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我们土耳其之行的最后一站是首都伊斯坦布尔(Istanbul)。这座地跨欧亚两洲的现代化城市,土耳其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成为我们此行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站。</b></h1> <h1><b>伊斯坦布尔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布鲁斯海峡南口,扼黑海与马尔马拉海(地中海)通道要冲,守天然港口金角湾,黄金水道达亚欧非三大洲。</b></h1> <h1><b>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伊斯坦布尔先后是罗马、东罗马和奥斯曼三个帝国的都城,2000多年来,一直与政治、宗教和艺术史上的众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b></h1> <h1><b>伊斯坦布尔集亚欧非三洲多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髓,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1985年,由四个区域(下图中四个色块)组成的“伊斯坦布尔历史区(Historic Areas of Istanbul<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入选世界文化遗产。</span></b></h1> <h1><b>世遗委员会评价:“伊斯坦布尔独特的建筑杰作,反映了欧、亚两洲几个世纪的相遇,以及拜占庭和奥斯曼天才建筑师创造的无与伦比的天际线。”</b></h1> <h1><b>我们在伊市停留两天,围绕金角湾东南侧和博斯布鲁斯海峡,游弋在天际线上。</b></h1> <h1><b>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极为复杂,简单几句概括一下哈。古希腊城邦时代,向外殖民扩张。-658年,梅加拉王子拜占庭遵神旨,乘船至今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岬角,建小城邦,取名“拜占庭”。</b></h1> <h1><b>330年,君士坦丁为避免外敌威胁,从罗马东迁拜占庭,起名“新罗马帝国”。在拜占庭建都,称“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帝狄奥西多一世故,帝国一分为二,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都城仍冠名“君士坦丁堡”。</b></h1> <h1><b>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焚毁都城后,成立“天主教拉丁王国”。1261年,尼西亚帝国尼凯尔八世推翻短命的拉丁王国,建东罗马巴列奥列王朝,仍都君士坦丁堡。</b></h1> <h1><b>1453年,奥斯曼苏丹击溃东罗马,在此建都,始称伊斯坦布尔。15世纪后,西欧史学界称东罗马为“拜占庭帝国”,一直沿用至今。</b></h1> <h1><b>苏丹艾哈迈德区(Sultan Ahmet)是遗产“伊斯坦布尔历史区”的第一部分,也是遗产的中心,这里集中了伊斯坦布尔大部分著名古迹,是我们伊市之行的重中之重。</b></h1> <h1><b>让我们从老城中心的苏丹艾哈迈德广场(Sultan Ahmet Square)开始伊斯坦布尔之旅吧!广场又称跑马场或竞技场,千年来一直是都城君士坦丁堡的体育和社交中心,风雨沧桑,当年皇都气势犹在。</b></h1> <h1><b>古罗马人骁勇善战,角斗、跑马和双轮战车是最受欢迎的休闲活动。君士坦丁大帝扩建城市时,为了配得上“罗马”的荣光,建造了这座长400m,宽120m,可容纳近10万人观赛的跑马场。</b></h1> <h1><b>跑马场南端是马尔马拉大学(Marmara Üniversitesi),1883年建校。 </b></h1> <h1><b>为了比赛的需要,罗马人用一条“脊柱”将跑马场一分为二,从不同地方“搬来”的纪念性建筑物,被安放在“脊柱”上。苏丹艾哈迈德区复原图(来自网络),可见跑马场原貌。</b></h1> <h1><b>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罗马方尖碑(Örme Dikilitaş),又称君士坦丁方尖碑(CONSTQNTINE OBELISK)。方尖碑是学者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为了纪念他的祖父贝斯雷奥斯,于10世纪建造的。这是唯一一座由本地人自行建造的石质方尖碑。</b></h1> <h1><b>碑身上装饰着描绘贝氏胜利的镀金精美青铜浮雕。十字军入侵时,误以为浮雕是纯金打造,将其全部砸下掠走,只剩下这根光秃秃的斑驳石柱,又称粗石方尖碑。