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p> <p class="ql-block">未央宫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p> <p class="ql-block">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成为汉宫的代名词。未央宫是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一个朝代的理政之地和禁苑,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p> <p class="ql-block">未央宫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在未央宫领取汉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凿空之旅。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东方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p> <p class="ql-block">椒房殿位于前殿以北360米,可谓真正的“后宫”。</p> <p class="ql-block">沧池遗址 未央宫西南部有一片低洼地,是当年的沧池所在地。沧池位于西宫墙以东700米,南邻南宫墙。沧池水由城外泬水从章城门引入,入宫后称“明渠”。渠水由西向东注入沧池,然后又从沧池北部由南向北流出,经前殿、椒房殿和天禄阁西边,向北流出未央宫。</p> <p class="ql-block">未央宫遗址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宫城之内的干路有三条,两条南北平行的东西向干路贯通宫城,宫城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干路纵贯其间。两条东西干路将未央宫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p> <p class="ql-block">宫墙遗址 未央宫宫城平面近方形,四周围筑宫墙,墙宽8—10米,东、西墙各长2150米,南宫北墙各长2250米。宫城周长8800米,面积5平方千米,约占都城面积的七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未央宫宫内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共40余座。</p> <p class="ql-block">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宫的正中,其它重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前殿北侧为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更北处建有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前殿西侧建有中央官署、少府等皇室官署;前殿西南侧为皇宫池苑区,建有沧池、渐台等。</p> <p class="ql-block">未央宫四面各辟一座宫门,称司马门。东司马门是皇宫正门,诸侯朝谒天子、皇帝出入宫城均于北门。文武百官、宫达人显贵进出皇宫则由北司马门。东、北二司马门外修宫筑了高大的阙楼,这就是有汉一代著名于世的东阙和北阙。西、南二司马门很少使用。南司马门在未央宫东南角以西850米,由门道向北有一条8米宽的南北路通入宫内。在未央宫西北角以东1300米,天宫禄阁遗址东北60米处即北司马门遗址,门内有一条宽10米的汉代南北路,通至前殿东侧。</p> <p class="ql-block">地肤草 藜科地肤属植物 地肤别名扫帚菜、扫帚苗。为藜科地肤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自欧洲、亚洲,在我国的各省区均有分布,多生于荒野路边。</p> <p class="ql-block">资料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