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刚到美国一星期后我就去上学了,是上托福课程,学校就在现在的洛杉矶中国领事馆这条道上的一座写字楼里。学校虽然叫语言学院,也就是租用写字楼的几个楼层,有办公室、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课间休息室、教师休息室、室内运动室等。不过我当时并没有失望,关键是我要在这里尽快地通过托福考试,不能在这里浪费贼贵的学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倒是叫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第一位老师,竟然是美国土生土长的美籍中国人,1949年之前旧中国的一位外交官的女儿。她带我们这个班,教口语。我好像心里踏实了一些,没有为自己的英语不好而感到那么恐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她上课五天要变换五套不同的衣服,胸前还总是吊些不同的挂件,两个耳坠也总是有些夸张。不过,不管她怎么打扮,我都觉得很漂亮,赏心悦目。周而复始,她又变换了衣服和挂件的搭配,感觉又是五套不同的衣服,叫我眼花缭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她上课就检查我们有没有洗头,有没有换衣服,会直截了当的指出:“你,你今天没洗头!还有你,你今天没有换衣服!”这对于我们这些刚来美国的各国留学生,真是受教深刻。这两点我就这样刻骨铭心似的记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她虽然会说中文,会讲普通话,但是她只跟我说过七个字:“不要自卑,会好的!”然后全是用英语跟我对话,不管我听没听懂,还是我会不会说,总之就是这样逼我去接受听说英语。没有超过这七个字的更多的中文交流,也许是我们之间确实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她是我来美国后很幸运遇对的第一个老师。“不要自卑,会好的!”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对我这样不惑之年的人,一点就通。这七个字一直影响了我的经历美国三十五年,受益匪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阅读的是位男老师,由于他的奇葩行为,大受我的欢迎。我们那时候上课是从早上一直上到下午两点,中间没有吃午饭时间。所以遇到他的课是在中午时间,他竟然是带着午饭来上课,毫无愧色的打开饭盒或是外卖,一边吃一边讲,嘴里嚼着饭菜照样讲。而且还总是配合着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好像是在教表演课似的,叫我大跌眼镜!看着他的洋相,我先是觉得这不是乱来了吗?成何体统!看多了后我反倒觉得他很酷很潇洒,哪跟哪都生动。上他的课,我很开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第一次提问我,我就当众出丑了,因为我那时候的英语还不能很快的看懂课文,听懂他的提问。这时候他却很轻松的跟大家说:“没关系,我知道中国学生阅读都很好,只是口语暂时跟不上。”就示意我坐下,叫另一个同学来回答,让我跟没事一样的就过去了。以后他再也没有提问过我,让我上他的课一点儿压力都没有。我很喜欢他,原来人家的老师是可以这样当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让我看到了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颠覆性的不同,也看到了中美文化有趣的差异,让人耳目一新,大长见识,对此我很接受。从这所普通的语言学校联想到美国的正规大学,那将是怎么样的呢?我充满了幻想和理想,憧憬和渴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最终没有跨进大学之门。我无奈地一转身,毅然走进现实,去从打工做起。也是因为这时候我正好得到了利民书店的工作,我决定弃文从商找出路。也因此我有机会和缘份认识和结交他们这些老外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利民书店是当时洛杉矶唯一的一家经营中国大陆图书的书店,也是唯一的一家有大陆英文图书杂志的书店,像英文版中国画报《China Pictorial》、中国建设《China Reconstructs》(现改名今日中国“China Today”)、北京周刊《Beijing Review》、三国演义《Three Kingdoms》、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水浒传《Outlaws of the Marsh》、《人民日报》海外版等,还有很多美国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中医、中国文化、中国功夫等书籍,就像是国内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所以吸引了很多的老外顾客。