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G317川藏北线,沿途美景不断,有人说它是遗落人间的天堂,是公认的景观大道。特别是那曲东大门荣布镇,是目前我在西藏见过最好的镇,总体来说从那曲到德格,这 一路走来,高原风光不输瑞士,青山绿水再加红土,还有时不时闪现出的石英石山冠,我特别喜欢这些丹霞红,火烧岩,它使风景更加饱满艳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自驾之前,大多数人说它的风景绝美,但是驾驶难度较高,现在看来觉得这都是老黄历了。为什么以前有这种说法呢,那是因为最早G318被列为进藏保通路,是军事物资<span style="font-size:18px;">运输的主干道,国家重视程度非常高,而北线G317作为一条补充线,自然重视程度也就低了,再加上沿线城市也没有南线那么富裕,存在没钱保养、修路的情况,所以导致路面状况非常糟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国家脱贫致富政策的实施,现在的G317不但路况大为改观,而且少了大货车的堵行,又分流了一部分小汽车,再加上没有险峻的山岭河谷,走起来比318舒服多了。</p><p class="ql-block"> 而且在这一路上,既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湖纳木措,“天空之城”孜珠寺,又有曾经的“川藏第一险”雀儿山,还有“墨</span>香纸白”的圣地德格印经院,闻名遐迩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这一条路值得慢慢去游。</p> <p class="ql-block"> 到类乌齐县城已是正午时分,太阳正盛,吃午饭休息,第一次吃到了川菜豆花汤锅,一路上川菜馆甚多,都是我们的首选。藏餐,尝一尝可以,真的吃不来。当然从侧面也能说明,川军队伍的庞大,川人的勤奋,川菜的美味。总体来讲,西藏的物价比四川贵,特别是蔬菜瓜果,气候恶劣,山高路远,这也是正常的。类乌齐县城不大,但干净整洁。</p><p class="ql-block"> 类乌齐县平均海拔4500米,县驻地海拔3810米,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部,他念他翁山东端。</p> <p class="ql-block"> 路遇堵车,难得见到那么多的货车堵在一起,前面有一个坝子,也堆满了人和物什,一问才明白,这里将举办一个交易节日,就像农村赶集的那种,大家都聚在一起进行市场贸易,有点纳闷,难道这个市场是临时选址的吗,地势也不是很开阔,为什么非要选在这里呢?难道是冲着G317这些过路客来的吗?高原盛产的虫草、贝母,松茸,菌子和牦牛肉,奶制品等等,都是内地人比较喜欢的东西,想想,那也许是吧!</p> <p class="ql-block"> 大约下午五点多钟,我们终于到达了西藏东门户,昌都市,安顿好后,我们即去逛街找晚餐,来到茶马广场,这里人们熙来攘往,非常热闹,街道宽敞明亮,其繁华程度令我们大吃一惊,这种景象仿佛离我们很远了,想像不出这是西藏的一个大都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昌都是康区中心,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康巴人,康巴汉子就是对这里藏族同胞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昌都市海拔3600米,古称“康”或“客木”。唐代,昌都市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p><p class="ql-block"> 昌都,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是西藏自治区东大门,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处,所以它处于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难怪昌都是如此繁华。</p><p class="ql-block"> 晚上在茶马广场一堣找到一家崇州老乡开的餐馆,鸡肉猪蹄汤锅,老板娘在此经营几十年了,但乡音未改,大家越聊越亲热,竟然邀请我们吃他们自己的腊肉,解解大家肚子里的馋虫。问及经营状况还不错,房租一年十几万不低,可见此地的繁荣。</p><p class="ql-block"> 到了昌都一下子感受到了人间烟火,仿佛回到了四川。</p> <p class="ql-block">草原最美的花,蓝色的夏花紫堇</p><p class="ql-block">一梦到天涯 遍地是花香</p><p class="ql-block">流浪的人啊 心上有了她</p><p class="ql-block">千里万里也会回头望</p> <p class="ql-block">遍地的蓝花花呀,</p><p class="ql-block">拥抱青春的年华,</p><p class="ql-block">好想在这里打个滚儿呀,</p><p class="ql-block">想着与你捉个迷藏,</p><p class="ql-block">青青的草原呀还有遍地的黄,</p><p class="ql-block">你与那蓝呀都是我梦想中的那个样。</p> <p class="ql-block"> 一路没有找到合适的餐馆,大家就着别人家的屋檐下吃起了干粮。</p><p class="ql-block"> 院子早已经没了人居住,然而周围有一个用牛粪围起来的院坝,也许已经变成了牛圈羊圈房,这么多牛粪,我生平第一次看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 牛粪在高原上可是个好东西,没有人觉得它脏,经过牛胃发酵拉出来的这个东西可是牧民门烤火煮饭,抵御严寒的宝贝疙瘩。以前,对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牧民们来说,没有它可不知道怎么活。</p> <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了矮拉山口, 矮拉山隧道是中国西藏境内国道317线的第一个特长隧道,主洞总长4800米,隧址海拔3970米,是名副其实的“藏东第一隧”。 