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曾于1992年11月4日早6时从北京坐汽车于当日上午7时多抵天津火车站,取道去山东泰安,当时在天津停留了3个多小时,就近参观了解放桥, 解放桥位于天津火车站(东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它不仅是天津市的地标性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海河两岸河北等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听说解放桥可开启行船,想一睹为快,那时担挑(京津地区姐妹丈夫的互称)哥还在贵州工作,未调回天津,我也未事先向他了解,那知参观时才知道有19年没开启了。</p> <p class="ql-block"> 三年前我到湖南省图书馆读了一本《天津桥》是201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及方博著《天津记忆第六种:百年留踪·解放桥的前世今生》是第一部天津桥梁历史方面的著作,是作者对天津解放桥的前世今生的历史性解读。2022年7月27日专程去天津旅游,8月1日担挑哥带我去坐海河游船,激发了跟着书本去旅行,30年后重访解放桥的冲动,担挑哥不愧天津通,并祥细向我讲了很多解放桥的故事。解放桥附近原有一座老龙头桥,是法租界当局要求清政府于1902年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天津交通的发展,原桥已不适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法国工部局要求清政府建造新桥,新桥于1923年动工,1927年竣工,工程费用以100万两白银为限,开工以后,造价大为提高,主桥增至152万两,拆除旧桥等增至39万两,共计191万两白银,遂成为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梁。</p> <p class="ql-block">1927年万国桥开桥典礼</p> <p class="ql-block">挂着法国国旗的万国桥</p> <p class="ql-block"> 解放桥原名万国桥,即国际桥,北连老龙头火车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当时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奥匈帝国、比等9国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桥位于法租界入口处,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当时天津民众称它为法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字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p> <p class="ql-block">1949年的解放桥</p> <p class="ql-block">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使用,解放桥由于桥体钢梁锈蚀严重,传动、电力系统严重老化,最后一次开启是1973年。2006年决定封闭维修。</p> <p class="ql-block"> 2007年1月18日,经过8个多月的封闭施工,八旬高龄的解放桥修旧如旧,完全按照原貌修复完成竣工通车,并恢复了桥体开启功能,在2019年开启后于2021年7月1日建党一百周年又开启了一次。为靓丽的海河再添新景。</p> <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1日晚拍解放桥面</p> <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1日夜幕下的解放桥</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万国桥”曾阻断了日本军队过桥,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之后的第十天,即7月17日,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决定调集40万日军,全面开始侵华战争。当时天津守军兵力很弱,受丧权卖国的《辛丑条约》限制,天津市内不允许驻有中国军队。虽然1935年张自忠将军调了部分兵力驻守天津,但实际上守卫在天津地区的兵力仅有2个旅和1个手枪团。但是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1937年7月29日凌晨1时,天津抗战的枪声在整个市区打响。日本兵营、日本飞机场、天津总站、东车站(今天津站)都湮没在炮火硝烟中。日军的援兵沿着海河北岸向万国桥冲来。假如援军冲过了万国桥,攻击东站的中国军队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攻势也将立刻被瓦解。然而就在这时,万国桥中跨之上的桥面在尖厉的警报声中徐徐开启,驻守法国租界的法国军队以保护本国租界的名义,拒绝日军通过。这让攻击东站的中国军队赢得了时间。激战两小时后,日军被逐出东站。在此驻守的中国军队不仅赢得了攻打东站的胜利,还能抽调出一部分兵力去增援兄弟部队。