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尕那 旅游中的双休日

风生水起

旅游是个很累人的活,每天不是游走在景区里的路上,就是在赶往下一个景点的路上,很有必要像工作一段时间要有一个双休日那样休整一下。扎尕那就是一个很适合旅途中休整的好地方。 自驾出行第八天,早晨从郎木寺出发,游完花湖景区,晚上九点多,我们一家人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扎尕那。事先联系好的民宿主人早在岔路口等候,骑着摩托车在前面一路引导,我们顺利入住“背包客之家”。<br>  六年前我来过扎尕那,也是住在这家民宿。这里房间、铺盖整洁,主人朴实、热情,所以这次依然选择了他家。<div>  连日来,我们饱赏了山河壮美,也见识了疫情的无情。疫情的反复起落对旅游业是一波又一波的摧残和蹂躏。偌大一个民宿,十几间客房,只有我们一家人入住。我们选择了一间视野开阔的家庭房。<br></div> 旅途劳顿,房间舒适,犹如游鱼入渊,倦鸟归林,我们一家人香甜入梦,酣睡至大天明。<br>  晨起推窗一看,窗外景色不禁让孩子们惊呼起来。人在一生中会无数次打开窗户,可能看到各种不同的窗外景色,这次见到的景色无疑是最令她们惊艳的。一座高峰耸立,道道梯田环绕,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br>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周围群山环抱,全是那种青灰色的陡峭的石灰岩山峰,壁立千仞,峰高入云。北面有数道峡谷通往远处的高山牧场,南面两山对峙形成一道石门,通往外界。 <p class="ql-block">上次来的时候拍的石门。中间的公路现在已经拓宽了不少。</p> 我们住的房间南面和西面各有四扇窗户,不用出户,“石匣子”内的大部分景色即可进入视野。现在正值当地青稞成熟收割的季节,金黄的梯田,劳作的身影,错落的民居,隐隐的山峰,打开每一扇窗户都会涌进一首美丽的田园诗。 <p class="ql-block">  微微凉风从窗外飘来,轻轻拂过脸颊,令人无比舒适。诗和远方就在眼前,于是,一家人坐在屋里赏景、烹茶、煮咖啡,过了大半天了谁都不愿出门,我们静静地在楼上享受这美好时光。原来在扎尕那住一晚的计划也逐步升级为住两晚、住三晚。直到下午四点,一家人才到仙女滩游玩一圈。</p> 仙女滩是一片高山草甸,没有一般草原的宽广,却有广阔的视野和难得的宁静。我们一家人好一阵撒欢,傍晚才返回村里。 从仙女滩返回时,我看到一张景区骑马的价目表,其中有走老虎嘴、一线天、小瀑布、石林、包那西牧场、大峡谷、仙女滩的线路,骑马走一圈七百元。仔细琢磨一下正是六年前我们没有走通的线路。 从扎尕那到卓尼县的卡车沟或大峪沟是户外徒步的一条经典线路。六年前,我们几位户外朋友自驾甘南,主要就是冲它来的。可是从扎尕那徒步到大峪沟,如果雇车返回到扎尕那提车,需要七个多小时(那时还没有腊子口隧道),时间和资金成本太高,我们只好放弃。<br>  我根据地形图筹划了一个小环线。在网上查不到这条线路的轨迹,电话咨询民宿主人(他去合作送孩子上学去了)说可以走通,但是电话里也不能确定我们说的是不是同一条线路,不能确定真的能够走通。<br>  尽管心里没底,我们还是毅然背起大包开始了探索的行程。<br> 六年前,我们出发时的合影 后来,翻过垭口,到达包那西牧场,遍寻草地不见人畜行走踪迹,又遇上恶劣天气,前方能否走通心里又没底,只好原路返回到神王庙扎营,第二天出山。虽然心有不甘,但不得不承认小环线探路失败。 如今见到有骑马行走的环形线路,那个经常在脑海里冲撞的对小环线的惦记,重新涌动出来。