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锦洲油画 ~ 风光篇(2)

灵动色彩

<h3>【睡莲池】 作品日期:2014年6月6日 尺寸:60x60cm</h3><h3>我崇拜莫奈,喜欢他神奇的色彩和光感。但是当我模仿莫奈的时候,却发现是如此的困难。他的用色和技法是颠覆了传统的,我面对调色板上的颜色,居然感觉十分茫然;仔细看看莫奈的色彩,才发现我必须放弃全部原有的观念,一切从头开始。这幅画作,我是怀着对莫奈的崇敬开始尝试的,但不一会儿,我就不由自主地回到了我原来的习惯套路中,画作从躯壳到灵魂,彻底只剩下我自己的东西!我只能承认,大师的风格,不是那么容易领悟的,必须认认真真地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懂得如何吸收大师画作中的营养,我离莫奈原来是如此遥远!(根据油画视频教学再创作)</h3> <h3>[波多黎各古城墙]作品日期: 2014年10月22日 尺寸: 50x70cm</h3><h3>根据我自己的摄影作品创作。我把原图中平整的草坪改成了野味十足的草原,这样更能表现出古城墙的历史沧桑感。</h3> <h3>这里借用俄罗斯油画泰斗利维坦的两幅原作,大师的色彩堪称一绝,他笔触的洒脱豪放也令人惊叹,十分钦佩!</h3> <h3></h3> <h3>【月夜秋色】 作品日期:2014年4月3日 尺寸:30x40cm</h3><h3>我参考大师原作的色彩和构图进行重新创作,过程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对月光下的云层和水面的波纹,进行了细化加工,最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自己的作品。</h3><h3>对于临摹,我的做法是取其精神,而不拷贝全部,临摹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加入自己的创作。</h3> <h3>很多人喜爱大海,我也是。我作为外交官曾经常驻的六个国家里,斯里兰卡和泰国宋卡的使领馆设在海边,所以我有幸与大海为伴,领略了大海浩瀚无比的万千气象。但2004年圣诞节印度洋海啸带给我的震撼,致使我对大海的敬畏远远超出了钟爱。当时我任常驻泰国南部宋卡的总领事,领区内原本是人间天堂的诸多地方,在顷刻之间沦为人间炼狱,灾情之深重浩大,苦难恐怖,罄竹难书。我带领一支赈灾队伍,在灾区坚持了长达28天的种种救助,令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此后,我对于海,就不再是一味地偏爱了,下海畅游至今心有余悸。然而大海毕竟在她平和的日子里,展示给人们的还是风姿卓越的美丽,我对大海仍然保持着一份历经沧桑后的爱慕,为此,我绘制了一幅海景,来纪念我对于海的记忆的美好的一面。</h3> <h3>【与海浪争鸣】 作品日期:2014年3月23日 尺寸:40x60cm</h3><h3>阳光,沙滩,海风,一脉满目苍夷的山脊延伸入海,带着被海浪冲蚀出的空洞,诉说着天老地荒的坚守,一匹海鸥显得孤单,但在朔风中骄傲地奋力翱翔,不时与滔滔浪声争鸣,因为它是大海千古功罪的见证。</h3> <h3>[雪景]作品日期: 2015年12月6日 尺寸: 45x60cm</h3><h3>在雪景的黑白灰中捕捉冷暖色彩的细微变化,是一种挑战。</h3> <h3>[晴天的苏格兰桥]作品日期: 2016年3月12日 尺寸: 45x60cm</h3><h3>看到一幅“阴天的苏格兰桥”的图片,我刻意把“阴天”改造成“晴天”,这需要凭借对光影色彩的经验和想象,大胆创作出完全不同的作品来。我加强了明暗层次和冷暖色彩的对比,来体现纵深和光感,几易其稿,跨时竟然两年余,造成目前的效果。当有了想法以后,刻意追求完美,成为我的习惯。</h3> <h3>[秋景]作品日期: 2015年9月15日 尺寸: 45x60cm</h3>(根据图片再创作) <h3>【牧场访客】 作品日期:2012年6月18日 尺寸:60x80cm &nbsp;</h3><h3>这幅油画是根据我拍摄的美国西部牧场Y O Ranch 的几帧照片综合创作的。