</p> <p class="ql-block">日本士兵</p> <p class="ql-block">桥头挂着法国国旗,军人躲在掩体后</p> <p class="ql-block">法国军人开启了解放桥</p> <p class="ql-block"> 解放桥上不仅留下过许多故事和佳话,还先后拍过《马永贞》、《雷雨》、《大决战之平津战役》、《被风吹过的夏天》等影视剧。最为扑朔迷离的是大桥设计者被南辕北辙!</p> <p class="ql-block">在解放桥取景的大决战之平津战役</p> <p class="ql-block"> 万国桥开启后通航货轮,说明其桥下航道很深,这对通船航运是件好事,但于另一方面也是坏事,例如时常有人把它视为理想的自杀之地。万国桥建成之后,曾有不少穷苦百姓被种种苦难压得喘不过气来,跑到桥上纵身一跃命赴黄泉;也有不少赌徒、破产的商人跑到万国桥上扎进河底寻了短见。桥下水深,人跳下去转眼之间就不见了踪影。据说曾经有位名震全国的京剧名角,演戏多年,一招一式极其认真,从未出过半点差错。不想一次在天津演出《八大锤》时,扮演前往敌营断臂说降的王佐,一时疏忽举错了胳膊。观众眼尖,当时指出。这位名角羞得无地自容,除了再也不演《八大锤》外,还常对人说当时自己恨不得跑到万国桥上跳下去。他也选择万国桥,足见对于自杀者而言,万国桥的名气有多大。后来法国人在桥上常设警察,除为保卫大桥的安全,也为防止有人跳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万国桥靠近天津市中心,北侧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天津火车站,南侧是当时的北方金融中心~天津中街,也是国民党各重要机构的所在地。1949之前,国民党守军在万国桥头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派驻重兵,把万国桥当作北翼守卫城南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对于攻城的解放军部队来说,万国桥则是我军在河西、河东两大战区迂回穿插的唯一通道,同样是势在必夺的战略要地。 1949年1月15日拂晓时分,解放军东野一纵三师二团经过1天的激战,终于冲进市区,沿海河南岸插到了万国桥前。驻守桥头的国民党军仍在负隅顽抗。为减少伤亡,同时迅速攻下大桥,我军派出1个排的战士从万国桥上游200米处强渡北岸,准备从桥北攻击敌人,同时另2个排的战士猛攻桥南之敌。守卫大桥的是国民党第九十四军留守处的部队,装备精良,但是他们当时已经得知上游的桥梁失守,明白大势已去,军心涣散。看到解放军攻到眼前,而且还在渡河准备包抄自己的后路,便开始溃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样一来,仅20多分钟,我人民解放军只用了不足一个连的兵力,就击溃了人数众多、武器先进且有工事可以依托的国民党守军,占领了万国桥。万国桥一役,共俘敌50余人,缴获汽车80多辆。 万国桥看到了解放军神勇,也见证了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著作者在书中描述,社会上有一种比较盛行的传说:“这座风格独特、现代感极强的铁桥,出自法国建筑设计大师,巴黎艾菲尔铁塔的设计者居斯塔夫·埃菲尔之手。”?如果这一说法属实,解放桥可又增加了一道光环。查阅解放桥建设的相关资料,关于当年工程招标的情况有十分详细的记载:“17个投标商,达31套的设计方案,海河工程局曾于审标时参与意见”,“经反复权衡,最后选中了美国芝加哥布施尔泽尔桥梁公司的设计方案”等。在众多史料中却惟独没有提及设计者。天津市市容委总工程师崔世昌质疑说:“设计者是艾菲尔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那时离他逝世相距不到两年,建造桥梁是要到实地考察的,他那时到天津来,并主持建造这座大桥的可能性很小。”查考埃菲尔的传记后得知这位法国建筑大师逝世于1923年12月15日,而这时恰巧是大桥开始动工的年份。也许有人会这样猜测:建筑工程设计在先,万国桥1923年动工,其设计按规律要在一两年前完成,艾菲尔是否在去世之前已经完成了设计方案?而在他去世的两年前89岁高龄时,就已宣布要闭门著书,并在两年内有三部堪称世界建筑遗产的专著封稿,这期间他大概不会再接设计任务,特别是一座远在中国,规模并不是很大的万国桥。人们的传说恐怕是产生于对“法租界”、“法国桥”、“由法国达德与施奈尔公司建造”、以及“艾菲尔是法国著名钢材建筑设计大师”的现实串联。</p> <p class="ql-block"> 戴相龙任天津市长访问法国时,中新社的一篇发自巴黎的电讯说,埃菲尔在中国的唯一作品在哪里?答案是天津。这位以建造巴黎铁塔而闻名的工程师在中国留下唯一的作品就是天津的解放桥。作为天津市市长,戴相龙用解放桥与法国有关的名人向法国推介这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城市,可以理解。问题是,学者们并完全不认可这个推断,更多的天津人也不愿意在没有确凿的事实面前而攀龙附凤,抬高解放桥的身价。</p> <p class="ql-block"> 天津学者方博在查阅当年出版的《北洋画报》时已查明,解放桥的设计者为法国工程师白璧,白璧潜心三年,当时承诺万国桥百年桥身不毁。</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解放桥</p> <p class="ql-block">好梦成真:初稿于2022年8月29至30日,定稿于2022年9月7日,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在此鞠躬致谢,若有侵权,立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