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起水果湖,也许许多人并不熟悉,但要是说起湖北省委、省政府首脑机关的驻地,也许就不会那么陌生而恍然大悟了。</p> <p class="ql-block">水果湖地处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办事处,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等省级首脑机关的驻地。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许多省直机关在此办公,是省直机关干部职工最集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常讲的水果湖是不包括现在的整个水果湖街道辖区的。仅仅是指原省机关事务局代管的1.9平方公里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现在的茶港社区、张家湾社区、洪山路社区、北环路社区和放鹰台社区。</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特殊的区域内,几乎所有的行政事务,均由省政府的相关厅局负责管理。无论是区域规划,还是省直机关干部和职工的吃住行;无论是子女就学,还是就医看病等,都自成体系,由相关的省直厅局负责管理。这在全国还是很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直到喻正声任湖北省委书记时才有了改变,提出了行政事务属地化管理。至此,所有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基本上都交由地方进行管理,如水、电、规划、城建、上学、行政事务申办等。</p> <p class="ql-block">关于水果湖作为一个地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主要的说法是:水果湖并不产水果。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后来因误读而成了水果湖。而水果湖也因地处水果湖之滨,故起地名为水果湖。</p> <p class="ql-block">其实水果湖的地名并非由此而来。而是因为1949年底武汉解放后,原中南局办公驻地选址在这里后才有的。</p> <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前夕,根据形势发展,中共中央为迎接全国解放和解放后的建设,决定结合原在全国解放区设立的几个中央局的基础上,把全国分为六大行政区及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中南和西北行政区,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管理,直至1954年6月撤销。</p> <p class="ql-block">1949年,中南局在河南开封成立。随后武汉解放由开封迁来武汉临时在汉口办公。当时并未确定将机关放在哪里,只是临时地设在武汉办公。</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确定中南局机关驻地时,曾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将机关驻地设在武汉。一种则主张放在广州。最后,由中南局决定放在武昌,并委托湖北省政府做好选址和规划建设工作。并要求选址不要占用现有的市政设施,要能够集中办公,交通方便,远离闹市,方便生活。并能带动未来的经济发展。</p> <p class="ql-block">于是在时任省委书记李先念的亲自主持下,通过实地考察,感觉这个地方比较适合,决定选址现在的水果湖为未来中南局机关的驻地。但当时并沒有水果湖这一地名。</p> <p class="ql-block">只是在东湖公园沿岸有一个码头,因其周围栽种有不少的桔子树而起名叫水果湖码头。这里也是东湖公园至武汉大学最近的一条水道的起点码头。大至位置在现在的东湖宾馆内。</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的东湖公园为民族资本家周苍柏先生兴建的私家花园"海光农圃"。据史料记载,"海光农圃"南至老鼠尾,北至长天楼,东濒湖边,西临东湖路,面积达500多亩。1949年6月武汉解放一个月后,周老先生主动将公园捐给国家,经周总理批准作为民族资本经济接受,更名为"东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随着东湖公园的不断扩建,它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浓郁的楚文化而成为享誉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当时武汉最大的天然公园,风景秀丽。当时的武大师生想要去东湖郊游一般都由碧波门乘小木船到东湖公园的水果湖码头上岸。</p> <p class="ql-block">而现在的水果湖原来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湖,而是东湖的一部分,即东湖的边缘湖。因其是古沙湖水系连通沙湖与东湖的连接囗水域,故被人们俗称为水口湖。这个湖名因其属东湖的一部分,故也未被官方所认可。因此在过去的武汉湖泊志中也没有水口湖的湖泊记载。</p> <p class="ql-block">旧时水口湖大致包括今水果湖、东湖宾馆部分湖岸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所的部分湖岸(具体见下图)。因此解放前这个湖作为一个官方的湖泊名是不存在的。它只是民间对东湖的这片湖汊的一个俗称而已。</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地名应为高家湾、刘家湾和张家湾等村庄的名字,并沒有水果湖这一统称。这块地方解放前属武昌市长春区公所管辖。解放后属洪山区东亭乡管辖。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前,凡老人去中南医院(当时称二医院)看病,都简称到高家湾。</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个湖真正形成独立的湖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因修筑了一道连接放鹰台与中南医院的湖堤后,才使这片水域独立成湖。当时湖堤上仅有一股用于通行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的便道。小轿车因道路太窄,通过都很困难。故当时要开车去中南医院都是走水果湖中学门前的东湖路。</p> <p class="ql-block">说起水果湖这一地名还有一段故事。据老人回忆,在选择中南局的办公地址时,当时中南局领导提出了几个原则性的意见,一是环境要好,二是交通方便,三是不占用现有的市政设施,最好不在闹市区。省政府根据领导意见,就将现在的水果湖列为了首选目标。</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水果湖还是一片荒芜之地,除了有少量的稻田和菜地外,基本上都是小山包和荒地。因此平整起来非常方便。