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础兼谈对句(之五)

海鑫

<p class="ql-block">  <b>(四)第四步,分析出句的词性。</b></p><p class="ql-block"> 对联的上下联的相对的部分要词性相同。</p><p class="ql-block"> 词性的放宽,王步高《诗词格律与写作》中认为,“工对要求对仗的词有一大半是工的就可以,七个字有五个字以上是工的就是工对;七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也就是说,工对可以允许有一两个字不对应。</p><p class="ql-block"> “诗中对仗,应该讲求,但不应过执。我以为,只要词性、意义、平仄相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过工整。太过工整的,往往显得雕琢而死板,要不然就伤于纤巧繯薄。古人的原则是: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周啸天《诗词写作十谈》引徐晋如语)</p><p class="ql-block"> <b> 1.词性相同,其对仗要求有三方面的含义:</b></p><p class="ql-block"> 一是传统字类相同者可以相对。二是词性相同者可以相对。三是语法作用相同者可以相对。</p><p class="ql-block"> <b>(1)传统字类相同者可以相对。</b></p><p class="ql-block"> 古人属对一般把字分作实字、虚字、助字和半虚半实字。其定义是:“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与现代汉语语法词性的分类对照,所谓的“实字”都是名词;“半实”是抽象名词;“虚字(活)”是动词;“虚字(死)”是形容词;“助字”就是包括现在所说的连词、介词、助词等虚词;“半虚”,除方位词外,还包括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形容词和时间词。古人属对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p><p class="ql-block"> 下边借用语法功能来从另一个角度论述,大体上可以认为 :(1)充当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一般属于死字。(2) 充当主语中心词或宾语中心词,一般属于实字。(3) 充当谓语中心词,一般属于活字。 </p><p class="ql-block"> 王永江先生:<b>不管是一句联还是多句联,古代都要求上下联逐字对仗。</b>当然,“逐字对仗”这是最严格的要求。放宽的话,可以按照词语(短语)来对仗。比如“春风”对“细雨”,“斜阳”对“落雁”等,虽然第一个字“春”对"细","斜"对"落",都不是很工,但因为都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第二个字,所以第二个字对仗工整而第一个字稍微不工的话,也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 <b>(2)词性相同者可以相对。</b></p><p class="ql-block"> 而今讲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是从词性上说的。</p><p class="ql-block"> <b>(3)语法作用相同者可以相对。</b></p><p class="ql-block"> 如都作主语时动词形容词可以与名词相对,都作状语时形容词数词可以与副词相对,等等。如“忠爱著朝端”对“文章行海外”,其中之“忠爱”对“文章”,过去认为是形容词或者动词与名词相对,即因二者都作主语,语法作用相同,而今则认为是“忠”与“爱”自对,“文”与“章”自对。(余德泉《中华对联通论》)(注:可以理解为<b>对联中词性的“宽”,一般可以放宽到语法成分相同,可以借用古人所谓“转品”的说法</b>)</p><p class="ql-block"> 借用传统字类“虚实死活”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主语中心词和宾语中心词,一般属于实字。定语状语补语,一般属于死字。谓语中心词,一般属于活字。</p><p class="ql-block"> <b>2.词性的严与宽。</b></p><p class="ql-block"> (1)在节奏点要求严,词性要相同,非节奏点适当放宽。</p><p class="ql-block"> (2)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对实词的要求比较严。</p><p class="ql-block"> (3)对名词(实字)要求比较严,对非名词(虚字)要求比较宽。</p><p class="ql-block"> (4)对于偏正短语而言,中心词要求严,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可以放宽。</p><p class="ql-block"> 单从工整的角度说, 如果修饰语是名词,先考虑以名词相对,其次才是其他词类。</p><p class="ql-block"> (5)句子的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词,词性要求严,句子的枝叶成分,即定语、状语、补语,其词性可以放宽。 </p><p class="ql-block"> (6)工与意的取舍,一般舍工整而取意胜,偶有舍意而取工整。如何达到工与意的平衡,需要综合考虑。</p><p class="ql-block"> <b> 3.颜色字、方位字、数目字,一般尽量要用同类字相对。</b></p><p class="ql-block"> 王力先生说: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这几类词同类相对,对联就显得特别工整。</p><p class="ql-block"> “本来,对仗很难字字工整;但衹要每联有一大半的字是工对,其他的字虽差些,也已经令人觉得很工。尤其是颜色,数目和方位,<b>如果对得工了,其余各字就跟着显得工</b>。”</p><p class="ql-block"> 数目字对数目字,其后边的一个字一般可以不论,构成类似数量词。</p><p class="ql-block"> 方位字对方位字,其前边的一个字一般可以不论,构成类似方位词。</p><p class="ql-block"> 颜色字对颜色字,其前边或后边的一个字一般可以不论,构成相对的词语。</p><p class="ql-block"> <b>4.连绵词。</b></p><p class="ql-block">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说:联绵词(王力先生称为“联绵字”)只能跟联绵词相对,联绵词中又再分为名词性联绵词(鸳鸯、鹦鹉等)、形容词性联绵词(磅礴、逶迤等)、动词性联绵词(踌躇、踊跃等),不同词性的联绵词一般还是不能相对。这是从工对的角度说。</p><p class="ql-block">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谈邻对时又说:联绵词与并列式同义词、反义词可以相对。这是比工对略放宽。</p><p class="ql-block"> <b> 5.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b></p><p class="ql-block"> <b>6.专名一般与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b></p><p class="ql-block"> <b> 7.叠音词只能和叠音词或临时重复使用的词语搭配。</b></p><p class="ql-block"><b> </b>叠音词对叠音词,其前边或后边的一个词一般可以不论,构成相对的短语。</p><p class="ql-block"> <b>8.名词的虚对虚,实对实。</b></p><p class="ql-block"> 所谓“实”,可理解为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往往形成“画面”,给人以视觉、听觉、触觉的印象。反之,</p><p class="ql-block">“虚”则是抽象的,只有概念和理论色彩。(常江《对联知识手册》)</p><p class="ql-block"> 联中“实对”,多用于名胜、居室。如:</p><p class="ql-block"> 梧桐叶上听秋雨</p><p class="ql-block"> 杨柳丝中见远山</p><p class="ql-block"> ——福建明溪归化谢园</p><p class="ql-block"> 联中“虚对”多用于题赠、格言和庆祝联。如:</p><p class="ql-block"> 精神到处文章老</p><p class="ql-block"> 学问深时意气平</p><p class="ql-block"> ——格言联</p><p class="ql-block"> 把虚实结合起来,可以成为虚实对。它的好处是融景象与想象为一体,能最有效地避免合掌,使内容更为浓缩,从而形成细密而又宏大的艺术境界。</p><p class="ql-block"> 虚名词:梦、意、韵、魂、情、痕、影、声、香……</p><p class="ql-block"> 实名词:山、水、月、花、草、树、木、鸟、鱼……</p><p class="ql-block"> <b> 9.名词的小类(门类)相对最工</b></p><p class="ql-block"> 名词小类(门类)相对,最工整,大类相对其次,相邻的小类再其次,隔得远的又其次。不过凡事讲究辩证,小类相对,容易意境狭窄,隔得太远,又容易造成联意缺乏相关性,所以还需要从整体的意境与主题的表达来综合考虑。</p><p class="ql-block"> <b>10.习惯属对的词</b></p><p class="ql-block"> 有些名词在不同小类,甚至两小类相距较远,但传统对仗中习惯性属对,也认为是工对。王力先生举例的这类的词有:“金玉”“金石”“花鸟”“人地”“人物”“兵马”“声色”“心迹”“老病”“萧剑”“诗酒”等。</p><p class="ql-block"> 王力先生说:“常被用为对称者,如‘歌舞’‘声色’‘心迹’‘老病’等等,如果用为对仗,就被认为最工。”</p><p class="ql-block"> <b> 11.“无+名词”和“不+动词(形容词)”可以相对。</b></p><p class="ql-block"> “无”和“不”,一个是动词, 一个是副词;但因它们都是否定词,所以常被用来对仗。这样,“无”字下面自然是名词, “不”字下面自然是动词或形容词,在词性上虽不相对,也可认为相对。例如:</p><p class="ql-block"> 牛马行无色,蛟龙阄不开。