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八 臂 哪 吒 城 》</span></p><p class="ql-block"> 人人都说北京城是个“八臂哪吒城”。人人都说只有八臂勇哪吒才能镇服得了“苦海幽州”的孽龙。北京城究竟怎么修造的这一座“八臂哪吒城”呢?在北京就传说下来一个民间故事。</p> <p class="ql-block"> 皇帝要修建一座首都北京城啦,就派了工部大官去修建。工部大官慌啦,赶忙奏明了皇帝,说:“北京这块地方,原来是个苦海幽州,那里的孽龙,十分厉害,臣子是降服不了的,请皇上另派军师们去吧!”皇帝一想,这话也有道理,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能出神,下能知鬼的“能人”,是不能修建北京城的。当时,皇帝就问这些军师们:“你们谁能给我修建北京城呢?”好多军师们,都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地不敢搭话,时间长了,实在不好不搭话啦,大军师刘伯温说:“我去吧!”二军师姚广孝也紧接着说:“我也去!”皇帝老儿高兴啦,准知道这两位军师是能“降龙伏虎”了不起的人,就派了他们去修建北京城。</p><p class="ql-block"> 刘伯温、姚广孝领了“圣旨”就到了现在北京城这块地方来啦。刘伯温、姚广孝到了北京这块地方,打下了公馆以后,就天天出去采看地形,琢磨怎么修建让孽龙捣不了乱的北京城。大军师刘伯温是看不起姚广孝的,二军师姚广孝是也看不起刘伯温的,刘伯温说:“姚二军师,咱们分开来住吧,你住西城,我住东城各自想各自的主意十天以后见面,然后坐在一起,背对脊背坐着,各人画各人的城图(北京人都知道、都传说:“刘伯温、姚广孝脊梁对脊梁画了北京城”)画好了,再对照一下,看看两个人的心思对不对头。”姚广孝明知道刘伯温是要大显才能,独夺大功的,就冷笑了一声说:“好吧,大军师说的有理,就这么办!”当下,两个军师就分开住啦。</p> <p class="ql-block"> 起初两天,两个人虽然没住在一起,也没出去采看地形,可是两个人的耳朵里,都听见一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听这句话,像个孩子的声音,清清楚楚说个没完,这是谁说话呢?怎么看不见人呢?照着你的“话”,你的“话”是什么“话”呢?刘大军师琢磨不透,姚二军师也琢磨不透。</p><p class="ql-block"> 到了第三天上,两个军师都各自出去采看地形去啦,刘大军师走到哪里,他总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子,在他前面走,刘伯温走得快,那小孩子也走得快,刘伯温走得慢,那小孩子也走得慢,刘伯温起初也没觉出特别来,后来他也有些疑心啦,就故意停住脚步,咦,真奇怪!那小孩子也站住啦,刘伯温琢磨不透这个小孩子是干什么的。另外,那姚二军师呢?也是碰见一个这样的小孩子,姚广孝也琢磨不透这个小孩子是干什么的。刘伯温、姚广孝各自回到各人公馆以后,耳朵里就又听见了那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刘伯温在东城想,姚广孝在西城也这么想,:难道这个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就是哪吒不成?不像啊!哪吒是八条膀臂呀!刘伯温在东城想,明天碰见这个小孩子,我要细细瞧瞧他。姚广孝在西城也在想:明天万丈碰见这个小孩子,我要细细瞧瞧他。</p> <p class="ql-block"> 一夜过去了,是两个人约会的第四天啦,刘伯温吃完了早饭,带了一个隨从出去溜达去了,他为什么今天要带随从呢?为的是:叫随从也帮助他看看是不是哪吒。在西城的姚广孝,也是这门心思,也带了一个随从去找哪吒。两个军师,虽然一个住在东城,一个住在西城,可是心思都是一样,听见的话都是一样,碰见的孩子都是一样,今天他们又都碰见那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子啦。刘伯温、姚广孝今天碰到的小孩子,还穿的是红袄,还穿的是短裤子,只是红祅不是昨天那件红祅了,这件红祅很像一件荷叶边的披肩,肩膀两边有浮镶着的软绸子边,风一吹真像是有几条臂膀似的。刘伯温看了,心里一动,这不是八臂哪吒吗?赶紧往前就追,他想揪住这个小孩子细细瞧瞧。没想到刘伯温追得快,那小孩子跑得更快,只听见一句:“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那小孩子就跑得没影没踪啦,再也瞧不见啦。刘伯温的隨从,看见军师爷在大道上飞快地跑起来,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在后而古三喊:“军师爷!军师爷!你跑什么呀?”刘伯温听见了喊声,就停住了脚步,问他的随从:“你看见一个穿红袄绿裤子的小孩了吗?”“没有啊!咱们走了这么半天,不就是我跟军师爷吗!一个人也没瞧见呀!”刘伯温心里白:这一定是八臂哪吒啦。那姚广孝呢?姚广孝也碰见了这么一小孩子,他追那小孩子来着,也听见了那么句话,他的随从也没看见有什么人,他也明白了这一定是八臂哪吒啦。</p> <p class="ql-block"> 刘伯温回了他们东城公馆,姚广孝也回了他的西城公馆。刘伯温想:照着我画,画一定是画图的画字,不是说话的话字,八臂哪吒要我照他的样子画城图,那一定是能降服得住苦海幽州的孽龙啦,好!我看你姚广孝怎么办?我看你姚广孝画不出城图来,怎么配当军师爷!那在西城住的姚广孝,也是这么想来着:看你这个大军师“大”字得搬搬家!在第九天上,刘伯温就通知了姚广孝:明天正午,在两城的中间,脊背对脊背画城图,请姚二军师准时到场。姚广孝答应啦。</p><p class="ql-block"> 第十天正午啦,在城中一个大空场上,摆下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椅子背对椅子背,刘伯温来啦,姚广孝也来啦。刘伯温说:“二军师朝哪面坐呢?”姚广孝说:“大军师住在东城,就朝东坐,小弟朝西坐。”两个人落了座,有随从给摆好了纸、墨、笔、砚,两位军师拿起笔来,唰,唰,唰的一画,太阳刚往西转,两个人的城图就都画完啦。姚广孝拿起大军师画的城图来看,刘伯温拿起二军师画的城图来看,俩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两张城图都是一样,都是”八臂哪吒城”。</p> <p class="ql-block"> 姚广孝请大军师给讲讲:怎么叫八臂哪吒城?刘伯温说:“这正南中间的一座门,叫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脑袋嘛,就应该有耳朵,他的瓮城东西开门,就是哪吒的耳朵;正阳门里的两眼井,就是哪吒的眼睛,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东面城门的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吒这半边身子的四臂;正阳门西边的宣武门、两便门,西面城门的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那半边身子的四臂;北面城门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姚广孝点了点头说:“噢,是了。这个哪吒没有五脏,空有八臂行吗?刘伯温红了脸,说:“哪里有没有五脏的哪吒呀!死哪吒那镇得了孽龙吗?”