加上位于东湖之滨,紧邻武汉大学,风景优美,如果建设好,可以号称是湖北的中南海。</p> <p class="ql-block">方案上报中南局领导同意后,于1950年开始规划建设。但在做建设方案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当时这一地方没有统一的代表性地名。</p> <p class="ql-block">水果湖地区那时仅有张家湾、刘家湾、高家湾和黄家大湾等村落的名字,并且大部分都属姚家岭管辖。如作为中南局的机关驻地名称显然不太合适。当时的省委书记李先念就提出,中南局的机关驻地名称一定要取好,既要突出地域特色,又要有新中国的革命成果和为人民服务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因此,当时的省政府办公厅就根据中南局和省委领导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讨论并征求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驻地名称很重要,这将是中南地区六省一市,即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武汉市(当时是直辖市)的首脑机关驻地。名字一定要大气,要好记,好听,就像中央机关的中南海,要有寓意。</p> <p class="ql-block">于是大家想了很多名字,如滨湖、水口湖、水果湖等等,一时不能统一。最后由当时的省政府第一任秘书长韩宁夫一锤定音,就叫水果湖。一是这比较符合地域环境,因为该地位于东湖之滨,二来名字也文雅,而且寓意深刻:水代表人民,即能载舟,也能覆舟,时刻提醒人民政府一定要服务人民;果代表革命的胜利成果,时刻提醒我们,革命的胜利成果来之不易,要认真守护;湖代表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要团结一心,做好工作,为人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从此水果湖做为一个地名正式启用,并将其写入到中南局机关驻地的建设规划方案中。直到1957年成立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都被命名为武昌区水果湖街道办事处和武昌分局水果湖派出所。后来这两个单位也出名了,一个号称"湖北第一街",一个为全省最大级别最高的派出所。</p> <p class="ql-block">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水果湖这一有特殊寓意的地名,才从机关走向社会,并遂步为外界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其实水果湖有很多名字都是有一定含意和故事的。如放鹰台、洪山路等。</p> <p class="ql-block">省政府坐镇的洪山路,宽敞干净不逊北京的长安街,因省委、省政府和大部分省直机关在此办公的缘故,这里又被称为“湖北第一路”,号称武汉的长安街。</p> <p class="ql-block">洪山路的路名源于小洪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位于武珞路和八一路之间的洪山。洪山原名东山因其位于武昌城东而得名。现为武汉城区内的五大名山之一。而小洪山之名又与随州的大洪山有关。</p> <p class="ql-block">相传随州大洪山洪山禅寺存有善信大师圆寂之前,留下的镇寺之宝---"佛足"。原来善信大师来大洪山传道时,正遇上百年大悍,连续几年随州大洪山地区末下大雨,百姓生活艰难,于是求大师设坛向苍天求雨。大师答应后设坛求雨,可连续几天不见动静,于是大师对天承诺,如雨如愿,愿割下自己的双足感敬苍天。</p> <p class="ql-block">也许大师的行为感动了上天,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雨,从此风调雨顺。为兑现当年求雨时许下的诺言,大师在圆极前,切下了自已的双足。但令人非常惊讶的是,在大师自断双足之后,血流很快止住,而且双足肉色经久不变,成为了镇寺之宝----"佛足"。</p> <p class="ql-block">南宋端平年间(1234年——1236年),金兵挥师南下,直指随州,当地官员孟珙和张顺为保护洪山禅寺镇寺之宝“佛足”和经文免受战火侵扰,将部分僧人随同佛足一起迁往武昌东山的弥陀寺(即现在的宝通寺),并改名为万寿禅寺(与随州洪山禅寺下院同名),又将武昌东山改名为“小洪山”以作纪念,所以此寺也被称为洪山寺。自此,武昌才有了洪山的地名。</p> <p class="ql-block">1949年武汉解放后,中南局在武汉选择水果湖为机关驻地,开始建办公楼和宿舍楼。并修了一条主马路贯穿整个驻地。53年马路修好了,取什么名字呢?有的建议叫胜利路,有的建议叫红旗路等等,一时确定不下来,于是交由省领导定夺。</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省委书记是李先念,拍板叫洪山路。一来是小洪山在武昌很有名,二来小洪山与随洲大洪山有渊源,加上大洪山是新五师的根据地,省领导大都在那里打过游击,有纪念意义。所以这条湖北第一路就被定名为了洪山路。而这以后就有了洪山礼堂、洪山宾馆、洪山体育馆和洪山广场等名字。其实这些地方离洪山都很远,并不属洪山的地理范围。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叫洪山名字的地方不在洪山区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其次,放鹰台也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这里现已成了东湖风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有关放鹰台的传说有两个说法,大家熟知的是李白放鹰的故事,并被官方认可。而别一说法为刘备放鹰的传说却很少有人知道。</p> <p class="ql-block">相传三国时,刘备兵败退住湖北荆州,在途经武昌东湖时,不知关羽率军是否赶到了湖边,便问部下怎么联系?部下见湖边的高台上有人在放鹰抓鱼,便问能否利用鹰在高空给关羽报信?放鹰人说可以将帅旗绑在鹰的脚上,放飞高空,周边二、三十里都可看到。于是刘备就采纳此办法,最终联系上了关羽大军,两军兵合一处在现在的武昌卓刀泉驻扎。在今天的卓刀泉寺里还建有观戏台纪念此事。</p> <p class="ql-block">其实水果湖从来就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从4、5千年前的古人类遗址,到屈原的东湖放歌;从刘备、李白的放鹰传说,到一代伟人毛主席的梅岭旧居,历史在水果湖不断的演义着社会发展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只可惜因宣传太少和特殊原因造成了水果湖无史记载的情况。甚至我在查找水果湖历史文化史料时,相关资料仅有一句话:水果湖地处水果湖之滨故名水果湖。</p> <p class="ql-block">水果湖这一神奇的地方,早已经摘去了其神秘的面纱。它从一个荒野之地,变成为独特的小镇,再到今天的繁荣,见证了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值得一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