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别五渔村,继续向前,跟着电影<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马假日》</span>去罗马。</p> <p class="ql-block">火车准时到达罗马(Rome),到达Rome 时刚好遇上当地地铁和Bus罢工,罢工时间是星期五早上8:30至下午4:30。我们与游客和当地的居民耐心地在地铁站站台门口排队等候,下午4:30 火车准时重开,人们很有秩序地上地铁。我们这是第一次遇上了罢工,有点小紧张,但看见人们对罢工的态度很平和,故同当地人聊了一下,他们笑笑说“习惯了,星期五罢工是常态” ,“那星期一至四不罢工?”, “不罢工”。哈哈😂,我们放心了,再到下个星期五时,我们早已经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坐地铁在西班牙阶梯(The Spanish Steps)站下车,走十分钟到我们在网上订好的旅店。旅店在繁华的商业街,到各景点最远的走30分钟,不用坐车。</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要去罗马旅行,你绝对不想错过梵蒂冈之行。《罗马假日》电影的片头背景就是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p><p class="ql-block">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简而言之,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亦即国家,故曰“城国”。梵蒂冈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p><p class="ql-block">梵蒂冈的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宗座宫、冈道尔夫堡和梵蒂冈博物馆等。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三面都有城墙环绕。它地处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墙为国界,另外,有一条“密道”从著名的圣天使堡通向梵蒂冈城内。</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围墙内的国家,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这个从罗马跨一步就能到达的国家,有825 公民(2019),却有着全世界最多的粉丝/追随者。0.44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却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集中了天主教会最至高无上的权威。无论从艺术价值或宗教角度看,梵蒂冈最有魅力的地方都是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博物馆,和圣彼得广场。全球最昂贵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最大的教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原是教皇宫廷,里面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还有大量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精华之作,都是无价之宝。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这个集中各个时代的精华的广场,因广场正面的圣彼得大教堂而出名,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罗马城市通往梵蒂冈的大街,我们是从这里走着进出的,如遇上教皇在大教堂做礼拜,警察会在这大街设栏杆进行安检。</p> <p class="ql-block">看到城墙,没错!城墙内就是「梵蒂冈」! (这是一个国家唷)</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梵蒂冈博物馆+圣彼得大教堂,围墙内是梵蒂冈,外面是罗马。</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 这是“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贝尼尼(Bernini)在1667年设计,然后花了11年时间建成的。广场宽196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央为方尖碑,</span>气势恢宏。为了要广场与教堂主体接合,贝尼尼在两边加建了两翼柱廊,左边名叫Charlemagne,右边是Constantine,各有120米长。广场因此以柱廊环绕,形成椭圆型,象征圣彼得教堂的“教堂之母”地位。贝尼尼说,柱廊犹如一双手臂,慈母般地拥抱天主教徒,予其坚定信仰;拥抱异教徒,将其纳入教会之中;拥抱非信徒,使其受到真正信仰之启迪。</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在雕塑和建筑上的充分表现,恐怕谁也比不过多才多艺的大建筑设计家、雕刻家、戏剧家兼画家的乔·劳伦佐·贝尼尼了。年轻时,贝尼尼常与其父合作。他对古希腊雕刻的研究是不遗余力的,这些主观因素是这位艺术家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任何时代的艺术家,在事业上的发迹都离不开机运。贝尼尼就 是在当时一位显赫的大主教波尔吉斯的重视和赞助下获得成功之路的,其绝世才能创造的作品才能展示于人类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有4列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两侧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象征“拥抱世界的双臂”。柱高18米,上面是140位圣人像。