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润物无声——实验小学荆河路校区六年级二部语文立标课纪实

黄长媛

<p class="ql-block">  沐浴着和煦的暖阳,沉醉于秋日的清风,我校六年级语文立标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今天下午吕梦溪老师在六年级13班执教了《书戴嵩画牛》一课。吕老师巧妙设计、循循善诱,带领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了文言文的风采。</p> 精彩课堂 <p class="ql-block">  《书戴嵩画牛》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根据本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这个语文要素,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p> 润物细无声 <p class="ql-block">  润物细无声,学习任务中渗透着语文要素的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课堂适当点拨多音字的读法和停顿、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好、读准文言文,达成朗读目标。学生在琅琅书声的浸润陶冶中,读出了古文特有的韵味。</p> 合作探究 <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理解文意。文言文语言凝练、意蕴丰富,加上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与方法的积累,吕老师在理解文意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便于学生在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更多新知。在此基础上,明确分工,有分享、有补充,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p> 以生为本 <p class="ql-block">  以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激发兴趣,合理想象,通过对比杜处士和牧童对于《斗牛图》这幅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帮助学生在充分感受故事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丰富细节,讲述故事,并引导学生自评、互评。</p> 一课一得 <p class="ql-block">  一课一得,吕老师放手让学生全员参与,理解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俗语入手,通过句式仿写和“问”字的替换,让学生自悟,引出文章背后的道理,达到思辨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刘校长、杨校长、顾主任等领导,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课文简短精悍,但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事,正如本次立标课,时间虽短,却充分展现了吕老师深厚的基本功,呈现了精彩的课堂。本节课点拨、激励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为听课的老师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有效性教学开拓了思路、提供了途径,充分发挥了立标课的示范作用。相信老师们的学习和思考会继续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理论引领,聚焦课堂,推进课堂改革,期待老师们更加精彩的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