说着,急急地一指城图:“老弟,你看,那城里门上方形儿的是皇城,皇城是哪吒的五脏,皇城的正门——天安门是五脏口,从五脏口到正阳门哪吒脑袋,中间这条长长的平道,是哪吒的食道,”姚广孝笑啦慢条斯理的说:“大军师别着急啊,我知道您画得挺细致,那五脏两边的两条大道,是哪吒的大肋骨,大肋骨上长着小肋骨,就是那些小胡同啦,是不是?大军师画得挺细致!”刘伯温叫姚广孝逗得急不行,恼不得的,反正“八臂哪吒城”的“北京城图”,是画出来啦,大军师刘伯温没夺得头功,二军师姚广孝也没夺了头功,刘伯温还不怎么在意,姚广孝是越想越难过,就出家当了和尚,专等着刘伯温怎么修造北京啦。</p> <p class="ql-block"> 刘伯温这么一修造北京城不要紧,没想到惹得孽龙烦恼起来,这才又引起“高亮赶水”一大串故事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铸 钟 娘 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一九四二年以前,北京跟北京附近的人,每天到了晚上七点钟的时候,就都听见了连读不断:“邪!邪!邪!……”的钟声,声音很好听。这时候,尤其是冬天很冷的时候,妈妈们就会跟孩子说:“睡吧,钟楼打钟啦!铸钟娘娘要鞋啦,睡觉吧,别吵了铸钟娘娘。”“什么是铸钟娘娘要鞋呀?”于是,妈妈们就说出下面一个故亊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原来,早年间没有钟表的时候,各省各县都有一个鼓楼;到了定更(下午七点钟)天,就开始打鼓,叫作“交更”,老百姓听到鼓楼的鼓声,就知道天是什么时候啦。北京是京城啊,鼓楼当然要比省城、县城的鼓楼,高得多,大很多了;净有这么大的鼓楼多么孤单啊,得配个大的钟楼。皇帝就下了一道“圣旨”,派管工程的工部大官,修一座高大的钟楼,铸一口两万斤重的大钟。</span></p> <p class="ql-block"> 工部大官接了这道“圣旨”,马上把全国各省有名的铸钟匠人,召集到北京来,商量怎么铸这口大钟。有名的铸钟匠人都到齐啦,大家就商量起来啦;工部大官更选了最有名的匠人老邓头,做铸钟的工匠头,带领大家铸钟。他们先在鼓楼西面开了一个大的“铸钟厂”,大家就住在厂里面铸钟。老邓头呢,他是有家眷的,他有一个妻子,他有一个读书识字、心思灵巧、长得美丽的大闺女,一家子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他们就住在铸钟厂外面不远的一个小胡同里。老邓头天天早上起来上铸钟厂,晚上回家和妻子、闺女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别扭的事。老邓头天天回家,闺女总是问:“爹,钟铸成了吗?”老邓头也总是笑着说:“快啦,快啦,快铸成啦。”一天两天过去了——十天二十天过去了,钟真铸成啦,是一口很大的铸铁钟。老邓头报告了工部大官,工部大官赶忙奏明了皇帝,请皇帝听听钟声, ;他以为皇帝听了这个大钟的声音,一定要奖尝他这个功臣哩……</p> <p class="ql-block"> 大钟架起来啦,皇帝看钟,听钟来啦!没想到皇帝刚一看见这口钟,就好大的不乐意,说:“怎么不铸个铜钟?这黑黢黢的多么难看!” 等到敲起钟来,皇帝更恼怒啦,发火地说:“这是什么声音?啪喇啪喇的,不用说全城人听不见,就是我的皇宫里也听不见啊!”他当时就责罚了工部大官,还说:“给你三个月的限期,铸一口两万斤重的铜钟。平常吋候,我四郊要都听得见;顺风的时候,要四十里地以外,也听到我这钟声。铸不成,铸不好,是要杀你头的!”皇帝说完了,甩着袖子,怒气冲冲地就回皇宫去啦。工部大官早吓傻啦,等皇帝走了以后,他向老邓头们发起威风来啦:“你们是成心要我的好看!给你们两个月限期,铸成皇帝说的这样的钟——铸不成,铸不好,先杀你这个工头的头!别的工匠,一个也轻饶不了!”说完了,工部大官也坐上轿子走啦。</p> <p class="ql-block"> 老邓头和他的伙伴们,生气极啦。有的说:“他没说叫我们铸铜钟啊!”有的说:“铸铜钟给我们铁料!”大伙一生气,把铁钟摘下来,扔在地上躺着就不管啦。他们再从头商量铸铜钟的亊。</p><p class="ql-block"> 老邓头气哼哼地回了家,闺女一看见她爹,就问:“钟不是铸成了吗?爹为什么生气呢?”老邓头说:“成什么!”他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闺女也生气啦,只得安慰她爹:“慢慢地想法子铸新钟吧。”</p><p class="ql-block"> 老邓头还是天天早晨上铸钟厂,晚上回家。起初一个多月还不怎么样,过了一个半月,老邓头回家的时候,气色就不同啦,总是愁眉不展地,唉气叹气。老婆问他,他也不说什么;闺女问他,他又只一句:“没什么。”灵巧的邓姑娘,慢慢地知道了她爹为什么发愁啦;原来这口铜钟怎么也铸不成——不是铜汁子凝结不上,就是铜汁子凝结以后,又不像钟的样子啦——化了铸,铸了又化,不知道铸了多少回啦,总是铸不成!老邓头是早就吃不下饭去啦,伙伴也是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的。大伙说:“这可真没主意啦,就等看到了两月领刑吧!”邓姑娘知道了这回事,也是着急得不得了,天天替她爹发愁。老邓头回家的时候,她就安慰爹几句;老邓头不在家的时候,她就和妈妈一起掉眼泪,日子一天天近了,灵巧、美丽的邓姑娘这个急呀!</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是铸新钟限期的末一天啦。前一天,老邓头就没有回家,可把邓姑娘母女急坏啦,愁坏啦。这天早晨起来,邓姑娘就跟妈妈说,要去铸钟厂去看看爹爹。妈妈说:“你一个姑娘人家的,怎么能进铸钟⺁呢?”邓姑娘一定要去,老邓婆也就依着女儿的心思啦,说:“你看看就回来,回来告诉我,我也好放心。邓姑娘换了衣裳,换了新绣花鞋,就去铸钟厂看爹爹去啦。</p><p class="ql-block"> 她到了铸钟厂,太阳是刚出来。一进⺁门,就看见爹爹和他的伙伴们,围着化铜锅乱转,满头大汗,再叫太阳光这么一照,个个的脸上,都一道子青,一道子紫,活活象一群小鬼。邓姑娘喊了一声: “爹,我来啦。”老邓头回头看见了闺女,又伤心又着急地说:“你,你干什么来呀?”“爹没回家妈妈叫我来看看爹,问问爹铸的钟怎么样啦?”老邓头还没答话,旁边一个工匠就说啦:“怎么样?铜汁子怎么也不对头,就剩今天一天啦,太阳一落,我们就都没命啦!大侄女,快回家吧。”邓姑娘听了这话,又看看她爹跟她爹的伙伴们,心里难过极啦……</p> <p class="ql-block"> 邓姑娘想:爹爹跟这些这么好的叔叔伯伯们,都要为一口钟丧命啦,我还活个什么劲儿?不如死在他们头里吧!邓姑娘想到这里,咬一咬牙,狠一狠心,往后一撤步,使足了力气,往化铜锅那边一跑,临近了一长腰,只听哗的一声,铜汁乱溅,邓姑娘跳到化铜锅里啦……</p><p class="ql-block"> 在邓姑娘往前跑的时候,大伙工匠一看情形不对,异口同声的喊了一句:“不好!快揪住她!”老邓头先是呆呆地发怔,大家一喊,他才着了急,三步两步,往前就追——等到老邓头手到啦,邓姑娘的身子已经进了化铜锅啦,老邓头一把没揪住,只是揪下邓姑娘一只绣花鞋来。在老邓头拿着闺女的绣花鞋大哭的时候,邓姑娘早在化铜锅里化做一缕青烟啦……</p><p class="ql-block"> 老邓头自然是哭闺女哭个没完没了,就是大伙儿工匠也都掉下眼泪来。正在大家伤心的时候,忽然一个年轻的工匠叫起来:“你们先别哭啦,看看铜汁怎么变了样啦?”老邓头和他伙伴们,一齐来看铜汁,果然铜汁放出了特别的光彩来……大家擦干了眼泪,马上动手铸钟,就在太阳刚往西转的时候,八寸厚的新铜钟就铸成啦。老邓头和他的伙伴们到底把钟铸成啦,交了“皇差”。</p> <p class="ql-block"> 这口新钟挂在钟楼上啦,每天一到定更,就打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两番一百零八下钟声;钟声后音是“邪!邪!