</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是由罗马皇帝卡利戈拉(Gaius Caligula)从埃及带回,放在尼禄皇帝设置的竞技场中,当做马车竞赛时的折返点,后来部分竞技场改为圣彼得大教堂后,也将方尖碑移至圣彼得广场中心位置,做为圣彼得殉教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周围、由贝尔尼尼设计的「西风浮雕」,听说这是「上帝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耶稣的右手臂…..</p> <p class="ql-block">耶稣的左手臂…..</p> <p class="ql-block">柱廊柱头上装饰着140位圣人雕像。</p> <p class="ql-block">以及贝尔尼尼庇护教皇Alexander VII的徽章。</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面以中轴线为中心,8根圆柱分列中央,4根方柱分列两侧,5扇大门森严矗立,从右至左分别为圣门、圣事门、中门、善恶门、死门,每扇大门上都刻有圣经人物或故事的浮雕,圣门每隔25年的圣诞之夜才会打开,游客一般从中门进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顶上有13座高5.5米的雕塑,中间是耶稣,他的右边是施洗圣约翰,左边是圣安德鲁。</p> <p class="ql-block">大门两侧竖着两座高大的雕像,左右分别为基督的门徒圣彼得和圣保罗,呈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造型优雅,线条流畅,神态自若,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竖着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那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他头上的缕缕卷发、脸上的根根皱纹、下巴上的撮撮胡须和身上的层层长袍无一不被雕琢得细腻、逼真。如果把脸和头发涂上真实的颜色,一定会被当作真人。彼得是耶稣的12个门徒中的第一个,耶稣回天国前把金钥匙交给了他,彼得成为了天主教的首领,他来到罗马传教,后来,罗马的暴虐皇帝尼禄为了嫁祸基督徒,放火烧了罗马城,然后归罪于基督徒,并处死了彼得。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为纪念彼得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教堂门前的右边竖立着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这就是耶稣的另一重要使徒:圣保罗。而他曾是在耶稣回天国之后,逼迫基督徒的罪魁之一,后来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被耶稣用光芒罩住并与之对话,从而得以认识耶稣,知晓耶稣原来是真神。从一个祸害基督教的人转变为基督教最重要的使徒,保罗是基督教除耶稣基督之外最重要的传道者</p> <p class="ql-block">在圣彼得广场周边,还可以看到身着黄、蓝、红三色制服的瑞士近卫队,他们的职责是保护天主教会、圣座、罗马教廷和教宗本人。瑞士近卫队的士兵必须是19-30岁之间的未婚瑞士男性公民,身高174cm以上,并且必须是天主教徒。关于他们的制服,因为极具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经常被误认为是米开朗基罗所设计,实际上是由近现代的一位近卫队队长于1914年设计。</p> <p class="ql-block">走吧!欣赏完广场后,我们排队进入大教堂。虽然参观教堂不需要费用,但却需要服装及安全检查,衣着上不能穿太清凉进教堂,夏天要去参观的朋友需要留意一下。来圣彼得大教堂的人很多,我们光排队就等了约一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也是天主教最神圣的地方,传说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圣彼得安葬于此。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1626年,选址在一座公元4世纪的教堂遗址上。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大师都参与了教堂的设计,教堂壮丽的穹顶便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教堂最多可容纳6万人。除了是圣彼得安葬之地,历任教皇的墓穴也位于教堂内部。圣彼得教堂内还藏有很多大师作品-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圣殇》、贝尼尼设计的祭坛华盖和圣彼得宝座等都是教堂内最大的看点。教堂的穹顶是可以登上去的,能俯瞰圣彼得广场和整个梵蒂冈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的平面图如上。</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面看起来与其他一般教堂差不多,但一走进教堂里,整栋建筑非常高大且富丽堂皇,不得不被里面恢弘气势给震慑!圣彼得大教堂,虽然只是个教堂,但何尝不是一座藏品极其丰富的美术馆,同时这里也是全球天主教的中心,历届教宗的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是天主教世界的中心,据《圣经》所载,圣彼得是耶稣的大弟子,他开辟了罗马教区;因此罗马教皇都自认为是圣彼得的继承人,圣彼得大教堂也成为罗马教廷的主教堂。大教堂的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进行祈祷,是基督教世界的最高教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p><p class="ql-block">其实,最早的圣彼得大教堂并不是现存这座。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在圣彼得的墓地上修建了教堂,史称老圣彼得大教堂。这座老教堂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侵蚀、战火兵燹,加上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到16世纪初,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教廷势力已大不如前。当时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主张以宗教来统一意大利,为了表明教廷势力,显示教皇权威,他决定将教堂完全推倒进行重建。