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的故事 -- 金秋颐和赏桂花

一寸欢喜

桂花是很有些故事的花。在这次颐和园桂花展上,我又听到一个。<div><br></div><div> 单是“桂花”这个名字,就有些故事。<br></div><div><div><br></div><div> 桂花是中国<b>木犀属</b>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b>木犀</b>(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又名岩桂。“<b>木犀</b>”之称,得自它们犀牛皮般的树皮。</div><div><br></div><div> 据网友小视频介绍,因为桂花叶片中的叶脉形似“圭”字,又是灌木或小乔木,所以得名“桂”。不过个人感觉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牵强:那么多种树木中,就桂花叶片中的叶脉形似“圭”字吗?</div></div><div><br></div><div> 上图是金桂,是不是很漂亮呢?是不是不负李清照“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的赞誉呢?</div><div><br></div><div> 我想,词人的赞誉不仅仅因为桂花的外貌,一定还因为桂花醉人的香。从颐和园新建宫门进去,还未抬头,就先闻到了浓浓的花香。游人莫不喜不自胜,欣然步上台阶,投身桂花的香云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嗯,这句话我是信了!</div> 这张图中是银桂。<div><br></div><div> 据百科介绍,桂花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产生了许多栽培品种:<br><br></div><div> - 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银桂、丹桂之分。<br><br></div><div> - 以叶型而言,有柳叶桂、金扇桂、滴水黄、葵花叶、柴柄黄之分。</div><div><br> - 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br><br> 这次在颐和园的桂花展上看到了金桂、银桂、四季桂。如上,金桂、银桂以花色分类,四季桂以四季开花而得名,花色有乳白、黄、橙红等。桂花展上四季桂似乎不多,我看到的四季桂花儿是淡黄色的。哈哈哈,第一次得见桂花真容,一开始这边看看那边瞅瞅,跟旁边的游客一起分辨,好一会儿才区分清楚几个品种。花盆上倒是有标签,有先到的游客质疑标签是不是搞错了。其实,就像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所讲,一般游客怎么能知道哪棵是四季桂呢。(不好意思,很可能是我以无知猜度广博了-_-。所有介绍如果有误,希望得到指正~~~先谢过啦!)<br></div> 充足的阳光下,黑色的背景前,黄色的银桂给人一种皎洁、圣洁的感觉。这是不是唐朝名相张九龄称赞的"桂华秋皎洁"呢?个人体会,皎洁,不一定非要是白色。<div><br></div><div> 黑色的背景来自一位热心的老先生。他不仅带着很专业的相机,还带了拍照辅助工具。自己拍好照片,热心地让开地方让大家利用他的辅助工具拍照。这张照片就是蹭着拍来的。皎洁的不仅仅是盛开的花儿,还有老先生的品性啊!</div> 这张照片是在仁寿殿拍的。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桂树树冠,哈哈哈,因为李白说“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看来,“团团”的描述不失贴切。<div><br></div><div> 据百科介绍,桂花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最高可达18米。它们适于亚热带气候地区,性喜温暖,湿润。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可露地越冬,在北方需要盆栽养护。在颐和园看到的桂花都是盆栽的——“盆”比较大,像上图中那样红色四方的或是下图中绿色圆筒状,木质的。应该是为了方便挪动,盆周安装了几个手环。树也不太高,一两米或者两三米的样子。 </div> 桂花吸引了诸多游客。瞧,一棵树旁围了三位拿着长枪短炮的,我这拿手机的感觉自己态度不够认真,业务不够水准。<div><br></div><div> 在颐和园中参观桂花展的好处是顺便多看几眼园子。看了绝对不会白看的!下面几张照片就是明证^_^</div> 东宫门 仁寿殿前的麒麟。<div><br><div>  仁寿殿在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br></div></div> 稍微变一下角度。 仁寿殿的檐角,小兽不少,权力至高。 仁寿殿前的铜龙。<div><br><div>  另一侧摆着铜凤 。铜龙铜凤均空腹,供帝后举办朝会时点燃檀香。当腹内燃起檀香时,香烟即从龙凤口中袅袅冒出。</div></div> 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仁寿殿前的铜凤和两个鼎式香炉 。<div><br></div><div> 鼎式香炉是皇家建筑的特征之一,体现皇权,象征威严。每遇大朝,炉内点燃檀香和藏香,青烟缭绕,香气袭人。</div> 仁寿殿前的寿星石。<div><br></div><div> 在距离寿星石不远处的一株桂花前,发现一位与众不同的女士。她独自一人,也不拍照,只静静地站着,低头注视着桂花。皎洁的桂花映着她满头的银发和素雅的衣衫,我感觉周围的热烈瞬间静谧了下来。不记得我是怎么走过去的,也不记得我们的对话怎么开始的,只记得她抬头,我们四目相对,她笑了,轻轻地说:“我来看看桂花,闻闻桂花。”她告诉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她跟几个院校的一批大学生一起到了南方某处的一个山洞里去研发军工产品。山上有一棵很高大的桂花树,每年秋天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桂花香。他们住在山洞外不远的一座寺庙里,寺庙里有一个很大的卧佛,她的宿舍就在卧佛所在的房间里。她很想回去那里再看看,但是疫情之下不太方便,所以来开看这里的桂花。说话间,她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记忆的大河在她的眼眶里悄然汹涌。</div> 深宅大院之间悠长的幽巷。曾经,在这里走过的人在想些什么呢?走这一路,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无论是怎样的体验,正如与那位女士的相遇,正如这次参观展览,正如人生,一切终将化为一滴小小的水滴,悄无声息地隐入历史长河。但是,是无影无踪吗?桂花在古诗词里开放了上千年,而那位女士和她的同学们的工作沉淀在我们国防事业的发展里,那位老先生的品性也经由受惠者的照片悄然流传。<div><br></div><div> 桂花盛开,流远益香。</div>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