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华夏历史上的大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九边重镇。中原锁钥,倍受关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在大同十天,让我千年穿越。华严寺菩萨倾倒众生;九龙壁欲上青天揽明月,登北岳如在画中游,最引起我第一好奇的,当属大同城墙。</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上城墙,便发现有一个专门的城墙遗址陈列馆。可惜不开门。</p> <p class="ql-block"> 在城墙上转了几圈,好奇心越来越重。中国著名的几个古城墙我都去爬过。</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墙的最高,大约14米,竟然比西安还高2米,最宽的地方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多了6.6米。城墙的周长为7270.7米,比平遥的城墙长1公里多,</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走一圈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我一般都是骑自行车,走走、看看、拍拍,每次也要2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在城楼之上,俯瞰全城,视野开阔。</p><p class="ql-block"> 城开四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东和阳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楼,明代古朴风格。木构重山顶两层阁楼</p> <p class="ql-block"> 每座大门 分别建有城楼,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外面用宽宽的护城河围起来。</p> <p class="ql-block"> 公元四世纪:拓跋鲜卑族,控制了北方大部少数民族,建北魏,迁都平城,建宗庙,修长城,凿石窟,历经七帝一百余年,大同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人口达到100万,比唐朝的长安城早了几百年。</p><p class="ql-block"> 一个原本荒漠的边塞,突然聚集起这么多人和物资,防卫问题便被重视起来。</p> <p class="ql-block"> 经城墙遗址的考察,</p> <p class="ql-block"> 之后的一千多年:大同先后为辽国陪都、金袭辽制,元封西京,与中原汉民族和谐共生;江山更迭,几番易名,一直不失“北方皇都”之地位;长城抗争,狼烟不断,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p> <p class="ql-block"> 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同,<span style="font-size:18px;">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当时正值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明朝,结束了辽、金、宋多年对峙的战乱局面,扼塞外之咽喉,控漠北之门户;兵家必争地,物宝天华乡~大同城重新出现了第二波繁荣。</p><p class="ql-block"> 而到了近代明清时候,故事就很多了!</p> <p class="ql-block"> 1372年:朱元璋第十三太子朱桂藩镇大同,在北魏平城旧址,即大同古城,其规模,其奇特,为我国北方所少见。 </p><p class="ql-block"> 而在城北郊的东起天镇县新平堡、西至右玉县杀虎口的300公里长城则进行六次大规模修整,又在长城到城池之间,建边堡、营堡、烽火台上百处,形成了我国北方“长城攘外,方城安内”特有的城防布局。</p> <p class="ql-block"> 大同城墙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墙将古大同围成方形城池,城墙四个角各建有角楼,西北角的八角形乾楼最为雄伟,洪字楼则是54座望楼中最为突出的一座,有意思的是在距离城墙大约四十米处还修有护城河,城墙四门外另建有瓮城,再往外一层修有月城并辟有城门,整个格局环环相扣,进城需要经过三道复杂的关卡,可见明朝廷对这里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扼守雁门,控驭紫塞;雄视朔漠,势夺边陲。大同天然为北方锁钥,中原藩屏。北魏在此京华百年,留存一座拓跋鲜卑版金汤城池。拓跋魏袭汉晋余音,唱响隋唐之序曲;而城池宏美旷世,临摹为长安之蓝本。辽金以陪都西京续写北魏城池繁盛,明清更置九边重镇奉而拱之。沧桑千年,城体收缩,殿宇增减,中轴线未曾有变。惜乎岁月剥蚀,历代兵燹战火,城墙断壁残垣,颓圮若墟。</p> <p class="ql-block">雁塔,高 米,内有楼梯登楼。瞭望无死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