邪……”老妈妈们听了钟声,就伤心的说:“铸钟娘娘又要她那只绣花鞋啦。”</p><p class="ql-block"> 铸钟厂取消啦,到现在还留下一个“铸钟厂”的地名。铸钟厂里有一座“铸钟娘娘庙”,不知道是什么人修的——有人说,是当初那个皇帝修的;有人说是老邓头的伙伴、邓姑娘的叔叔伯伯们修的。不用管是谁修的吧,铸钟娘娘的故事,是流传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 那口先铸的大铁钟呢?大铁钟啊,一直躺在“铸钟厂”里,不知道躺了几百年;到一九二五年,才把它挪到鼓楼后面,直直地立在那里。谁看见这口大铁钟,谁也联想到铸钟娘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铁 影 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北海的北岸,五龙亭的东北,有一座样子很特别的影壁:看颜色是深赭色,看样子是那么像铁铸的一样,人们都管它叫“铁影壁”。它其实不是铁铸的,是一种火山岩浆凝成的矿石,只是从外表看像铁的罢了。</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座北海的铁影壁,原来是不在北海公园的,是一九四六年从德胜门里果子市大街挪来的。铁影壁原来也不在果子市大街的,五百多年以前,它是在德胜门外一座庙前面的。它为什么挪到果子市来了呢?这里就有了一段民间传说了——</p><p class="ql-block"> 这又是一段龙的故事。在北京传说民间里面的龙,大都是可怕的,都是想禍害北京人的。可是铁影壁故事里的龙,却是好心的龙。可怕的龙的故事,我们记下来不少了,我们再说说这好心的龙吧。</p><p class="ql-block"> 很早很早以前了,苦海幽州有这么两条龙:他们是夫妻两个,他们没有祸害北京城的心思,他们在北京建了城墙以后,就变作了一个老头儿、一个老婆儿,躲在一个地方,过起安闲的日子来了。</p><p class="ql-block"> 他们看这北京城,别的没什么异样的,就是西北风刮得太厉害,一刮风就是三四天不停,还是刮一回风,就给北京城添几寸厚的土。老头儿发愁了,老婆儿也发愁了,都说:“风要这么刮下去,北京城还不叫土给埋上了?”老婆儿说:“我想这里一定有毛病。”老头说:“我也这么想——可是,毛病在哪儿呢?我想不出来。”夫妻俩着急了好多日子,也没一点办法。</p> <p class="ql-block"> 再说那风呢——那风刮的也真够厉害的!有一天,一个老头儿,骑着一个长耳朵大灰驴,正走在前门桥头上,怱然“唿”的一下子,打西北刮来一阵大风,登时驴就飞上天去了,吓得驴耳朵也直起来了,吓得骑驴的老头儿也闭上眼睛了……可是不大一会儿,风不刮了,驴也落到地上了,骑驴的老头睁开眼睛再看,呀,到了崇文门外头了!在天空里飞了三、四里地!又有这么一天,西山“皇姑寺”里的一个小和尚,正在庙前山坡上玩耍呢,“唿”的一阵大风,把小和尚吹到天上去了,小和尚吓得抱住了脑袋闭上了眼睛,心里突突的乱跳,他想:这下子一定要摔死!可是,不大一会儿,风不刮了,小和尚两脚落地了,睁开眼睛再看,嗬,到了北京城里头了,在天空里飞了三四十里地。</p> <p class="ql-block"> 这风刮得真奇怪,那龙变的老头儿、老婆儿,听了这些在半天空中飞驴、飞人的怪事,就更急了。这天,老头儿说:“咱们出去溜达溜达,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婆儿说:“我也这么想,坐在家里是找不出刮风的毛病的。”夫妻俩出了家门,往哪里去呢?风是打西北方向上刮来的吗?夫妻俩就往西北方向走下去了。走了一处又一处,瞧见的都是卖东西的,挑东西的,扛东西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人,穿的也是平常衣裳,说的也是平常话语,做的也是平常事体,没有什么扎眼奇怪的人、奇怪事。走吧,夫妻俩还往西北走,不知不觉,走到了西北城角……老婆儿埋怨老头儿说:“都是你这没算计的人,顺着脚往下走,走到城角了,什么也没瞧见,还不如出城瞧瞧去呢!”老头儿笑了,说:“你别着急啊,咱们往东一拐,不就出了北门了吗?”夫妻俩顺着城角往东一拐,就瞧见了一宗怪事了——</p><p class="ql-block"> 听故亊的人,听到这里一定急急的要问:“瞧见什么怪事了?快说说!”说故事的人,说到这里,总要忿出一笔去,解释说:“那时候的城,可是元朝旧城啊——现在叫土城了,元朝旧城从西北城角往东一拐的那个北门,叫健德门。”</p> <p class="ql-block"> 听故事的人,接看往下说了——老头儿、老婆儿瞧见什么怪事了呢?他们瞧见城墙根底下,坐看两个人:一个是五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个是十五六岁的小娃子,两个人都穿着士黄色衣裳,头上脸上和衣裳上,都挂了一层尘土……真是难看极了。再瞧他们手里呢,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条土黄色口袋,老婆婆正往口袋里装沙土,小娃娃正往口袋里装棉花,嘴里还说着话。离着远,听不清楚他们说什么,只听见这么一句:“埋不上他这个北京城才怪呢!”</p> <p class="ql-block"> 老头儿瞧了老婆一眼,老婆儿点了点头,夫妻俩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老婆婆一定是刮风的“风婆”,那小娃娃一定是布云的“云童”,他们在这里商议怎么土埋北京城呢!风婆、云童这时候恰巧一抬头瞧见有人来了,立刻站起来。风婆说:“孙儿呀,咱们回家吧,免得你妈妈挂心。”龙变的老头儿,知道这是风婆和云童想逃走,赶紧一个箭步,挡在风婆前面;这时候,龙变得老婆儿也跟上来了,拦住了云童。老头儿用手一指风婆,大声地喝叱着说:“你们要干什么吧?北京城里住着这么多人,你们为什么要土埋北京城?”风婆嘿嘿冷笑了一声,说:“你这老头子,也敢问我们大事?许他们建筑北京城,挡住我们的风路,就许我们埋他们的北京城!”老头哈哈大笑了一阵,说:“就凭你这老婆子,也敢造这么大孽,趁早儿畄下你那盛土的破口袋。”说着,又一指云童:“你那盛烂棉花的口袋,也得给我留下,小孩子不学好!”还没等风婆说话,云童早急了,他一面把口袋往外倒,“骨都都”往外冒黑烟,一面喊:“婆婆您还不放风,放土!”龙变的老头儿、老婆儿,同吋张嘴一吸,滋溜溜一朵朵黑云,立刻都被吸到老头儿、老婆儿肚子里去了……</p> <p class="ql-block"> 这都是同时的亊——正当黑云被吸尽了的时候,风婆的沙土也滚滚的飞过来了,正好呛了老头儿、老婆儿的鼻子。“啊涕!”老头儿也打了一个喷嚏;“啊涕!”老婆儿也打了一个喷嚏。这两个喷嚏打得真好,正好打出四股清水来,直奔了风婆和云童!风婆说声不好,拉上云童,飞身就上了天空。老头儿、老婆儿随着变了两条大龙,往北追赶风婆、云童去了……</p><p class="ql-block"> 打这儿起,北京城风少了,沙土也少了,人们都说是龙公、龙婆把风婆和云童追跑了。 老百姓商量说,风婆和云童怕龙公、龙婆,咱们铸一个铁影壁,两面都各自铸一条龙,(铁影壁上的花纹,原形是麒麟,可是说铁影壁故事的人,却把它说成是龙),风婆和云童,就不敢来了。于是打这儿起,他们就铸成了一座好看的铁影壁。</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元朝旧城北面的城墙废了,城墙往南挪了,原来北京城的北面又成了旷野荒郊,北京城里又多了风,多了沙土,住在北京城里的人,又愁急起来——只是想不出道理。有那懂得事多,知道亊广的老大爷说:“这准是铁影壁离城远了,龙公、龙婆管不了风婆和云童了,咱们得想个法子。”知道铁影壁故事的人,都说老大爷说的对。可是怎么办呢?大家都想法子吧。