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疫情当下,孩子们结束了一周的线上课程,恰逢双节同至,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走近大自然,牢记老师的教诲,感受中秋的情怀,体会劳动的充实。在这个特殊的秋日,让美味的佳肴浸润味蕾,劳动的汗水滋润心灵。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多彩,更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带给孩子的是不一样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月光诞、月夕等,节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共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劳动的充实</p> <p class="ql-block">自然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出现过两个版本的教师节。第一个是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发组织设立、旨在呼吁改善教师待遇的“6月6日”版教师节。第二个是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设立的“农历8月27日”版教师节。然而前者国民党政府不予承认,后来因为战争等原因没有实施确定。</p> <p class="ql-block"> 1985年9月10日,全国的教师们迎来自己第一个教师节。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p><p class="ql-block">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p> <p class="ql-block">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这个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节设立的初心,就带有明确的尊师重教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这一节日的设立达到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运动的飞扬</p> <p class="ql-block">赏月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 一切的经历都是孩子们成长的足迹,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都将是鲜活生命的成长剂。感念师恩,感受中秋,感知劳动,感怀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