、靳寨,西至龙泉、吴庄,北连董庄、北诗。 </p><p class="ql-block">  西诗村原名小诗村,因村距大诗村(北诗)不远,故名。明代洪武年间由洪洞迁至安徽一带的杨家人,因留恋山西故居,在明代后期返回山西壶关,其中三兄弟由壶关到此定居。随着杨姓人口发展壮大,周边寨上、小北庄、躲沟3个小村相继并入,故有“小诗村不小、大诗村不大”之说。后为了对应北诗,更名为西诗村。村有9个村民小组,500余户,1800多人,1910亩耕地。居民以农为主,兼养殖、运输及劳务等。</p> <p class="ql-block">  村口一副对联:青龙盘寺岭携西诗腾飞,古槐展新姿佑百姓昌泰。揭开了西诗村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  西诗村东北西南走向,外地人到西诗大多分不清东屋和堂屋。佛爷庙是标准的坐北朝南,也是西诗村的坐标。</p><p class="ql-block">  进村有枣院泊池,常年有水。夏秋时节大雨过后,池里的水会款款流出,一股顺街流入村东南观音池,一股向西南流入西边泊池。西边泊池建房已填平。</p><p class="ql-block">  村中大致分为十八个片区,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头西头中疙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寺岭塄上三尖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山枣院后圪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沟瓜地缸窑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门后,小崖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窑底底上两圪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牛王圪洞小井上</p> <p class="ql-block">  据传,杨姓长门住中疙瘩,二门住东头,三门住西头,并分别建有祠堂。长门和二门祠堂在建国后先后拆除,三门祠堂坐西朝东,占地面积98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中轴线上为正殿,两侧为耳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廊式构架。廊下南侧嵌有“杨氏题名碑记”,大明国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二月立。集体化时期曾作为生产队仓库,目前保存基本完好。</p><p class="ql-block">  塄上王、郭两姓居多,枣院李姓为主。</p><p class="ql-block">  后圪圈,因郎姓人落户西诗,且西诗杨姓居多,为避免“郎”吃“杨”,故郎姓改为杨姓,并把“郎”圈在中疙瘩后面,起名后圪圈。</p><p class="ql-block">  1970年代,先后建成大山、西沟、小井上,小门后片区,2000年后建成寺岭、缸窑上片区。</p> <p class="ql-block">  村中有三教堂又叫三官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占地面积52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道光七年(1827)重修。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大殿、正殿、两侧为耳殿、配殿、厢房、看楼。庙内现存清代重修碑1通。正殿供奉三官暨三元大帝,天官紫微大帝、地官清虚大帝、水官洞阴大帝。天官逢正月十五降人间赐福,地官值七月十五到人间赦罪,水官适十月十五日来人间消灾。大殿供奉佛、道、儒三教创始人像即佛教释迦牟尼、道教老子、儒教孔子,集佛、道、儒三教为一体。庙内塑像全部拆除,后院曾作为大队办公所在地,大殿为武故事演武厅。</p> <p class="ql-block">  观音阁坐南朝北,南墙“祥光现”三字清晰可见,阁南有一观音池。文革期间破四旧立四新,观音阁曾改为西诗烈士纪念馆。2013年在李文成、杨书文带领下,村民集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p><p class="ql-block">  三官庙,青龙寺、老戏台、佛爷庙、牛王庙、高媒祠等应为大明时期所建。青龙寺在解放后兴建学校拆除,老戏台于1963年拆除,并在原址南延新建舞台。佛爷庙(枣院)、牛王庙(牛王圪洞)、高媒祠(西头)建私房先后拆除。</p> 追悼死难烈士同胞碑,碑高2.1米,立于1946年5月。正面刻有“死难烈士庞中秋同胞杨金柱永垂不朽”,两边雕刻对联“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不屈不挠壮志常存” ,横批为:忠勇正气。背面上首有“荡然”字匾。碑身周边刻有童子戏莲、喜鹊弄梅。原立于村口,后移至南边圪套。 <p class="ql-block">  抗日烈士杨三秃1940年牺牲在山东抗日战场,年仅22岁。