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思亲”王三录壬寅秋山水画作品

静心屋山水画室

<p class="ql-block"> 王三录,字学一。陕西省宝鸡市人。1997年毕业于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美术加强班。近年来,多次临摹古今名家作品,研读古代山水画画论和道家哲学理论,多次深入秦岭写生,赴西安参观名家作品展览。作品分别被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岐山县文化馆、扶风县博物馆等单位收藏!</p> <p class="ql-block"> 回忆我的爷爷</p><p class="ql-block"> 关于我对爷爷最早的回忆,大概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大约在1987年左右,那时,宝鸡县(现在的陈仓区)建立了一个最早的木材市场,在现在的虢镇火车站附近。爷爷带领四个儿子和外甥做木材生意,一大清早,要将整架子车的木条用人工拉到市场,再到下午,将没有卖完的木条再拉回来,家里离车站有十四五公里,还有一个长两公里的陡坡,上陡坡时,用牛拉着架子车上坡,人帮着推,木条很少时,就只用人来拉。</p> <p class="ql-block"> 听父亲讲,在文化大革命时,村里的人都要下地劳动。 爷爷身子小,也不喜欢参加体力劳动,却喜欢做小生意,赶着骡子到四川一带做小生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就成了被批斗的对象。有一天晚上,爷爷在村里戏台上,被双手靠后绑着,红卫兵用木棒子在身后狠打了几下,爷爷向前趴了下去,因为没有手的支撑,整个面部碰在地上,七窍出血,瞬间,台下一片大乱,批斗会在混乱的秩序中结束了。父亲说,他们把爷爷抬回来时,他看到爷爷当时的情景,估计命是保不住了,但是几天之后,爷爷奇迹般的活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后,爷爷也做小生意,到山里捡野山栗,煮熟了到城里卖,用扁担担上两盘笼的苹果,到各村去卖,后来做木材生意。之后,只有父亲和四爸跟着爷爷做木材生意,其他人都不做了。</p> <p class="ql-block">  在下雨的时候,是爷爷最放松的时间。爷爷给四个儿子都结婚后,和四爸一家一起过日子,他单独住着一个窑洞。每到下雨的时候,有八九个中老年人,到爷爷的窑洞里来掀胡(一种纸牌游戏), 掀胡游戏只能五个人玩,其他人围在周围,给玩游戏的人做参谋,有时还不停的争论,这种游戏可以带筹码。我们几个小点的孙子,就给爷爷烧炕,在煤炉子上熬茶。</p> <p class="ql-block">  每逢过年时候,我们最向往的事情,是大年三十晚上,到爷爷那里给爷爷拜年。每个家庭里的儿子,孙子都去,媳妇是不去的。去的时候,做上几盘菜,大年菜是必须有的,然后再做几个其他的菜,用木盘端着,放上筷子,酒杯,酒瓶,就去了。爷爷坐在炕上,一边笑嘻嘻的抽着旱烟,一边叫着孙子的小名,从他身后的蛇皮袋子里抓出一把花生混着瓜子,递给孙子,一般每人一把,不多给,也不落下哪个人。内孙很多,有十三个,家上重孙和儿子,小房子里有近20多人。当孩子都到齐的时候,发压岁钱,每人两元。在我的记忆中,每年两元的压岁钱,从开始到爷爷去世,从来没有间断过,崭新的钢镚或纸币,是爷爷年前都在银行换好的。按到爷爷家去的先后次序,都要让爷爷尝尝自己家做的菜,孙子辈的有些会给个爷爷倒酒。爷爷喝酒的那一刻,满脸都是笑容。</p> <p class="ql-block"> 四妈是最孝顺的儿媳妇之一。奶奶在1976年就过世了,那时,爷爷54岁。爷爷给最后一个儿子-----四爸,娶了媳妇后,就一直和四爸、四妈在一块儿生活。因为木材市场有生意,所以,过两三天,才回一次家。回到家后,四妈会准时把饭做好,派堂妹莹莹给爷爷端过去。好多年都是这样。爷爷脾气不好,容易发脾气,儿子,儿媳,孙子做事不合他要求时,总会大声呵斥。四妈这么多年来,从没有和爷爷争过嘴,我觉得,四妈给我们家族的儿媳树立了一个榜样,儿媳们都应该学习四妈。每到过年时,我们去给爷爷拜年时,四妈会烧好米汤,给我们没人端一碗,拜年的人都有。