要想接触老外,要想跟老外讲英语,机会多的是,这是其他的中文书店所没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惜我刚到利民书店工作的时候,英语确实很差,跟老外沟通不畅不说,还有时候被同事拿来取笑,结果被一位老外顾客看不过去了。她叫 Louise,是书店的常客,会一点中文,很喜欢我来接待她。她说他们绝对不会拿人家英语说不好来取笑的,她愿意免费教我英语,帮助我提高会话能力。我为她的友好感动,也为我的同事汗颜。后来还听说,这个同事还不止取笑我一个。就这样,Louise 成了我免费的英语私人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来美国我就没停的在学英语,上交学费的语言学院,也上不要钱的成人学校。现在再加上 Louise 教我会话,还好我也不笨,英语看着它蹭蹭蹭地进步了。 Louise 一星期来我家一次教我,上课没有时间限制,几个小时下来常有的事。她教我英语,我也教她中文,互教互学,很开心,很有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年的圣诞节,她就邀请我去她家过节。我没有看到她的什么家人,来的都是客,都是朋友。从朋友们对她的关心中,我了解到了她大概的情况。她曾经也是老师,现在单身,闲赋在家,生活不愁,没有孩子,三条狗狗与她相伴,最小的那条狗狗还取了个中文名字叫小明,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之后,来了一位叫 Stephen Lesser 的老外顾客,他也会一点中文,来书店找教中文的老师。跟我接触后他很满意,要正式雇我教他中文。说巧也不巧,那天 Louise 也在书店,他们很快的就聊上了。Louise 就建议,要不我们三人一起互教互学来吧?Stephen 看样子跟 Louise 很合得来,就同意了,也是一星期到我家一次。不过 Stephen 只是断断续续的来一下,其实他是要找我完整的学习中文的,他不满足这样的学习,是我们坏了他的初衷。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坚持着在一起,互教互学到了1993年,因为1994年我从利民书店被失业了。随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但是已经种下了友谊,埋下了感情的种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跟 Stephen 认识的第二年,也就是1989年,Stephen 五十岁生日那天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生日派对,居然邀请我参加,唯一的一个中国人,没有请 Louise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派对开在比华利山庄的一家酒店里,进口处立着一尊跟他本人一样大小的照片人以假乱真似的在迎宾。Stephen 是好莱坞早期著名的人猿泰山《Tarzan》系列电影的制片人 Sol Lesser 的孙子,很喜欢中国,去过中国大陆很多地方,用他的一生在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事业,特别是中美电影文化艺术的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很自豪的向来宾介绍我是他的中文老师,并叫来摄影师,用一分钟照相机给我们拍了一张跟他本人和照片人的合影。照片在一个小盒子里一分钟成像,并打印出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体验一分钟照相机一分钟成像,1989年。</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经过 PS 修成一张优质照片。</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派对进行中,一面墙上挂着的大银幕在反复放映着他从出生到18岁的长大成人的记录影片,看得我目瞪口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的有钱人的生日派对,惊艳连连,大开眼界,感叹不已。但是我却一点儿也不羡慕,也不向往,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曾经心里也有怨,我经历的都是在贫困中求生存。我们跟人家这差距拉的,实在是望尘莫及,叫人望而却步!谈什么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扯淡了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不融了!在美国只有我们的中华文化能让我扬眉吐气一下。就像 Stephen,因为喜欢中华文化,他找我学中文,他以他的中文老师的名义邀请我,唯一的一个中国人,参加他的生日派对,他让我有了自信。我埋下了要在美国弘扬中华文化的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5年8月我开起了长城书店,因为我失业而失联了两年的 Louise 和 Stephen 都闻讯赶来,惊喜不已,对我这个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一无所有的来到美国八年后,居然开起了书店做起了老板,惊叹大大的超过了欣喜,非常的佩服和赞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面图中的女生看出来是谁了吗?