抗日战士杨福昌、游击队员庞河法1937年在抗日战争中失踪。杨春根、肖新生、王四池、李果园、王金祥、杨保聚、杨满福、杨小迷先后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庞田喜在解放战争中失踪。退伍军人杨元金、杨雪地、杨小章,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们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牺牲了自己的宝贵青春。</p> 寺岭老槐树树龄200多年,现列入市重点保护树木。中疙瘩老槐树,高10多米,树干中空,要三人合围才能抱住,1967年因一只獾钻入树中,几个无知的年轻人点火熏獾导致古树烧死。西边上老槐树,树冠如伞,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可惜集体化时期油坊榨油做油槽惨遭砍伐。 <p class="ql-block">  西诗自古水资源丰富,有古井十余口。北井水最甜;南河三眼井,老虎嘴井水常流不断;炉场上井最深,为辘轳井;麻底圪套水最浅,拈手可取。小井上两眼井,西沟一眼,西边一眼,牛王庙前有一个涧水池,池水清爽可口。离村较远的西河一眼水井,铁厂选址的时候,两台水泵抽了三天三夜,水位也没有下降。1980年以后,水资源逐渐枯竭,小河断流。2010年,随着自来水升级改造完成,一些水井先后报废。</p> <p class="ql-block">  七月十五中元节为西诗古庙会。</p><p class="ql-block"> 西诗村原有上党落子剧团,后改名为“民乐”剧团。每年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都会为老百姓唱戏三天。杨志和、张四红,杨东印,李蛮女、杨金太、杨老六、小秃孩等老一代先后作古,杨春花,杨河生、杨秀珍、杨福德等中生代已年近八旬,郭志广、小圪庐、郭香肉等年轻一代亦步入花甲,后继无人。1960年代点汽灯唱戏、沿街传摋的画面一去不复返。 </p><p class="ql-block"> 1967年,西诗村组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活跃于乡村街头和周边村庄,成为农村主要的政治宣传和文化娱乐方式。</p><p class="ql-block"> 1999年,永强乐队应运而生,吹拉弹唱,歌舞小品,为周边及西诗村群众红白喜事,奉献了一场场精采的表演。</p><p class="ql-block">  西诗农民武术队,创建年代不详,杨旦孩、郭天喜为最后两代武术传人。包括李铁旦,郭小蛮,杨东海,杨福来、厐金生等,刀枪剑戟、拳掌棍棒、火弹流星、样样俱全。随着一代武术队员的离世或老去,武术队彻底解散。</p> <p class="ql-block">  村西建有炼铁厂。1971年建成投产。属县二轻局管辖。杨海富曾任铁厂厂长。后改制私人承包,现已停产。厂房及设备全部拆除。</p><p class="ql-block"> 村北西诗粮站,1972年建成,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粮仓以窑洞为主体。每逢秋收过后,周边群众赶着牛、马铁脚车或肩扛担挑排队交公粮,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村南缸窑,1958年在原练铁炉场上建厂,产品包括1斗、2斗、3斗、5斗、8斗及花缸、缸砖等,是村集体的骨干副业。1976年唐山大地震,曾为唐山提供1000多套大小6000口缸,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贡献。缸厂停产后,办起了千头养猪厂,同时进行鸵鸟养殖。目前己建成住宅小区。</p><p class="ql-block">  烧缸制砖、苹果种植、养猪养兔、养鸡养蚕、纺花织布、磨豆腐下粉条乃至打铁匠、小炉匠、木瓦匠、油漆匠等曾是本村的传统产业。目前诸多传统产业面临失传。烧缸师傅张腊红、杨元锁,不仅在西诗烧缸,还把技术传至双井村。投犁师傅靳保彦、靳元章,油漆匠李腊芳,打铁匠杨满孝,小炉匠杨保兴、杨龙瑞,瓦匠杨国刚,王贵成,木匠杨子荣,杨志义,补鞋匠杨小文等,都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村民生产生活作出了突出贡献。曾经的西诗大村工匠比比皆是,如今50岁以下再无匠人。</p> <p class="ql-block">  1965年,遵照"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高平人民医院抽调主治医师等骨干力量,并配备必要的手术设备,在西诗村设立小型医院,历时一年多,极大地缓解了周边群众看病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乡村医生李忠保,李忠民,来自中医世家,杨建华经卫校短期培训从师学艺,杨河龙从小跟着在药材公司工作的父亲自学成才。他们是农村居民健康卫生保健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重工业厅厅长杨健、云南红河县委书记杨保生,本溪化工宣传部长张振峰,辽宁光华电子管理处处长李根成,长钢工会主席杨有青,大同无线电管理处处长杨三富等均为土生土长的西诗人。