秋天傍晚雨后,一群鹿儿到牧场的水塘边饮水后,小心翼翼地悄然离去。实际的牧场中很干枯,没有水,我创作油画时,添加了水塘,还因此有了老车的倒影。鹿群的形体姿态也改动了,使之充满警惕的灵气,更为生动活泼。这是画刀和画笔混合运用的作业,我用夸张的笔触强调了秋天的黄叶和斜阳下草地上的斑驳光影,其他的树木,则是借鉴了国画的画法。最后呈现出一个童话世界的场景。</h3> <h3>【海滨别墅】 作品日期:2013年11月4日 尺寸:50x60cm &nbsp;</h3><h3>典型的地中海风情。斑斓绚丽的色彩是这种风格的一大特色,显得特别有生命力。在和煦的阳光中享受富氧的新鲜空气,是人们向往到这里度假的原因。绘画使用画刀的痛快淋漓,让我享受了作画的过程。</h3> <h3>【黄昏雪霁】 作品日期:2012年1月1日 尺寸:40x50cm&nbsp;</h3><h3>黄昏时分,雪停了,天边显现出一派和谐的辉煌,橙黄色的绚丽在雪地和水塘中生成反光,使静谧中增添了几许暖意,一抹淡淡的紫色更增添了夕阳的娇艳;远处鸟儿晚归的鸣叫,时隐时现,就像它们的飞翔一样,时远时近,最后会消逝在枝丫间的巢穴中,归巢前翱翔一番,是它们生命中的乐趣。此时,民居草舍中升起了几缕袅袅炊烟。</h3>(素材来自网络图片) <h3>【礼拜天】 作品日期:2012年7月28日 尺寸:50x60cm</h3><h3>瑞雪之后的星期天早晨,守了一夜寂寞的马灯,在晨光中眯起惺忪的睡眼,马路上积雪初融,清凉的空气中夹着一丝丝的潮湿迎面拂过,马蹄在石板路上踏出清脆的嗒嗒声,纷纷走向教堂做礼拜的人们,在安谧的环境中显得从容不迫,让身后留下长长的倒影,这时,教堂的悠悠钟声开始在天地和楼宇间回荡......这是一帧油画小品,但整个气氛却让人感觉安谧而惬意。但愿这幅小品给你带去安逸的精神空间,让你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松弛的快乐!(根据图片再创作)</h3> <h3>【港湾】 作品日期:2013年11月23日 尺寸:50x60cm &nbsp;</h3><h3>一天的繁忙之后,小镇在和煦的夕照下逐渐轻轻地放慢了脚步。近景中船桅林立,疏密有致,港湾在临近黄昏的斜阳中静谧地映射出斑斓色彩的倒影。幽静的山谷前古堡和教堂在阴影中隐约显露出坚毅的轮廓,远处山谷里薄雾飘摇,将山坡上安适的民居隐退得尽在柔情之中。这是一处恬静的港湾,一处心灵也能找到栖息和安慰的港湾!但愿这幅暖暖夕阳下的港湾美景,能以其特有的和谐色彩和调子,给你灿烂的生活中增添些许安详的愉悦。</h3> <h3>【秋水】 作品日期:2012年11月1日 尺寸:50x60cm &nbsp;</h3><h3>当参考一张图片来画画时,我主张不一定都按照原来的样子。原图中的一潭死水,我把它画成一大片潺潺的山间流水,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感,这样,画作就有了生命。这就是画作起名为“秋水”的来由。</h3> <h3>【平型关今昔】作品日期: 2015年6月11日 尺寸: 80x120cm</h3><h3>为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油画展,我特意创作了大幅油画【平型关今昔】。素材取材于抗战当年经历过大战的平型关村和当今新建的平型关关楼。尽管两处景观不在一处,但我创作时把两处景观合二而一,从而营造今昔对比的景象。当年鏖战日寇,平型关见证大捷,今日关楼红旗招展,令人意气风发。画作意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纪念大展在北京画家村宋庄东区艺术馆举行,这个全国性的展览,得到广大画家的积极响应,有2000多名画家报名参展,经过严格删选,最后200幅作品入选。我的作品不仅入选,而且组委会邀请我作为九名特邀画家之一参展,不胜荣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