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北大环线,万里朝夕—敦煌</p> <p class="ql-block"> 古罗布泊东缘的魔鬼雅丹是这次万里行的最西端,归来时便是一路向东了。从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沿河西走廊,一路往东直至回到出发原点。</p><p class="ql-block"> 向东的首站是敦煌。大敦煌是儿时梦想,1969年9月曾与几位同学相约去敦煌看飞天,因故未能成行。没承想来到敦煌竟是半个世纪后了。</p><p class="ql-block"> 粗心未预订门票,想方设法还是没搞到A票。买B票,看四个洞窟,但可以看体验中心的八个复制洞窟。</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门票约的是下午两点,清晨,赶早游览鸣沙山、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 来到鸣沙山,只见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它还有一个名字——八角山,年龄也不小了,看名人诗词就知道几千年前它就在这里。这片沙漠也不小,有200平方公里大。</p> <p class="ql-block"> 穿好鞋套,登攀这只有百多米的沙山。山不在高,陡峭则难登。脚踩流沙,进一步退半步,一步一陷,沙随足落,煞为费劲。走走歇歇,歇歇走走,终于登顶。</p><p class="ql-block"> 极目远眺,四周沙垄相连,盘垣回环,峰如刀削,甚为奇异。在沙山的环抱下,月牙泉酷似一弯新月,亘古不变。从汉代至今两千多年,泉水从未干涸,也不被流沙所填埋,实为沙漠一奇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和月牙泉真像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姊妹,千百年相依相伴。山以灵而鸣,水以神而秀。站在山顶,想起在山下看到的两句话“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此时此刻的感受,确如此言。</p> <p class="ql-block"> 丝巾迎风飘扬,一抹红色让人安逸。</p> <p class="ql-block"> 流云如丝,装扮</p><p class="ql-block">着千年的守望。</p> <p class="ql-block"> 静静的坐在鸣沙山上,默默的看着月牙泉。时间也悄悄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沙不填泉,泉不涸竭。以前是用神话来解释,如今科普时代,秘密昭然若揭。</p><p class="ql-block"> 沙山南北高,中间低,风从东边吹入沙山的环抱,将沙子从山脚沿沙梁吹向山顶。故“沙不填泉”,沙山也保持着如刀刃般的脊梁。被游人踩过的沙面,经风疾吹,次日辄复如旧。</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滑沙。年轻人来此不滑沙,妄自年轻。但我却怎么都听不到那种传说中“轰轰隆隆”的沙鸣声。不知是听的角度不对呢?还是游客太多,滑沙过度,鸣沙山不鸣了。</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回头望的是大孙子,滑累了,在休息。之后,便悄然消失。</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被叫回头,定格神秘沙泉。</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沙山,恰恰相反。跃一步,呲溜丈余,沙中冲浪,感觉甚好。</p> <p class="ql-block"> 来至山下,在大石前驻足良久,观看大师《月牙泉》之墨宝。此处是月牙泉最佳的拍摄平台。</p><p class="ql-block"> 泉边白杨挺立,柳叶如丝,沙枣花飘来淡淡清香。一湾泉水碧绿如玉,泉长约百米,最宽处有十丈开外,形如新月,疑人工所为。水面充盈,看来“补水”之说也是真的。听说池边长有七星草,可治百病。泉里有铁背鱼,食之长生不老。本想去泉边掬一掬水,洗洗浮尘,但神泉被铁网围定,不容凡人冒犯。</p><p class="ql-block"> 沿泉南岸拾阶而上,登临月泉阁。月泉阁四层六方,全木结构,层层有回廊,游览方便。亭台楼阁在我一生游览中早已是司空见惯,但此阁在大漠中却是一奇。