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盐区”与澧阳平原 有刻在基因中的那份情感,盐水女神,化作了伴峡的一座青山,永远地守望着“清江盐泉”。<br> “清江盐泉”,在被“巴盐”的叫法取代前,是传说中的“巫盐”。而把“巫”这个标签保持之今的,是轻舟飞过的那片“万重山”——位于中国之中的“巫山”(以下改称“大巫山”)。 图19 “大巫山” 由“大巫山”孕育出的含盐的泉水,除“清江盐泉”外,还有“宝源山盐泉”(巫溪县宁厂古镇),“汤溪盐泉”(云阳县云安古镇),“涂进溪盐泉”(忠县涂进乡),以及“伏牛山盐泉”(彭水县郁山古镇)。<br> 连线这“五大盐泉”,一个呈完美椭圆形态的“巫盐区”,便跃然纸上(见图20)。不可否认,正是这些盐泉,像乳汁一样,哺育了古人类。 图20 “五大盐泉”分布图 在井盐、海盐未出现的年代,与“巫盐区”交相辉映的,只有北方的“运城解池”(山西)。这两个盐产地,可谓是古中国第一位的战略要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控制“中央之国”,事半功倍的做法,就是据有这“北池南泉”。于是,“北池”在“阪泉之战”中易手,那么,“南泉”呢? 图21 “北池南泉” 图片 运城解池风光 “大巫山”,尽管能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但恶劣的山地环境,也让古人类(以下改称“巫山人”)的生活,变得极其艰辛、不易!!!就像山中的溪流,走出大山,是写在一代又一代“巫山人”心底里的诗。直至那些山间的“坪”或“坝”露出文明的曙光,“巫山人”终于抵达近在咫尺、却行走了2000000年的澧阳平原(见图20、21、22)。 图22 澧阳平原地形图 镶嵌在“大巫山”东南麓的澧阳平原(湖南澧县),于澧水之北、一直向东延展到了洞庭湖之滨。在这里,再也不用感叹“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屈原),水天一色的浩瀚湖面,有他们新生活的心灵港湾。<br> 澧阳平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天然良港。无论于峡江、清江还是沅江、澧水,他们乘坐的木排,都会飞速漂流至此(见图23、24)。借急流变缓(进入“夷水”),上岸喘一口气、平复一下惊魂未定的心情。之后,又划着木排,去往更远的地方,建设一个又一个人间天堂。 图23 四江并流的交点 图24 长江故道与古洞庭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br>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br>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r> —— 游子吟(孟郊)<br> “大巫山”就是慈母,她以她的峡江、清江、沅江、澧水这四江的“盐水”,把澧阳平原变成了游子们的温馨驿站。不论走多远,巫山儿女都会回到澧阳平原,让“慈母”又给他们的行囊塞满巫盐(“巫盐之路”)。<div> 于是,700平方公里的澧阳平原,每平方公里就有了1处旧、新石器时代遗址(见图25)。其中,距今约9000年的彭头山文化,最早完成了水稻的规模种植;8000年前的八十垱遗址,勾勒出世界最早的城市雏形;6400年前的城头山城,宣告首座史前古城诞生;5300前的鸡叫城,被誉为那时的世界最繁华的都市。<br></div> 图25 澧阳平原文化遗址分布 图片 城头山遗址 图片 鸡叫城遗址 然而,距今4000年左右,澧阳平原的史前文明进程戛然而止,距今3800年左右,澧阳平原的史前社会终结(考古结论)。<br> (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世本·氏姓篇》)。<br> (未完待续)<br> 以上图片、数据来自网络,在此特表感谢!<div><br> 徐敬民<br> 作于2022年9月12日<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