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波疫情来的实在太突然,一下子把整个城市给砸蒙了。暂停键摁下那一刻,整个世界便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小区封了,道路封了,人也快“疯”了。从8月20日算起,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了,还没有解封的迹象,每天疫情通报中还不断出现新增病例,我所在的让胡路区昨天没有了新增,但愿这是一个拐点,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我期待那个黎明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疫情管控期间,商埠被关闭了,这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家里的库存毕竟有限,虽然有些人封控前抢购了一些,但蔬菜保鲜期短,易腐烂,谁家也不可能买的太多,所以吃不了几天就断了顿。由于疫情传播渠道波及到了农批市场,因此大庆的蔬菜储备一律禁止流通销售,于是这个城市变得饥饿起来,这也让很多宅居市民的情绪变得躁动,甚至发生了几起小规模群体事件。好在政府及时出面协调,加之周边城市和农民兄弟纷纷伸出援手,克服重重困难,把新鲜蔬菜一车车送了进来,让人们绷紧的神经暂时得到了缓解。很多人在网上晒着“蔬菜包”,不断地感谢政府感谢党,也有些艺术范儿把蔬菜拼出各种有趣的图案,拍成段子发出来,给深闷的宅居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静默管理是在这次疫情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用宁静、沉默来形容此时的这座城市,的确很形象,但不是全貌。静默的是一般的个体企业、商铺和居民,政府机关、国营企业和较大且比较重要的私企的生产和管理功能还在正常运转,只不过四门落锁,与外界断了联系。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涉及国计民生,自然停不下来。于是,必要的生产、管理人员被集中到了单位,每天吃喝拉撒全在这片天地里,我也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宅在单位其实比在家要好的多,不仅活动空间大了许多,每天的吃喝并不用愁。集团公司和车务段领导对疫区单位职工生活非常重视,一周给开行一趟生活车,送来了免费的米面粮油和各种蔬菜,就连深秋保暖的内衣也都给考虑到了,这种关爱在此时更显珍贵,值得感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远远超过旁人,这不是因为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会唱高调,在我身边的人群中,最不会拍马屁的人一定是我,从小就这样,很多人给我的评价是不会来事儿。妻去孩子那里已经好几个月了,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家里只剩下老哥一个,为了吃一口饭得费半天事儿,所以吃住在单位是最好的选择,恰好疫情给了我充足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级领导要求各站书记主抓防疫,站长主抓安全,各有侧重,于是我成了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抓防疫工作是最让人烦心的。单位建了防疫工作微信群,段主管防疫工作的同志不分白天夜间,也不分星期礼拜,随时可能在群里发布流调信息、各种通知要求等,有时半夜十一点多还在发通知,稍不注意错过回复,防疫办的人就会打电话来提醒、催促。每天的文件电报和电话会议中,防疫方面的内容占有很大比例,搞得你头昏眼花的,特别是强调的要求里,除了两三条是新说法,大部分内容都是老生常谈,什么消毒、通风、测温、“两点一线”上下班、不聚集、不外出等,天天用这些烂得不能再烂的句子折磨你,眼睛熬出了眼屎,耳朵磨出了茧子,时间久了,人也自然变得有些麻木。我倒觉得这种灌输不如把常规的内容单列出来,做为常态化的应知应会内容,平时只强调新的要求就可以了。往往最简单的内容最容易被人记住,也容易消化吸收,越是繁琐详细的内容越容易引起逆反情绪,造成欲速则不达。可惜我说了不算,上面的事谁能管得了。