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前世今生

中医院急诊科普

<p class="ql-block">  心肺复苏(CPR)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声明呼吁,改善心肺复苏培训,能救助更多生命,每一个公民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一项急救措施。</p> <h3><strong>1</strong></h3></br><h3><strong>基本概念</strong></h3></br><h3><strong>心肺复苏(CPR) </strong>: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h3></br><h3><strong>心脏骤停:</strong>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h3></br><h3><strong>2</strong></h3></br><h3><strong>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strong></h3></br><h3><strong>1、古代心肺复苏</strong></h3></br><h3>《金匮要略》 为东汉末年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救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须臾,可少与桂枝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好,此法最善,无不活也”。</h3></br><h3><strong>2<strong>、现代心肺复苏</strong></strong></h3></br>现代心肺复苏(CPR)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普及最为广泛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普及和应用已经让无数人重获生命。<strong>麻醉医生Peter Safar(彼得·沙法)</strong>(1924年4月12日-2003年8月2日),捷克裔奥地利人,正是这项急救技术的开创者。Peter Safar曾经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麻醉科主任,创建了美国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ICU),被公认为是美国危重症医学三位奠基人之一、现代救护车系统创始人、灾难医学先驱以及低温治疗脑外伤与脑缺血的先驱。被誉为,现代心肺复苏术的先驱,被称为“CPR心肺复苏术之父”。<h3> <h3><strong>3、中国心肺复苏</strong></h3></br><h3>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strong>李宗浩教授,</strong>作为我国急救、复苏事业的先驱者,李宗浩以文学方式记录了他见证的我国心肺复苏发展历程,以通俗语言普及心肺复苏的科学性和重要性。</h3></br><br></br><h3><strong>3</strong></h3></br><h3><strong>心肺复苏指南的变迁</strong></h3></br><h3>当前的心肺复苏方法是基于1950年代形成的。1966年,美国科学院首次制定了心肺复苏指南。之后,两个著名的学会,即<strong>美国的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的欧洲复苏委员会,</strong>分别完善了自己的心肺复苏指南。这两个协会于<strong>1992年成立了国际复苏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strong>以制定国际指南。8年后,ILCOR制定了“ 2000 CPR和ECC(紧急心血管治疗)国际指南”,成为标准化的基石。全球各种心肺复苏方法。该指南是目前在医院内或院外使用的大多数现有心肺复苏方法的基础。此外,自2000年以来,每5年就宣布更新指南。</h3></br><h3><strong>2000年到2015年心肺复苏变化要点</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4</strong></h3></br><h3><strong>心肺复苏适应症和禁忌症</strong></h3></br><h3><strong>1、适应症</strong></h3></br><h3>由突发的严重心电紊乱导致的<strong>心搏骤停(如无脉室速或室颤等)</strong>是实施心肺复苏的最佳适应证。<br></br></h3></br><strong>2、禁忌症(相对)</strong>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有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以不必进行心肺复苏术,比如晚期癌症患者。<strong>3、心脏骤停的类型</strong>①心搏停止(AS)或称心室停顿:心脏大多数处于舒张状态,心肌张力低,无任何动作,ECG呈一直线;②心室纤颤(VF):心室呈不规则蠕动。凡张力弱,蠕动幅度小者为“细纤颤”;张力强,幅度大者为“粗纤颤”。前者ECG为不规则的锯齿状小波,后者波幅较大。 ③心电机械分离(简称EMD):ECG仍有低幅的心室复合波,而心脏并无有效的搏血功能。<h3><strong>5</strong></h3></br><h3><strong>2020简易版心肺复苏流程</strong></h3></br><h3> <h3><strong>6</strong></h3></br><h3><strong>心肺复苏操作要点</strong></h3></br><h3><strong>1.第一步:识别和启动急救</strong></h3></br><h3>判断患者意识:双手轻拍患者肩膀,在耳侧呼唤患者,看是否有反应。<br></br></h3></br><h3>求助、呼叫120:寻求周围人帮助,拨打120,并让人帮忙找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br></br></h3></br><h3>判断患者心跳:若患者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同时用2-3根手指按压患者的颈动脉,若没有脉动,说明心脏骤停,需要马上开始心肺复苏。