工程从1506年开始,历经不少的曲折和反复,到1626年主体工程方告完工。</p><p class="ql-block">当时几乎所有意大利有名望的建筑师都曾参与过它的建造,其中包括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波尔塔、马代尔诺、贝尼尼等等。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人的壁画、雕塑也都在此留下印记。可以说,圣彼得大教堂凝聚了文艺复兴时期众多巨匠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到处装饰着立体花纹和大大小小的人物雕像,其中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哀悼基督》、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和其设计的圣彼得宝座是必看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上面是教堂内部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值得观赏的是正厅祭坛上华丽而雄伟的青铜华盖,这是贝尔尼尼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件作品。从1624年到1633年,他花了9年时间制成了它。</span>祭坛华盖位于穹顶下方,由青铜铸成,四根圆柱的高度为20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重達3.7萬公斤,是全世界最大的銅鑄物,與旁邊的人群相比,就可以看出其規模之大。</span>华盖之下是圣彼得的墓室。</p> <p class="ql-block">这祭坛华盖比我想像中还巨大,每根螺旋圆柱粗到要两个大人才能环抱,仿佛就像是教堂里另一栋”建筑物”般宏伟,可见得圣彼得大教堂要更大,才有办法在里面盖一座如此高的祭坛华盖。</p> <p class="ql-block">祭坛华盖之下的圣彼得长眠之处,也是通往地下墓室的阶梯。</p> <p class="ql-block">从祭坛华盖仰望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大圆顶,美到像是一个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穹顶:由米开朗基罗设计,内径42米,高138米,1547年开始修建,1564年米开朗基罗去世,后由其学生接手工作,于1590年完工。</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被教皇任命成为圣彼得大教堂的总设计师时,为了汲取设计大穹顶的经验,他观摩了佛罗伦斯百花大教堂穹顶设计,策划内外两层穹顶,内部穹顶以16根肋拱强化支撑,也让穹顶增加视觉活泼感。米开朗基罗将他人生中最后几年贡献给这大穹顶,直到他过世时,大穹顶只有一部分完成,由后来的建筑师接手完成。</p><p class="ql-block">大穹顶美的跟艺术品一样,我就站在这大穹顶下驻足很久,直到脖子酸。</p> <p class="ql-block">上面四个图片是围绕在祭坛华盖四角的四座雕塑, 分别是四位圣人:St. Andrew是St. Peter的兄弟,相传是在X型十字架上被钉死的,所以他手中拿的便是X型十字架;St. Longinus手中拿的是耶稣受十字架刑之时戳刺耶稣腹部的长矛,因沾上了耶稣之血,所以被视为圣物,此雕像为贝尼尼作品;St. Helena是找到真十字架的圣人;St. Veronica在耶稣背负十字架艰难前行时为他擦汗的一位妇人,擦汗之后的薄布成为了圣物,并出现了耶稣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主圣坛。</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宝座:位于圣彼得大教堂的最尽头,相传是圣彼得的宝座,本来是木制的一把座椅,后由贝尼尼于1647-1635年在椅子的外部铸了青铜外壳。宝座由四位圣师的雕塑托起,宝座背后是如太阳般光芒四射的金色雕塑,中间镶嵌着一块由天使们环绕的彩色玻璃,彩色玻璃上是一只象征着圣灵的白鸽。</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铜像(1300年)。在铜像前总是能看到排着队的信徒,他们会抚摸、亲吻圣彼得的右脚,以保佑死后圣彼得可以为自己打开天堂的大门。经过几个世纪,圣彼得铜像的右脚已经被磨的光滑无比。</p> <p class="ql-block">贝尼尼作品。在圣彼得大教堂内部还有两件贝尼尼作品,分别是两位教皇的墓穴纪念碑,上图是教皇乌尔班八世(Urban VIII)的墓穴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教皇亚历山大七世(Alexander VII)的墓穴纪念碑,雕刻这件作品的时候贝尼尼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p> <p class="ql-block">壁画《耶稣显形(Transfiguration)》,拉斐尔1520年的作品,也是他的遗作。相传此画的下半部分有可能是拉斐尔的学生所画。现在在圣彼得教堂能看到的是这幅画的仿制品,真品收藏于梵蒂冈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圣殇》(Pietà,完成于1498–1499年)也被称作为《哀悼基督》、《<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圣母怜子》,</span>是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之作,完成于1499年,描述的是圣母怀抱着被钉死的基督时悲痛万分的情形。米开朗基罗完成这座《圣殇》时只有24岁。米开朗基罗一反传统,将圣母刻画为一位少女,他说:“圣母玛利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然能够永远保持青春美丽的容颜。她那永恒的青春与高贵的形象,象征着人类追求美好事物的理想。”构图上采用了金字塔型,长袍既衬托了轮廓,又能够调和构图美与实际比例的冲突。雕像表面进行了细致打磨,平滑光亮。圣母胸前衣带上有米开朗基罗的署名,这是他唯一的一件署名作品。</p><p class="ql-block">这著名的雕像曾被毁,1972年5月21日,匈牙利男子托特·拉斯洛(匈牙利语:Tóth László (geológus))冲到雕像前大喊“我是耶稣基督!