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我们共同的情人】 致八十年代的厦门一院外科。

未迟

<p class="ql-block">  时间的力量太过强大了,尽管我不惮以最丰富的想象,以当下渐老的心态和眼光来看,那些个经年往事,不啻微风拂过湖面,涟漪寥寥;又仿佛如盐入水,了无痕迹……但又不得不承认,若梦回当年,拾掇那些辛劳、欣然和收获的时光碎片,无论或远或近,或模糊或清晰,都在我的念想中未随流走的时间而消逝,更有些连过去不那么令人留恋的事也因时光的催化而有了某种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又看到了我们外科退休的老同事们聚在一起搏饼过中秋的照片。也是在四年前的中秋节过后,被邀进了外科老同事的微信退休群,这是当年工作时期的一众旧同事。我自卅多年前离开了外科后许久沒和大家联系了,但群里各位前辈和同事的面容和个性仍然熟知可循。印象中,正值壮年的主任,主治医师,优雅端庄的护士长,刚从护校分配来的清新,满脸朝气的小护士;还有一伙与自己年纪相仿跃跃欲试的年青人…… 在微信群里大家有时会聊起当年的趣事,有时会贴出几张当时的旧照,这些旧照片虽然没有当今彩色的浓妆艳抹的夸张,也没有PS后期制作的痕迹,展示的完全是青春本色,英姿焕发,非常的耐看,同时也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八十年代初的那段日子里。有趣的是,这些经年往事,似烟又非烟,时不时会从记忆深处溢出,漂现在眼前。一时兴起,竟心生“打捞”之意,以期记下个人经历的一部分,或许也能唤起同期同事们的共鸣。此时落笔,颇有似宋代诗人蒋捷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的光阴似流水,青丝变白发的感喟。</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入院进了外科,我们已经迫不急待地渴望早日能进入临床,那时候的心情难以言表,激动、兴奋,跃跃欲试,浑身充满了活力。我们十多位年轻的新人在分到各科室后安排了各专业的轮转培训,以能熟知撑握基本的外科各个专业诊治知识。</p><p class="ql-block"> 从学校出来进入了医院,从一种熟悉(课本中的)又陌生(临床)的状态下开始了全身心的投入。外科与其他科完全不同,是把人体当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来思考,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康复。同时,外科疾病和所有的临床学科一样,需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分析、治疗、预后等等,而且,更重视手术的适应症、术前的评估、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术后的护理、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以及患者病程进展中的的体液失调、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当年前辈们带着我们一起查房,讨论病例,提出问题,考验我们的知识,在手术台上手帮手带教,看着我们在跌跌撞撞的忙碌中进步和成长。那时大外科是一个很亲和、友好、和谐的环境,倍受我们尊敬的陈林桢主任,张奕璋主任和各位主治医生,护士们都在我们工作的不同阶段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前辈们的传帮带下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临床知识。我们这帮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从看门诊和小手术开始,到后来在各个系统的疾病诊断及手术治疗上的临床经验累积,得以在工作上能得心应手,要归功于老一辈的引领、指导和放手,他们求精的医术,良好的医德以及个人的魅力使我们学到的东西能终身受益。我们平时的精力投入在书写入院病历、初始诊断、病程记录、手术方案、了解潜在并发症的防治、术后护理、对不寻常病例的关注以及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工作热情和专注的本能,因为我们被赋予的使命是在帮助患者,在拯救生命。