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遇见“狼”<div><br> 狼,在草原上,经常偷袭羊圈,祸害牲畜,是牧民非常厌恶的。<br> 所以牧民在骑马放牧时,总是手备一条很给力的“马棒”,据说这马棒抡起来,如果打到狼头上,可以把狼的头骨给打碎。<br> 狼是群居动物,其实惹上了是很危险的。<br> 有一次,我们在执行放映任务时,就遇上了狼,不过不是狼群,是只孤狼。<br> 天色入夜,漆黑一片。我们开着212吉普车,雪白的车灯照着前行的草原路。这里没有人烟,除了电线杆,连个标的物都没有。行驶在边境公路上,周围的草原和丘陵死一般沉寂,大家坐在车上都有些困倦了。<br> 突然:在前方不远的路中央,有两只灯似的亮光直对我们,这是只动物,我们慢慢地降低了车速,临近才发现是一只狼,只有一只,怎么办!打死它。<br> 就要靠近时,这只狼起身就跑,我们加快速度就追,它越跑越快,我们越追越紧,临近十几米时,我们就开枪了,尽管狼中了枪,由于没打中要害,它还在拼命跑,不过还是慢了,就在不远处,狼卧在路边不动了,发出了悲凉的嚎叫声。<br> 我们的车慢慢开到狼的跟前,发现它的后退和屁股上都挨了枪,不停地在流血。见到我们,它本能地冲着我们龇牙吼叫,凶狠的眼睛瞪着我们,好像随时要和我们拼命,我们也和它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它突然跃起。平时,我们也听过很多关于狼的故事,可遇见了真狼这可是头一次,说句真心话,心里也是有些发毛,不免有些胆怯,不知该如何下手。<br> 从无光杂乱的皮毛上看这是一支老狼,经过一阵对峙后,狼坚持不住了,可能也是因为流血过多,头慢慢地倒了下去,即便这样,我们还是没敢贸然上前,司机出了个主意,把车右前轮轧上了狼的颈部,停住,用手枪照准头部又开了几枪,确定狼真的死了。<br> 大家七手八脚把死狼绑在212车的后门上,不知是因为老狼的最后哀嚎声还是最后的几声枪响,突然发现我们的后方有狼群出现,大家立刻紧张起来,也顾不上是否绑好了,立刻上车启动,狼群就在后面追,我们就在前面跑,这回轮到我们狼狈逃窜了,大家只有一个心思,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它们追上,狼群是不能惹的,加之212车上面的软车棚,狼一爪子就能抓开,惹急的狼甚至能咬破汽车轮胎,尽管我们有枪,可一只狼中两枪根本就没事,它会更疯狂,何况是一群狼,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逃”。<br> 我们的车很给力,跑得很快,跑了多久多远,我们都不知道了。反正把追狼甩掉了,下车后一看,傻眼了,那只死狼不见了,也许是因为当时慌张没有绑紧吧,也许是由于颠簸,把绳子颠开了掉了,没就没了吧,或许就是因为死狼掉落了,狼群才不会再追赶了,因此我们也逃过一劫。真的是惊心动魄呀!<br> 几年前,公映过一部影片《狼图腾》,看后特别不理解,蒙古人从来不会崇尚狼,怎么会把狼作为图腾呢?非但如此,在草原上遇狼必打,当时是牧民共识也是政府鼓励的。况且,边境牧民都列入民兵组织,为边境安全和应对边境紧急情况,每个民兵都配备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和一定的子弹,尽管这样,他们也不敢随意动枪的,因为子弹是严格限制的。不过真要是打狼,每打死一只上缴,除给二十元外,还奖励两发子弹。<br> 后来,一九七八年一场雪灾后,草原上的狼越来越少了,处在食物链顶端的狼群也遇到了灭顶之灾,随着锡林浩特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增加,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了。黄羊、野狼、野兔、天鹅、狐狸都成了保护动物。</div> 惊悚一刻<br> 人常说:明天和危险不知哪个先到。<br> 那是一次危险的行程,至今不能解释。<br> 十月的草原,天气凉了,我们乘坐吉普车到牧区电影慰问演出,走到东乌旗时,草原路上出现了很多的小蛇,基本都是一尺多长,他们好像接到了相同的命令似的,向一个方向横穿公路爬行,汽车经过也如此,因此很多蛇就被轧死、压烂、轧断。<br> 开始,我们还有些怜悯这些小生灵,可无论如何你是躲不过来的,也只好任由它来吧,据我们所知,这里从未见过这么多的蛇出现,后来据当地人说:冬天要来了,蛇要过冬,要找适宜的地方冬眠了,我们正是在这个时候赶在这个季节,才看到了这种现象。