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的老茶馆(探寻永兴商业古镇的历史之一十四)

安守琴

<p class="ql-block">古韵深邃的永兴场,伫立着一些古老的建筑,象征着这个场镇已有些年头。古老的场镇必然有古老的行当。</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永兴场上的一街八巷有茶馆十四家,比湄潭县城还多三家。大型的茶馆厅堂有200余平方米,门面为3-4大开间;中型的有80余平方米,一般为两开门面;小型的茶馆有40余平方米,为独开门。其时,永兴比较有名的茶馆有周家茶馆、钱家茶馆、谭家茶馆和郑家的“兰亭茶社”,平时可容100多人,若晚上有评书表演时,可挤坐200多人。中小型茶馆一般在80多人左右。赶场天客流量300多人次不等。永兴茶馆为满足顾客需要,高、中、低档红茶、绿茶均有。</p> <p class="ql-block">场镇上大多数茶馆既没招牌也无店名,茶馆里一般设置有竹躺椅、长条凳、大方桌。茶馆里的竹椅、木桌露出斑驳的成色,两条琴凳分布于大厅的左右,茶客们坐在琴凳两边的竹躺椅上,一边嗑瓜子一边天南地北地吹壳子。 茶馆内掺茶的开水壶多为长嘴铜壶、锡壶,由跑堂的堂倌提着麻利地跑上跑下,挨着条凳或方桌掺茶,茶馆内并备有香烟、瓜子、干果、糕点等佐茶之物。</p> <p class="ql-block">跑堂掺茶的伙计(也叫幺师或堂倌)一般都是雇佣的当地人。“幺师”必须练得一手好手艺。只见他左手提着细嘴铜茶壶,右手五指将8副茶碗、茶盖、茶船叠成扇状,走到茶桌前,转眼之间,“哗”的一声,干净利落地依次“梭”到茶客面前。将茶掺到碗沿,却滴水不漏、不溢、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一般的伙计却没这本领,但很勤快,有人吆喝一声:“泡茶”!伙计便脆声应答:“来了!”言罢,就将装好茶叶的茶碗放在条凳上,沸水在碗中翻滚,原本干瘪的茶芽尖开始在青花瓷碗中舒展,渐渐地,茶叶在已泛茶色的水中旋转、起舞,株株嫩芽、丝丝幽香。</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永兴老茶馆,几盏六角桐油灯泛着黑黄色的光,亦如薄雾一般,袅袅飘浮在茶馆那灰褐色的屋顶。屋顶破损残缺的小青瓦,更显岁月的沧桑。冬日的阳光从狭小的天井和屋顶的亮瓦中照射进来,洒在灰色的老虎灶上,灶上的那把茶壶在炉火的冲击中发出滋滋的叫声,让整间茶馆便多了一种喧嚣的热闹。茶馆里穿长衫套着白扁裤腰的茶客们,伸出长烟杆磕着叶子烟的烟灰,毫无顾忌地“啪、啪”随地吐出粘稠的浓痰。烟雾浸泡着整个茶馆,茶客满座,烟味和汗味刺鼻。交谈的声音,喊堂倌泡茶的声音,堂倌把茶船(茶托)扔在桌上的声音,茶客叫喊,这是茶钱的声音,堂倌高叫某某把茶钱会了的声音响成一片,茶馆内嗡嗡然。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烟叶味,渗和着茶水味,混在一起就是茶馆里的怪味,这也是老茶客们最感亲切的气味。</p> <p class="ql-block">茶馆的茶具一般选用青花瓷器盖碗,上为茶盖,中为茶杯,下为茶船,寓为:“天、地、人之意。”对茶碗、茶壶,茶客们曾经有过许多说辞,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一个怪才辜鸿铭。辜鸿铭曾是民国初年留着小辫子的大学教授,他的“茶碗论”曾一度时期代表着男人们的心声。“一个茶壶四只茶杯,但世上岂有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者乎?”寓意为,男人与女人就像茶壶和茶杯,一个茶壶可以有几个茶杯,一个茶杯不能有几个茶壶,男人纳妾,享齐人之福,是天经地理之事。