人性关怀和同情心是我们做任何医疗决定的基础,在这样的信念和学习过程中自行练就了力量、速度、体能、耐力、意志和心态。从刚开始感到零乱、无头绪、在盘亘交错中慢慢地学习、观察、理出清晰的因果关系,也形成了逻辑思维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此也回忆一下几位前辈:邱文超医师负责我们这帮十几位年青人的大外科轮转学习和排班,要求很严格,在手术台上会不顾情面训人;肿瘤科的陈金坝医生更是我们在手术台上敬畏的上级,他果断快捷的风格让我们欣佩;周中泉医生很和蔼,工作上非常的专注和耐心;最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的是尤元璋医师,他风趣幽默,潇洒,身体健壮,我们喜欢看他做手术,尤医生对骨科的局部解剖结构非常熟知到位,边做边讲解,不时插上几句幽默的话,气氛很好,顺便提一下,尤医生的摄影技术也非常的了得。陈绵华医生看似位养尊处优的鼓浪屿人,气度不凡。手术中有股干脆和利索劲。他时常在值班室内煮咖啡,那时这玩意儿属奢侈品,咖啡香味四溢,我们只能闻着,而主任郑秀木就很实在,说,那股烧焦味黑乎乎的水有什么好喝的,还不如回家喝地瓜汤!我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当时陈医生作阑尾手术只缝一针的切口。 郑秀木主任领导下的胸外科在1980年开始了厦门的第一例体外循环心內直视手术。接着和心内科一起相继开展了风湿病心脏病的人工瓣膜替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的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法勒氏四联症的治疗等等。因为分在胸外科,跟师于郑秀木,陈绵华主任和李树来,黄建强医师。每当在手术台上完成了修复或置入新瓣膜后,看着静止状态的心脏开始慢慢地有规律地“扑,扑”地搏动起来,就有一种如释重负又欣喜的感觉,因为经过我们的手在帮助着一个有残缺心脏的重生,让一个珍贵的生命能够更久地延续。</p><p class="ql-block"> 在科室里,漂亮、心细的的护士更是一道赏心悦目,美丽动人的风景。有轻声细言,有温柔善良,也有雷厉风行的性格,她们执行起医嘱来毫不犹豫,快而确实。和她们在一起工作更加令人十分愉快,也在病房里共同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使得自己的工作更加充实和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中更有心得与体会:人类的专业人士很多,各行各业,但医生是非常特殊的一种,没有可比的。在病房或门诊与病人的接触交谈中发现病人对我们知无不言,他们如此真诚地侃侃而谈,例如疾病带来的缺憾和不便,例如对抗疾病时的深层恐懼等等,提醒了我们医院象牙塔外复杂费解的人间万象。病人会上门求医不全然是症状本身,而是随着症状一起被截断的,某种心灵得以依托、寻常人生的美好规律。实验室的血液报告、影像里的病灶图片、肿瘤指标等等都可以靠仪器分析出来。但病人需要的是一种被感觉被了解的人性关怀,我们更要让病人发声倾诉,走进他们的生命经历,和病人一起对抗病魔,我想这就是我们行医的理由。</p><p class="ql-block">的这里顺便记录下在病房和门诊的见闻,有趣而真切。在做一阑尾切除术时半身麻醉的肥胖病人术中要求主刀医生能不能把肚皮下的“油”顺手给多掏出来些以减肥?</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鞘膜积液的病人手术当天死活拒进手术室,最后说出理由:前晚梦见妈祖告诉他今天不宜手术,我们只能将病人原话记录在病程记录内。</p><p class="ql-block">泌尿专科门诊时一对年轻夫妻婚后多年不育,经体检,化验室指标均正常再仔细询问和经妇科会诊结果查出了原因:进錯地方了!同样在门诊,有病人会递过来一支大中华,然后靠近来悄声的说,结扎过后(计划生育期间男性节育多是做输精管结扎术)现在没有了“性”,能不能在绑紧的地方给松一松? </p><p class="ql-block">在肿瘤科病房,有一位病人家属为表示谢意从家里带来了一袋自种的新鲜地瓜要送我,婉拒后,他扛着这袋地瓜在下班后尾随着我过轮渡跟到我家后放下袋子即走了,非常朴实的农民兄弟。