这时候,有聰明人出来说:“大伙儿别着急,我有主意! ”他有什么好主意呢?就是把铁影壁搬到城里面来。老百姓听了这位聪明人的好主意,就把铁影壁搬到德胜门果子市一座庙(这座庙叫护国德胜庵)前头——后来这条街巷也叫了“铁影壁胡同”。</p> <p class="ql-block"> 说故事的人说:故事说到这里完了,可是你们听故事的人,如果问铁影壁搬到城里以后,到底挡住风了吗?说故事的人一定会说,有时间,咱们到北海公园的北岸,去问问那座铁影壁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高 亮 赶 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不知道几百年,几千年啦,北京的老爷爷、老奶奶都这么说:当初,北京可苦啦。那时候,北京是一片苦海,谁都管它叫“苦海幽州”,苦海幽州的人,都躲在西面、北面的山上去住,把这片苦海让给了龙王。龙王带着他的老婆龙毌、带着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就占据了苦海,在苦海里自己称了王爷,闹得那个时候的人,躲到山上去过苦日子,苦到什么份儿上呢?苦到用泥做锅,用斗量柴(泥锅造饭斗量柴,是北京流传很久的口语,泥锅指的是砂锅,斗量的柴指的是煤。),人们的日子过的苦极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也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出来这么一个穿着红祅短裤,名字叫哪吒的小孩子,真有本事,来到苦海幽州,就跟龙王、龙子打起来啦,整整打了九九八十一天,哪吒拿住了龙王、龙母,逃跑了龙王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龙王、龙母被拿住了以后,水也平下去啦,慢慢地露出陆地来,哪吒封闭了各处的海眼,把龙王、龙母封闭在一处硕大的海眼里,上面砌了一座大的白塔,让龙王、龙母永久地看守白塔。</span></p> <p class="ql-block"> 苦海幽州的水平下去了,就不再叫苦海啦,光叫幽州,就慢慢地有人在这里盖房子,在这里住起来。有了人家,就有村子,就有集镇。逃跑了的龙子,这时也成了龙公啦,他的老婆也称龙婆啦,他们带着儿子、女儿躲在西山脚下一个海眼里,一声不响地过日子。他们越看苦海幽州的人家一天比一天多,就越是一天比一天气闷,总想出来捣捣乱,总想出来发发水淹没那这时已不叫“苦海”的“幽州”。</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龙公听来了一个信息:幽州要盖北京城。他更气恼啦,他想:我们的龙宫,你们人给平啦,你们还要在这里盖城,真叫我好恼!后来,跟着又传来一个信息:刘伯温跟姚广孝,脊梁对脊梁画了北京八臂哪吒城图,并且北京正修八臂哪吒城哪!他跟龙婆说:“这可糟心啦,这可恨透了人啦,幽州这地方,要修起来八臂哪吒北京城,咱们就甭想再翻身啦!”龙婆说:“算了吧,他盖他的城,咱们住咱们的海眼龙宫,别找麻烦吧。”龙公一跺脚,说:“这叫什么话?我不能瞧着他们过好日子!我得趁着八臂哪吒城没盖起来的时候,把城里的水收回来,叫他们盖不了城,叫他们活活的渴死!”龙婆情知拦是拦不住啦,只好听丈夫的话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龙公、龙婆算计好了主意。第二天一清早,龙公、龙婆带着龙子、龙女,推着一辆独轮小车——小车上装满了青菜——扮做乡下进城卖菜的模样,龙公推着小车,龙婆拉着小绊儿,龙子、龙女在后面远远地跟着,就这样混进了北京城‘。龙公推着车子进了北京城,他哪儿有心情卖青菜呢?他找个僻静地方,就把青菜全倒在地上啦。龙公、龙婆带着龙子、龙女,在城里转了一个圈儿,按照算计好了的法子:龙子把城里所有的甜水,都给喝净啦;龙女把城里所有的苦水,都给喝净啦。然后,龙子、龙女变成了两只鱼鳞水篓,一边一个,躺在车子上,龙公推着车子,龙婆拉着小绊儿,扬长地出西直门去啦。</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刘伯温呢?他修造的八臂哪吒城,城是盖齐啦,他正带着监工官、管工官修皇宫呢;忽然有人满头大汗地跑来回报他:“回禀大军师,大事不好!现在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水井,一齐都干啦,请大军师赶紧想主意!”刘伯温一听,也着了慌啦,他心里一琢磨,准知道这座八臂哪吒城,招了龙王、龙母的儿子龙公的嫉恨——本来嘛,八臂哪吒城修好了以后,一窝子大龙、小龙就不能翻身了吗!</p> <p class="ql-block"> 刘伯温当下赶紧派人,分头到各城门查问,问问管门的门领官:今天有什么特别样子的人出门没有?许多人奉了大军师分派,都骑着快马,飞也似的到各城门查问去啦,不大功夫,全回来了,各门都没有差样的人出城,只有到西直门查问的人回来说:“在西直门看见一个罗锅身子的老头儿,推着一辆独轮车,前边还有一个老婆婆拉小绊儿,车上放着两只水淋淋的鱼鳞水篓,前一个时辰出西直门去啦。”门领官还说:“因为这鱼鳞水篓很特别,所以多看了几眼,看着分量不大,可是那老汉推着车子还像很费劲呢!”刘伯温听了,点了点头,说:“好一个狠独的孽龙!现在的办法就只有派人去把水追回来。”监工官说:“怎么个追法呢?”刘伯温说:“追回水来,也难也容易,难呢?是追的人如果被孽龙看出来,就会叫他放出来的水给淹死!说容易呢?只要一枪两枪扎破鱼鳞水篓,不管后面有什么响动,千万不要回头,急忙跑回来,到了西直门就平安没事啦。”大伙都摇头说:“好悬!真不容易!”刘伯温急得直踩脚,说:“事情可紧急啊!等到孽龙把水送进海眼里,就追不回来啦,哪位去追呀?”大官小官你瞧着我,我瞧着你,谁也不搭腔,可把大军师急坏啦!</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只听一声清脆响亮的答话声:“大军师,我愿意追孽龙去,一定能赶上孽龙,一定能扎破他的鱼鳞水篓,一定能把水追回来!”刘伯温一瞧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工匠——他大眼珠子,臉上透着精神——刘伯温高兴啦,就问:“你叫什么名字?”这人说:“我叫高亮,是修皇宫的瓦匠。”刘伯温点了点头,马上从兵丁的兵器架子上,拿起一把红缨枪来,递给了高亮,说:“你一切要小心,我带着人在西直门城上,给你助威。”高亮接过红缨枪,答应了一声:“大军师放心吧!”头也不回,飞也似的追孽龙赶水去啦。</p><p class="ql-block"> 高亮跑出西直门,可为难啦,往北是北关,通西北的大道,可以到玉泉山;往西是西关,通西南的大道,可以到西山“八大处”;往南是南关,通正南的大道,可以到西直门南边的那座阜成门。往哪里追呢?高亮就想出主意来啦!他想:刘大军师不是说了吗?孽龙不是打算把水送进海眼里去吗?海眼,只有玉泉山有海眼,往西北追!高亮拔起脚来,往西北就追下去啦。</p> <p class="ql-block"> 高亮拖着红缨枪,眼晴里冒出火似的光亮,往西北急急地追了下去。追了没有多大功夫,眼前出现了一道夹沟子,两旁高高的土坡,中间一道窄窄的夹沟,只能对对付付地通过一辆小车去,马拉大车都走不过去,两旁可是也有两条路,孽龙走哪一条路呢?这时候,土坡子上有几个种地的农民正说话呢,一个人说:“这两只水篓子很特别,怎么一闪一闪地像龙鳞哪!”一个人说:“我真纳闷,玉泉山那边有多少甜水啊,为什么老天拔地地推着两篓子水往西北跑?”又一个人说:“真难为这老汉、老婆,推着这么两篓子水,这么快就过了咱们这个车道沟,那么大年纪,真有把子力气!”高亮听了这个话,情知孽龙是过了夹沟子往西北去啦,他一声没响,托着红缨枪穿过夹沟子,往西北一直追了下去。