通车以后,翻越矮拉山的行车时间便由一个多小时缩短至了七分钟,避开了翻山越岭常遇到的许多地质灾害,有效促进了藏东社会经济发展和川藏两省区间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 4250米的矮拉山,要是放在其它省份,可以用巍峨,高耸入云来形容,可是到了”世界屋脊”西藏,面对着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这些世界级的山脉大家族,归属于横断山脉家族的“矮拉山”也只能认“矮”了。在蜿蜒迂回的山路上,你会想着转过山坳就可以到达垭口,但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给人一种”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的感觉,不过山路平缓,车行顺畅,行走起来并不难。</p> <p class="ql-block"> 下山不久我们便来到了藏东门户,康巴江达县景内的岗托村,西藏解放第一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到金沙江桥头,一江隔出两省,桥西,西藏江达县岗托村,解放西藏第一村,是十八路军渡江遗址,建有纪念碑,纪念馆,纪念着当年十八路军渡过金沙江的丰功伟绩。桥东即进入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距离德格县城仅有26公里。</p> <p class="ql-block"> 过桥即过省界,持身份证,藏易通,天府健康通,扫描核酸,免费做核酸检测,简直太方便了,回来了,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随着海拔的降低,我们便开始在峡谷中穿行,山变得险峻起来,又是另样风景。</p> <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海拔3200)终于到了,已是下午四点左右,入住德格巴宫大酒店,这里非常值得推荐,房间虽不是很大,但装修古色古香,散发着禅香味气息,使人安静舒适,这只是一方面,最便捷的事,它的邻居就是德格印经院,随时推开窗都能将之尽收眼底,而且价格不贵,含早还可以停车。</p><p class="ql-block"> 待我们收拾停当后,出去觅得一所妙处,解解火锅的相思之馋,味道不错,非常巴适。街道虽窄,但干净整洁,与之前县镇稍有不同的是,随时可见僧侣行走,给这座县城增添了几分禅味。</p> <p class="ql-block"> 在德格,你可以去印经院看世界上唯一一个还在用雕版手工印制的经文;可以去八邦寺看唐卡与民俗建筑碰撞出的艺术魅力;可以去更庆寺看一场传统的藏戏。</p> <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千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p><p class="ql-block"> 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p><p class="ql-block"> 2020年,德格县印经院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p><p class="ql-block"> 全程参观,拒绝像机拍照,但可用手机。</p> <p class="ql-block"> 印刷时,一人来回奔走取送书版,另两人相对而坐,书版署于两人之间,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纸,用磙筒一滚、揭下,一页书当即印成。根据熟练程度和印书份数多寡,每天每组印700至1000多页不等。印好的书页晾晒在各组固定区域的绳子上,干后收起,交给巴仲,由巴本(印经院总管)等3人进行最后一次检视校对,质量合格的,才能送齐书室理齐、磨平,四周涂上红色,捆扎起来,即为成品。</p><p class="ql-block"> 由于气候的原因,一年只有半年时间印经。</p> <p class="ql-block"> 印书用的纸,是专门采用一种叫“阿交如交”的草根皮制成的。这种纸韧性强,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p> <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成立260多年来,院藏书版基本完好。它不仅以兼容并蓄、版本良好、印刷考究闻名于世,而且也以其收藏各类印版的数量丰富、内容完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据说最多时藏有经版30多万块。</p> <p class="ql-block"> 有幸遇到了百年一遇的经版清洗和凉晒,具说这是第三次。</p> <p class="ql-block"> 1729年开始,第十二代土司土登泽仁决定修一座藏文印经院,以弘扬佛法,达到控制佛教,巩固完善“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农奴制度。经过4代土司,费时30年的不断修建,终于建成了这座3楼1底的印经院。</p><p class="ql-block"> 印经院,不单纯是“院”,是出版社、印刷厂的综合体。它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有藏版库防火、防虫、防潮的管理制度,印版出入库要发行检查、登记、签名手续,不经土司允许,任何人无权更改版面和处理印版。除土司外,还有大量的藏族人民努力保护这座印经院,使它没有随着岁月剥蚀而成为废墟。至今在这里储存了藏族文化70%古籍。</p><p class="ql-block"> 德格土司家族走完700年路程后,早已随着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历史步伐而寿终正寝了。而作为传承藏族文化的印经院,依然屹立在德格县城。德格已成为康巴标准藏语的发祥地,不能不说与印经院丰厚的文化积淀有关联。</p> <p class="ql-block"> 印经院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是一种世代性的积累。改变民族精神素质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印版史籍的积累保存者,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文化人也不能替代的作用。