围绕月泉阁还有很大一片汉唐建筑,“勾心斗角”、雕梁画栋,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 再次见到孙子,就是这狼狈样。脸上惊魂未定,强作的笑脸比哭还别扭。他讲述了消失后的“惊险”故事。</p><p class="ql-block"> 原来他在沙角山山顶,率性跑下背后几十米深的山坳。但往上爬时才发现太难太难了。景区为方便游客攀登,在沙角山前坡铺设有木棒绳链,人们登爬时脚下有硬物作支撑,虽也费力,但不至于很难。孙子没想到在陡峭的流沙中登爬,腿脚深陷沙中,没有支撑点,登一步会退一步,爬了许久也爬不上来。他说,力气耗尽时,曾感到了绝望,人在绝境中,迸发出超常力量,最终,使尽洪荒之力,才绝处逢生,脱离困境。</p><p class="ql-block"> 听完他的小故事,我啼笑皆非。但今后,他将永远不会再离开我的视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临走前,在神泉前,耐心等待出一无人时刻,拍了一张“干净”的月牙泉,留作永久纪念。</p> <p class="ql-block"> 返回酒店休息,下午两点,迎酷暑,驱车莫高窟,拜谒莫高神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景区先看陈列中心。这是B类票精华部分。有8个1:1的复制洞窟,其中有五个窟是从来不对外开放的。这组窟曾赴境外展出引起很大轰动。</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敦煌千佛洞的第一个洞窟是十六国先秦时,一名为乐僔的和尚开凿的。可现存洞窟中最早的是几十年后的北凉第275窟、陈列中心还有西魏第249和第285窟、隋代第419和276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均属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展现了自十六国至元代一千年间敦煌石窟艺术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这些洞窟弥足珍贵,可惜没人讲解,需租电子讲解器。要详细了解八窟内容,可能得大半天时间,孩子们觉得太深奥,只是走马观花,草草浏览。因不许拍照,只能拍了洞窟外的标志牌,记住了洞窟的年代和编号,也找到了壁画里的飞天。</p> <p class="ql-block"> 九层楼,敦煌莫高窟的标志建筑,里面是弥勒大佛,二十多米高,石胎泥塑,面容端庄,据说也是照武则天的面相塑的。人们鱼贯从大佛底座绕一圈进出,孙女“违规”偷拍了一张大佛尊容,效果也是不提也罢。</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在鸣沙山东麓25公里处,古称千佛洞。是游僧乐僔在此看到了宝光中的千佛景象,感觉受到佛祖的点化召唤,留下来凿窟修行。有一就有二,由此奠定了敦煌的千古辉煌。</p><p class="ql-block"> 敦煌是河西四郡中最西端,是汉唐丝绸之路的西大门,三条丝绸之路都从敦煌为起点,分别去向中亚和欧洲。西去要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生死未卜,人们离去前在敦煌凿窟塑像,祈求佛祖保佑。九死一生归来,也会在敦煌凿窟还愿,感谢佛祖庇佑。当地大户也会凿窟塑像,祈求福寿绵长。久而久之,敦煌就有了千窟千佛。</p><p class="ql-block"> 至于王道士贱卖国宝,外国人偷运偷盗,实在令人心堵,不想费墨。但一个藏经洞的再度面世,诞生了一门敦煌学,也是功可齐天。</p> <p class="ql-block"> 自下而上拍大佛,大佛头顶是九层楼的顶。(别看成是卧佛哦)</p><p class="ql-block"> 说到卧佛,后面的三窟就有涅槃佛(卧佛)。孙子说:佛睡着了。不好跟他解释什么“圆寂”,“不生不灭”等涅槃的概念,只好默认。我全场遵守了纪律,没拍照,这里也只有去借了,不然,用文字真描述不出敦煌涅槃佛的高超塑像艺术。</p> <p class="ql-block"> 佛祖眼睛半闭半和,面部表情安详平静,有种满足感,丝毫没有凡人临终前的痛苦和悲怨。塑绘水平极高,将涅槃主题体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其它的两个窟很快也转完了,时间尚早,再去参观了一些展馆,比如常书鸿的办公室等等。还特意跑到二层一些石窟门前,但都上着锁,进不去。</p> <p class="ql-block"> 在壁画中找到了一些飞天,但图像都不鲜艳、明快。但飞天梦总要圆,还是借个漂亮姐姐来结束大敦煌之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