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之G317(三)〈亚东一日喀则一当雄一那曲一索县一巴青一丁青〉

巴飞丹

<p class="ql-block">  此次西行最远的点便是亚东,住了最好的宾馆,吃了最贵的亚东木耳(据说3千多一公斤),感受到了最落后的核酸检测(每个人打印一张纸质信息单去检测,5元钱必须是现金,也可以侧面说明,这里人来的真的很少),然后打道回府了。回程的路上,我们又经过了美丽的帕里草原,多情的多庆湖,伴随着远处青藏高原的群山雪峰和风起云涌的云海,亚东,我觉得它就是我的诗意远方。</p> <p class="ql-block">  从江孜走S204,目的地日喀则,路上的风景也逐渐从云端高原变成了婉约江南。</p> <p class="ql-block">  再逐渐变成了怪石峥嵘,突兀的山体高峻荒凉,像火烧了一样,又是另外一番景象。</p> <p class="ql-block">日喀则市(海拔3860)</p><p class="ql-block"> 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喜马拉雅、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三大山脉中段。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南北地势较高,其间为藏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基本上由高山、宽谷和湖盆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p><p class="ql-block"> 日喀则市境内定日县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扎什伦布寺、白居寺、萨迦寺等一批著名寺庙。有亚东口岸、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日喀则喜马南麓六大名沟被称为西藏小江南: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绒辖沟,樟木沟,吉隆沟。</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城市依然一律的藏式建筑风格,看起来漂亮整洁,街道宽敞明亮,秩序井然。</p><p class="ql-block"> 街上随处可见的缝纫修补倒是一处独特的风景,这在内地很难找到,基本上都是藏在某处居民小区不容易发现,不像这样明面地摆着,让人觉得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三大寺”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是日喀则必游的一处重要圣地。位于西藏日喀则市的尼色日山下。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建于13世纪的明朝。</p>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的建造者一世达赖根敦珠巴是后藏萨迦人,也是把黄教传到后藏的第一人。是宗喀巴大师最得力的弟子之一。 </p><p class="ql-block"> 1446年,根敦珠巴为纪念去世的经师喜饶僧格,聘请西藏、尼泊尔工匠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2.7米高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为安放这尊铜像,根敦珠巴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9月开始修建寺院,历时12年,扎什伦布寺建成,根敦珠巴成为第一任住持。他在任25年,声名显赫,弟子众多。在扎什伦布寺最兴盛时,喇嘛多达5000余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院。</p><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有大小殿堂和住宅上千间,占地近30万平方米。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的象征,在日喀则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扎什伦布寺,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是班禅大师的驻锡地,里面供奉着历代班禅大师的佛塔,而布达拉宫则是达赖喇嘛的驻锡地和供奉地,所以它和布达拉宫的地位相当。</p> <p class="ql-block">  外面公园里,随处可见信徒们面朝寺院叩着等身长头,无论男女老幼。我虽然不信佛,但我尊重这些虔诚的人们和他们的信仰。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佛的力量无处不在,它教化着人心向善,让人从浮华尘事中抽身出来,忘却烦忧,内心平静和安祥。