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林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南部,南端与广西交界,西到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三江口,北接乌蒙山主峰,总面积2000平方千米。万峰林,长200多千米,宽30-50千米,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 万峰林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 万峰林景区下面的下纳灰村田园风光。由于去万峰林是自驾的,选择在下纳灰村住宿,以方便早晚欣赏田园风光。 <p class="ql-block">山峦起伏,绿树掩映中的村庄,田园风光独特。晴天观峰,可看“日出朝阳洒满谷”;雾中看山,则是“云霞明来或可睹”。而永恒不变的,是山环水抱中的农田。</p> <p class="ql-block">三角梅花盛开在田野旁,为这里的田园风光增添了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眺望远方的田野、山峰,俯瞰近处的村庄、小河,享受大自然清香的气息。夏日之晚,微风习习,仿佛所有美好都不期而至。</p> <p class="ql-block">身处稻田之中,稻穗与霞光相辉映,折射出的点点金光映入眼眸。夏天逃离得太快,快到你都未曾反应过来,也许秋就已经占据了整个峰林。但树叶们仿佛没有做好约定,只是零星的飘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这世间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进入万峰林景区,从上往前和下面看,万峰林气势磅礴,景观奇特。东、西峰林,景观各异,不愧是国内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貌。</p><p class="ql-block">附:万峰林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在三百六十多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来到过万峰林,他还发出这样的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徐霞客再次来到兴义,在游记中写道:“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p> <p class="ql-block">在层叠的峰林间,一座座峰林在夏天的日光下延伸到天边。山下是灿烂明黄的大海般的麦天,上、下纳灰村寨掩映其中若隐若现。远处青山如黛,近处大片大片的麦田逐步泛黄成熟。</p> 西峰林山脚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它从农田中缓缓由南往西而流,像一根游线,把依河而偎的几个布依族村寨像珍珠般地串连起来;也像一根晾绳,挂起了一帧奇峰似林、田坝胜锦、村落如珠、古榕若翠的巨幅画卷。 <p class="ql-block">兴义万峰林八卦田是一片天然形成的八卦田,平卧在纳灰寨农田中央,其造型神奇迷离,如神匠打造,层叠有序。八卦田中有三个天然地漏,深不见底,被称为地眼--大地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这些纳灰漏斗群为宽而浅的碟型漏斗。农田耕地以漏斗为中心,弧型展布,构成了奇异的"八卦"图案。据说踩一踩八卦田,升官又发财。</p> 万峰林包括东峰林和西峰林景区,目前对外开放的主要是西峰林。西峰林是一座座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态环境,形成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 根据峰林的形态,分为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等五大类型,是中国喀斯特地质地貌中发育最成熟的锥状峰林典型代表,每一类都各具特色,既独立成趣,又与其他类型的峰林相辅相成,组成雄奇浩瀚的岩溶景观。 兴义万峰林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尤其是夏季,七月的平均气温在21-26℃,被列入全国避暑城市排行榜,是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场所。2月油菜花开的时候前往万峰林可以看到最美的风景。 <p class="ql-block">2008年,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万峰林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你的浏览支持!欢迎你继续浏览我的其它美篇,可点击以下链接继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e0atazx" target="_blank">滇楚锁钥、黔东门户——镇远古城</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dfxk9bl" target="_blank">古朴自然的歙县坡山古村</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d2d58jy" target="_blank">雾里乡村宛如仙境</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