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font></b></h1>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远之计是从教育做起,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正有序推进。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情况,有助于全面加强和深化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div> 按照山东省初中道德与法治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统一安排,2022年9月14日,枣庄市组织老师参加了“中国德育·明德讲堂”第14期直播活动,围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展开学习分享、交流讨论。<div> <br></div></div> 本次培训邀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执行主任史根东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岳伟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蔡志良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吴颍惠院长作专题讲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面对不可持续挑战的教育创新范式</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紧迫性与实践策略的思考</b></h1> 史主任从全球的视角、国家的高度分析了不可持续挑战频现及其原因,他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不可持续发展挑战,唯有培养卓具可持续发展素养的新型公民,才能走上实现生态文明的人间正道。同时总结了要注重深化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注重编写碳达峰碳中和教学与学习资料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注重开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学习创新等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策略。<br><br> 史主任从实际出发,介绍了五则优秀案例,强调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应对不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必由之路,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军,也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共同教育语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学科融合生态文明教育的逻辑基础与实践路径</b></h1><br> 学科融合是新时代提高生态文明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岳教授从学科融合生态文明教育的逻辑基础、实践框架、支持体系三个层面为我们系统介绍了为什么以及如何开展学科融合生态文明建设。他指出,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融合是根据学科的特点有机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内容,通过学科教学来培养学习者的生态素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真善美融合: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取向</b></h1><br> 蔡教授讲解了何为生态文明教育的真善美,从基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指向、基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进路、基于人类生态行为的不稳定性解答了生态文明教育何以指向真善美。他指出生态公民的素养是集生态知识、价值理念、道德情怀、环保能力、环保实践、生态审美于一体的综合性素养,而这些具像性素养的深度沉淀和高度凝就是真善美的融合,而真善美融合是生态公民素养基因。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设计</b></h1> 吴教授带我们的认识了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内涵以及目标设定。我们由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领会,到用跨学科思维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再到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的系统的理解,最终落脚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体系的设计。<br> 她指出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新鲜事物,与原来的环保教育、可持发展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生态文明教育是适应国家发展整体战略,今后思政课的主要内容,与中国梦的教育融合在一起。强调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受教育者自然的情怀,培养其尊重、敬爱、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起人与自然建立生命共同体的能力和素养,这就是当今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当前形式下,国家已经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共同作为实现2035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主题,并尽快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全面提升国民生态文明素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蓝图,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共筑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