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榆树

咫尺天涯

<p class="ql-block">中秋节前,我们姐弟回故乡给父母上坟。眼前的故乡让我既熟悉又陌生。旧房都变成崭新的红瓦白墙,完全看不到原来的模样。人大多都是生面孔,我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唯一没变的是村子里老榆树,依旧枝繁叶茂,透着勃勃生机站在原地。她饱经沧桑,历经几百年,把古老的故事铭刻在年轮褶皱的纹路里。</p><p class="ql-block">树的后面是董氏家族的大院子。解放战争董家朝气蓬勃的青年应征入伍,从树下走出去,归来却成为烈士。老学究七爷满腹经纶,在树下为人们讲述有姓氏有住址完完整整的故事。七爷的大儿子人称大先生,更是识文断字,满洲国做过公差,写一手非常好的软笔字。全村的春联大多出自他手。院子大门洞对联又长又宽,那大字浑厚苍劲格外有力。五爷的儿子小儿麻痹症,畸形的大头,软弱的四肢,一根拐杖支撑百十来斤的身体。可他百家姓背得滚瓜烂熟,还会唱一些民间小调。智商不输于常人。小侄子和玩伴夏天在树根下玩土挖坑,挖出散碎的铜币,又薄又小,中间的方孔大的快到钱的边际,没有任何字迹,更不会有考古价值,却能佐证老树古老资深……小村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建国以后直到今天,陆陆续续走出不少人才。在许多领域发光放热。承德名中医广谦就出自这个小山村,他的大哥是主任医师,弟弟是高级教师。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各自岗位上贡献青春和力量。还有在校就读的大学生、硕士生……可谓人才济济。</p><p class="ql-block">小村的民风也像老榆树一样古朴守信。大院的一排南屋是碾房和磨坊。村民碾米压面做豆腐都在这里。每到冬天有的村民把整口袋谷物放在碾房里风干再碾米。房梁上挂满选出的种子。还有腊月杀猪的猪头蹄也挂在房梁上,二月初二才吃。碾房常年敞着;家家都是门不闭户,路不拾遗。不用防贼防盗防家畜。靠的就是纯朴的民风和诚实。</p><p class="ql-block">当年的长者早已作古,昔日的青壮年所剩也寥寥无几。就连我们当年这些孩童都进入古稀。老榆树见证的历史故事像断线的珍珠碎了一地……再也看不到儿时追逐嬉戏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悦耳的欢声笑语;还有爹娘呼唤乳名回家吃饭的喊声;看不见白发苍苍的母亲站在老树旁边张望离家已久的子女。可以想象娘的脸上写满期盼和焦虑,还有失望的叹息!……亲人的音容笑貌时不时在脑海中浮现,伤感愧疚一起袭来,真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空留遗憾压心头……只有老树的枝干记录着所有过往,贯通在叶脉里落地成诗,随风飘起……</p><p class="ql-block">老榆树你是我尊敬的长者,神圣而令人敬佩,你是我心中的丰碑,永不磨灭!就像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亲人!我永远敬你、爱你,这种情愫发自心底!祝福你:青春永驻,充满活力!护佑着父老乡亲幸福快乐,护佑着村民人丁兴旺,一代一代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故乡的东山。山脚下沙滩有一泉清水,常年不干。在缺水年代,供养着全村人畜用水。就像宝井一样,不干涸也不外溢。七十年代,我们就吃那里的水,用水车往回拉。</p> <p class="ql-block">地里的庄稼没有粮食,只能做饲草吧。</p> <p class="ql-block">这还能看见丰收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采一把野菊花放到父母的坟前,虽然没有买的假花漂亮,但是有生机和淡淡的香气。</p> <p class="ql-block">父母长眠在这里。他们生前与土地为伴,一辈子与庄稼打交道。去世后和大山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老榆树至少有二三百年的树龄,要三个人才能合抱出周长。</p> <p class="ql-block">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照片。感觉今年的树叶更茂密一些。</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小山村,生我养我的地方,记录了我儿时太多的回忆,直到我长大成年,走出去。岁月辗转,芳华渐远,记忆中一切都觉得幸福、美好。这种幸福感一直盘踞在心灵深处,永不褪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