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画便议《红楼梦》人物选——薛宝钗(三)

雅男

薛宝钗(素颜照) 真话与假话不重要,当说与不当说最重要,这是宝钗为人处世的首要原则。<br>"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罕言寡语,人谓藏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别以为宝钗平时不多言,是天生不爱说话和不会说话.时机需要时,总能说到人心里去.<br>王夫人的丫环金钏因与宝玉游戏调情,被王夫人扇了一掌撵出去后,想不开投井自杀.这让平时总想立"善"名的王夫人很是不安.后悔自己处理不当.宝钗及时劝解:“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br>这劝解水平极高.贪玩失脚落井之说可以排解王夫人的自责,如果不能排解,后面还有纵然有这样大的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暗示,金钏之死怨自己糊涂,不怪别人.<br>这话让王夫人听后,心里十分受用. 王夫人 恩义分明、感情投资原则。<br>未成年人甚至成年人,往往会将自己所得的关爱,视为理所当然的。比如黛玉,她初到荣府时,得到了贾母发自肺腑的疼爱。但她很可能认为,这是外祖母与外甥女的正常感情,所以并没有分外珍惜,并刻意去搞些感情投资,维持或发展这种感情。黛玉不懂要讨好“领导”。但宝钗小小年纪便知世态炎凉。孰亲孰远,孰轻孰重分得很清楚。宝钗初进荣国府,没有黛玉那样被爱得死去活来的场面。但在以后的日子里,后来居上,贾母、王夫人对她的疼爱逐渐超越了黛玉。感情的投入,并非只有金钱、珍品,最重要的是投其所好。同是过生日点戏,宝钗与黛玉的观念截然不同。黛玉获点戏权后,是自己喜欢哪出点哪出;而宝钗获点戏权时,则充分揣摩出贾母的兴趣所在后,是老祖宗喜好哪出点哪出。所得效果完全不同 在竞争宝玉媳妇的问题上,宝钗除了健康美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深通人情世故。<br>只栽花不种刺,是宝钗严格把控的另一原则。<br>因为考察提拔“干部”,上级领导的意志固然重要,但舆论的呼声最好也不要忽视。有的舆论,成事固然不足,但败事相当有余.当刘姥姥在开席吃饭之前,鼓着嘴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后,湘云笑得喷饭,黛玉笑得岔气,探春只顾笑打翻了饭碗,惜春笑得肚子痛让奶妈揉肠子……但曹公这时唯独没写宝钗是怎样笑刘姥姥的。或许宝钗深知“笑话人,大觉临”的意思,这时也不显山露水。当黛玉差评刘姥姥在大观园的表现时,宝钗避开刘姥姥,反而借题发挥,转移话题,明贬实褒地说明了颦颦那张嘴,既让人恨,又让人爱。<br>宝钗因只顾扑蝶无意间听到亭内宝玉的丫鬟红玉与坠儿在说贾芸的事情,尽管宝钗知道,奴才在主子面前算不得什么,但仍然想到的是:“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没趣。”灵机一动,借找黛玉将这桩得罪人的事掩饰了过去。可见宝钗处事之严谨。<br>宝钗的处世三原则,虽然在竞争宝二奶奶上占了上风,但在“活出自我”、“独立人格”方面败下阵来。最终年轻守寡,郁郁一生。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