</b></h1> <h1><b>蛇柱(Yılanlı Sütun),由三股铜条扭成的麻花状螺旋圆柱,高8m,顶部盘踞着三条头顶金盆的巨蛇。</b></h1> <h1><b>希腊人为了庆祝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击败入侵的波斯军队,用缴获的武器打造了这根铜柱,放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殿前,感谢大神的庇护,又称“德尔斐三脚祭坛”。下图来自网络,在此向作者致谢。 </b></h1> <h1><b>君士坦丁大帝将蛇柱搬到了君士坦丁堡。下图出自16世纪的土耳其史书,描绘的蛇柱基本完整。如今,“蛇身”大部分已损毁,蛇头与金盆也不知所踪。但残余的蛇柱,仍然让我们看到了那场2500年前的希波战役。</b></h1> <h1><b>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Theodosius Dikilitaşı),有3500年历史。古埃及为纪念图三世在幼发拉底河西岸对米坦尼王国的胜利而建,曾矗立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阿蒙神庙门前,四面都雕刻有描述战争的古埃及象形文字。</b></h1> <h1><b>公元前390年,好大喜功的狄奥多西一世,将其“扛”回土耳其后放置在此处,故又名狄奥多西方尖碑。眼前的方尖碑是原碑上部的一段。</b></h1> <h1><b>方尖碑下方的大理石基座是后加的,四面浮雕描绘的都是狄一世。看台上的狄一世手持桂冠,准备为胜利者颁奖,旁边是他的两个儿子和皇亲国戚,下方是乐队。</b></h1> <h1><b>建于1524年的宫殿――易卜拉欣.帕夏宫(Ibrahim Paşa Sarayı),奥斯曼建筑风格,规模宏伟、华丽壮观。夏宫是苏莱曼大帝为自己的童年好友、妹夫、宰相易卜拉欣而建,但好景不长,1536年的宫廷争斗中,苏莱曼下令处死了易卜拉欣。</b></h1> <h1><b>夏宫现为土耳其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Türk ve İslam Eserleri Müzesi)。小阳台好可爱!</b></h1> <h1><b>凯撒.威廉喷泉(Kaiser Willian Fountain),为纪念1898 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访问伊斯坦布尔两周年而造。<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在德国造好后,运来现址组装而成。</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新拜占庭凉亭式</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由八根大理石柱支撑起绿穹顶,穹顶内部覆盖着金色马赛克。</span></b></h1> <h1><b>跑马场东侧的苏丹艾哈迈德公园(Sultan Ahmet Park)面积不大,但人气超旺。</b></h1> <h1><b>街头遇老友,相谈甚欢。</b></h1> <h1><b>聊天的小贩,功夫不是一般哈!</b></h1> <h1><b>公园南边是蓝色清真寺,北边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广场上的旅游大巴,将伊斯坦布尔著名景点悉数描绘在车身上,搞笑的司机为我留下了一张热情洋溢的大头贴。</b></h1> <h1><b>小小的跑马场,像一座露天博物馆,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b></h1> <h1><b>圣索菲亚大教堂(Ayasofya-i Kebir Câmi-i Şerifi<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我们的“朝圣”之旅开始了!</span></b></h1> <h1><b>537年,查士丁尼一世建造了索菲亚大教堂。自建成之日起,大教堂就是这座城市几大帝国的核心建筑。</b></h1> <h1><b>大教堂命运多舛,历经沧桑,不仅有人类抗争的苦难历史沉淀,更多的是对信仰的虔诚与敬畏。在地震、火灾、战争劫掠中,大教堂多次遭遇损毁,又数次重整翻修,并在教堂、清真寺、博物馆等多种角色间反复转换。太复杂了!列张表吧!</b></h1> <h1><b>奥斯曼帝国时期,教堂内外被增加了诸多伊斯兰建筑元素。如外部的四座宣礼塔,是苏丹穆罕默德二世(Sultan Mehmed II)改教堂为清真寺时加建的。</b></h1> <h1><b>大教堂有三扇门,中间最大的为帝王之门(Imperial Door)。金色镶嵌画是大教堂的无价之宝。帝王之门上方的拜占庭马赛克镶嵌画,制作于9世纪末期,是大教堂保存最完整的一幅。</b></h1> <h1><b>画作描绘了耶稣基督作为“万物统治者”的情景。基督坐在宝石珍珠装饰的宝座上,右手比划着祝福的手势,左手捧着圣书。