我复活了!”同时以手中的凿子和铁槌,猛力敲打作品,造成圣母左臂断裂,以及眼鼻部位的严重损伤。事后,紧急封闭现场仔细搜寻,找回了50馀块大理石碎块。其造成的损伤之大,修复团队花了三年时间才大功告成。为了避免再度遭人破坏,作品现已被放置在一大片防弹玻璃后面,受到完善保护。<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游客只能隔着栏杆和玻璃罩观赏。</span></p> <p class="ql-block">圣门(Holy Door)。是圣彼得大教堂正面五座大门中最右边的一扇,门上的浮雕讲述的是圣经故事。圣门平时是封死的,每逢25年由教皇打开一次,持续一年,这一年被称作为Holy Year,任何人都在这一年都可以穿门而过,天主教认为穿门而过的信徒会获得天主的赦免。上一个圣年是2000年,但2016年也因Holy Year of Mercy开放过一年,下一次开放的年份为2025年。</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登顶,可俯瞰圣彼得广场。</p> <p class="ql-block">走出城墙门。</p> <p class="ql-block">出了围墙,沿着围墙走向梵蒂冈博物馆,我们已经在网上提前买好了进入博物馆的票。</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前身为教皇宫廷,是教皇的居所。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16世纪由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创立。展品非常非常丰富,为历任教皇和教会的收藏。 西斯廷教堂位于博物馆内,有米开朗基罗绘制的穹顶画《创世纪》及壁画《最后的审判》。除此之外,拉斐尔绘制的壁画《雅典学院》也位于梵蒂冈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梵蒂冈博物馆中收集的文物和艺术珍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这里的藏品除了在古代作为权利中心的教廷收集而来,还有部分是教派成员捐献的,主要以艺术品为主,大部分是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博物馆中随便一件藏品,放在别的博物馆可能都会是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参观时,博物馆内会有推荐参观路线,跟着指示或者是语音导览、人潮走就可以。整个参观线路基本如下:</p><p class="ql-block">入口→埃及馆(Museo Gregoriano Egizio)→凯撒馆(Museo Chiaramonti)→新翼陈列室(Braccio Nuovo)→八角庭院(Cortile Ottagono)→缪斯馆(Sala delle Muse)→希腊十字馆(Sala aCroce Greca)→挂毯馆(Galleria degli Arazzi)→地图馆(Gallerie delle Carte Geografiche)→拉斐尔画室(Stanze di Raffaello)→西斯廷礼拜堂(Capella Sistina)→出口。下面来着重介绍下重点展馆,以及一些镇馆之宝,顺序基本上遵循参观顺序。</p> <p class="ql-block">终于进入梵蒂冈博物馆了😊</p> <p class="ql-block">馆内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我们最先参观的是埃及馆(Museo GregorianoEgizio),别看入口不大,里面的小展馆很多,好好欣赏的话也得费一些功夫。馆中陈列着各种古埃及时代的珍贵文物,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千年的木乃伊,这些木乃伊不同于其他博物馆都是关着的,这里的木乃伊都完整地展现了出来,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保存这么完好的木乃伊。埃及馆有很多木乃伊,且整个展厅都是暗暗的,感觉有点怕怕的,所以太赤裸裸的木乃伊照片就不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来</span>了,免得你我都做恶梦🤓</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阿努比斯的雕像。阿努比斯是古埃及神话中的死神,以胡狼头、人身的形象出现在法老墓地的壁画中。对古埃及人来说,来生极其重要,因此阿努比斯在很早以前就为人所崇拜。阿努比斯长着一颗胡狼头,胡狼是一种常见的在墓地搜寻腐食的野狗。人们向它祷告,祈求保护亡者。</p> <p class="ql-block">安提诺乌斯的雕像(Statue of Osiris-Antinous),公元130—138年间作品。安提诺乌斯是个美少年,是哈德良皇帝的同性恋人,与哈德良巡游尼罗河的时候不幸溺水身亡,哈德良皇帝悲痛不已,将安提诺乌斯封为神,并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美少年。</p> <p class="ql-block">松果庭院(英语Courtyard of the Pigna;意大利语Cortile della Pigna)。松果庭院是露天部分,上图是松果庭院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松果庭院最重要的参观部分便是松果喷泉(Fontana della Pigna),青铜松果高约4米,原本位于万神殿附近,在中世纪被移动到老圣彼得教堂的庭院,后来又于1608年移至现在的位置。喷泉两侧的青铜孔雀是圣天使城堡装饰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松果庭院另一件重要的艺术品为位于庭院中央的现代雕塑——破碎的地球(Sphere Within Sphere),是意大利雕塑家Arnaldo Pomodoro的作品。这件作品有很多件,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纽约联合国广场等地都可以看到。</p> <p class="ql-block">比奥-克莱孟博物馆( Museo Pio-Clementino)。