</p><p class="ql-block"> 又追了不多远,眼前又出现了一片大柳树林子,树林子把路给岔成了两股小道,高亮不知道孽龙往哪条道去啦。他正发愣的时候,柳林子里有小孩子说了话:“喂!拿大扎枪的哥哥,你给我们练一趟啊!”高亮一瞧,大树底下有好几个小孩子,拍着手朝他乐,高亮心里一动,说:“小兄弟们,我回头给你们练枪,请你们先告诉我,有一个老大爷,一个老大娘,推着水车子,打这儿往哪条道走啦?”几个小孩子抢着说:“往西边那条道儿去啦!”高亮说了一声“劳驾”,就往这条道儿赶下去啦。后来,这个地方就叫了“大柳树”。</p> <p class="ql-block"> 高亮往前追着追着,发现了一片没有水的泥塘,四外水痕还显着湿漉漉的,泥塘中间有水车子印……高亮端详了一下,心里明白啦:这一定是池塘,孽龙车子误在这儿啦,真歹毒,他连这点水都不留,也给取走啦,好可恨的孽龙!高亮扎枪点地,腾身越过了池塘,为了追回城里的水源,血奔心地直追了下去。功夫不大,又碰见了这么一处池塘,车子印儿也深啦,脚印儿也多啦,高亮知道:孽龙一定是劳乏啦,不然,哪会踩这么多,这么深的脚印儿?趁这个时候快追,一定能追得上。</p><p class="ql-block"> 高亮腿上使足了劲,往前直追,追了没有多远,玉泉山就在眼前啦。高亮仔细一瞧,远远果然有一个装着两个鱼鳞水篓子的小车子,一个罗锅身子的老头儿,一个老婆婆,正坐在地上擦头上的汗呢!这一定是龙公、龙婆了——这龙公、龙婆显然是劳乏啦。高亮这时候,心里是又高兴,又怦怦乱跳,他矮着身子,钻进了高梁地,绕到龙公、龙婆的后面,猛然一长身子,递枪就扎,一枪就扎破了一只鱼鳞水篓子,水哗的一下子就流下来啦。</p> <p class="ql-block"> 高亮还要扎那一只水篓——哪里还有水篓,只见一个凸着肚子的小伙子,滋溜一下就钻进了玉泉山海眼里去啦,又瞧龙婆抱起来叫高亮扎破了的水篓,往北就飞过了北面的山头,投奔黑龙潭去啦。这都是同时的事,都是急如闪电的事,还没等高亮想:扎破一个水篓子,怎么交差,就听龙公大喝一声:“破坏我大事的小伙子,你还想走吗?”高亮打了一个激灵,转身提枪就跑,后面像涨潮一样的水声,就追下来啦。高亮紧跑水紧追,慢跑水慢追,眼看到西直门了,也能清清楚楚地看见西直门城墙上的刘伯温啦,他心里一高兴,没留神回头一看,水就把高亮卷走啦……</p> <p class="ql-block"> 打这儿起,北京城里的井,又有了水,可大部分是苦水。甜水呢?甜水叫龙子给带到玉泉山海眼里去啦。龙公呢?“北新桥”故事里再讲。后来,人们在高亮死的地方,修了一座桥,就叫高亮桥——也有写成“高梁桥”的。有人瞧见这座石头桥,也就会传说下这个故事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卖 蝈 蝈 笼 子》</span></p><p class="ql-block"> 咱们都知道北京的天安门吧,进了天安门,过了端门,一直往北就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啦。紫禁城是一座砖城,里面在明、清两朝时侯,是皇帝老儿办公和住家的地方,现在是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有四个门,就是南面的午门,北面的神武门和东面的东华门,西面的西华门。四个门,不用谈它了,单说紫禁城的角楼吧。紫禁城的四个城角上,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的可好看啦,可美丽啦,谁走过这里的时侯,谁都要夸赞一句:“这四座角楼怎么盖的?画都画不上来啊!”这四座角楼怎么盖的呢?北京又有了这么一个传说。</p> <p class="ql-block"> 北京人都这么说:明朝的燕王(朱棣)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侯的老地方,所以想要迁都到北京来,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来修盖北京的皇宫。朱棣告诉这人亲信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要盖成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并且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修盖不好是要杀头的!”</p><p class="ql-block"> 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心里烦的不得了,他想不出怎样修盖这样怪角楼的法子。他只是想:皇帝既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就得给皇帝盖成了,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的旨意嘛,哪个敢驳回!自己虽然想不出什么好法子,工头们是一定能给修盖成的,等到了北京再说吧。</p> <p class="ql-block">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刚打下了公馆,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建筑厂)的工头、木匠师傅们都叫了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叫他们一定要修盖成这四座奇怪样子的角楼来,并且给了三个月的限期,还说:“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都杀了,你们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跟木匠师傅一听,心想:好,反正我们死你也活不了”只好大家想主意吧。</p> <p class="ql-block"> 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一个月过去了,工头、木匠师傅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这时侯,又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的人都喘不上气来啦,加上心里的烦闷,工头、木匠师傅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舒服。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也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啦,遛遛达达的走着走着,听见老远啯、啯、啯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音,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儿,听叫儿去,睡不着解闷儿去!”等到走近啦,看见一年老头儿挑着大大小小许多秫秸编的蝈蝈笼子,木匠师傅看见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细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面装着几个蝈蝈,他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活不了,买这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个趣儿。