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年节齐名,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的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记载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到了唐代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北宋时期,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记载。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p> <p class="ql-block">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中秋佳节的必备佳品。据说,最初月饼是用来祭拜月神的供品。祭月,是一种很古老的习俗,人们在院子中间摆下香案,将月亮神像供奉在上面,桌子上摆上月饼,水果,一家人依次祭拜。</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月饼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为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的馈赠亲朋的中秋必需品,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士庶家家以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p> <p class="ql-block">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庆阳市是中国农耕文化传承区域,乡间原野的纯手工月饼制作,用料讲究,工序繁杂。先是用面酵合水发面,经过一夜的发酵,面粉和水达到了最佳融合,揉好后的面团也松软且富有弹性。这时把面做成大小不一、带有花边的圆形面饼,之后将椒叶、辣椒面、姜黄、红糖、花生等不同食材依次放入面饼层层叠加。三层、五层、七层都可以,最后在面层顶部堆加不同图案的食用装饰,它们可以是花鸟鱼虫,也可以是故事人物,将它们插花摞起来,最上层的要翻花边儿,把其他的统统包裹进去,这道工序是其中最难的。这一切做好后,开始架火上锅蒸。三十分钟后,一屉屉庆阳纯手工制作的月饼就出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