打开地图,仔细搜索,这条小环线叫湼甘达哇神山环线,并且网上也有了轨迹。我跟家人商定,明天她们去景区,我独自去走小环线。 第二天早晨六点半出发,我循着马的蹄印和粪便直奔绒那沟而去。<br> 这是我发现的一条近路。昨天在对面山坡见到从峡谷回村的马匹都是走这条山路,尽管也有起伏曲折,但与大道相比,至少免去了上下近一百米的落差。 进入绒那沟,山河依旧在,感觉大不同。为了景交车的通行,峡谷里的水泥路和木栈道一直修到了一线天。这一段,再也不会让人有那种在山间土路上行走和踩着石头过河的自然感受了。景区开发对热爱户外徒步的人来说,喜邪?忧邪?痛也!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路</p> 过去的路 一线天是景交车的终点,也是雇马骑行的起点。我起得早,走得急,路上未见一个人影,只在我离开一线天时,远远见一牵马者走来。<br> 水泥路在此换成了土石路向右转去,左边是一条上行的小路,我顺着小路继续前行。<br> 离开一线天,我见到一块警示牌,大意是说前方属未开发区域,可能遇到熊、狼等凶猛动物,劝游客不要在无向导情况下进入。能遭遇凶猛动物的情况是我行前没有考虑过的。上次来就听房东说过,在牧场里放牧的人有时能见到狼,这次警示牌上居然说还有熊,不免令人心生忐忑。 峡谷中,两边高耸的石壁陡峭险峻,把视野限制,人像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抬头仰望,天阴云厚,山峰隐匿在雾里,与天空融为一体,像一个灰色的盖子盖在头顶,令人有点压抑。待到行至高处,方能看见山石全貌。 <p class="ql-block">  小路在高处与从右边过来的土石路汇合。原来,不但一线天以下修筑了水泥路,以上也开出了可以通行农用车、越野摩托车的牧道。想去的地方要赶紧去,想走的路要赶紧走。这不,过去起伏坎坷的峡谷小路现在修成了宽宽的牧道,走在上面大大降低了徒步兴致,心也懒了,有时见有旁出的小路,明知道可能是近道,也不去探索,我继续顺着牧道往前走。</p> 出发约两个小时后,我来到神王庙。这里是我们当年扎营过夜的地方。 当年我们过夜的草地 当年过夜的情景 在一处与一段小路汇合的地方我蓦然回首,后面竟是我们曾经拍照的地方。当年走到这里的时候,正值细雨暂停,云雾未散,山峰时隐时现,朦胧中显得非常壮美,我们每人在这里留了一个影,所以我记忆特别深刻。于是,我把手机用几块石头支住,左摆弄右摆弄,好不容易拍了一张自拍照。 当年走到这里的时候 当年走到这里的时候 在这里我遇见了两只土拨鼠,一只远远地跑了,一只大胆地凑了过来。人们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要说大胆的土拨鼠有糖吃。它吃了一块我准备在路上充饥的酥糖,不过瘾,站立起来还要,我只好再给它一块。看它那光滑的皮毛,胖胖的身子,憨憨的姿态,真想抚摸它一下。据说土拨鼠是个病毒库,我没敢摸。<br> 还有可爱的小松鼠 一个小瀑布,当年我们吃午饭的地方。 当年吃饭的情景 在这里我遇到第二个人,是个骑着越野摩托车从光盖山方向回来的牧民。他见我独自在这空无一人的峡谷中行走,很关心,知道我的行走路线后他又有点担心。我只好对他说:没事,这条线路我走过。<br><br> 到达瀑布基本算走出了峡谷,头顶的云雾不见了,天气豁然晴朗,压迫感随之被开阔带来的舒畅所代替。过瀑布走不远是马日松多。这里可以说是个四岔路口。一直往前可去光盖山,往右拐不远又分为两条路,是分别去往卓尼县的卡车沟和大峪沟的徒步线路。我顺去往大峪沟的线路前行。 高山、草地、蓝天、白云,更加上一缕白雾从峡谷中溢出,像极了把一条白纱缓缓抛出的慢动作。那种美,感觉怎样形容都显得苍白,如何描述都有点意犹未尽。