她是电影《红衣少女》女主角扮演者、演员邹倚天。该影片荣获1985年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影片一等奖。Stephen 招待过邹倚天访问美国,带她来游览中国城和访问我的长城书店。我当时怎么就那么多嘴,我对邹倚天说,欢迎你访问美国,访问过后一定要记得回去,中国演员在美国不会有前途的。同行的人还怪我,你怎么这样说话呢?会说话吗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Louise 和 Stephen 都非常喜爱我的长城书店。Louise 时间比较空闲,就经常来泡书店,一呆就是好几个钟头。如果踩到饭点,我都会请她出去饮茶,热情的招待她。餐馆就在书店的隔壁,叫金龙酒家,也是中国城的地标之一。Stephen 也经常来,而且每次来总是要买上百来块美金的东西,好多根本就是没用的。我知道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来支持我,帮衬我的生意,够意思,够朋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天 Louise 她应该心情特别好吧,在书店跟我聊着聊着就往我脸上亲了一口,也不顾书店里都是客人。我也是的,不知怎么的就把她给推开了,连忙去擦脸上的红嘴唇 ...... 然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来书店了,我打电话找她,电话打不通了。我问 Stephen , Stephen 也联系不上她了。那时候书店刚开张不久,我真的不想就这样失去她,我就凭着她带我到她家过圣诞节的那一点记忆,找到她家的范围了,结果晕菜了,怎么也找不到她家是哪家?后来我又去过几次,就在她家的周围逛荡,想巧遇她,都无果。就这样我们有着近十年的友谊毁于一个吻。我至今都还后悔不已,连在我书店的照片也还没来得及给她拍一张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4年早春二月,我和 Stephen 都参加了在 UCLA 召开的纪念中美电影交流30年的研讨会和座谈会。会方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位教授和中国《世界电影》主编 (女) 出席会议,我充当了中方随行人员和司机。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0年也是早春二月,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肆虐,Stephen 却在这年病倒了。不是得新冠,但也只熬到2021年6月就去世了,享年81岁。从他病倒到去世,我们都没办法去看望他和送他最后一程。朋友跟我说,Stephen 是真真切切的把你当朋友的。这更叫我心里难过和过意不去的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回过头来说王惠民 Ted Wang ( 福州人在洛杉矶系列 1 已经写过他 ),他不幸在2016年10月车祸身亡,享年83岁,一想起他是这样的走了就心里难受。聊有安慰的是我送了他最后一程,不枉我们朋友了一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说到王惠民,我脑海立刻蹦出2022年那位谷姑娘忽悠人的经典语录:“在中国我是中国人,在美国我是美国人。”这句话用在王惠民身上,倒是合适。他父亲是北京人,母亲是瑞士人。他是一个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外国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一来利民书店也是住进了董先生公司的员工宿舍,那是1990年。员工宿舍有四房,一厅,一厕浴,一厨房,厨房尽是蟑螂。每间房住两人,住满共八人,但一位 (床位) 难求。董先生给他一个特权,只有他可以自己选择室友 Roommate 。他在入住的七位同事中选择了我,这就是缘分,从此我们成了朋友到他终身。那时候他正忙着在翻译曹桂林小说《北京人在纽约》,每天除了上班,他会做饭,吃完饭碗筷一堆,不管了,又埋头夜以继日的搞他翻译去了。我就帮着收拾收拾,洗洗衣服什么的,不分彼此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从小在英语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大学又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主修英语和俄语,是一位出色的英译中和中译英的翻译家。但是他从来不跟我们说英语,永远是中文普通话,更从来不会嘲笑我们的英语。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有教养人的修养,我学下来了。后来我有了长城书店,我对同胞也从来不说英语,我还努力学会了广东话。我常调侃自己说,英语没学好,广东话倒先学会了。