两侧分别是圣母玛利亚和天使Cebrail头像,利奥(Leon)六世跪在地上,祈求基督的祝福。</b></h1> <h1><b>中央大厅,阳光从圆顶穹隆底部小窗射入,光线神秘而柔和;成百上千盏吊灯、烛台交相辉映,光影亦幻亦真,场面辉煌肃穆。(大厅长期修缮中,下图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b></h1> <h1><b>穹顶跨度33m,高56m,由40根强有力的肋拱支撑,而肋拱被隐藏于内墙的巨柱中,使穹顶有腾空悬置在大厅之上的视觉效果。游人们迷醉在穹顶之下,感受着来自一千多年前的文明气息。</b></h1> <h1><b>大厅正中是圣坛。</b></h1> <h1><b>半圆顶上,是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的《圣母子》马赛克镶嵌画。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照射在玛利亚身上,神谕和艺术融为一体,精彩绝伦。</b></h1> <h1><b>穹顶四角是六翼天使,他(她)们长着六只翅膀,守护上帝王座。他们和圣母像一起,昭示着天堂的荣光。有个天使被脚手架挡住了,我们只看到了三位。</b></h1> <h1><b>教堂转换为清真寺,最大的变化是圣坛的墙改成了穆斯林祈祷的圣龛。</b></h1> <h1><b>圣龛一侧是讲道坛。</b></h1> <h1><b>大厅地面上有块护栏围着的大理石区域,中心的登基石被称为“世界肚脐”,历任拜占庭皇帝都是在这里加冕滴。</b></h1> <h1><b>柱廊上的多块骆驼皮圆牌,是伊斯兰时期遗留下来的。</b></h1> <h1><b>圆牌直径达7.5m,镀金字体的阿拉伯书法,写着真主、穆罕默德、哈里法以及穆罕默德两个孙子的名字。</b></h1> <h1><b>沿狭窄的碎石通道 ,回旋而上可达二楼。在二楼俯瞰大厅,更能感受到它的宏伟气势。四面八方射入的光线,让大厅、柱廊有鲜明的层次感。</b></h1> <h1><b>柱头和柱身交接处,精细的雕琢,令人叹服。</b></h1> <h1><b>二楼由皇室成员和达官贵人专享,皇后包厢“坐落”帝王门上。</b></h1> <h1><b>奥斯曼人征服君士坦丁堡后,统治者穆罕默德二世尊重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对被征服者较为宽赦。</b></h1> <h1><b>穆二世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时,严令下属不得破坏原先的基督教艺术,祭坛、祭典器皿等被全部移除。马赛克镶嵌画因用特殊的灰泥覆盖而得到保护,为日后的修复创造了条件,让我们能在1500年后的今天,一览这些艺术珍品的真容。</b></h1> <h1><b>二楼大理石门内的南廊,是大教堂精华所在,大量马赛克镶嵌画,将这里装点成画廊<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h1> <h1><b>13世纪,拉丁王国指挥官丹多洛(Dandolo)的石碑。丹多洛奉教皇之命,欲从拜占庭手中夺回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人威胁他:如果得到这座城市,你就会走向死亡。丹多洛果然在成功不久后死去,被葬在大教堂。</b></h1> <h1><b>《三圣像》,约出自1261年。圣母玛利亚及施洗者圣约翰祈求基督能在最后的审判时怜悯人类。画作因人物面目柔和、神情和善及其格调而被视为拜占庭图画艺术复兴的起始。</b></h1> <h1><b>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在于,无论站在画像的哪边,基督的眼神始终“盯”着你。下图为复原图。</b></h1> <h1><b>女皇佐伊(Zoe)图出自11世纪。基督身穿深蓝色长袍(拜占庭艺术的习惯),坐在金色背景中央,右手祝颂、左手持圣经,君士坦丁九世和佐伊女皇分别向基督献上钱袋和卷轴。</b></h1> <h1><b>从二楼南廊向外看去,近处是塞利姆二世(Sultan II Selim)等五位苏丹的陵墓,远处是蓝色清真寺。</b></h1> <h1><b>陵墓华丽的内部装饰,展示了奥斯曼帝国时期最精湛的瓷砖、书法和漆染艺术。很遗憾我们时间有限,无缘目睹。</b></h1> <h1><b>《科穆宁马赛克》,出自1122年。怀抱耶稣的</b><b style="color: inherit;">圣母玛利亚依拜占庭艺术习惯身穿深蓝色长袍。着装华丽的科穆宁约翰二世和女皇伊林娜站在圣母两侧,旁边是他们的长子亚历克修斯.科穆宁。画上人物面容更为逼真,伊林娜女皇金色的辫子,显示她的匈牙利血统。</b></h1> <h1><b>《献礼》高悬在大教堂出口的美丽之门内,创作于10世纪。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她脚下的基座镶嵌银质马赛克,在拜占庭马赛克艺术中颇为罕见。圣母身旁,分别是手捧君士坦丁城堡的君士坦丁和手捧圣索菲亚大教堂的Justinyen。