<br> 当年我们在这里也拍过照片,所以我又玩了一次自拍,结果是更加失败。 当年拍的照片 途中还见过一块警示牌,大意是牧场里的马、牛是自由放养,具有一定的野性,游人要远离它们,以免受到伤害。远处草坡上的牛正在吃草,星星点点,散漫无拘。近处则有不少吃饱了的牛懒洋洋地趴或站在路边,见人靠近就挪挪身子。我也尽量不靠近它们。 只有这头牦牛,一直站在路中间,一动不动。它体型硕大,两角尖耸,目带凶光,面无表情地盯着我。我从它身边绕过后回头一看,它还在盯着我。 不知不觉来到包那西牧场。在这里要登上此行的最高垭口(海拔3920米)。记得这里是当年我们走得最艰难的一段。因为对高海拔的反应各不相同,又是重装,每走五六十步甚至三四十步就要停下来喘喘气。当时天色已晚,气候恶劣,人员高反明显,我往下走了接近一公里也没发现通往峡谷的道路的痕迹,如果在这里扎营,第二天继续走下去,一旦走不通,能不能当天出山都是问题,我们只好原路返回。包那西牧场成了那次探路的折戟地。<br> 我这次是轻装,只带了三瓶水、两页压缩饼干和几块酥糖,再加上前段去阿里,对高海拔已经适应,轻轻松松就登上了垭口。<div><br>  高山牧场不像那种平平草原,而是随山就坡铺满绿色,使人觉得更有立体感。周围是高高耸立的群山,山体上寸草不生,下面却是绿意盎然的草地,苍凉与生机和谐地同处一幅画面。</div> 上次我们走到这里没有继续前行 与上次不同,我下行不远就找到了去往那闹沟的小路,且越往下走路越清晰,直达远处两山夹峙之处。<br> 只是有些路段雨水积聚,被牲畜踩踏的坑坑洼洼,人难以下脚。<br> 一小片绿草地,应该是召义提草滩。 过了召义提草滩就进入了那闹沟。那闹沟竖石为墙,峭壁环立,云雾自生,峰天相融,把人又关进一个近乎封闭的空间里让你坐井观天。<br> 那闹沟比绒闹沟更蜿蜒幽深,更狭窄陡峭。不知是山体坍塌还是水流冲积的作用,走着走着前面就会出现一道土石堆积,似乎挡住了去路。每次碰到这种情况,前面的路都会落差极大。正如清代袁枚的诗: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br> 其实,那闹沟的景色一点不输绒闹沟,与其相比,道路起伏更大、更崎岖,溪水流量也大,只是没开发而已。类似一线天那样的石门就有好几处,真像绒闹沟那样开发,恐怕景交车都没法通过。<br> 山路幽长,踽踽独行,心无旁骛,脚步轻捷。下午一点半,我回到了住宿的民宿,我用七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湼甘达哇神山环线穿越,全程21.45公里,上升1064米,平均速度3.3公里/小时。 人不可欲念过重,超出了社会道德和个人能力的欲念那是贪欲。人不可欲念全无,一无欲念的人生很是无趣。扎尕那小环线自六年前就是我的惦念,如今小环线穿越得以实现,令我心情无比舒畅。<div><br>  下午,我们一家人又驱车两公里来到业日村的绒吾景区。</div><div> 这里也是一道峡谷,家人们进入峡谷不久就到溪边玩水去了,我则继续深入游玩。峡谷里面鸟语虫鸣,流水潺潺。弯弯曲曲的木栈道时而随坡转身,时而接近水面。“哗”“哗”的溪水一路歌唱,一路奔跑,跳跃中变身为一个个小小的瀑布。绒吾沟峡谷开发的深度虽然不长,但是比绒闹沟、那闹沟更狭窄、更秀美。有的石门,两边对立的岩石距离很近,凹凸相合,不能不让人猜想这是被什么力量生生撕裂开来的。</div> 在扎尕那的两日,我们住得舒适、安逸,家人们玩得的轻松、闲逸,而我一天休闲,一天徒步,也正合平时周末的生活安排。所以,在扎尕那的两天可以说是我们旅途中的一个完美的双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