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首儿歌,我节选一段:秋天到,秋天到,田里蔬菜长得好。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白菜一片绿油油,又青又红是辣椒。熟悉吗?读起来朗朗上口,颜色描述分明、形象,一派生气勃勃的田间美景!虽过了四十多年,这首儿歌我仍记忆犹新。而这里边的冬瓜,对于我它不仅仅是一种蔬菜,而是我小时候的中秋节!它代表着团圆、快乐、礼物……</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冬瓜成熟的季节,基本上也快到了中秋节了。母亲总会挑选几个最好的冬瓜,放到屋檐下的石板上。看到这些憨态可掬的冬瓜,我总会摸一摸,拍一拍,但我更是满心期待它们被杀的那一天。因为那一天,便是中秋节!是我们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上班的父亲、哥哥姐姐们都会陆续回来过节。母亲和我特别开心。尤其是我,会收到新衣服、新鞋子、美味的点心……还有对于嗜糖如命的我,总能收到几毛钱的零花钱。有时我在想,小时候爱吃糖,跟积攒漂亮的糖纸也脱不了干系。因为小伙伴经常是比谁攒的糖纸多。还有家里一下子有了好几辆自行车,我可以挑选一辆去学骑车了。所谓的挑选,就是看谁的自行车座儿低。在小伙伴艳羡的目光下,我在队里的场院里一圈一圈的用左脚滑车。</p><p class="ql-block">中秋节那天,母亲早早就起了床。给我们烙葱油饼。父亲则去大街上割肉、买豆腐。父亲回到家,麻利的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把收音机打开,放到院子里。一边和母亲准备午饭,一边听豫剧。母亲在灶台上焖米,父亲把菜刀在磨刀石上来回蹭几下,菜刀便锋利无比。父亲把冬瓜皮先削下来。然后切块。不一会儿功夫,满满一大盆的冬瓜便切好了。然后切豆腐、肉块。海菜、粉条也泡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母亲的大米也焖好了。围着大围裙的母亲开始掌勺烧菜了,父亲配菜员的身份立马变成烧地锅的伙夫。父亲一边烧火,还不忘给我们烧几个红薯。母亲先把肥肉炼炼油,把油渣弄出来,赏给在一边眼巴巴看着的我。放入白糖,等白糖起沫把大肉倒进去,来回翻炒。上色后把冬瓜海菜放进去,加入一盆开水,炖的差不多了,再把粉条、豆腐放进去,炖个十几分钟,再撒些迷人的小葱花,一大锅带着浓浓的亲情的人间美食便做好了。</p><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一家十几口人,有围着院子的水泥桌子的,有坐在院子梨树下的,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进餐。母亲和父亲合力做的冬瓜烩菜,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香最难忘的美食。以至于后来我只要看见冬瓜,就会想起那一锅热气腾腾的地锅烩菜!想起我相亲相爱的兄弟姊妹,想起我慈祥善良的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如今的我再也吃不上父母牌冬瓜烩菜了,心中不免酸酸的,特别思念天堂里的父母!但生命的轮回又是不可违的,今天收到很多晚辈的中秋礼物与祝福,我看到父母的生命在一代代的延续,父母的爱也在一代代传承,我应该高兴才是!不是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