这礼可不薄哦!</b></h1> <h1><b>大教堂外美丽的喷泉,也是清真寺时期的产物吧。</b></h1> <h1><b>圣索菲亚大教堂迄今已经屹立了1500多年。它浓缩了三大宗教的历史痕迹,镌刻着几大帝国兴衰存亡、风云变幻的千年沧桑,也见证了现代土耳其浴火重生的艰辛历程。</b></h1> <h1><b>2015年,我们参观大教堂时,它的身份是博物馆。</b></h1> <h1><b>2020年7月,在总统埃尔多安推动下,土耳其最高法院废除了有关大教堂博物馆的内阁法令,管理权被移交给宗教事务国家委员会。大教堂又变身为清真寺,重新向穆斯林开放。</b></h1> <h1><b>许蕾姆苏丹公共浴场(Haseki Hürrem Hammam),一座兴建于16世纪的土耳其浴场,奥斯曼皇帝苏丹苏莱曼一世送给他最爱的皇后许蕾姆的礼物。</b></h1> <h1><b>据说是最好的土耳其浴场,由奥斯曼帝国首席建筑师科查.米马尔.希南设计,建筑物为狭长形,中间用墙分隔为男、女浴场。</b></h1> <h1><b>我们没有进去,只能通过法国著名画家安格尔的大作《土耳其浴室》和街边的工艺品瓷盘,脑补里面的豪华。有趣的是,安格尔从未到过土耳其,画家艺术生涯的这幅巅峰之作,完全是他根据文学作品想象出来滴!</b></h1> <h1><b>浴场的一部分用于经营餐饮业,应该和洗浴一样,价格不菲。</b></h1> <h1><br></h1> <h1><b>我们过门不入,直奔ARASTA巴扎的小餐馆而去。</b></h1> <h1><b>在窄窄的小街上漫步,蓝天下的奥斯曼风格房屋,耀眼又艳丽。</b></h1> <h1><b>地上的瓷砖引人注目,是伊兹尼克的广告吧?土耳其伊兹尼克的瓷砖名扬天下。</b></h1> <h1><b>苏丹艾哈迈德区北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是著名的金角湾(Haliç),从马尔马拉海伸入欧洲大陆,长约7km。尖角形的海湾将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一分为二。俺家理工男的手绘地图,和谷歌相似度很高哦!有关金角湾的故事,下集再表。</b></h1> <h1><b>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岬角上,托普卡帕老皇宫的身影让人们感受到苏丹的威严。</b></h1> <h1><b>金角湾上横着三座大桥。大桥之间的海岸边,公园、绿地和滨海步道井然罗列,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b></h1> <h1><b>加拉塔大桥(Galata Köprüsü),曾是城市重要的生命线,19世纪起,更是许多土耳其文学艺术作品的“背景”。160年前的第一座加拉塔桥是座木桥,后多次重建。眼前这座建成于1994年。大桥全长490米,分为两层,上层是公路,下层是餐厅和酒吧,大桥中部可以打开供船只通过。</b></h1> <h1><b>金角湾大桥(Golden Horn Bridge),桥中部是轻轨站。</b></h1> <h1><b>下图中稍远处,“藏”在金角湾桥底的,是阿塔图尔克桥(Atatürk Köprüsü),由奥斯曼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下令建造于1836 年,后以土耳其国父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冠名。</b></h1> <h1><b>如果伊斯坦布尔只能拥有一个地标,那无疑是历经沧桑的加拉太塔(Galata Kulesi)。古塔主宰着金角湾北岸的天际线,站在塔上,伊斯坦布尔市区和博斯布鲁斯海峡的景色一览无余。</b></h1> <h1><b>加拉太塔位于加拉塔大桥北端,最初由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建造于507年,十字军东征时被毁,1348年,热那亚人用石料重建。</b></h1> <h1><b>加拉塔桥南端,是历史已超过400年的“新清真寺”――耶尼清真寺(Yeni Mosque),皇家清真寺</b><b style="color: inherit;">。奥斯曼帝国扩张时期的1597年,苏丹穆拉德三世的妻子下令修建耶寺,历经波折,最终在1663年建成。</b><span style="color: inherit;"><b>艾米诺努码头(Eminonu Pier),我们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旅将从这里起航。</b></span></h1> <h1><b>出金角湾向南,宽阔的马尔马拉海(Sea of Marmara),海天一色。蔚蓝色的浪漫情怀,令人心旷神怡。</b></h1> <h1><b>向北通向黑海的博斯布鲁斯海峡、富丽堂皇的托普卡帕皇宫、神秘的蓝色清真寺等,将是后续两集的内容。</b></h1> <h1><b>各位看官,再见!</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