白天工作,晚上不值班的时候,那是才是属于自己可支配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宅在单位最大的坏处是生活规律被打乱了,工作规律也变得无序。段领导都宅在段机关里,车站干部都圈在了车站,而且每天都处在工作职场,因此模糊了工作与休息的界限,星期礼拜、节假日似乎消失了。每天该开会的开会,该部署工作的部署工作,仿佛人在单位就应该是一台正常运转的机器,唯一能守住规则的是考勤簿上的休息日绝对不会划出勤的。工作的你只能算奉献,不能算加班,其实也没人想要加班费,只希望工作中别出现差错被追责就不错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站办公楼与运转班组是在一起的,所以那些职工的一举一动都在眼皮底下。按照要求,这些集中食宿的职工休班时只能呆在宿舍里,不能出来的。可是这些职工年轻人居多,真要是天天关在屋子里,时间长了肯定会闹出不稳定来。所以,我在站前划出了一片区域出来,允许他们在那一小块地方放放风,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尽管如此,职工的负面情绪也无法完全消化掉,甚至还出现过两次小摩擦。每次都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儿,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矛盾,完全是负面情绪使然,幸未造成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傍晚时分,职工吃过晚饭,总会有几个人到站前台阶那里坐一会儿,或是在小广场散散步。一天,不知道哪里来了一只花猫,在站前闲逛着,谁招呼它都会跑过去亲昵,任人抚摸,很是温顺,仿佛是大家养的家猫。这是一只母猫,浑身上下很干净,可以说是一尘不染,我怀疑这是站区居宅里谁家的猫。有人说这是一只流浪猫,还有人说春天的时候它曾在老食堂那里下了一窝崽儿,一共五个,后来不知道那些小猫哪里去了。听了大家说的话,我始信这确是一只无家的流浪猫,它亲近人类除了这种动物是一个被驯化的物种,与人类长期生活在一起外,也是为了向路人摇尾乞食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我家曾经养过猫,我对猫有过特殊的感情。有一年我家从农村搬进了城里,搬家那天,装完了车准备出发时,我想起猫咪还在屋里,就回屋抱了出来,谁知上了卡车,小猫说啥也不跟着走,平时温顺的它居然在我怀里拼命挣扎,用嘴咬,用利爪挠,甚至将我的手抓出了血。在母亲的劝说下我放下了它,它又跑回到了屋。一年后我回乡串门,邻居说我家搬走后,别人家搬了进来,那只小猫发现换了陌生的主人,就离家出走了,它在瓦房的天棚里安了家,靠抓麻雀和捡垃圾堆为生,据说后来还下了崽。那只猫咪曾与我朝夕相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数快乐,心里一直挂念着。听了邻居的话真的心很疼,便设法钻进了天棚,并再次见到了它。久违重逢本该是温馨的场面,但此时它已不认识我,对我只有敌意和戒备,我想捉到它,如果可能抱回家去。但躲猫猫是它的强项,即使偶然接近了,它冲我吹胡子瞪眼,不断发出威胁警告声,这让我很是失落并最终放弃了努力。有人说狗是忠臣,猫是奸臣。狗会追随主人到天涯海角,而猫只依恋那个热炕头。我也见过一些宠物猫依恋主人的,好像那个论断也不全对。站前流浪猫的出现,给宅居中的职工增添了不少乐趣,甚至有人将它请进了办公楼里。它居然大摇大摆在走廊里视察,哪个屋都敢进去转一圈,仿佛自己才是这里的主人。也有些人会给它喂些吃的,也不知道它都吃了啥好东西,反正我给它挑了些炒菜里的肉片,它居然理都没理,或许它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只流浪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天生物钟有点紊乱,早晨时常三、四点钟醒来就再无睡意,于是起来看着窗外的风景。东方的天已蒙蒙亮,地平线上泛起的那抹绯红,就像刚刚起床新娘娇羞的脸。天越来越亮,那抹红愈来愈浓,直到最后,包裹着的太阳在鸡犬呼唤中,从红雾中破茧而出,就像一个生命由此诞生。我感叹这瞬间的奇景,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做成段子发到朋友圈,分享给身边的人们。早起似乎成了习惯,看日出也成了必修的功课,等待黎明的日子里,希望永远都在!</p><p class="ql-block">(作于2022年9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