印经院的文化底蕴在于它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有了印经院,德格在藏族文化史中就有了沉甸甸的份量。</p> <p class="ql-block"> 从德格出发,大约一百公里左右,我们便来到了川藏第一高险,雄鹰也飞不过的山,雀儿山。在这里,曾经谱写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50年,英勇的十八路军,用与天斗与地斗的牺牲精神,用鲜血和生命硬是在这座天险之上开凿出了奇迹天路。高峻险要,冰峰林立的雀儿山因此而声名远播。</p><p class="ql-block"> 2017年,在海拔4300米的地方又开通一条长达七公里的穿山隧道,成为世界上最高的特长隧道,使得曾经连雄鹰都飞不过的高山现在仅仅需要十多分钟便可穿山越过,不能不说是人类奇迹。</p> <p class="ql-block"> 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共有3000多名官兵和1000多名藏汉民工长眠于公路沿线。在第一年365天中,牺牲人数最少的一天是5人。雀儿山,一个山头就牺牲了300多人。平均每公里牺牲官兵至少1.5人。</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处张福林烈士陵园,矗立着张福林烈士的雕像,陵墓前牌坊上镌刻着“英雄永活人间”。我在读过他的悲壮事迹后,深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 牺牲在川藏线上的四千多名烈士中,还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烈士无名,但相信其英勇故事永传,后人永远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 翻过雀儿山,车在平坝中穿行,穿过新路海,风景宜人,一直到甘孜,都有种不像在高原上行驶的感觉,又遇有人在马路上磕等身长头,这就藏区的常态,不但锻炼人的意志力,还可排忧解难,净化心灵。</p><p class="ql-block"> 不经意间来到了这里,被它的壮观所慑,但大家对它都一无所知,事后才知道它叫“千佛塔国一一扎西持林”。</p> <p class="ql-block"> 甘孜(海拔3400)在往前约二十多公里,我们便偏离G317,踏上了去色达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在之后的一百一二十公里的路程里,我们开始向上爬升,道路逐渐崎岖弯曲起来,有的地方还很险峻,一直到4580米的乃龙山垭口,总体来说路况还好。</p><p class="ql-block"> 此时到色达县城仅有二十几公里。</p> <p class="ql-block"> 山的下侧就是万丈悬崖,小耍一会。订了县城的酒店,网评不错,价格不贵不说,老板还告诉我们明天这里将举行一场藏式婚礼,难得一遇。</p> <p class="ql-block"> 路过色达县城,我们一直向前直奔洛若镇喇荣沟。爬到山头,即可俯瞰整个喇荣五明佛学院全境,真是满山的红呀。那簇拥着几幢佛院建筑的小方格子成千上万绵延几公里,非常壮观,难以想象,在这贫脊的山头,何以承受得了它们的起居生活。</p> <p class="ql-block">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海拔3900米,1980年,宁玛派僧人晋美彭措创建小规模讲经院和禅修院各一座,位于色达喇荣沟中,距离县城有20公里。建寺时仅30余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前来学佛修行的僧众们便围着经堂建出了近万间僧房棚屋,遍布整个山坳,成为了藏区最大的居士林,婉如红色海洋,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以经堂为界,坡上是喇嘛的领地,坡下则住着觉姆,大殿旁边分布着一些餐厅和商店。平时喇嘛和觉姆们分时颂经,不能相互接触。这里设有图书馆供学员们学习,有商店可供购买生活用品,近年来也修建了一些公共厕所,改善了基本条件。</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些牺牲物质享受,隔绝人际关联,在这海拔接近4000米的高寒地带,磨练自己的意志,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我们这些俗人,是无法想像也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这就是佛法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啊!</p> <p class="ql-block"> 坛城,是色达佛学院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地方,也是来这里的每位游客必到的一个打卡地。从早晨到夜晚,在这里你都能看见成群结队的僧人和当地藏族人,在这里跟随转经筒转经祈福磕长头。</p> <p class="ql-block"> 2014年1月9日,学院觉姆经堂后方僧舍发生火灾,烧毁僧舍150间,后查证为电线短路引发。同年,色达县投资850万元,对佛学院进行10KV线路改造。并且建筑了新的居所,供后面的居士居住。</p> <p class="ql-block"> 色达县城挺不错,安静宽敞,由“井”字形道路组成“三纵六横”街道,色达县是甘孜州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自然条件最差的以藏民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区。2020年2月才退出贫困县之列。</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有幸遇到当地政府人员,聊到色达的经济和旅游资源。之前喇荣佛学院不能正常开放,对旅游业的打击是多么的巨大。佛学院绝不是法外之地,成为少数人敛财的工具,它必须是政府管理之下的佛学院,只有理顺了这个关系,才能更好地服务信众发展壮大。