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慈母 (二)

雷子

怀念慈母    (二) <p class="ql-block">  连日来,总是昏昏噩噩,不论干什么也提不起兴致。但凡有一丝精神,脑海中也总是浮现母亲微笑的场景!而且连续这幺些天,总是在母亲离世的那一刻的时间段中,从梦中醒来,迷迷糊糊中好像见到母亲微笑着向我走来,但再去看母亲那亲切的身影时,又好似离得我好远好远……似触手可见,又遥不可及!!!</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生活六十余载的山城老区,但必竟在近九十余载的顽强生命里,给予我生命,伴我们成长渐老!教导我们怎幺去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父母是二十几岁由山东潍坊的一个叫昌邑县,柳疃镇和青乡乡结婚走到了一起的,受大伯和二大伯的影响来到了东北,并投奔到辽宁海城丝绸厂二大伯一家,山东潍坊在历史上就是纺织品出品重地,年轻一辈除了下地劳作,再就是到各纺织厂工作,六十年代初父辈们平着在家乡学到的修理织布机的手艺,开始勇闯关东!(2019年我还回原籍潍坊纺织厂干了半年呢,现在滩坊的纺织城就建在青乡乡和柳疃镇的旧址上,占地几百亩,气势庞大而恢弘!是当地一块显著招牌!)</p><p class="ql-block"> 我和哥就出生在海城市,六四年本溪市组建织绸厂,父母又领我俩到了本溪扎根落户。那年代国家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活异常艰难!家里仅靠父亲那几十元工资养家糊口,日子过的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后来家里又添了弟弟和妹妹。母亲那时也在厂找了份看休息室的活,我记得一小的时候母亲总把我领去玩,那时的职工宿舍是一排小平房,冬天看见母亲往那炕洞里加一些干柴,木头捧子取暖。但那年代特别冷,屋里窗户上几乎家家挂霜。我记得母亲总是在炕洞中扒出好多木炭,放到外边雪上,吱吱冒着白烟的黑炭,等火熄灭后,母亲又放回屋内一大铁桶内,下班带回家给我们在晚上冷的时候再点上,那一个个寒冷的冬日,室内的窗霜也渐渐的融化,让我们一家人享受了一个个温暖的夜晚!母亲总是很细心和很节俭的那种人,那时候国家计划经剂,每家每户都是各种物品定量,每月的细粮和油少的可怜,我记得每月每人三两豆油,每次母亲炖一锅菜只放一小匙油,平时平肉票购肉,也是买一些大肥肉膘回来再炼一大罐猪油,那年代包一回饺子吃,全家像过节样喜庆。那时让我去打酱油和醋我都是连跑带颠的,心里特爽,心里念叨着,“又吃饺子了”!心里幸福无比!那种感觉再也难以找到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这辈子,我的认知里,可能在单位是个领导,忙的很!家务几乎都是母亲在操持着,每天看到我们兄弟妹妹的,一天天长高,长大!脸上总是露出慈爱的笑,无论干什幺也没怨言,渐渐的哥也能帮妈干些零活了,也分担了一些母亲在家中的压力!每一年的八,九月份母亲一有闲空,就开始给我们全家人做棉衣,棉裤,准备过冬了!那时候,我感觉母亲特专注,一针一线,每一块棉片都细心整理成型后,压上小饭桌,小饭桌上又放上装高粱米的袋压实。冬天来临全家人都能每年穿上母亲做的棉衣,棉裤!虽然东北特寒冷,但母亲那份温暖总在,让我及家人几十年来享受到了母亲的关爱,我毕生莫敢去忘啊!</p><p class="ql-block"> 母亲很会调理家中的日常饮食,面对无菜的日子也丝豪难不倒坚强有创意的母亲。好多次母亲都按照别人介绍的方法在家自制酱油,最让人难忘就是母亲做的“抹酱”,那真是令人叫绝! (把白面放些水搅拌成糊状,加入适量盐,香料,味精,放入碎葱花,下油锅炒熟!)那时,外公一年能给寄些,花生米,虾油类物品,补贴我们!所以后期那“抺酱”,母亲又加入一些虾油在里面。哎!那个好吃,抹在玉米面饼子上,咬上一口,再喝一口玉米面糊糊,我敢说,那是我六十年代除了饺子,吃到的最美的口味,那味道,想想就亲切,回味无穷啊!这就是平凡中见神奇的母亲!把一生无私的爱献给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待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献给我深深怀念的母亲!叩!叩!叩!</p><p class="ql-block"> 2022-09-13 二儿禄 于深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