</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扎什伦布寺,我们转道G318向拉萨方向驶去,路况较好,今天的行程比较艰巨,经过拉萨直奔纳木措,约五百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  拉萨到当雄再到纳木措大约240公里左右,纳木措位于当雄和那曲班戈两县之间,先走省道304然后转京藏高速直到当雄,西藏的高速都不收费,但油价相较于内地高差不多近一块,这样也好,省得交费麻烦。</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一处休息站,站在高高的观景楼上可以远眺对面的念青唐古拉山脉,非常雄壮,但此时的风呼呼呼地吹让人受不了。</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叫念青唐古拉山呢,它与唐古拉山又有何区别呢!</p><p class="ql-block"> 原来两者地理位置不同,高度不一样,形成的时间也不同。大致来说,唐古拉山将青海和西藏分为藏内藏外,而念青唐古拉山则处于西藏境内,将西藏分为藏北藏南和藏东,它比唐古拉山平均海拔要高,其主峰7111米而唐古拉山最高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峰海拔6099米。</p> <p class="ql-block">  途径地热小镇羊八井到达当雄,这里距离景区大门口约十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 但是当我们到达纳木措景区刚停好车时,天不作美,乌云压来,竟然滴滴答答下起了雨,下车时感觉寒气一阵阵袭来,我心里一阵失落,期待已久的美丽的纳木措难道就这样子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吗?</p><p class="ql-block"> 门票120元。</p> <p class="ql-block">  坐上景区观光车后大约半个小时到达扎西半岛,途经大草甸,透过水雾中的玻璃窗向外望去,隐约天际边露出了湖面,而近处的草地上白白的点点不知是冰还是雪。过后想想,大概率是盐吧,因为纳木措是海拨最高的咸水湖。</p> <p class="ql-block">  别人的纳木措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而我的纳木措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鸟瞰景区,南侧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峰,在团团簇拥的乌云中若隐若现,北侧和西侧则是丘陵和高原。</p><p class="ql-block"> 在山为父,水为母的藏族文化中,纳木措与念青唐古拉山仿佛是一对恩爱的恋人,相互守望,不离不弃,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4718m的纳木措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西藏最大的湖泊,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一望无际的草原,深蓝色的湖泊,还有似近还远的念青唐古拉峰,雄浑壮阔。当您置身其中,眼睛所看到的每一幅画面都是宁静的,犹如一幅庞大的山水画卷一般呈现在您的眼前,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纳木措停留约一个多小时,坐上观光车在半岛上绕湖行进了一小部分,天边些许发亮,隐约感到了余晖的眷顾,我们其实想等一等,但时间不允许,还得赶路,原计划到那曲市住宿,但是一来路程太远,二来那曲海拔4500比当雄高300米,所以决定住当雄。</p><p class="ql-block"> 观光车上有那曲藏民朋友,热情地邀请我们和他们同路,到他家作客,他家有5个孩子,今天带着小孩子们来旅游,老大没来,已经上大学了,他们家养了几百只羊和六七十只牦牛,走的时候开着一辆国产轿车,我想他们一家在这个地方算是幸福富裕的家庭吧。</p> <p class="ql-block">当雄(海拔4200米)</p><p class="ql-block"> 自西行以来,个人觉得这个县城建设是比之前看到的要落后好多,感觉前面的城市都有对口援建吧,新式藏式风格,整齐划一,干净整洁,但是这里没有怎么体现出来,只有一条主街,显得有些零乱老旧,也许是它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吧,人口稀少,经济落后。</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显示 : 当雄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数2881小时。年降水量481毫米。8级以上大风年均可达74天。最多可达128天。主要自然灾害是雪灾,次为风灾、旱灾、虫灾、鼠灾等。所以直至2018年,当雄县才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p> <p class="ql-block">  当雄赛岽仓酒店值得推荐,是一个藏族大学生开的,装修才大半年,虽不在主街上,但房间宽敞舒适,既现代又温馨,价格也不贵(180元),人还挺热情。在这个略显荒凉的县城能有这么一家性价比很高的栖息地,真的挺满意了。