比奥-克莱孟博物馆可能是梵蒂冈博物馆中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因为仅这个馆中就囊括了梵蒂冈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拉奥孔雕像、望楼上的阿波罗雕像、和残躯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主要以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最著名的雕塑为主,除了三大镇馆之宝外,闻名世界的作品还有克尼多斯的维纳斯(Venus of Cnidus)、沉睡的阿莉亚多尼(Sleeping Ariadne)。本馆中还设有好几个小馆,例如最出名的缪斯馆(Sala delle Muse)、八角庭院(Cortile Ottagono)等。</p> <p class="ql-block">八角庭院(Cortile Ottagono)。八角庭院其实是一个露天的小庭院,以其形状呈八角形而得名。别看这个庭院不大,好东西却不少,每个角落里都有几个著名的雕塑,其中就有镇馆之宝的其中之二,拉奥孔(Laocoon)和望楼上的阿波罗(AppoolBelvedere)。</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一:雕塑群《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the laocoon and his sons)。著名的《拉奥孔》(Laocoon,亦称为拉奥孔群雕 Groppo di Laocoonte),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大理石雕像群,高2.42米,有残缺。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所称是由三位来自于罗得岛的雕刻家:Agesander、Athenodoros及Polydorus所创造的,表现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他的儿子Antiphantes和Thymbraeus被海蛇缠绕而死的情景。</p><p class="ql-block">注意照片上的右胳臂是向上的,那是因为这个雕像在1506年于罗马出土时,拉奥孔的右臂以及一个儿子的手、另一个儿子的右臂均缺失,导致艺术家与鉴定家们对于缺失部分的原有情形争辩不休。米开朗基罗认为拉奥孔的右臂应该是弯向肩头,而其他人则认为右臂伸向空中的姿态更有英雄气概。教皇组织雕塑家们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竞赛,拉斐尔作为评判。最终手臂伸展的方案胜出并被安装到雕像上。</p><p class="ql-block">1957年,L. Pollack 在罗马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了缺失的拉奥孔右臂,其正如米开朗基罗所主张的那个姿势(老米就是厉害,顶尖的人体雕塑大师,佩服!)。这条右臂现在已经重新安装到雕像上,之前装上去的儿子们的手、臂也都被移除。拆装过程中,人们发现断面、凿痕以及金属的榫头、榫口表明雕像最初比文艺复兴时代复原出来的情景更为紧凑,更像立体的金字塔形状。</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二:望楼上的阿波罗(AppoolBelvedere)。《望楼上的阿波罗》是雕塑家列奥卡列斯公元前4世纪的代表作,原作由青铜铸成,高224厘米。由于原作佚失,该作品是罗马时期大理石的摹制品,因在罗马一个望楼上被发现而得名。在当时,阿波罗是男性美的象征,也是艺术家们最热衷的创作题材之一。作品以理想化的美的标准塑造阿波罗,生动塑造了他箭已离弦时的姿态:头部微侧高扬,直视前方持弓的手臂,眼中流露出胜利的喜悦。雕刻家以熟练的雕刻技巧,表现了阿波罗优美的体态,匀称的四肢,高雅的形态,凸显了阿波罗明朗的神态和英雄的气质。整件作品构图稳定、比例匀称,虽然双手和小臂已经毁坏,但并没有影响作品的整体和谐之美。</p><p class="ql-block">帅气的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祇之一,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他被视为司掌文艺之神,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神、预言之神、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医神以及消灾弥难之神(兼职还真多啊,呵呵)。</p> <p class="ql-block">缪斯馆(Sala delle Muse)。缪斯馆相对大一些,也有好几个小馆,每个都很好看,各种雕塑,当然其中的壁画也很精彩,就比如下图中的穹顶壁画,出自Tommaso Conca的《Apollo and the Muses》。</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三:残躯(Torso del Belve)。在缪斯馆中,保存着第三件镇馆之宝雕塑,起初看到这尊雕塑觉得并不起眼,因为整个雕塑并没有之前几尊那么气势磅礴,而且整个体积也比较小,走过路过反而比较容易被忽略。然后仔细欣赏,还是能发起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何况这是原作,而非后来大师们的仿制品,因此更显珍贵,也不得不佩服古希腊时期已经拥有了这么高超的雕塑技艺。</p> <p class="ql-block">双马双轮车厅(Sala della Biga)。走到这个展厅,首先就被这辆双马双轮车的大型雕塑所吸引,此厅也因此得名。此厅是由巴斯卦雷贝利(Pasquale Belli)的学生,朱塞佩坎波莱塞与其家族成员们共同构思而兴建的。这个展厅不大,成圆形,马车雕塑位于正中间,周围一圈罗马时期的雕塑绕着马车,正面都对着马车。整个展厅的氛围,就好像马车时刻会变成真的并一跃而起,冲出来的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气势!车体的部份是来自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一件大理石雕,之后被拿来做为罗马圣马尔谷堂的主教席位。最后弗朗佐尼为此座加上了轮子、舵,和马。驾驭马车的人像,则是由伯尔盖塞王子所赠,最终完成了此作品。</p> <p class="ql-block">圆形展厅(Sala Rotonda)。圆形展厅,不仅有着伟岸的雕塑,其本身的建筑也很值得欣赏,它的穹顶便是一道风景线。展厅正中央是罗马时期尼禄曾使用过的浴盆。</p> <p class="ql-block">挂毯馆(Galleria degli Arazzi)。精美的挂毯,如油画一般的感觉。挂毯挂在两边的墙上,长度从顶垂到地。