如果患者还有心跳和呼吸,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颤的风险。<br></br></h3></br><h3><strong>2.第二步:胸外按压30次</strong></h3></br><h3>用力快速胸外按压30次:让患者仰卧在平实的硬质平面上,头部与躯干处在同一平面。交叠双手,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并有节奏地按压30次。</h3></br><h3> <h3>图片来源:央视新闻</h3></br><h3><strong>3.第三步:人工呼吸2次</strong></h3></br><h3>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向下压;另一只手放在患者下颌处,向上抬。注意:嘴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br></br></h3></br><h3>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如假牙或呕吐物等)。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吹气的量,只需按照平时呼吸的量即可;每次吹气,大约持续1秒;吹气时,看到患者胸腹部有微微起伏即可。</h3></br><h3><strong>4.持续重复第三步加第二步:</strong>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h3></br><h3><strong>5.若出现以下情况,可停止CPR:</strong></h3></br><h3><strong>CPR生效:</strong>患者恢复了心跳、自主呼吸和脉搏搏动,患者有反应或者呻吟。<br></br></h3></br><h3><strong>CPR无效:</strong>持续超过30分钟的CPR后,患者的呼吸与脉搏都没有恢复正常,患者瞳孔散大固定。<br></br></h3></br><h3><strong>找到自动体外除颤仪或有专业的医护施救人员赶到</strong>。(到了医院以后,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尽快救治。)</h3></br><h3> <h3><strong>7</strong></h3></br><h3><strong>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strong><strong></strong></h3></br>1、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可听到心音,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为心房扑动或颤动也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2、瞳孔变化: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射恢复。3、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4、收缩压达60mmHg以上。5、发绀的面色、口唇、指甲转为红润。6、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h3><strong>8</strong></h3></br><h3><strong>心肺复苏视频操作</strong></h3></br><h3><strong>1岁以上心肺复苏<br></br></strong></h3></br><strong>1岁以下心肺复苏</strong><br></br><strong>成人心肺复苏</strong><h3><strong>9</strong></h3></br><h3><strong>特殊情况心肺复苏流程图</strong></h3></br><strong>欧洲BLS心肺复苏</strong><h3> <h3><strong>2020AHA儿童心脏骤停流程图</strong></h3></br><h3> <h3><strong><strong>孕妇心脏骤停院内ACLS流程图</strong></strong></h3></br><h3><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h3></br><h3><strong><strong><strong>创伤性心脏骤停处理流程</strong></strong></strong></h3></br><h3><strong>创伤性心脏骤停(Traumatic Cardiac Arrest, TCA)</strong></h3></br>TCA在进行复苏的同时应专注于对可逆病因的快速处理;TCA处理的时间紧迫性较强,复苏成功与否取决于行之有效的生存链,包括进行有针对性的院前以及专业的创伤中心救治;TCA(低血容量性休克,梗阻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与因为内科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不同,这体现在TCA的救治流程中(图1);使用床旁超声识别导致心脏骤停的潜在病因,同时指导进行目标化的复苏干预措施;在TCA中,同时治疗可逆病因优先于胸外按压。胸外按压一定不能延迟可逆病因的处理;使用外部压迫、止血纱布、止血带以及骨盆带等手段控制出血;“不要对空的心脏进行按压”;复苏性剖胸术在TCA以及创伤性围心脏骤停期间均可以发挥作用。<h3> <h3><strong>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strong></h3></br><h3>来源| 院前急救联盟</h3></br><h3>编辑| 陈焕军</h3></br><h3>审核| 范善杰 吕传柱</h3></br>合作或投稿请联系公众号管理员<h3>微信号:17263675939 范医生</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PBscl8D-yucHeKZWSPD6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