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邵庄中学操场上,有一个身影很是特别。他的头发虽已花白,却腰杆笔直。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领新入学的孩子们进行列队训练,他就是邵庄中学教师朱群英。 今年六十岁的朱群英,1984年调到邵庄乡王佐小学任教,四十多年的教学时光里,他教过语文、数学、音乐等多个科目,学校里哪个科目缺老师,朱老师就顶上去。 “朱老师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对待工作有雷锋同志般的螺丝钉精神,学校的工作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兢兢业业毫无怨言,他带队参加多项比赛并获奖,一直是我们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提起朱群英老师,邵庄中学校长王宁的话语里是满满的尊敬。 舍不得、离不开。是朱老师重复了很多遍的话,常年伏案工作,朱桂英眼睛花的厉害,他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后腰打了两块钢板,在这种身体状况下,他还是主动请缨,接管了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争取在力所能及的岗位继续发挥余热。 周静是朱群英老师的学生,在平常的体育课和训练当中,虽然朱老师总是一丝不苟,要求纪律严明、队伍整齐,但同学们都很敬畏他,她说:“有的时候,朱老师也像亲人一样,给了同学们很多关怀,他总是心疼同学们夏天顶着烈日训练,特意把球台搬到了阴凉的地方。”<br> 目前,朱群英共带着六个班的体育课,平均下来每天要上四到五节,同时他还负责学校课间操和课后训练,这样的工作量,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来说,并不轻松。<br> 在一线从教将近40年,带出的学生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届了。最令朱群英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是,每每孩子们回来看他,从老远就开始喊老师,“现在只要孩子们毕业回来看我,看到我打老远就喊,老师,孩子那个天真劲,连蹦带跳跑过来。他们跟我拉近乎,拽着胳膊,搂着膀子,孩子们那个亲热劲儿哟……” 辛弃疾有诗中写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么,师者老矣,尚能授否?朱群英的回答是:我多希望自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能够燃烧地久一点,再久一点。<br> 记者手记:这个教师节,我们记录着乡村教师朱群英老骥伏枥的奋斗姿态,更关切着乡村教师们未来的发展。坚守乡村谱芳华,我们要攥好手中这支光荣而艰巨的接力棒,进一步稳固好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让更多的乡村教师能够像朱群英一样,有着扎根农村,奉献终生的底气和初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