不得不惊叹精湛的工艺,大多为圣经故事。</p><p class="ql-block">欧洲挂毯,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体量惊人,大多5、6米高,7、8米宽;其次,挂毯本是丝织物,但在画中人物和主题的表现手法上,其明暗对比之细致,立体层次之感觉,着实惊人,充分展现西方的油画传统。</p><p class="ql-block">墙壁上挂着绣有耶稣生平事迹的19幅华丽的壁毯,每张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根据当时的技术,因为没有机器来编织挂毯,所以这些全都是工人按着草图一针一线编出来的,真是纯手工了!</p> <p class="ql-block">上面三幅<span style="font-size: 18px;">挂毯,是描述</span>耶稣生平19幅挂毯其中的三幅。虽然我并不太懂其中的故事和含义,但就从欣赏的角度而言,还真没见过如此精致的挂毯,远看犹如油画般的质感,立体感很强,从人物表情到动作,都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地图馆。走进地图馆长廊,马上就被金光灿灿的拱顶壁画给惊呆了,太过精美华丽,以至于差点忽略了挂满两边墙上的地图。</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这些手绘地图很美,而且很细致,很科学,比例标尺也很清晰,特别专注于细节的描绘。</p> <p class="ql-block">画廊天花上的装饰是一群风格主义画家,如Cesare Nebbia、Girolamo Muziano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画室(Stanze di Raphaello)。其实不用怎么用心辨认,就能一下子感到步入了拉斐尔画室,因为这里的几个房间满墙壁、满天花板全部都是壁画,站在空旷老旧的房子里,整个人被大师的作品所包围的感觉,真是奇妙🥳。这些壁画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著名的要属《雅典学院》,其他主要的还有《圣体的争论》、《三大德性》、《帕纳索斯山》</span></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画坛文艺复兴三杰之一_拉斐尔·桑西_Raphael Sanzio。拉斐尔(Raphael,原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年4月6日 — 1520年4月6日),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桑西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p><p class="ql-block">拉斐尔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圣母的婚礼》是拉斐尔的成名之作,创作这幅大型祭坛画时还不满21岁,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p><p class="ql-block">1508年~1520年是拉斐尔的艺术创造力发挥到登峰造极的时代。在这段时期,年期的拉斐尔被教皇带到梵蒂冈,在当时的皇宫内绘制一系列壁画,先后绘制于皇宫的签字厅、埃利奥多罗厅、火警厅以及宫中敞廊等,其中以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也就是现在梵蒂冈博物馆的拉斐尔画室了。</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房间(意大利语Stanze di Raffaello;英语Raphael Rooms)。拉斐尔房间曾经是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住所,一共有四间房间,每间房间的四面墙和天花板都画着壁画,其中有两间房间的壁画为拉斐尔作品(签字厅、伊利奥多罗厅),另外两间的壁画为拉斐尔的学生在其去世之后根据他的构思完成(博尔戈火灾厅、康斯坦丁大厅)。(上图为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屋康斯坦丁大厅。</p> <p class="ql-block">伊利奥多罗厅。</p> <p class="ql-block">签字厅。这四间房间中,签字厅中的壁画最为著名,为拉斐尔的代表作,分别是 ——《圣礼的争辩》(神学主题)、《雅典学院》(哲学主题)、《帕那苏斯山》(诗歌主题)、《三德像》(法学主题)。这四幅画中又以《雅典学院》最最著名,创作于1509年至1510年间,描绘的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有拉斐尔所在年代的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共聚一堂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雅典学院》。</p> <p class="ql-block">《雅典学派》</p><p class="ql-block">在雄伟庄丽的大厅里,汇聚着人类智慧的明星,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学派的杰出学者、思想家,古今同堂,自由热烈地进行学术讨论,可谓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天才智慧的精华。画面构图宏大,视觉中心人 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围绕这两位大哲学家画了 50多个学者名人,各具身份和个性特征。他们代表着古代文明中七种自由学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等。画家借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过去文明的赞颂,对未来发展的向往。我们欣赏这幅巨作,如同进入人类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这个思想领域是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争论展开的。他们两人从遥远的历史走来,边走边进行激烈的争论。</p><p class="ql-block">从一上一下对立的手势,明显地表达了他们在思想上的原则分歧。