唯一缺点不是供氧房,酒店准备氧气罐,自己可以买。</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在登上5100多米的卡诺拉冰川时,头略微有点痛,没想到下了冰川,奔驰在海拔4千多点的江孜,康马路上时,头反而痛得多了,不得不抱着氧气罐吸,但是过此之后,就再没高反过。行走在317国道上,海拔几乎都在4千米上下,但是再也没出现过高反。</p> <p class="ql-block">  今天旅程,当雄(海拔4200米)→那曲(海拔4500)→索县(海拔3983),共计四百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 其中当雄至那曲为京藏高速,过那曲我们终于正式转入国道317了,途中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江古拉山垭口。车一直在离天三尺三的高原上行驶,相较G318的起伏跌宕,这里实在是平坦许多,什么时候翻越了垭口都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索县(海拔3983),中国西藏之索,</p><p class="ql-block"> 索,藏语意为“蒙古”。索县,元朝时期称这一带为“索格”。明代称为“琐庄”。明末清初,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1732年划归清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751年归由驻藏大臣直接管辖。1960年成立索县人民政府。耕地面积4.1万亩,森林面积35.9万亩,草原面积52万亩。</p><p class="ql-block"> 索县这一带属于安多藏区,整个藏区分为三部分,一曰卫藏,二曰康巴,三曰安多,它们其实就是藏语中的三个方言。</p><p class="ql-block"> 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这是一句在藏人中间广为流传的话,大意是:安多的马(以马最好),康巴的人(以人最美),卫藏的教(以宗教最兴盛)。</p> <p class="ql-block">  进到索县,第一件事便是去人民医院做核酸,照样少不了排队,人不太多但与看病的人同一个厅,效率低下,更恼火的是堂堂人民医院楼上楼下女厕所竟然关闭,卫生条件有限,总体来讲西藏的厕所文化比不上四川,拿过单子再排队时,风雨袭来,冷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路程比较轻松,多日来劳累奔波,终于可以早一点休息,找一家牛肉汤锅去乏解馋,这个县城也不大,但个人觉得较当雄好许多,虽然还是人口稀少,土地贫脊。由于高原上雨量偏少,所以今天的雨对当地人来说却是幸福的雨,滋养土地,湿润空气,嫩绿的青草,肥美的牛羊,对于高寒地区的人们来说,这不正是佛给修行者的最好恩赐吗?</p> <p class="ql-block">  出索县沿317国道巴青方向1公里,就看到山上的赞丹寺,属于格鲁派寺庙,索县四大寺庙之一,占地面积25975.5平方米,始建于1667年五世达赖之时,由阿旺洛桑加措修建,1959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5年经政府批准,进行维修。</p><p class="ql-block"> 它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是拉萨哲蚌寺的属寺,修建在雅拉多山顶上,形态酷似布达拉宫,又称小布达拉宫。赞丹寺所处的雅拉多山西面的雅拉乡,是格萨尔王妃子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巴青全称霍尔巴青,县城平均海拔4500米,属那曲市管辖,称为藏北的东大门。</p><p class="ql-block"> 地处怒江上游境内,也是长江南源当曲河和澜沧江主要来源桑曲木曲河的发源地,所以是名副其实的“三江之源”。唐古拉山从巴青县中部穿过,将巴青县分为唐北和唐南两大部分,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唐古拉山南麓相接,地形平坦开阔,东西部属河谷地带。</p><p class="ql-block"> 巴青盛产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药材,由于其土壤中富含矿物质、微量元素,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加上适宜的空气湿度,使得这里出产的冬虫夏草以色正、体满、营养价值高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索县出发经过巴青到丁青,总体上高原平坝居多,山不再更高,谷不再更深,山峦平坝河流交错,森林几乎少见,由于刚好处于水草丰美的季节,虽风景比之318单一,但色彩多姿,温婉润泽,使人眼界开阔,心胸也为之开朗,这一路走来,路平车少,几乎少见大货车,行驶在路上,无需紧张,只需轻松地踩油门,眼睛随处可见美景,手机随拍都是大片,个人觉得这是所有行程中最轻松舒服的一段旅途,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段景色。</p> <p class="ql-block">  奇特的石英峰林,听说世界海拔最高的石英峰林当属巴青。