木匠师傅问了问价钱,就买了这个细巧玲珑的蝈蝈笼子。</p> <p class="ql-block"> 木匠师傅提了这个蝈蝈笼子,回到了“锅伙儿”(工地宿舍),大伙一看就吵嚷起来啦:“大伙儿都心里怪烦的,你怎么买一笼子蝈蝈来,成心吵人是怎么着?”木匠师傅笑着说:“大家睡不着解个闷儿吧,你们瞧……”他的意思是:你们瞧这个笼子多么好看,多么奇巧,可是他还没说出嘴来,就觉得笼子有点特别来啦,他急忙摆着手说:“你们先别吵吵嚷嚷的,等我数数再说。 ”他把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啊,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地看着,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啦。木匠师傅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是什么!”大伙听了,都高起兴来啦,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这个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第脊的楼啊!”大伙从这个笼子上面,琢磨出紫禁城角楼的样子来啦,烫出纸浆做的样型来,修盖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故宫角楼。</p> <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传说起来,说:“这个卖蝈蝈笼子的老头,准许是鲁班爷!”这么些年了,谁走到这里,谁看见这四座角楼,谁都会想起这个卖蝈蝈笼子的故事来。角楼这么个大家伙是按小小的蝈蝈笼子建的,这件事太蹊跷啦。不过鲁班爷还修过更大的家伙,这鲁班爷锔大家伙的故事,咱们啊下回再接着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样 楼 》</span></p><p class="ql-block"> 北京城修建起来,高大的城门,谁都瞧见了,到底哪一座城门是先修建的呢?谁也说不清,查书,书上更没有。可是,北京的老瓦工、老木工,他们知道哪是第一座城楼。他们说,这座城楼叫“样楼”,意思是,它是北京各座城楼的样子。他们说,这座城楼,是他们“祖师爷”修成的。这样,就流传下来一个民间传说。</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哪一个朝代,哪一年,哪一月,皇帝老儿要修建北京城了,就下了一道圣旨:城门楼子要九丈九高,要盖得楼上加楼,要盖得檐子象飞起来一样。管工大臣召集了全城八十一家包工大木厂(建筑厂),商量这件事。八十一家包工大木厂,也没做过这么大的工程,就又约齐了瓦木作老师傅们,商量这件事,到底人多主意多,没有几天,就画出样子来了。管工大臣瞧了画样,说:“可以吧。”皇帝老儿瞧了画样,说:“就这么修盖吧。”可是,先盖哪一座呢?管工大臣是有主意的:先盖东面靠北那座城门楼。八十一家包工厂的掌柜的,都赞成这个主意,他们心里明白:这座城门地势偏僻,皇帝老儿永远也不走过这里,就是样子差一点,也不要紧;管工大臣他能交的了差,我们就能赚足了钱。</p> <p class="ql-block"> 他们商量好了要修建的那座城门,就是现在这座东直门(东直门元代叫崇仁门,是北京城东面三个门的当中那个门。明初缩进北面城墙五里,东面就剩了两个城门了,这个门就成了 东面靠北的一个门,名字也改叫了东直门。按东直门实高三十四米。)。修建这座东直门城楼,当然打起拱门着手,拱门起来了,紧跟着砌第一层城楼,第一层城楼起来了。周围二十四根大楠木明柱,中间包着一座四个城楼门,样子是不难看,包工大木厂高兴了,管工大臣心里也美滋滋的。往下该起升斗(斗拱)了,升斗起来了,怎么瞧怎么觉得东北角高一点,怎么办呢?包工大木厂的掌柜的,赚钱的心盛,告诉工头说:“你们愣上椽子,也许椽子一压,就压平了。”工头心里疑惑,木工师傅也觉得不行,要撤升斗的尺寸吧,做升斗时候,又是按照规矩做的,一分一厘也不差,琢磨不出道理来,只好上椽子吧。椽子钉完了,再瞧,东北角更高了,木工师傅急得直出汗,拿尺量吧,怎么量也都够尺寸,木工师傅想不出道理来,工头也想不出道理来,反正东北角这么高,是没法苫背上瓦的。大伙儿正在愁急的时候,就瞧有一个壮工(小工),围着这个东北角来回转悠,木工师傅本来心里就烦,工头本来心里就急,都喝叱这个壮工,说:“大伙儿心里正着急呢,你瞎转悠什么!”</p> <p class="ql-block"> 这个壮工连哼也没哼,一转身直奔了脚手架,噌噌地就上了脚手架,大伙儿都瞧愣了,只见这个壮工到了脚手架顶头上,仿佛忽然一失脚似的,就从脚手架上掉下来了。下面瞧的人,不由地喊了一声:“糟了!”再瞧,这个壮工,并没摔下来,一只脚正正落在东北角的椽子上,跟着一转身,抓着脚手架就出溜下来了。工头正要数说这个壮工,木工师傅也正要数说这个壮工,只见这个壮工,一转身就钻进人群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大伙儿正在猜想这个壮工:为什么愣冲冲地上了脚手架?为什么掉下来没摔着?为什么一声不哼就走了?大伙儿谁也猜不出个道理来。这时候,有一位木工师傅,忽然惊叫起来,说:“你们快瞧,城楼东北角怎么不高了!”工头和木工、瓦工师傅赶紧过来一瞧,可不是真不高了吗,上面还低了一个脚印哩!大伙高兴了,再找那个壮工,怎么也找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大伙儿说:“这个壮工,一定是鲁班爷。”城楼盖起来了,可是,那低下去的一个脚印,却始终也没垫起来。大伙儿说:“给鲁班爷留下这点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锔 白 塔》</span></p><p class="ql-block"> 北京内城有九个门,谁都知道西面两个城门,南边的那个门叫“阜成门”,可是老北京人总叫它“平则门”,平则门原来是五百多年前元朝的老名字,为什么在今天口语里还叫它的旧名字呢?这就是因为有这么一段“平则门里锔大家伙”的民间传说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 好几百年啦,谁都知道平则门里有这么一座白塔寺(庙的正名叫妙应寺),白塔寺里有这么一座上头大底下小的白塔(白塔寺的白塔是辽寿隆三年(公元一零九六年)修建的,元朝叫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公元一四五七年)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妙应寺”。经过几次重修,最后一次是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一七七六年)重修的。),它和北海的小白塔形式一样。这座白塔,不知道在哪一年,谁也说不上来的那一年,塔肚子上忽然裂了很大的缝子,这个古老的白塔,眼看是有崩裂塌倒的危险啦。管塔的人,赶忙禀报了地面官,地面官赶忙禀报了他的长官,地方官的长官就赶忙奏明了皇帝,皇帝一接到这个奏章,立刻慌啦,说:“这还得了!白塔可得要赶紧修好了,白塔是国都西面的‘镇物’,镇物坏啦,就破了国都的‘风水’,破了国都的风水,国家的气数就完啦,那还了得?”不提皇帝老儿怎么想法子收拾白塔,单说白塔寺附近住的人家,看见白塔裂了缝子,都说:“这个大家伙一旦倒下来,那要砸坏了多少人家的房屋啊!”大家都发愁了,愁得都吃不下饭去啦,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个好法子来,只好看着白塔干着急罢了。