两边的人物成众星捧月分列两旁,表情动势向着两位争论学者,有的注目倾听,有的用手势欲表达自己的看法,强化了画面的中心。画幅左面一组的中心人物,是身着长袍,面向右转,打着手势在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的苏格拉底;下面身披白色斗篷,侧转头冷眼看着这个世界的青年人,是画家故乡乌尔比诺大公弗朗西斯柯;大公身后坐在台阶上专心写作的秃顶老者,是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身边的少年在木板上写着“和谐”和数学比例图;身后上了年纪的老人,聚精会神地注视毕达哥拉斯的论证,准备随时记录下来;那个身子前倾伸首观看,扎着白头巾的人,据说是回教学者阿维洛依;画面左下角趴在柱墩上、戴着桂冠正在专心书写的人,有人定为语法大师伊壁鸠鲁;画中前景侧坐台阶、左手托面、边沉思边写作的人,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身后站着一位转首向着毕达哥拉斯的人,他一手指着书本,好像在证明什么,他就是修辞学家圣诺克利特斯。画面中心显眼处的台阶上横躺着一位半裸老人,他是犬儒学派的哲学家狄奥根尼,这个学派主张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所以这位学者平时只穿一点破衣遮体,住在一只破木箱里。画的右半部分又分几组。前景主体一组的中心人物是一位老者,他是几何学家欧几里德,他正弯腰用圆规在一块石板上作几何图,引来几位年轻学者的兴趣;欧几里德后面那个背向观众手持天文仪的人,是天文学家托勒密:对面的长胡子老人是梵蒂冈教廷艺术总监、拉斐尔的同乡勃拉曼特;那个身穿白袍头戴小帽的是画家索多玛,在索多玛后面的只微露半个头颈,侧面看着我们的就是画家拉斐尔本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最善于在画中描绘自己崇敬或诅咒的人,也爱将自己画到画中,借以表明自己对画中事件的态度,或代表签名。这幅壁画画家巧妙地利用拱形作为画面的自然画框,背景是以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教堂作装饰,两边作对称呼应,画中人物好像是从长长的、高大过道廊走出来,透视又使画面呈现高大深远。建筑物的廊柱直线和人物动态的曲线相交融,产生画面情境柔中有刚,加之神像立两旁,使画中充满深层的古典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画家极善利用台阶,使众多人物组合主次前后有序、真实、生动、活泼,画面将观赏者带进先哲们的行列。这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生动的姿态表情,具有肖像性人物个性刻画,布局的和谐、变化且统一的节奏,可谓把绘画创作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顶峰。</p> <p class="ql-block">签字厅中另一张重要的壁画——《圣礼的争辩》。《圣礼的争辩》的画面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天上和人间。在天上,上帝位于最顶端,两侧有诸天使。耶稣位于上帝下方,两边分别是圣母和施洗约翰,后面坐着诸使徒和圣人。耶稣下方有一个圆,园中有一只鸽子,象征着圣灵。在人间,画有正在争论弥撒圣礼的圣徒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帕那苏斯山》。</span>整个签字厅表现人类知识的四大领域:哲学、宗教、诗歌和法律,其中《帕那苏斯山》表现诗歌。这幅湿壁画描绘神话中的帕纳塞斯山,那里是阿波罗的住所;他位于画面的中心,演奏着乐器(是当时的乐器,而非古代的里拉琴),周围环绕着九位缪斯、九位古代诗人,以及九位当时的诗人。阿波罗,与掌管史诗的缪斯卡利俄佩,一起带给诗人灵感,</p> <p class="ql-block">《三德像》。是描绘“美德”,既涉及世俗国家的民法,也涉及教会法。画面中描绘四枢德中的三种:勇德(勇气)、智德(明智)和节德(节制)。画面中还有五个天使,其中三个代表三超德:爱、望和信。</p> <p class="ql-block">博尔戈火灾厅。</p> <p class="ql-block">西斯廷礼拜堂(Cappella Sistina)重点看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巨作《最后的审判》、《创世纪》。</p><p class="ql-block">西斯廷礼拜堂,也叫西斯廷教堂,建于1480年,是教皇的礼拜堂,后来也成为了选举教皇之处,可见庄严程度非同一般,因此这里是不允许拍照的,只能在木门外随便拍拍了。礼拜堂长40米,宽14米,堂内没有柱子,为长方形砖石建筑物。侧墙的高处有6扇半圆拱形窗户,房顶呈穹窿形状,其面积近600平方米。很少人不被西斯廷礼拜堂的壁画所震撼。</p><p class="ql-block">最初的西斯廷礼拜堂的穹顶绘有天空图案的壁画。1506年,教皇儒略二世为了纪念叔父西克斯图斯四世,命米开朗基罗重新绘制穹顶壁画。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于1508年开始设计创作此壁画,并命名为《创世记》,壁画于1512年最终完成。此幅穹顶画描绘了旧约中创世纪的9个场景。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人物众多。而西斯廷礼拜堂也正因拥有了米开朗基罗最有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壁画《创世记》和《最后的审判》而闻名于天下。</p> <p class="ql-block">西斯廷教堂是教皇选举的地方。上图为2013年在西斯廷教堂选举出Pope Francis为266任教皇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西斯廷穹顶的壁画《创世纪》这幅巨型顶画创作时长达4年多,规模空前绝后,三百多个圣经故事的人物。米开朗基罗独自完成,因为要在顶上作画,不停仰头,或者躺在脚手架上,等到作品完成后的一年多里,米开朗基罗不管看手上的什么纸张内容,都要举过头顶仰头看(重度肩颈疾病就是这样来的!)。</p><p class="ql-block">西斯都四世之侄儒略二世于1506年,命米开朗基罗绘制。对于喜欢自称为雕刻家的米开朗基罗来说,虽非本愿,但1508年开始设计创作此画,从教堂内脚手架设置,到设计创作,均为单独一人创作。1512年完成。穹顶中心描绘了旧约中创世纪的9个场景。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人物众多。