顾客说来长城书店就跟是回家一样,“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深受他们的欢迎和喜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其实他没有在利民书店工作多久,利民书店这个庙实在太小了。离开利民书店后,他在好莱坞、法庭、移民局等地做翻译,也译书出书,等等。同时跟 Stephen 也走到了一起,也没忘了跟我一直都保持着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洛杉矶《国际日报》文章,1991年7月26日。</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城书店开业以来,我就一直为他竭力推销他的译作北京人在纽约《Beijinger in New York》、他和同是来自北京的旅美学者陈陈女士合译的《三言二拍》故事选译共两册,这三本书一直是我长城书店18年为他主打的图书。这18年,我和王惠民、陈陈女士、还有 Stephen,我们一直都保持着联系和走动,关系是越走越近,感情也越来越深。</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英文版《北京人在纽约》和《三言二拍》选译本两册。</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3年5月长城书店结束实体店营业,当年我正式退休。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一直以为在年龄上我们相差有一代,是忘年交呢。其实,王惠民大我14岁,Stephen 大我8岁,他们一直把我看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退休后王惠民跟我走得更近了。我们每个月至少要约会一次,然后到他家附近的一家福州人开的自助餐餐厅吃午饭。随后,他跟我说了他的一个决定,因为他的家人都在国内,他已经80岁了,他准备把他在美国的事和财产等,一一交代给我,到时候请我帮他的家人来处理。我非常感动,我说只要你信得过我,你就继续做你的准备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后来很后悔,我没有意识到会有什么不吉利,否则我应该做些什么迷信来保佑他,也许不至于他后来不幸车祸身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儿子从北京赶来料理后事,我全程陪伴着他。当问起父亲有没有已经跟我交代过什么没有?我坦率的承认有这事,但是还没有开始跟我具体交代什么,因突发车祸身亡,所以我什么也还都不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有的人都选择相信我,没有继续追问,更没有纠缠不休。这一切让我感到被信任和受尊重的欣慰。我陪同他儿子送老王最后一程,不枉我们朋友了一场。我还带他儿子再去了一次那家福州人开的自助餐餐厅吃饭,告诉老板嫂 (福州人不叫老板娘叫老板嫂) 那位老外老头走了,惊得老板嫂惋惜连连的叨念着,多好的一个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还会说很好普通话的洋老头,每次都是他买单,小费给的也很足,真是可惜啊。现在我和他儿子继续保持着联系,继续了我跟老王所结下的友谊和信任。愿老王在天有灵,你高兴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面这我们仨是同龄人。穿横条 T 恤的这位叫 Tom,也是来找我学习中文而认识的。穿格子短袖的这位叫 Greg,南加大 USC 教授,华人女婿而认识的,他最优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Tom 一米九多人高马大的,高我一个头,年轻的时候准是帅哥一个。不幸,年轻的时候一场车祸把他的右腿给弄残了,脚后跟被削掉。他给我看了用自己身上的肉补出来的脚后跟,看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有时候还看他要拄拐杖,看得我心疼。1989年他就开始跟我学中文,每次都是呆在他的车上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收过他几次学费,后来觉得我这上课也没给人家一个课堂什么的,哪好意思再收学费了,就也来个互教互学。他的中文程度稍好一点,这样学习起来就更容易一些。他还会开车拉我到一些新鲜的地方,在游玩聊天中学习,用中英文混合着交流,既达到学习目的,又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这哥们很暖心,我生日的时候,都没忘了给我寄生日贺卡,后来是发电子生日贺卡,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这个中美两国都有的美好的生日文化和人情的温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疫情之前,我们有时候也会相约出来饮茶,他也很喜欢金龙酒家,都是我买单,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咱们中国人好客总是抢着买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疫情期间,都是他主动给我发来电子邮件,关心我好不好,嘱咐一定要戴口罩。