每每议论到纳妾,辜鸿铭就会眉飞色舞,他的那个“茶碗论”若干年后仍让坐在茶馆里的男人们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永兴的茶馆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茶馆内不谈“国事”,但所有“国事”又恰恰是在茶馆内你一语我一言中悄悄传播。</p> <p class="ql-block"> 每家的茶馆中央或上方都设有说怀书的高座,这些说书人不一定能识多少字,但记性却很好,他们说书的内容多是永兴人喜听的、很有乐趣的。永兴最出名的说书艺人是蒲堤和万君尧。蒲堤的《济公传》声情并茂,酣畅淋漓。万君尧讲的水浒传、施公案、三国演义等也深受茶客欢迎。他们的评书寓教于乐,用艺术的形式传播忠君爱国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的思想。潜移默化,影响了永兴人的人生理念、价值观和处世为人之道。</p><p class="ql-block"> 茶馆也是街人、赶场人娱乐的场所,常有艺人去表演莲花落、花灯、山歌和川剧清唱之类,偶尔有几个曾经在十七临教院学得京川二戏的老者,也会带着自己的锣鼓家什,到茶馆弹丝弦或者过上几段戏瘾。</p> <p class="ql-block">永兴茶馆所用的水都是龙潭挑的井水,这水甘甜回味,醒目醒脑。有的茶馆就会挂上:“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嫩绿山顶茶;炉沸龙潭水,器泛真武茶之类”的楹联。</p> <p class="ql-block">茶馆更是一个社交场所,艺人跑单帮,袍哥闯码头,客商做生意都要到茶馆打探行情;每家的茶馆还会为落魄的文人设客座,专门写家书、契约、诉状。偏二(中介人)也愿意在这里为买卖双方促成生意。街上发生纠纷,两姓发生械斗须息事时,要聘请当地有声望的人调解,地点一般设在茶馆。</p><p class="ql-block">永兴场上茶馆的掌柜很是精明,每晚夜深人静,就会忍住困意,差遣伙计将第二天所卖的茶叶翻炒,称为“回茶叶”,在回茶叶时还要将部分顾客喝过的茶叶掺和到里面,被永兴人笑称为“过笼茶”。在茶馆的后堂,掌柜与伙计用筲箕将“过笼茶”摊着凉干,这种茶叶质地轻,也没什么茶味,掌柜将它混和于炒青茶中,以次充好,以多赚得一杯茶钱。</p><p class="ql-block">传统的永兴茶馆,竹躺椅前摆小条凳,可躺可坐,久坐不累,端茶顺手,搁茶方便。 一盏“盖碗”,慢慢品茗,想坐多久就坐多久,掌柜不下逐客令。如有事离开,只须将茶盖斜放在茶船上,堂馆就会给你保留。 可以一直坐下去,没人管。所谓喝茶就是买一个座位。</p> <p class="ql-block">浙大西迁至永兴时,茶馆就是学生们看书的好地方。李政道常去的兰亭茶社紧挨着大街,光线很好,他喜欢楼上,清静,没人打扰,老板看他是浙大的学生,又有礼貌,常常把靠窗的座位给他留着。茶馆里,他一坐就是一天。李政道后来回忆说,在湄潭永兴读书时,条件十分艰苦,白天到茶馆看书、解习题,泡上一杯茶,看一天书,茶馆再闹也不管。在永兴读书的浙大学子,经常都有人到茶馆里读书。 正所谓闹中取静独风雅;寂夜星繁自酩酣。</p> <p class="ql-block">永兴有身份的人对茶颇有讲究,在春分前、清明前、谷雨前所采的新茶称为春前、明前、雨前,合称为:“三秀之灵芝。”大户人家都喝的是这三个时节的茶。茶馆里冲泡的茶叶通常是红茶,有时因茶客需要也备有绿茶。冲泡的茶是当地一芽二叶或三叶的炒青茶,这适合普通茶客的消费水平。</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永兴古镇因地处茶海,镇上的人都好喝茶,却不愿窝在家里喝,喝茶偏上老茶馆。坐在熙来攘往的老茶馆之中,一边品饮茶,一边海阔天空,谈笑风生,实为人生至乐。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和嘈杂,有的是一种自在、平静和悠闲。一杯清茶,几句闲语,就构成茶客精彩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