</p> <p class="ql-block"> 木材市场最初在虢镇火车站,1992年左右搬到了虢镇东门的西宝中线的边上。那时,西面是木材市场,向东隔了一睹墙是牲口市场。和爷爷一辈的经营木材的还有两个老人,一个是何爷爷,一个是杨爷爷。那时候,讨价还价都是两个人在衣服下面用手捏,不像现在一样,是用语言来表述。买卖生意中间有个说合的,每当生意说合成功时,也是要请吃饭的。爷爷经常出去吃饭时,会带着我。九几年的时候,社会正在建设时期,各种材料急需,包括木材。那时的生意特别好。爷爷就把四个儿子,三个外甥都带到木材市场来,合伙做生意,想把孩子们都扶持一下。因为各种缘故,最好只剩下父亲和五斤叔各自单独做,其他人都不做了。周末的时候,我经常跟随父亲到木材市场玩耍或帮助父亲干活。爷爷会在周日,割了2斤肉,买了豆腐,红萝卜,粉条,炒一大锅,我一碗,他一碗,再让我给我父亲端一碗。现在回想起来,那碗冒着热气的菜仿佛就在眼前,当然,还有爷爷当时炒菜的样子。过年时的木材市场,需要人看的,害怕有人把木材偷走。我有时会和父亲大年三十的晚上睡在木材市场,初一再回到爷爷家时,爷爷会给我双份的压碎钱,四元。</p> <p class="ql-block">  爷爷在木材市场的时候,不管年龄多少,都会自己干活。早饭吃完,先喝小盅白酒,再躺倒炕上抽一锅旱烟,然后就去干活,从不闲着。在家里也是一样。有一次,喊我和他抬石头巩固塄坎。那石头有七八十斤,他和我抬。我记得那时他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爷爷爱抽旱烟,经常买了烟片,和我给他制作烟棒,先把大烟片展平,在撒上水,用剪刀剪齐了,再卷结实了,存起来,后面慢慢抽。 </p> <p class="ql-block"> 爷爷和奶奶共生育了七个孩子,奶奶去世后,爷爷一个人给其他的子女办完嫁娶事宜。一生都在为孩子忙着。我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刚生下来时,父母亲要把握送人,爷爷知道后,质问父亲:“我七个孩子都养大了,你五个孩子都养不大吗?”这也是爷爷一生最大的荣耀,有一次,我们给爷爷拜年时,爷爷在子孙面前算他一生,办了七件嫁娶的事,给20个孙子做过满月。儿孙满堂,是爷爷的愿望,也是他最幸福的事。爷爷后来经济条件好转后,经常会支助孙子。</p><p class="ql-block">在爷爷80岁那年春节刚过的时候,就是2002年,年前,爷爷稍微有点感冒,年后可能觉得他身体不行了,有一天下午,他自己拄着拐杖,到村里的沟里、塬上挨个把村里的地方看了一遍后,第二天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在床上躺了其天后,就去世了。去世前,给孙子辈交代后事。第一个,要立三米的石碑,第二个,要唱县剧团的大戏,第三个,祭奠的当天,所有看戏的人,都要管饭。爷爷的三个遗愿中,第一个没有完成,走遍陈仓区所有卖被子的,最大的石碑是两米一十的,第三个没有完成,给看戏的人管饭,人实在是太多了,管不过来。当天招待客人,共招待了一百席,中午饭从十二点吃到了六点。给爷爷办丧事当时花了两万二,是当时教师月工资的五十倍。这些钱都是爷爷逝世前,自己准备好的,办丧事没有花孩子的钱。这种丧事规模近几十年来,在邻村都是没有的。</p><p class="ql-block">爷爷去世20年了,我经常在想,在那么艰苦的岁月,缺吃少穿,孩子多,中年丧偶,是什么支撑着爷爷走完了自己成功的一生?我想,首先应该是坚强 ,爷爷是独子,没有人可以依靠,他不但要赡养老人,还有七个孩子,个个张口要吃饭,生活只能靠自己,唯有坚强。第二个我想应该是博爱,养大安顿好子女后,有能力了,还在为外甥,孙子辈着想。孩子永远是自己一生的念想。第三个,我觉得应该的是勤劳,没有见过爷爷哪天在炕上睡上半天,雨天的除外。基本上不闲着。第四个应该是智慧,有经商的智慧,也有处理子女间关系的智慧,也有安排后事的智慧等。前几年,有段时间,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想起爷爷的时候,自己也就挺了过来,爷爷就像自己的精神支柱一样,鼓舞着自己,帮自己度过一道道难关。</p><p class="ql-block">爷爷的一生是坚强、博爱、勤劳、智慧的一生。是家族的精神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