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真实地表达在课堂

青荷

<p class="ql-block"> 学生真实地表达在课堂</p><p class="ql-block"> 今天学习第2课《花的学校》,为落实本单元的语文单元要素“阅读时,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我仍然以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为教学的主线,以读代讲,让学生自己去找有新鲜感的词句,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读这些词句。</p><p class="ql-block"> 我很欣慰学生的思维在文本跳跃中满眼所得皆有新鲜。并通过创建想象、口语训练,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我先把学生的回答梳理如下:</p><p class="ql-block"> 第1自然段“当雷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新鲜之处:湿润的东风吹着风笛。创建想象:会怎样的吹笛子?</p><p class="ql-block"> 第2自然段“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新鲜之处: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创建想象:跳舞、狂欢是什么样的?</p><p class="ql-block"> 第3自然段“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新鲜之处:像我们一样不守规矩受老师惩罚。创建想象:会有哪些惩罚?</p><p class="ql-block"> 第6自然段“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新鲜之处:树枝互相碰触,雷云拍着大手。创建想象:树枝怎样碰触?雷雨怎样拍手?</p><p class="ql-block"> 第6自然段“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新鲜之处: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创建想象:颜色怎样美?</p><p class="ql-block"> 还有从全文提炼出来的“花的学校在地下,花朵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花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新鲜之处:这种距离之遥也很有新鲜感。创建想象:搭乘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去上学?</p><p class="ql-block"> 课上到此,并未结束。聚焦一个点,铺成一个面,迎来了这节课的高光时段。</p><p class="ql-block"> 聚焦点: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p><p class="ql-block"> 我问学生:“你们喜欢放假吗?”我原以为会异口同声答“喜欢”。但事实并非如此:有表示喜欢的,有摇头的,有小声嘟囔的。灵光乍现——做做调查吧。</p><p class="ql-block"> “请喜欢放假的学生举手。”我示意同学们,环视教室举手之人过半。</p><p class="ql-block"> “请不喜欢放假的学生举手。”举手之人超过班级人数1/3,这结果出乎我的意料。</p><p class="ql-block"> “请喜欢放假的学生来读‘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我要求学生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花孩子,句中的‘他们’换成‘我们’。”喜欢的学生读的时候音调是美的。再请不喜欢放假的学生也把自己当成一个花孩子读读这句话,学生的音色是灰的。这种不同情感的参与,应该就是感情朗读。</p><p class="ql-block"> 还是做做采访吧!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放假或不喜欢放假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喜欢的</p><p class="ql-block"> 生1:放假了我就可以不用起床那么早了。</p><p class="ql-block"> 生2:放假了我就可以去旅游了。</p><p class="ql-block"> 生3:放假就可以回老家住了,妈妈没法儿天天唠叨我了。</p><p class="ql-block"> 生4:放假我就可以学舞蹈啦。</p><p class="ql-block"> 生5:放假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老师批评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喜欢的</p><p class="ql-block"> 生1:放假了,妈妈还会给我布置一些作业让我做,我不想做那么多作业,比在学校写的还多。</p><p class="ql-block"> 生2:一放假,我妈妈会给我报好多课外班,这个班上了就去那个班,我不愿意,也没办法。</p><p class="ql-block"> 生3:放假的时候,我除了要写自己的作业,弟弟的作业妈妈还让我给他辅导,我可烦。</p><p class="ql-block"> 生4:放假了,我会觉得很无聊,没有在学校的那种快乐,没有多的朋友一起玩儿,见不到我喜欢的朋友和老师。</p><p class="ql-block"> 生5:放假了,生活好像没有规律,有时妈妈还会吵我,我嫌妈妈烦,妈妈嫌我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再来接受一下采访吧!我请同学们猜猜闫老师喜欢放假不喜欢?</p><p class="ql-block"> 生1:喜欢,老师可以也睡个懒觉,不用慌着往学校赶。</p><p class="ql-block"> 生2:喜欢,老师可以不被学生天天气了,会有个好心情。</p><p class="ql-block"> 生3:喜欢,老师可以在放假的时间看看自己喜欢的书。</p><p class="ql-block"> 生4:喜欢,老师可以趁假期忙忙家务活,上班的时间没那么多时间干这些事情。</p><p class="ql-block"> 生5:喜欢,老师不用天天改作业,就不会那么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肺腑之言,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是让学生体验到花孩子对自由的那份渴望,有了真实生活的理解,是不是更能凸显出花孩子和我们教室里的这群孩子一样,无论是喜欢放假还是不喜欢放假,从他们的表述中传达出来的心声都是在渴望自由快乐。这个教学环节用时多长我没有看,只是想:把文本拓展到生活层面,带有生活温度的文本教学是不是课堂上要有?在生活情境中,找到和作者语言的契合点,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创建想象,借势生长。同仁们,你们有何想?</p>

放假

喜欢

学生

想象

老师

自然段

创建

新鲜

妈妈

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