</p><p class="ql-block"> 山回路转,披上绿绒的山峦突然间耍了个把戏,头上长出来灰白奇骏的山冠,变换了模样,仿佛在告诉世人,我依然独特不凡,远离尘世,高不可攀。</p> <p class="ql-block">  途经一片开阔草甸,开满白色的黄色的鲜花,草甸边缘是一道浅浅的河沟,几条细流或湍湍或潺潺,色彩斑斓的近峦远山,在依依白云之下舒缓地延展开去,灰白色的石英石岩峰像怪龙一般卧在青色山体上,丰富了满眼的风景,而对面山腰绿毯上突然跃出的几笋丹霞山体,像调皮的精灵,一面佑护着身下的金色庙宇,一面快乐地招呼着对面的河山,真的好美呀!</p> <p class="ql-block">  丁青也叫琼布丁青,县城海拔3873米,位于西藏东北部昌都市他念他翁山麓,属昌都市管辖,藏语为“大台地”。这里藏北草原向横断山脉过渡的地势,构成了当地非常独特的河谷、平坝,大台地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其景内有10多座山峰海拔可达到5000米以上,并且它们的相对高度差可达到两千多米,海拔最高的山峰有6328米,最低的山峰有3500多米。</p><p class="ql-block"> 丁青县民族手工业比较发达,主要生产编织、制陶、地毯、氆氇、藏装、靴、马具、银器等。于2018年10月脱去贫困县称号。</p> <p class="ql-block">国道317途经丁青县境内,不经过县城。</p><p class="ql-block"> 此垭口是一个比较大的十字交叉路口,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观景平台,途经此地的人都要在此作一停留,周围的美景没有人不大为赞赏。</p> <p class="ql-block">  相信每个人都看过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曾途经一个女儿国。而丁青,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东女国,实行着一妻多夫制度。</p><p class="ql-block"> 据《新唐书》对东女国记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p><p class="ql-block"> 在古时丁青人的观念里,一夫一妻制是一种很平常的婚姻关系,它的致命缺点就是不能使家庭兴旺;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更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妻子越多,生孩子也越多,容易使家庭变得贫穷;相反,一妻多夫则是最理想的婚姻形式,最受人们推祟。这主要是因为几兄弟共娶一个妻子,家里人多,不用分家,劳动力强,家庭财产会分散,家境越来越兴旺。也就是说,保护家庭为单位的财富和生产力,成为当地人认同一妻多夫婚姻形式的根本原因。而且,在这种家庭里,没有明显的女尊男卑或男尊女卑现象。丈夫们出门打工挣钱,妻子和留守丈夫挑起家里的大梁,并微妙地协调各个家庭成员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不过丁青早已丢弃了这种不合理的婚育观念和习俗,现在的丁青是现代的,丁青人是自力更生、勤劳刻苦的。</p> <p class="ql-block">  温馨提示 :</p><p class="ql-block"> 因为没有做好攻略,我们错过了丁青最美的一个苯教寺庙,孜珠寺,至今让我后悔不已,旅游地图显示,它离317国道仅仅只有十多公里,而那一天,我们完全是有时间去一饱眼福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此告之旅友,此处不可错过,否则要像我一样念念至今。</p><p class="ql-block">(以下是旅友们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海拔4800)</p><p class="ql-block"> 孜珠寺位于丁青县 觉恩乡境内的 孜珠山上,离县城约37公里。据说孜珠地历史最早 可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p><p class="ql-block"> 孜珠寺是苯教著名高僧罗邓宁波·仁增康珠于十四世纪中期再度兴建和恢复的。孜珠意为六座山峰。这里异峰突起,挺拔险峻,怪石嶙峋,禅洞叠叠。由于历史的原因,苯教这个曾经一度掌握过西藏政教大权的原始宗教,后来不得不让位于佛教,而到边远偏僻的地方隐藏起来,以保存自己的势力。这使琼布丁青地区成为苯教寺庙和教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地区。而孜珠寺是康区一带现存规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仪轨保存最完整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 孜珠寺自然条件极为艰苦,至今还没有通电,僧人是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修炼苯教的佛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