</p><p class="ql-block"> 杨瑞发、杨红彩、杨国财、杨海荣、杨天才、杨麦生、吴存孝、王新华、杨德有、杨小红、李文成、杨书文等十二任村支书,几十年来,以社为家,以村为家,一茬接着一茬干,小康路上不歇脚,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践行了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6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记得在东沟山上(东头)横卧着一块大石碑,记载着杨百万赈灾济困、行善积德的事迹,可惜该碑被抬去打缸砖铺地砸烂。</p><p class="ql-block">  躬行善事,扶贫济困,是西诗人民的传统美德。杨河泉作为西诗村的一份子,先后获得晋城市慈善公民、脱贫攻坚奉献奖、抗击新冠疫情二等功。2020年入选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候选人。</p><p class="ql-block">  时代楷模,大国工匠。干事创业的杰出代表杨月雷,荣获省特级劳模、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等荣誉。</p><p class="ql-block"> 神枪手王改弟,曾多次获得高平县民兵打靶比赛第一名,是全县民兵学习的榜样,《高平小报》整版报道过她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先后有100多名学子考取功名深造创业,杨小龙、杨文龙、杨文彦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入学。唐振山、杨志明,郭海成,杨海花、郭晨雷、杨青林等参加工作后事业有成。博士杨广东,硕士杨俊辉、杨烨炜等,是年轻一代的优秀代表。北诗镇党委委员杨艳和干事杨娇、河西镇行政秘书杨红梅、东城办干事杨文广、沁水县医保局党办主任杨瑾,这些人是西诗村的希望和未来!</p> <p class="ql-block">  西诗爱霞超市,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她诚实守信,待人热情,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p> <p class="ql-block">  2014年注册的明保肉丸,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在同行业中独领风骚。明保肉凡滋味清香,口感鲜美,可满足人们味蕾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  两广总督祁贡夫人杨氏娘家位于西诗村窑底底圪洞。据传,婚后杨氏给祁贡洗脚,祁贡说,小心点,我脚心有一个猴(痣),夫人笑笑说,呵呵,我两个脚心两个猴呢。脚心有痣,旺夫封侯,所以祁贡同时拥有名誉和权势。</p><p class="ql-block">  老中医杨广发,双目失明,为老百姓免费看病几十年,从不收取一分钱。他开岀的药方,多则几块钱,少则两三毛,包管药到病除。</p><p class="ql-block">  老长生独腿残疾,他的烤馍香脆可口,独树一帜,2两小麦换一个烤馍。每当路过他的窗前,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让你禁不住口水直流。</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名织布人秦白莲,1965年在家织完几十丈老白布后,西诗村再无织布人。</p> <p class="ql-block">  西诗学校创建于解放初,即西诗完全小学,文革前龙泉和吴庄5、6年级学生,带饭跑堂在西诗读书。文革期间成立高平县北诗人民公社西诗小学校教育革命委员会,改七年制学校。进入21世纪,村民集资重新改建为二层教学楼。目前学生全部转入北诗读书,仅有幼儿园一个班,支部和村委在学校楼办公。</p> <p class="ql-block">  明清实行都里制,属泽州高平县举东乡第十六都诗村南里;1912年废都里制为区村制,属四区(诗村);1943年设陵高县抗日根据地,属三区(侯庄)。1956—1983年先后设兴华社、西诗管理区、西诗生产大队,属北诗镇、北诗乡、北诗管理区、北诗工作区、北诗人民公社;期间,1958年初,设先火人民公社兴华农业生产合作社。8月,原高平县改设晋城县高平人民公社。成立晋城县高平人民公社西诗村管理委员会。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开,设西诗村民委员会,属北诗乡;1993年5月高平撤县设市。1995年5月,北诗撤乡建镇,属北诗镇。</p><p class="ql-block">  西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p><p class="ql-block">  西诗,我的老家,心灵回归的地方。</p> 制作|杨河泉<div>(欢迎老乡提出意见补充资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