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记得有几个中秋没见过月亮了,今年逢中秋和教师节撞到了一起。疫情持久战下不热闹是再正常不过的,可是安静得似乎有些过了。教师节暂且不论,毕竟开学延期,不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教师节始终都是不完整的。中秋自古便是团圆节,当然很多不团圆的人也喜言中秋,常对月吟叹。比如李白赞“月是故乡明”,比如张九龄期“天涯共此时”,又比如辛弃疾叹“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这些写诗之人对月寄的是相思,盼的是团圆,字字句句千古流传,深深哀叹古今共情。如果过去是因为局势,是限于交通,那么现在呢?只需要一场疫情,甚至是以疫情为借口的荒唐理由!</p><p class="ql-block"> 人是趋利避害的生物,有时候因为穷,有时候因为困,有时候因为恼,有时候因为厌,有时候……总是逃避现实,不承认现实却也是期许团圆的吧。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饭,聊一聊家常,这是唯一不分贵贱的团圆。然而很多时候这也成为了一场久盼不来的奢望,或是名不副实的过场。</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双节,确实不尽人意,疫情下的人心惶惶,核酸做成家常便饭,秋雨绵绵下月亮也不曾露面。应该是有很多人不得团圆的,而我应该属于幸运的那一波。出行自由,家人都在身边,预订的家庭火锅如期进行,四代人一起的鸳鸯锅看起来和谐而美好。</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一个长辈,他总是一个人,不知今日过节是否还是一个人?让母亲打电话请到家里一起吃火锅,电话那头在问家里有哪些人?母亲说就家里人。我问母亲:“他来吗?”母亲说:“说了,要来!”我心里有些欣慰,又有些难过。欣慰的是他真的一个人在家,要来吃饭,难过的是,他真的一个人在家。明明也是儿孙满堂的人啊!看到他走进来时我们一家人都起身叫他上桌吃饭,他却站在门口没有踏进来,说是病了没胃口。我拿着碗筷放到空座位上不敢看他,嘴上说着:“少吃一点吧,鸳鸯锅,选适合口味的,配菜吃点饭。”他进来坐到了空座位上,没拿碗筷,正当我们准备开吃的时候他又站起来了,说确实吃不下,然后走了出去,母亲迎他去客厅了。我想跟过去却又停了下来。吃饭间我一直在想这个劳累了一辈子的人养育了三个子女,如今都已经儿孙满堂了却还是一个人。他来吃饭应该也只是来看看别人家的热闹吧!</p><p class="ql-block"> 吃了一会儿,孩子闹着要出去,我跟出去到客厅发现人已经走了,他来的时候我们都看见了,走的时候我们全都没看见。母亲一直以为人还在客厅,还让我孩子去找他玩,孩子说客厅没人时母亲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端碗出去了一趟。我默默的吃着平时很喜欢的火锅,我是最先上桌的一直吃到桌上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吃完收拾厨房时我本想问母亲那个长辈为何不去儿子家,可是忍住了,我是知道原因的。或许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会更明白其间种种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晚上才离开娘家的,路上老公跟儿子笑说:“还好你妈妈嫁得近,不然哪有次次逢年过节跑那么勤的哦。”儿子或者还不懂得这话的意思,我却想到自己曾经的选择陷入沉思。回到家八点左右,虽然没有月亮还是祭献了月饼。刚摆上不久就又开始下雨,儿子问:“妈妈,为什么过节要下雨?”我跟他解释了一下下雨跟过节没有什么关系,他又问为什么会下雨,我又用范围内的认知简单跟他解释了一下下雨的原理。看他似懂非懂的样子,我说:“你以后可以好好读书,多学知识就会知道很多你想知道的事物了。”老公又跟儿子说了一些关于上学的事。我们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我觉得有些困便跟孩子们交待了几句洗漱回房间了。躺床上刷朋友圈看到很多人晒双节的礼物,也有人说疫情和地震的事,当然也有人晒出了圆圆的中秋月。原来朋友圈的中秋是各种各样的,每个人的都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九点半左右我催孩子们洗漱睡觉,睡前故事结束的时候他们还没有睡着,我却困得不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迷迷糊糊间听着好像一直在下雨。凌晨三点左右儿子一声惊呼吵醒了我,我摸手机起来看他却又睡得熟熟的。我放下手机躺下睡意全无,外面还在下雨,淅淅沥沥的雨声掩盖了其他声音,直到四点五十左右雨声慢慢变小滴滴答答的屋沿水声渐渐明显。接着鸡鸣声此起彼伏,一声又一声,中秋已昨,新的一天即将到来,我们的生活每天都不一样却又好像每天都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