</p>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个时候,白塔寺前面,有个卖斤饼斤面的切面铺(说故事的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睛的,还知道这个切面铺的字号叫“胜友轩”呢),常常有个锔补缸的老头儿,到这儿吃大碗面来,他总是不言不语的,吃完了饭,给了钱就走,也不说长,也不道短,也不和别人闲扯。有时候,有那爱说话儿的人,就问:“老头儿,您会锔什么呀?”“锔大家伙。”有的人就问:“老头儿,您管锔酒盅儿吗?”“不管锔酒盅儿,锔大家伙。”又有那更爱说话的人,问老头儿:“您锔的是什么大家伙呀?”“什么大锔什么。”大家都爱这么问他,因为爱听他说:“锔大家伙。”天天问,天天说,天天大家听了一笑,“锔大家伙”的老头儿,就没人不知道啦。白塔这个大家伙裂了缝子啦,大家都发愁啦,谁也没心肠再问老头儿会锔什么啦,老头儿还是不言不语的低着头吃大碗面。</p> <p class="ql-block"> 这天,大家正在这家切面铺里议论着白塔裂缝子,有人说:“白塔裂缝子,这得要拆了重修啊!”有人说:“别胡说啦,拆了重修,那得多大工程啊!还不如把它锔上算啦。”有人说:“这么大的家伙,怎么锔的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笑着。这时候,锔补缸的老头儿,掀帘子进来了:“喂,伙计,煮一斤宽条儿面。”大家瞧见他进来啦,有的就乐着说:“老头儿,您会锔什么来着?”“锔大家伙。”“白塔这家伙不小呀,您会锔吗?”“会锔。”大家哗的一声就哄堂大笑起来啦。有的人忍着笑说:“您真要能够把白塔给锔上的话,由我领头,左近的街坊邻居,一定请您喝一盅儿。”大家都笑着说:“对,对,喝酒是一定的。”说完话就散了。第二天——也有的说是过了几天,白塔上真有七道光华灿烂的铁箍,这个老头儿,可是从此就看不见他啦。后来,大家都说:“这一定是这个锔大家伙的老头儿给打的箍。”又有人说啦:“这位老头儿,一定是鲁班爷。”</p> <p class="ql-block"> 现在,妙应寺的白塔,还纹丝不动的在那里立着,光华灿烂的铁箍是没有的,塔肚子上却有几条凸起的道道,人们一看见这几条道道,就想起这个锔白塔的故事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什 刹 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什刹海在北京鼓楼的西南方,宽阔的水面,四面种有高大的柳树、槐树、杨树,风景好极啦。什刹海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新中国成立后,咱们政府又把什刹海彻底挖了一下子,又在岸边上竖起了水泥栏杆,把古老的什刹海打扮得更美丽啦。什刹海的“刹”字,在北京人嘴里念快了,就跟“价”、“窖”差不多了;因为这个,就有了活财神沈万三(原来北京西便门外的一座“白云观”,观里的“财神殿”据道士说:财神老爷就是北京的“财神老爷沈万三”)挖十窖银子的民间传说。</span></p> <p class="ql-block"> 提起沈万三,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他的,他是“活财神”。活财神应该是很有钱的了,可是他手里一个钱也没有,穷得连衣服都穿不整齐。那么,他怎么会叫活财神呢?他呀,他能知道地下哪里埋着金子,哪里埋着银子,那么,他怎么不挖点金子,挖点银子,换换衣裳呢?不行,沈万三平常说不出来哪里有金子,哪里有银子,得狠狠地打他,把他打急啦,他胡乱一指哪里,挖吧,准有银子,也许是金。——并且,打得越厉害,从他指的地方挖出的金银就越多。这么着,人都叫他“活财神”啦。</p><p class="ql-block"> 可是,谁肯打他呢?他家里的人,不忍得打他;一般老百姓呢,又没有平白无事打人的道理。这样,沈万三跟那些不肯打他的人,就都穷得吃不饱饭,穿不整衣裳。</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皇帝要修建北京城啦,他又不願意把库里的钱拿出来。跟大臣们商量“就地取材”的办法。大臣们说:“这一片苦海幽州,哪儿能弄出这么多钱来呢?”皇帝说:“没法子也得想法子!”后来,有人把活财神沈万三的事,告诉了皇帝;皇帝高兴啦,吩咐马上把沈万三给抓来。</p><p class="ql-block"> 官兵奉了皇帝的“圣旨”,飞快跑到沈万三家门口。等到了沈家门前,官儿也笑啦,兵也笑啦——原来是一个很破旧的小门,一个兵乐着说:“活财神就住这么个小门呀!”官儿说:“甭管他门儿的大小,只管把沈万三抓到啦,咱们就交差啦。”一个兵上前敲了几下门,就见从里面出来一个老头儿,他身量不很高,穿着一身不及裤掛,问道:“你们找谁呀?”“找沈万三。”老头说:“我就叫沈万三。找我有什么事呀?”官儿说:“皇帝叫我们找你,你跟着我们走吧。”沈万三知道不去是不行的,就跟着这些官兵去见皇帝去啦。</p> <p class="ql-block"> 皇帝正在殿上等着沈万三呢,官儿上来回禀皇帝说:“奉旨抓到沈万三,现在殿外等候。”“把他带上来。”沈万三上殿叩见皇帝。皇帝一瞧沈万三,心里就犯了滴咕:就是这么个穷老头子呀?他会是个活财神?靠不住吧!“你知道哪里有金子,哪里有银子吗?”沈万三说: “我不知道。”皇帝急啦:“你不知道哪里有金银为什么叫活财神?”沈万三说:“那是旁人那么叫我的,我不是活财神。”皇帝发了火,一拍卓子,说:“你这是妖言惑众。”厉声吩咐武士说:“给我狠狠地打。”武士把沈万三拉到殿下,推翻了就打——啊!啊!啊!直打得沈万三肉都翻花儿啦,血都流出来啦——这时候,沈万三喊了一句:“别打啦,我知道哪儿有银子!”武士住了手,沈万三带着官兵,走到一块空地上,往下一指,说:“你们就在这里挖吧。”果然,挖出来十窖银子来——说故事的人,说得真详细,说这十窖银子,一窖是四十八万两,总共四百八十万两。北京城就靠这些银子修起来啦!</p> <p class="ql-block"> 这埋银子的地方,就成了大坑,大坑后来有了水,因此就叫了“十窖海”,后来又把它叫作“什刹海”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北 新 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北京从东直门到鼓楼,有一条四、五里长的大街,从崇文门到北城根有一条南北十里长的大街,这两条大街交叉点的十字路口,叫北新桥。名字叫桥,可是没有桥,更没有桥翅,这就又有了民间传说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北新桥精忠庙里有一口井,井里锁着一条龙。锁龙的时候,是这样告诉过龙的:“这里有座桥,你就看守这座桥吧。多咱桥旧了,有了桥翅了,你就可以出来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打这儿起,就叫“北新桥”啦。老爷爷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说完了锁龙井的故事,总再找补这么几句话:“这是真事啊。在我爷爷听我爷爷的爷爷说过,他老人家那个时代,有一个浑愣的小伙子,想瞧瞧龙是什么样子,就去拉锁链子,捯的锁链子都有半地了,就听井里有唿唿的风声、哗哗的水声,还有哞哞像牛叫一样的声音……这小伙子害怕的一撒手,锁链子就都回到井里去了,打这儿没人敢再捯锁链子了。这是真事啊,孩子们!”像这样讲北新桥锁龙的故事,不知有多少位老爷爷、老奶奶说过啦,我也是这么听来的,我也这么讲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个故事是接着“高亮赶水”的故事来的。高亮不是一枪扎破一只龙女变的水篓吗?