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在米开朗基罗之前,西斯廷礼拜堂墙上的壁画早已画好。但是,米开朗基罗雄心万丈,他要用穹顶画向世人证明,“那些在他之前在那作画的人,注定要败在他的努力之下。”他在记事本上写道:“在1508年5月10日这天,我,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已收到教皇陛下尤利乌斯二世付给我的500杜卡特,作为教皇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工程的部分报酬。我也在这天开工。”</p><p class="ql-block">西斯廷礼拜堂顶上这片面积达到1080平米的穹顶,等待米开朗基罗在上面创作“湿壁画”。湿壁画的意大利文fresco,本意是“未干的”,顾名思义就是要求画家在半湿的灰泥上作画。这种画法需要非常完善的事前准备和精准的时间把握。作画前用镘刀在墙壁上涂抹一层一厘米多厚的灰泥,抹平打光,等到灰泥半干半湿,方才在上面作画,这样,潮湿的灰泥可以迅速吸收颜料的色彩,灰泥干透,颜料也就固结到灰泥下面的砖石里。而自称“雕刻家”的米开朗基罗,显然并不擅长这种画法,事实上,他从一开始就遇到了数不胜数的困难。这年冬天,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寒冷北风横扫亚平宁半岛,罗马城雨雪交加。米开朗基罗每天都要站在脚手架上将头后仰,在低温里绘制湿壁画。圣诞节刚过,已经画好的《大洪水》突然起霜,画面脱落,人物漫漶,“就像一幅扔在羊圈里的垃圾”。时至今日,《大洪水》右上角脱落的部分依然清晰可见。硝酸盐返潮带来的霉变,让米开朗基罗非常沮丧,他心疼整个秋天的心血,进而情绪失控,找到教皇大吵大闹,把画笔扔在教皇面前:“老实说,陛下,这不是我的专长。”赌气归赌气,米开朗基罗在艰苦的环境里继续湿壁画的进度,并且逐渐摸索出一套解决传统画法弊端的科学方法,大大提高了绘制速度。</p><p class="ql-block">1512年10月31日日落时分,尤利乌斯二世带领17名枢机大主教到西斯廷礼拜堂做晚祷。一行人从梵蒂冈的国王厅出来,穿过短短的庭院,进入西斯廷礼拜堂,扑面而来的是色彩艳丽、雄伟恢宏的巨型湿壁画,《圣经》里神灵活现的先知们高高在上的俯视着梵蒂冈,这些枢机主教全部惊呆了,无一例外。教皇的头似乎一直那么仰视天顶,甚至忘记主持晚祷。</p><p class="ql-block">我也一样,自进入西斯𨑳礼拜堂后,一直仰视天顶…,抬头、睁眼、仔细欣赏四周的壁画,震撼,惊呆了…就这样仰着头一个多小时,直到脖子酸、酸、再酸,坚持不住了才依依不舍离开…。我坚持一个多小时就不行了,而<span style="font-size: 18px;">米开朗基罗每天都要站在脚手架上将头后仰,在低温里绘制湿壁画,而且坚持了四年多,</span>举世之作就是这样炼成的。</p> <p class="ql-block">九幅画中最最著名的便是上面这幅《创造亚当》。</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幅壁画便是另一个在西斯廷教堂需要看的重点-《最后的审判》,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之际,耶稣亲自审判世间善恶的场景。由米开朗基罗于1534年至1541年之间创作,距离他创作穹顶画创世纪已经差不多三十年。</p><p class="ql-block">《最后的审判》中地狱审判官的脸来自现实中的一个人,教皇身边负责各种仪式的切塞纳司仪。当他看到创作期间的《最后的审判》时,批判它充斥着裸露的躯体,不该放在神圣之地,而应该摆在澡堂子里。傲娇帝米开朗基罗一气之下,就把切塞纳的头画在了地狱判官身上,赤身裸体,只绕着一条蛇,蛇头咬着他的丁丁,头上还顶着对驴耳朵。切塞纳跑去跟教皇告状,教皇很有幽默感说:唉,我管不着地狱里的事啊😂</p> <p class="ql-block">热爱艺术史的小伙伴们也千万别错过西斯廷教堂侧面墙壁的壁画,其中一幅是来自于佩鲁吉诺(拉斐尔的老师)于1481–1482年绘制的《The Delivery of the key》,描绘的是耶稣将天国的钥匙交于圣彼得。</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幅是来自波提切利于1481–1482年绘制的《The Trials of Moses》,这幅画很好玩,描绘的是摩西的生平事迹,画里面穿黄袍子的都是摩西,可以数一下,一共有七个摩西,波提切利是将关于摩西的七个场景同时放在了一幅画中,并且从右向左故事是连贯的,分别是-摩西杀死埃及人、摩西逃走、摩西帮叶忒罗的女儿们赶走牧羊人、摩西帮忙打水、摩西除去鞋子、摩西聆听上帝的指示、出埃及记。</p> <p class="ql-block">Pinacoteca画廊。Pinacoteca是梵蒂冈博物馆的画廊,收藏了12世纪至19世纪许多大师的画作,共有460件作品,18个小展厅。最著名的应该是下面这幅来自拉斐尔的《耶稣显形(Transfiguration)》,原本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壁画,后来被保存在梵蒂冈博物馆(圣彼得大教堂现在的这幅壁画为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不能错过的作品为卡拉瓦乔的《基督下葬(The Entombment of Christ)》。</p> <p class="ql-block">绘画展览馆(Pinacoteca)。绘画展览馆是梵蒂冈博物馆中比较新的展厅,这里有很堵世界名画,其中就有乔凡尼、卡拉瓦乔、拉斐尔和达文西等大师的作品。最著名的有拉斐尔的“基督变容图”、达文西的“圣杰洛姆”和卡拉瓦乔的“基督下十字架”。</p><p class="ql-block">绘画馆没怎么拍照,倒是上图这个屏风吸引了我,做工实在太精致,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博物馆内最著名的艺术品之一就是馆内的螺旋楼梯。 1932年,亲自设计了梵蒂冈火车站的建筑家Giuseppepeach在美术馆的出口附近设计了双螺旋楼梯。 台阶高低差距比较小,整个楼梯缓慢向下倾斜,像是一幅古典的画卷。 从下往上俯视,楼梯旁的精致雕刻被屋顶的阳光照得璀璨。</p> <p class="ql-block">位于梵蒂冈博物馆出口处的旋转楼梯也是参观必打卡的地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个迷你国,这座迷你城,建筑遗留的壮观让人感慨,雕塑创造的精湛让人感叹,历史沉淀的文化让人感想。而很多人去罗马旅游,必然也不会错过去这个“国中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