</p> <p class="ql-block"> 疫情之下冷清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一早吃过饭,我们便去做核酸,之后便来参观藏式婚礼。</p><p class="ql-block"> 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挂起彩虹彩带,燃起柏树烟火,一幅喜气洋洋景象。听不懂司仪的祝词,只见新郎新娘在捧着哈达的伴郎的带领下绕行香坛三圈,然后跪在大师下面接受师傅们的祝福,师傅们一面讼着经,一面向他们抛五谷,淋酥油。良久,便转入室内,新郎新娘面对师傅而坐,继续接受师傅的教诲,而外面八对童男童女们欢快地载歌载舞,营造出婚礼的喜庆气氛。</p><p class="ql-block"> 客人们用哈达包住礼金,送上对新人的祝福,然后进入酒店围桌而坐,桌上摆放着瓜果饮料,并不进餐,这一点与汉人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吃过中午饭,我们便启程前往阿坝州府马尔康,马尔康的海拔只有2600米。色达到翁达约80多公里路程,之后便回归G317了,翁达到马尔康约有二百来公里,中途经过观音桥,这里是一个景点,我们没去,大家都认为这一段路是317中最艰难的一段,路况不好且窄,大货车又多,错车不易,车技好的人都得非常小心。</p><p class="ql-block"> 马尔康 整个城市长宽比为40比1,其狭长程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城先订好房间,离美食街不远的马尔康晶金隆大酒店,今晚,这里又要举行一场婚礼,看他们的服饰,与上午的有些许差别,主要是妇女们的头饰,不知他们是不是一个系派。一来我们准备去卓客基看看,二来他们在二楼室内举办,疫情之下,对人员聚集的地方,我们都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听说成都又闹疫情了,我们都得小心为妙。</p> <p class="ql-block"> 晚上又是鸡肉菌汤,我们来到美食街,各种菌子摆满桌子,正准备入席,一阵雷声,雨打落下来,我们赶紧搬进屋内,今晚有好酒喝有好菜吃,大家都很尽兴,明天,王哥李哥岳哥郎哥他们就要先行一步奔赴远方的家乡,大家互诉这十来天的情谊,言说别后将来的重聚,<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动感谢感恩!</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我们美美地睡了一个懒觉,去除多日来旅途的奔波疲劳。接下来的路程,我们准备完全放松心情,不着急赶路。一直关注成都的高温和疫情,让人揪心。今夏的成都温度奇高,突破了40度,全球气候变暖,出现多处高温红色预警。</p><p class="ql-block"> 我们重新回到卓克基土司官寨和旅游度假胜地西索村,昨晚仅到此探了一下路,今天慢慢参观,它们仅距县城八公里。</p> <p class="ql-block"> 卓克基土司官寨依山而建,被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系典型的嘉绒藏族建筑物,它是矛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故事背景地,也是著名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开机地和外景主要拍摄地。</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把《西藏秘密》和《尘埃落定》看了一遍,又加深了对藏文化历史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官寨对面是西索民居旅游度假村,在这里可以深度体验当地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观赏独具嘉绒藏族特色建筑风格,品尝地道藏式美食。</p> <p class="ql-block"> 回程理县古尔沟,古尔沟的温泉值得期待。</p><p class="ql-block"> 在汶马高速上行进几十公里后,我们便弃之而转入G317,米亚罗的风景很美,就算没到秋天红叶最美季节,走入其中,也像在画中穿行,幸好时间才刚到雨季,要是迟一点,那就要考虑雨季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前在古尔沟泡过温泉,那时的古尔沟正在开发之中,村民们带领我们去泡了他们的野温泉。现在,村民们自发开发的温泉池子都还在经营,还有所扩大,平时大家轮流值守,三十元一人,每月分利。</p><p class="ql-block"> 这里最大最豪华的温泉酒店要数美华达温泉酒店,它座落于温泉沟底出水口的上游,大约一千多的包房,价格不菲。但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整个景区看起来经营惨淡。</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启程前往孟屯河谷,下孟乡的风景和路段并不怎么好,但是在通过一个极狭的地段之后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宽阔的坝子,河谷,森林,人车多了起来,上孟乡到了,孟屯河谷的主要景点就集中于此。</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雪山、草甸、冰川、湖泊、原始森林等珍稀野生动植物;这里居住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格萨尔王的后裔——嘉绒藏族,朴素而原始,人物和谐;这里平均海拔1900多米,年平均气温十摄氏度左右,是一个既可行走探险,搭帐篷野营,又</span>适合长期休闲避暑。</p> <p class="ql-block"> 二十天的行程,有些许疲惫,成都的疫情让人揪心,呆在外面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不敢久留,于是我们启程回家。</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们的西藏之行完美收官,感谢上天,感谢大地,感谢祖国,感谢时间,感谢一路上的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