(杜甫)</p><p class="ql-block"> 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杜甫)</p><p class="ql-block"> <b>11.实词尽量避免同义词相对。</b></p><p class="ql-block"> 同义词相对,叫合掌。尽量避免,尤其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避免同义词相对,最严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是半实词(王力语),允许有个别近义词相对,但不可多。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则允许同义词相对。</p><p class="ql-block"> 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同义词相对,适当放宽,中心语(主谓宾的中心词)从严。</p><p class="ql-block"> 合掌,比较容易出现在正对中。反对中出现个别同义词也不轻易判合掌,需要从整体考量。</p><p class="ql-block"> 合掌,先从整句上判断,如果上联与下联句意相同或相近,称全联合掌。如果个别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称部分合掌。有一个地方合掌,称一处合掌,有两个地方合掌,称两处合掌。</p><p class="ql-block"> 实词的同义词相对,即使不是合掌,因语意接近,也是有“滞粘”的感觉,尽量避免。</p><p class="ql-block"> <b>12.上联出现过的景物类名词,下联要避免再次出现</b></p><p class="ql-block"> 上联已经提到过的东西,下联就不要重复再提,也就是避免名词概念的包含与重复。至于交叉关系,能避免最好。譬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水四时容我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河万里笑人忙。</p><p class="ql-block"> 这联里,上联“山水”已经概括了山和水,而江河是包含在水里的,所以这里江河就显得多余,下联就出现问题了。如果上联是“山岳”那就又不一样。上联讲山,下联讲水,不存在重复。</p><p class="ql-block"> <b>13.上联出现过的名词,下联要避免再次出现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的名词。</b></p><p class="ql-block"><b> </b>是否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看具体的语意。</p><p class="ql-block"> <b>14.忌不规则重字与非虚词类同位重字。</b></p><p class="ql-block"><b> </b> 有规则重字,是一种手法。</p><p class="ql-block"> <b>不规则重字,</b>指在对联不同位置使用了相同的字,而没有规律可寻。这分两种情形∶</p><p class="ql-block"> (1)相对部分所重复的词语不在同一位置,如:</p><p class="ql-block"> 秋风拂皱秋池水;</p><p class="ql-block"> 明月照明桂树林。</p><p class="ql-block">联中的第二个“秋”和“明”就不在同一位置上。</p><p class="ql-block"> (2)相对部分所重复的词语重复的次数不等。这在长联中容易被忽视。</p><p class="ql-block"> <b>同位重字,</b>指上下联相对的位置用相同的字。这也分两种情形:</p><p class="ql-block"> (1)“之”“而”“以”“于”“者”等虚词上下联同位重字,这是允许的。</p><p class="ql-block"> (2)除以上虚字之外的其他字的同位重字,一般不允许。</p><p class="ql-block"> <b>15.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b></p><p class="ql-block"><b> 16.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也就是可以突破词性或平仄上的正常规范。</b></p><p class="ql-block"> <b> 17.其它词性放宽的,可以参考《联律通则》:“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b>”如:</p><p class="ql-block">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p><p class="ql-block"> (2)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p><p class="ql-block"> (注:1.方位词与数目词、颜色词。2.同义词并列自对,反义词并列自对。3.并列式词语与连绵词。4.不同词性的连绵词。5.虚词中的副词与连词、介词。6.虚词中的连词、介词与助词)</p><p class="ql-block"> (3)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