我很敬佩他拖着一条残疾的腿,照样走出阳光灿烂的人生。我们因为惺惺相惜,所以才能一直走到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叹我们仨人吗?这都是命。但是都各自精彩!人生无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照片一看就是一溜子的亚非拉兄弟姐妹们。他们都是我从利民书店认识的,一路子带到了长城书店。他们都是一群中华武术的爱好者,痴迷和崇拜李小龙。长城书店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中华武术的音影像制品、器械、服装等。是中华文化这条纽带,维系了我们二十几年不离不弃。最有意思的是,他们从来不落洛杉矶中国城春节金龙大游行。每年这个时候,是他们向世人展示他们中华武功的最美好时刻,个个兴高采烈,大显身手,是金龙大游行的一大看点;大打出手,不亦乐乎,是金龙大游行的一道风景。而且他们都一定要在长城书店门口停下来舞一把,打一招,舞给我看,打给我看,用它来向长城书店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上图为驻立在洛杉矶中国城的李小龙塑像。</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说说长城书店曾经有个老外打工的故事,欢迎大家评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天我在书店正抽空在喝水吃着点心,有位老外顾客就过来问我能不能也给他点水和点心吃。我就给他一支瓶装水,摊开点心叫他随便吃。这老外我已经注意到了,这段时间他老来书店,年龄看上去四十开外,形象还不错,就是总觉得他身上衣服不干净。边吃我们自然就边聊开了,原来还真是个游手好闲的富贵人家的子弟,年轻的时候只顾吃喝玩乐,没有学业没有一技之长,至今也没个工作,没有成家。几年前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父亲临终前把遗产直接交付给老家一教会托管,他只可以每个月去教会那里支取生活费。真是知子莫若父,他父亲用这种方式保证了他有足够的生活费,让他可以活下去。他告诉我父母走后他更无所约束了,经常浪迹天涯,钱花光了才回老家。有的时候都懒得回老家去支钱,就在外面流浪,到教堂做义工混吃混住。老家在洛杉矶北边的一个镇上,老家还有一个老姐姐,完全不管他了。不过,他的阅历倒是非常丰富,见识和知识面都很广。他说他非常喜欢中华文化,最近常来书店,已经把书店里的英文图书杂志差不多都看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就说他,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该收收心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首先要去工作,等等。他说你现在这样子像极了我爹,我爹就是这样唠叨到死。我突然突发奇想,要不我来收拾收拾他看看?我就说你愿意来我这里工作,从我这里开始做起吗?他说他很愿意,他很喜欢长城书店。我就帮他在中国城租了房子,他也不回老家搬东西,就直接在洛杉矶买了新床垫、床上用品、电视机、电冰箱、生活用品和衣服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书店工作对他来说小菜一碟,做的还不错,人也干净精神了,也带我学英语,顾客也喜欢找他。遗憾的是身上臭毛病一大堆,我免不了又会说他几句。他也不会生气,还幽默的说:“跟我爹一样,又来了。”叫人哭笑不得,就想抽他。然而,还没干几个月,有一天到点了他还没来上班,我打电话叫他,电话已关机。我到他租屋找他,房东早就等在那儿了,说他不住走了,剩下的事老板会来处理。我关心他有没有欠房租,有没有损坏公物?房东说什么都没有。我说那我叫人来搬东西,房东说东西在他的房子里就都是属于他的了。我也不跟房东争了,事后我也没有生气,就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瞎操心的事,觉得可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过了几个月,他突然又来了,又是一身的不干净,像是刚流浪回来似的。我不管他又来了是什么意思,赶紧先不客气的说:“作为顾客,你请便。作为我认识的人,我不想再见到你。”他什么也没说,还算识相知趣,就在书店里转了一圈,无聊的走了,再也没再来了。我们原本就不是一个阶级的人,不是一路人,这样的老外朋友不交也罢,没有什么可惜,我自我安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伟大的中华文化撑起了我的自信,我一直都没有自卑,我赢得了老外的尊重。又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让我们在美国这个异国他乡相遇,相识,相知,相爱,成为朋友,且行且珍惜。愿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世世代代都要和平友好下去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未完待续。欢迎点评、转发,谢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