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魂归何处

风南南

<h1>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是苏州一张漂亮的文化名片。<br> 2019年春去苏州,游览天平山风景区,参观了天平山庄,范仲淹纪念馆,范坟等,发现范仲淹并没有葬在范家祖茔,葬那里去了?为什么?好奇心驱使我去寻访查阅,还真是说来话长……<br><br> 范仲淹祖籍是河北正定县,其父范墉随吴越王钱俶归宋,入宋后历任成德,武信,武宁节度使掌书记。<br><br> 宋太宗瑞拱二年(989年)八月二十九日,范仲淹诞生于河北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这年的腊月初八,大概他诞生百日之时吧,其父调任武宁军节度使掌书记,正直隆冬又路遥,其父强撑到徐州十多天后就与世长辞。范家此前已由河北迁居苏州吴县,有祖茔在天平山,范墉遗骨归葬苏州天平山。<br><br> 范仲淹母谢氏贫困无依,带着两岁的他改嫁时任平江府推官的朱文翰,改名朱说。朱文翰为人正直,对范仲淹视若己出,朱文翰游宦湖南安乡,安徽青阳,山东长山等地范仲淹也随游学各地。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朱文翰归田,闲居山东长山县,朱家十几口人生活日渐拮据,但朱文翰仍支持范仲淹读书求学,这就有了范仲淹“断齑划粥”艰苦求学的故事。在此期间,由于朱氏兄弟奚落,范仲淹得知自己是随母改嫁来朱家,深感震惊,决心要自立门户,后去南京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深造,此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范仲淹在此一学就是五年,终于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登进士第,进入公务员队伍,是年范仲淹二十七岁,考卷名字仍是“朱说”。<br><br> 不久,新科进士范仲淹被任命为广德司理参军,负责刑狱诉讼之事,虽然只是九品之官吧,但他不盲从长官意志依法办案,受到百姓称赞。<br><br> 天禧元年(1017年)广德三年任满后,擢升为文林郎,集庆军(今安徽亳州)节度推官。在此期间干好本职工作同时解决了自己两件大事。<br><br> 第一件大事:广德期间就接来母亲,自立门户,实现若言。<br><br> 第二件大事:天禧元年(1017年),奉母命上《奏请归宗复姓表》,申请回归范氏。朝廷准奏。族人担心他以后有家产方面要求,其表示只复姓无要求,得以成功。因其仰慕南朝文学家江淹文章,为自己取名“仲淹”,字“希文”。此时他已经二十九岁,才有了范仲淹正儿八经的名字,不知他是喜是悲。<br><br>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往泰州西溪任盐官,此时海堤残破海水常常倒灌,不但盐场受损,庄稼也颗粒无收。范仲淹请求修筑相当于现在连云港到长江口海堤,得到有关方面赏识,不久被委任为兴化县令。<br><br> 天圣二年(1024年),经应天府好友李紘(太宗时宰相李昌龄侄子)介绍,与楚丘人太子中舍李昌言长女也是李紘堂妹李氏结为夫妻。三十六岁,晚婚楷模。遂在宁陵永城购置庄田,母亲接来田庄赡养,并让异父朱氏兄弟来管理庄田。毕竟朱家养了他二十多年,知恩感恩。<br><br> 天圣四年(1026年),范仲淹母谢氏去世,已经复姓归宗的范仲淹想让她入范家苏州祖茔与生父范墉合葬,族人坚拒不许。他无奈,想起著名唐相姚崇祖籍江苏吴兴也是母改嫁不许归葬祖坟,一气之下葬母洛阳万安山,姚崇死后葬母之侧。决定仿之。如今洛阳伊川县万安山下,两代名相伴母长眠于此,倒也是稀世节孝景观。<br><br>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六月,范仲淹移知苏州。范仲淹曾祖父范梦龄,祖父范赞时,父亲范墉三代居于此,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回故乡吧。他拜访了范氏族中长辈,族中人此时都以他为荣。哈,哈。<br><br> 他这次调苏州是因为苏州发生了严重的水灾,朝廷认为他是水利专家。他修围,疏浚,建闸等方法治水成功,至今苏州留有“范公闸”“范公圩”。<br><br> 他在苏州建文庙府学。(现在的苏州文庙和苏州中学)特别是他聘请后来成为当朝太子导师的胡瑗为首任教席,天下学子慕名而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后来苏州状元多有范仲淹的功劳吧。<br><br> 办范义庄,义学(现在苏州景范中学)。接济族中困难户,本族子弟免费入学。他二儿范纯仁,二度为宰相,俸禄大部投入义庄。<br><br> 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带病去颍州(现安徽阜阳)上任,至徐州一病不起,五月二十日病逝徐州,终年六十四岁。<br><br> 后葬洛阳伊川县万安山下,其母旁。(巧合,范仲淹生父范墉也是上任病逝徐州?)<br><br> 仁宗闻讯大恸,停朝一天以示哀悼,追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br><br>上照片:<br><br> <b>一,天平山出产苏州花岗岩石材,材质好,非常有名。建南京中山陵开采使用被范氏义庄告状。现在可能早不许开采。也好,开平的山下正好做停车场收钱。哈。</b></h1> <h1> <b>二,天平山下范仲淹雕像。</b></h1> <h1><b>三,范仲淹千年诞辰纪念,(1989年)建造的牌坊。</b></h1> <h1><b> 四,范仲淹纪念馆。</b></h1> <h1><b>五,清高宗感佩范仲淹德行御赐牌坊。</b></h1> <h1> <b>六,范仲淹公祠。</b><br></h1> <h1> <b>七,公祠里面范仲淹像。</b></h1> <h1><b>八,这里有几块文保碑全是省级文保。</b><br></h1> <h1><b> 九,范仲淹十八世孙范必英墓。</b></h1> <h1> <b>十,御碑亭有御碑,碑身四面分刻乾隆四次游天平山所作四首诗。</b><br></h1> <h1> <b>十,后来我正好去洛阳,在洛阳市南伊川找到范仲淹墓。是全国文保单位。</b></h1> <h1><b>十一,门前范仲淹塑像。</b><br></h1> <h1> <b>十二,里面的牌坊和石翁仲等是老东西。</b></h1> <h1><b> 十三,范仲淹墓。</b></h1> <h1><b>十四,范仲淹长子墓。</b><br></h1> <h1><b>十五,范仲淹母亲墓。</b></h1> <h1><b>十六,从这条路,范仲淹墓园东去几百米。</b></h1> <h1><b>十七,就是范仲淹崇敬的唐相姚崇墓园。</b><br></h1> <h1> <b>十八,姚崇祠里姚崇塑像。 </b><br></h1> <h1><b>十九,姚崇墓是省文保单位。(但我只拍摄到洛阳市文保碑 )</b><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