</p><p class="ql-block">一位14岁有80%面积的烧伤病孩,为阻止感染侵延而截下双足,但经数日的救治也无法挽回生命,最后家属要求能不能让孩子的身体保留完整,我从手术室的冰柜中把截下的双足与其下肢对接缝合包扎好才运走,家属表示谢意送了一个红包,内有两块钱说拜托收下,这是本地人的风俗,过后我与患孩的舅舅成了好朋友。</p><p class="ql-block">在一次回家的渡轮上,突然听到身旁有一人在唤我,是一位中年妇女,问我还记得她吗?并拉着身旁的一位四岁模样的小男孩说,这是你捡的(我们厦门话“捡”的另一意思是接生)。我思索了一下,看着这位妈妈的面容后想起来了,是毕业前在妇产科做实习生时照顾的一位高危妊娠产妇,高龄伴有妊娠高血压。当妈妈经历了千辛万苦,我们也动用了产钳终於把孩子接生下来了,是个男婴。产妇的婆婆兴奋地拉着我的手直说“辛苦了,辛苦了,医生真伟大”,我回应她说,这是医生的工作,“是母亲伟大!”</p><p class="ql-block">病房内是一个充满着人文氛围的地方,能看到世间的生老病死,看到人间的世态热凉,亲人离别的不舍,绝症患者的无奈;更多的是病入膏肓后起死回生的欣喜…… 而我们投入所学到的知识和精力服务于病人,让宝贵的生命可以重生,或延长患者的生命极限。在这里,医生和护士获得的是人们和社会的尊重及自我成就感,也是救死扶伤的职责所在。</p><p class="ql-block"> 在紧张工作后的休闲时间,科室的同事们会相约一起去郊游、买来了鱼、肉在家里做菜,有拿手的炒米粉,炸芋枣,再斟上厦门高梁,非常的快乐和惬意,同事间的情谊也在加深。当时在流行跳交谊舞,邀请了丽琳在市歌舞团的姐姐来教我们,在五楼外三区的外科会议室地板洒上点滑石粉就能让舞步更溜顺,身姿能多旋转几圈;明扬的三步、林凡的探戈、健强的圆舞曲、思宇的帅气能把舞伴们带入身心愉快的地步。那次医院举办一次各科室交谊舞比赛,当我们外科十几对俊男美女出场时就获得了喝彩,接下来的默契配合,青春活力的展现而羸了第一名。别的科室酸酸地叨着,谁让他们外科小伙子多!</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最好的时光,最佳的心态,将最丰富的情感,充沛的精力,像初恋那样的投入。外科,像情人般吸引着我们愿意为她付出自己的时间和感情。</p><p class="ql-block"> 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绝对不曾想过,将来的外科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现在,实景AI技术可以用在外科手术上,达芬奇已经进展到第三代、互联网外科病历数据库…… 坐观着科技的日益更新。虽然我们已经是昨日黄花了,但可以自豪地说曾经从事过外科这一工作。我们把这朶花的艳期开在了80年代的外科,也把年轻的激情献给了外科。我想与我同龄的同事们一定也会有此联想,会保留着这朶花,不会枯萎。</p><p class="ql-block"> 虽然很久没有上手术台了,但是,来苏水的特殊气味,止血钳的咔嚓声、电凝的焦味、打结时翻飞的手指,护士拿着纱布轻柔地帮着抹去额头上的汗珠;麻醉师在报着病人生命体征各种数据的声音…… 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像做梦一般,一场酣畅淋漓但余味未尽的梦。</p><p class="ql-block"> 记录着这些过往的点点滴滴,如同一封写给外科的书笺,述诉着我们的怀念和不舍的同时,也在向我们的外科致意!</p><p class="ql-block">2022年 中秋节</p> <p class="ql-block">周中泉主任带着年轻人在手术台上</p> <p class="ql-block">郑秀木主任和陈实新主治医师和各位护士们,在当时的新病房楼顶,背景是卫校大楼。</p> <p class="ql-block">集美,她们休闲时的打扮不落于当年最新潮的。</p> <p class="ql-block">在集美,龙舟池。</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的同学照</p> <p class="ql-block">白衣天使们更有享受当下快乐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已拆除的外科门诊小手术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