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月果香,九月菊黄,你我却仍闻到,三月桃李的芬芳;秋高气爽,丹桂飞扬,你我仿佛看到,未来播洒着希望。 九月,带着秋的内敛蕴着秋的端庄,九月,携着秋的成熟含着秋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2022年的秋季,疫情又一次打破了我们与校园的约定,停课不停学,教学方式再一次由线下转到线上。面对教学的再一次转变,我们该如何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呢?“双减” 背景下的新课改成为了新趋势。为了使“小学数学贺盈菊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进一步深入了解新课标,明确本工作室新学期的活动计划,更为工作室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储备“能量”,以“相约新学期 共话新课标”为主题,开展了此次新课标解读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陈玉霞老师主持,活动伊始陈老师让大家线上接龙签到。</p> <p class="ql-block"> 陈玉霞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背景、活动目标进行简单的介绍。</p> 主持人宣布活动意义 <p class="ql-block"> 首先,工作室主持人贺盈菊老师提前祝大家双节快乐,并宣布本次活动的内容及安排。</p> 工作计划 <p class="ql-block"> 焦文月老师对本学期名师工作室的发展计划和具体工作安排做了详细说明,全体成员结合前期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经验,积极提议,为焦老师进一步完善并制定工作室发展计划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建议。</p> 专家引领 深度对话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优化学校育人蓝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在中央作出新部署,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为背景,以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为思路修订的。这次修订就是要落实核心素养,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育人理念,推动育人方式的改革。</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从课程标准概览(2022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解读。用大量的实例,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及综合实践四个方面,讲解了各学段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方法;如何把握今后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如何进行课程整合;如何推动大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等等。作为全国小学数学界的权威,吴正宪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帮助大家理解了新课标,理解了核心素养导向,理解了结构化的课程整合,让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师受益匪浅。</p> 细听讲座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的每位成员认真观看《吴正宪老师对小学数学课标解读专题讲座》,并认真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p> 细记笔记 撰写心得 各抒己见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的每位成员分享了对本次讲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项德娟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打牢基础,沟通基础知识之间的关联。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心中有学生,不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成长,通过数学学习,我们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靳发秀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吴老师结合案例进行详细解读,从她的解读中,我知道数学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明白教学应该注重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整体知识结构的建立,懂得在今后的数学中要多一些对孩子的信任和精彩的追问。</p> <p class="ql-block"> 赵玉清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收获:让我感悟最深的是新课标中提倡把跨学科的内容融于教学之中。通过多学科的横向联合,增强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比如:近几年常常出现的数学阅读理解题,在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面对这样的改变,虽然让我觉得有些迷茫,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需要钻研数学学科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去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平时就要多听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只有自己勇于“跨界”学习,才能践行“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才能更全面的培养学生。</p> <p class="ql-block"> 祁祖兴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新课标对知识的学科性的整合占90%,跨学科其他方面的知识性整合占10%,对学科的整合提出了一致性。吴老师对一致性做了详细的解读,“一致性”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新的视角,而数学化的教学过程是实现一致性的路径。吴老师从实例以及课堂实录等实际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一致性”在教学中的体现过程,这也就使碎片化的知识成为了系统性的整体知识脉络。如从数位的认识到小数的认识,从6到0.6的认识,让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本质含义的深入探析,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年级不断深化,使知识更加整体化,更加丰盈。</p> <p class="ql-block"> 李蓉芳老师谈了自己的收获: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2.我们要从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融合两方面落实新课标,在学科内部纳入部分新知识,学科外部增加跨学科学习内容。3.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主题学习,要求体现内容结构的整体性,逻辑化的知识结构。4.在教学中要做到两点:一是对数学学科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以结构化促进内容整体的把握。二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以“主题”统领,实现深度覆盖,促进融会贯通。</p> <p class="ql-block"> 马晓艳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吴正宪老师以“学习‘新课标’,理解‘一致性’”为主题,为老师们解读新课标的变化,研读“一致性”的深刻内涵。吴正宪老师从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引入,提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伴随一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会想事、会做事。她提到培育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要注重真实情境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整体知识结构的建立,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变育人方式,改进教育方法。</p> <p class="ql-block"> 赵秀清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数学核心素养下,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伴随一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解性的学习基础上,重视整体知识结构的建立,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单元整体视角的“大单元教学”具有“大主题”统领、“系统化”分析、“整体性”编排、“结构化”关联的内涵特征,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和质量提升。</p> <p class="ql-block"> 柴玉梅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新课程解读讲座中,吴正宪老师就本次新课标中重点突出的“一致性”作详细解读。通过“数与运算”的案例讲解 ,从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加减乘除运算中,逐一阐释知识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帮助老师们建好数与运算知识结构的“承重墙”,打通“隔断墙”,感悟数与运算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郭福忠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收获:2022年版课标的教学提示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阐述如何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指出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等等;强调以跨学科的主题或者项目活动为载体,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p> <p class="ql-block"> 杨丽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收获:通过学习了吴正宪老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后,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全新的认识。其中在本次讲座中核心素养、整合、融合等是高频词。感触最深的是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强调立德树人。</p> <p class="ql-block"> 江秀梅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在“一致性”方面,吴正宪老师从“数”的一致性,“运算”的一致性和“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方面的案例式讲解,让我们茅塞顿开。</p> <p class="ql-block"> 马燕霞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吴正宪老师《“一致性”视角下的内容结构化教学主体化》的讲座,恰好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抓手,让过去一个一个例题的散点教、一个一个习题的重复做的碎片化学习状态,变得更加的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充分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密切关联,让我明白新时代下要做“心中有学生”的数学教育,要帮助学生形成伴随一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 规划未来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的每位成员对工作室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大家的集体商讨,一致认为在继续开展前期积累的良好活动模式的前提下,本学期尝试开展以下几项活动:1.积极探索和改进线上授课方式,并互相传授和学习。2.开展丰富的学员主题讲座和观摩课,更进一步提升自我。3.与西宁市青藏铁路学校及县内其他兄弟学校形成连点帮扶,在强化创新工作室建设,引领工作室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发挥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p> 主持人总结 <p class="ql-block">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贺盈菊老师充分肯定了“与专家深度对话”这种研修方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今天的培训中联系数与运算结构性的构建,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此次讲解为我们以后课堂的设计,小学阶段数与运算的整合化、结构化指明了新的方向。并希望老师们将今天的所学所获带回学校,辐射身边老师,搞好校本教研、做好新理念的落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