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名师优课赏析第一期

璐璐

各位老师,欢迎来到“名师优课赏析”,让我们走进名师,感受名师的课堂艺术和教学智慧,共赏、共享、共议,一起交流。我是第一期优课推荐人童璐。 本期推荐的是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 张齐华,男,1976年出生,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小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获南通市和海门县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评比一等奖,连续三次在“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中获一等奖,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参与苏教版数学国标本教材的编写。曾获“南通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海门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从时空、内容、方法和数学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演绎、拓展和延伸。张老师的课堂是人文的课堂、文化的课堂、生命的课堂。<br> 教学时,张老师用深情的语言引领学生一起去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圆,一是以的语言给学生介绍并展示自己带来的大自然中的圆,又以憧憬的语言鼓励学生“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又如: “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得怎么样?”教师又以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前人的尊敬,对数学的热爱。在这样一位专注为学生营造没得课堂的教师引领下,他们因为爱课堂而爱老师,因为爱老师而更爱课堂了,师生观点的交流变得更加通畅无阻。 张老师的课堂有着唯美的数学素材。石子入水后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如下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br>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张老师巧妙的选择数学素材,向学生展示的是平常某个“世俗”物体表面的圆,而且都是我们常见却并未细细品味的大自<br>然中存在的圆,在素材选择中自由超凡脱俗的一番魅力。 张老师 将圆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拓展和放大。<br>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拓展空间后学生是探索者、发现者,引导学生认识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课堂,将圆内涵的文化特性进行了充分的放大,折射出“冰冷”图形的独特魅力。张老师的特别之处在于:将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演绎成了对数学“美”的追随者。学生从我们这里得到的,不仅仅.<br>是一道道解题方法,他还以为他们提供了一一个广阔的视野。多年后,当这些解题方法离他们远去后,数学的美依然存在于他的记忆中。张老师的课堂,能将“冰冷”的圆拓展成平静水<br>面荡起的涟漪;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慈母心中那轮永恒的明月;“长河落日圆”中落日的余晖;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阴阳太极图;“没<br>有规矩,不成方圆”:西方数学哲学“最美的图形”,使得圆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穿梭时空,纵横驰骋在中外文化间,回归了数学与哲学、美学、历史的本位并从中发现数学美。<br> 这样的数学课堂,这是怎样的数学课堂,这是怎样的人类文化的完美结合!

课堂

数学

张老师

圆形

学生

名师

优课

张齐华

老师

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