当时龙婆是带着受伤的女儿逃到山北黑龙潭去啦,在那里安了家业,到现在黑龙潭还有一种能撞石头的奇怪小鱼,说故事的人,说这是龙种,这就是龙婆的子子孙孙。高亮扎破水篓以后,龙公急啦,不是带着波浪滔天的大水,追赶高亮来着吗?高亮死了,水也还原啦,龙公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可是又惹不起刘伯温,就带着龙子和龙孙那一肚子甜水,顺着玉泉山泉眼,钻下了地底下啦——要不玉泉山的泉水怎么那么多、怎么那么甜呢。龙公的心思:刘伯温、刘伯温!我惹不起你这牛鼻子,就罢了吗?北京城你有个修完,修完北京城你有个走;你刘伯温走了,那就该听我老龙的啦!龙公、龙子就在地底下泉眼里,住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 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好多月北京八臂哪吒城修完了,刘伯温要回去见皇帝交差去啦,他忽然想起那捣乱的孽龙来。他想:这可恶的孽畜,保不起我走了他还捣乱哪!唉,要有姚广孝在这里坐镇,也好一点,他又当和尚去啦,这怎么办?刘伯温只好再找姚广孝吧。这一天,刘伯温在西南城外一个庙里,找到了姚广孝,说明了他的心意,并且还说:“八臂哪吒城图,,是咱们两个人画的,我回去交差的时候,就说修北京也是咱们两个人修的,你还是二军师爷。”姚广孝答应了,刘伯温就打点行李,带着随从,离开北京,去见皇帝交差去啦。</p> <p class="ql-block"> 那龙公听说刘伯温走啦,走远啦,就带着龙子,顺着地下的泉道,往北京这边走来啦。他父子到了北京城地底下,看见一处是海眼,他们往上一撞,不行,上面有“镇物”,不但没撞出去,每个龙头上还撞了一个大包,龙公恨透了刘伯温啦。这么说吧,龙公、龙子海眼是碰了好几处,脑袋都撞肿啦,也没撞出去!这一天,走到北京城的东北方,又看见了一处海眼,龙公带着龙子又一撞,没想到这回一撞就撞出了地面——说故事的人,说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北新桥。龙公龙子撞出了海眼,龙公就变了一个老公公,龙子变了一个年轻小伙儿,带着水就上来啦,海眼的水,还不厉害吗?一眨眼的功夫,北新桥的一南、一北、一东、一西,全成了大河啦!住户老百姓是哭喊连天的了,只有这一老一少的龙公、龙子踩在水皮上,走来走去,透着那么扬扬得意似的……</p> <p class="ql-block"> 这时早有人报告二军师姚广孝了,姚广孝一听,心里说,刘伯温是真有两下子——他料到孽龙要捣乱,孽龙就真捣乱来啦!姚广孝换好了衣服,拿了一把宝剑,就飞快的奔北新桥来啦。他到了北新桥,用剑一指,三划两划,就把水止住,不再往上涨啦;跟着他腾身上跃,也跳在水皮上,喊了声:“孽畜,还敢发水淹北京城吗!叫你们瞧瞧二军师爷的厉害!”龙公顿时吃了一惊,心想:刘伯温明明是不在北京啦,怎么又出来一个二军师?这二军师也实在不软,宝剑一划,水就止住不涨啦,我父子倒要防备他……想着,就对龙子使了个眼色,父子俩各自亮出一把青龙剑来,一句话不说,恶狠狠的朝着姚广孝就刺!姚广孝是急架还迎,只见一片冷森的剑光,三个人就杀在一处啦,单凭一个龙公,姚广孝是制服了的,单凭一个龙子,姚广孝更是手到擒来;可是父子爷两个一合力,姚广孝就吃不住啦。姚广孝一剑比一剑慢,眼看是杀不过龙公、龙子啦!就在这紧急时光,眼前一片云光一闪,只听龙公“哎哟” 一声,就躺在水平上啦,大腿上直流鲜血,这事来得很快,亚賽打闪认针一般,不但姚广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龙子也怔住啦。姚广孝正往对面寻找人影的时候,就听有人大喊了一声:“姚军师,赶快拿小龙!我乃大宋朝的岳飞是也。 ”姚广孝一听,心里高兴,一边向龙子递剑,一边高叫:“岳元帅畄步!”岳元帅没有回声。小龙却在这怔怔的时候,被姚广孝扎倒啦……这样,龙公、龙子都被姚广孝锁起来啦,北新桥一南、一北、一东、一西的水,也就都落下去了,并且永远也不会涨起来啦。</p> <p class="ql-block">民国年间的崇文门</p><p class="ql-block"> 姚广孝把龙公、龙子锁起来以后,倒为了难啦:把这大小两条孽龙,放在哪里呢?他想来想去,想了一个好法子——决定把龙公锁在北新桥的海眼里,海眼上修起了一个深深的井筒子,拴上长了又长的大锁链子,井上还修了一座三间大殿的庙宇,庙里供什么神像呢?姚广孝想起来啦:帮助拿住龙公的,不是岳元帅吗?就供岳飞吧。</p><p class="ql-block"> 在龙公马上就要被锁在海眼里的时候,龙公就问啦:“姚军师,难道关我一千年一万年吗?我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呀?”姚广孝说:“你只等这座桥旧了,这座桥修起桥翅(桥栏)来,就是你出头之日啦。”打这儿起,这里叫了北新桥,北新桥也就从来没有过什么桥翅儿。</p><p class="ql-block"> 姚广孝又把龙子锁在崇文门吊桥下海眼里,龙子也问啦:“姚军师,难道关我一千年一万年吗?我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呀?”姚广孝说:“你只等开城门的时候一打“点” (古时候击打就会发声的铜制报时器),你就可以出了来啦。”打这儿起,崇文门开城、关城就从不打 “点”改为打钟啦。老年人都说:“北京城(指的是内城)九门八点一口钟啊。”人们看了桥北边还有一座镇海寺,就更信这个传说啦。</p> <p class="ql-block">北京房山区崇各庄乡常乐寺姚广孝塔 摄 </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家住在北新桥大头条。在北新桥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上有一座“精忠庙”,庙里供奉着岳飞的塑像。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精忠庙呢?又为什么供奉岳飞塑像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北京民间传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自儿时起,这令人如醉如痴的传说故事,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解放初期,精忠庙还在,尚完好无损。后来,那里改成了“北新桥百货商场”。1956年市政拓宽马路时,庙的一角划在了拆迁范围内,当时精忠庙前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记得最后施工时并没有拆除寺庙,只是马路拓宽后,人行便道被压缩变得狭窄了,而且十字路口东北角还有一座交警指挥岗亭(当年指挥交通的红绿灯是由交警坐在岗亭里人工控制),人行便道显的更加狭窄了。</p><p class="ql-block"> 1965年我去了陕西,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北新桥。只有回京探亲时,才能再见上北新桥一面。上世纪80年代,旧的北新桥百货商场被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两层楼房,改名为“大华百货商场”。到了本世纪初,新建的5号地铁线由北新桥地底下经过,精忠庙的地下也成了“北新桥地铁站”。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如今,知道“北新桥的故事”,见过精忠庙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