<br> 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在路边发现了一条金黄色的蛇,在很多青灰色小蛇中非常显眼,只见它丝毫不畏惧我们的汽车,飞快地爬过去,我们的小车也跟了过去,就在小车往左打方向盘的一瞬间,一股巨大的撞击袭来,把我们的小车装了个趔趄,车里的大家都几乎颠了起来,头部撞上了车顶,这一切都是由于一辆大货车从我们的左侧超车发生的。<br> 我们立刻停了车,大车也在前面停了下来,我们赶紧下车查看,吉普车的左叶子板连同防空灯都被挂掉了,幸亏对方是空车,我们的车才没有被刮翻。<br> 我们大家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对方司机也吓得够呛。<br> “你们没事吧?”看到是军车,大车司机战战兢兢的问道: “可大道走得好好的,你们为什么要左转?”<br> 为什么左转,天知道!稳了稳神,还是我们的司机聪明。<br> 我们根据上级的任务,要到左侧的山坡上察看地形,这难道要事先跟你说吗?”<br> 没办法,真实地情景不能说,只能撒个慌了。<br> “那——您看?”显然司机没了主意,又不敢走开。<br>看到车的损失不大,大车也无什么损失,且双方的人无事,我们都松了一口气。<br> “你走吧,以后注意点”听到这句话,司机二话没说,赶紧就开车走了。<br> 看到大车走远了,大家才觉得有些后怕,为条蛇出事故,实在太不值得了。<br> 当我们重新发动了车子准备走的时候,就在车左边不远的坡地上,那条金色的小蛇竟然没走,好像还看了看我们,太不可思议了。<br> 我们再也没想什么,赶紧开车离开了,没有再去回头看那条蛇。 一场糊涂的电影<div><br> 那个年代在部队当兵,每周能看上一场电影是很高兴的事,从看完了这场电影,大家就开始盼呀盼呀,盼望下一场。<br> 七十年代是电影很少的年代,经常放映的就是三战一报,即《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新闻简报》,其中有些段子,大家都能熟记熟背下来了。后来,又增加了朝鲜故事片《摘苹果的时候》《南江村的妇女》,一部《卖花姑娘》,让全国人民哭的稀里哗啦。随着译制片的增多,又增加了越南片、阿尔巴尼亚片等,故事片总算是有了一定的数量了。<br> 有一次,军区发来了一部新片,是阿尔巴尼亚故事片《第八个是铜像》。一听说晚上有新电影,大院里又沸腾起来了,人们期待着赶紧天黑,家属院也都早早做饭。<br> 电影组也忙碌的不可开交,从下午就开始验片、倒片,按照往日流程,单数影片放在一号机,双数影片放在二号机,音响、幕布都做了检查,总之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br>晚上,电影开始了,由于多数人对阿尔巴尼亚的历史和二战史,都不太了解,再加上外国人的名字太难记,所以就看个新鲜、看个热闹了。<br> 看到一多半了,大家总觉得故事情节有些不太对头,怎么前头已经牺牲的烈士,后面又出来了,德国鬼子先杀人后抓人也不对呀,就连放映员也觉得有问题,看看片盒标注,没问题呀!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放,也不能半道停下来检查呀!<br> 本来这片子人们就生疏,这越看越糊涂,究竟第几个是铜像,就更弄不明白了,礼堂里一片吵吵声,可谁也提不出什么来,有人还说:外国电影就这样,非得到最后才能看明白。还有人说:这叫倒叙手法,开始就让你看明白,那就什么艺术。<br> 很多人只相信电影不会错,应该怀疑的是自己的眼光。还有的说阿尔巴尼亚电影太乱,没什么看头。<br> 终于散场了,人们一边议论一边疑惑地走出礼堂,更多的是没人弄清那个是铜像。<br> 只是电影组的人,也从未看过这么不成逻辑的电影,越想越不对。<br> 第二天,我们把片头片尾重新查看了一下,这一查不要紧,发现了问题。原来,军区发来的原片装错了片盒,所以你再按照片盒顺序放映,故事情节可定是乱的。<br> 由此得出结论,对于首映片子一定要核实,不能过于相信上级。<br> 由于此片只放映了一场,所以大家稀里糊涂的看了场电影,到现在也弄不清故事究竟说的是的什么,此后再也没发生过类似事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