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由月花池说开去</p><p class="ql-block">郭宏旺</p><p class="ql-block">2020年冬,明长城大同市左云县宁鲁堡—八台子段,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p><p class="ql-block">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要求提升展示阐释水平。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围绕长城国家公园建设总体目标,深入挖掘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现有长城相关博物馆、陈列馆展示水平。响应国家号召,我也从这段长城边的月花池说起,做一些阐释。</p><p class="ql-block">大同市左云县三屯乡宁鲁堡外山梁上,有一个镇宁箭楼闻名遐迩。八台子教堂遗址享誉中外。在这段长城威鲁堡旁有个月花池,月花池从2008年9月在左云举办”首届边塞文化高层论坛”叫响,十多年来世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些年古长城古堡的热度高了,于是宁鲁堡火了,八台子火了,月花池也火了,来观光的人不少,来拍照摄影的人更多,来写生的画家也是一拨儿接着一拨儿。</p><p class="ql-block">如今,不论史学研究人士,还是文人墨客和老百姓,讲月花池故事、写月花池来历的人特别多,难得的好现象。有坊间传说,有本地学者的史学考察的论文,还有诗情纵横的作家对月花池浪漫美艳的演绎。月花池在灰头土脸地度过几百年光阴后华丽转身,似乎即将走上了霓虹炫彩的T形台,无论怎样,月花池应感欣慰了。</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代,村民们也许并没有把月花池当回事儿,它只是一处荒芜破败的乱土堡子,无甚用处。人们都懒得过去瞅一眼那土堡子,那地方有啥好看的呢,除了黄土就是草,除了草便是黄土,倒是有几丛硕大的芨芨草,年年如旧,也未有人来探望它们,只不过几个季节里更换上几种固定程序化的颜色。而它们毕竟也掩不住绵绵的土沫和风中飞扬的土尘,那土尘直迷人的眼睛。</p><p class="ql-block">曾经的那段岁月里,月花池肯定不是这方土地的主角儿,倒是与它不远相望的,十几米高,连绵飞虹一般的引水渡槽和那口超级大的蓄水池,应该是这里的主角儿。因为那段长长的飞虹和那一大池子的微蓝关系着粮食丰产,和村民们丰衣足食的美好理想。</p><p class="ql-block">那会儿很少有人这样说,啊呀,这个小堡可不简单哩,正好修在了长城一侧,那高高的燧台和战墙,因地制宜就建在边墙长城的上方。但有一点千真万确:墙南为晋地,墙北为蒙域。另外一个说法也很有意思:一孔土窑跨两地,两地之间闻豚鸡。两头赋税都能避,逍遥自在乐依依。</p><p class="ql-block">老百姓们不一定都知道,这里便是赫赫有名的古长城,他们只管它叫墙,叫土墙或者叫边墙。也不晓得大边和小边,内长城和外长城的区别。但是他们肯定知道,这边墙上下到处生长着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草,叫圪节草,略懂中医药的人叫它麻黄草,采集焙干再熬成药汤,曾经医治好多少名生于江南却来北地戍边导致水土不服的将士。这草,也是村民们平时治头疼脑热咳嗽的良药。</p><p class="ql-block">月花池似乎没有门可供出入。早些年路过月花池好多次,印象中月花池的正面墙体下应该有一个门洞,不敢确定那就是月花池的正门,也许只是人们掏的一个小门洞,洞中隐约可见的是一副灰黄色的棺材,让人不敢再久留,蹬起单车赶紧远去。月花池既然没有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前来游玩的人们,只能顺着东西两侧已成为斜坡的墙体攀上去,一睹月花池的芳容,然后留下无数纷乱的足印。如今月花池东侧建起一处四层的钢木结构瞭望塔,取名长城阁。前来观瞻的人们再不必攀登土墙,而是一层一层拾级而上到塔顶,一览月花池全景,一览边墙内外晋蒙两省苍茫寥廓的风光。</p><p class="ql-block">月花池西边,有它的两个好弟兄,八台子教堂阁楼和镇宁箭楼。不论他们啥长相啥身板儿,不论他们是本土骨血还是异域混血,他们仨,就如同长城脚下山桃花盛开季节里的结义兄弟。</p><p class="ql-block">月花池是一个高墙围起来的池子,墙体挺高,池子却很低,站在瞭望塔上看月花池,轮廓清晰,颜色分明,凸凹有致,有航拍出来的感觉。观瞻的人是幸福的,月花池是幸运的。而月花池之西几公里处的镇宁箭楼,是位于高高山梁上的一座敌楼。镇宁楼站得更高,楼体高十七米,是二层空心结构,迥廊巧妙,四周箭窗密布,一楼耸立锁钥,御外敌数百年。一度时期,观光者只能顺着用铁锹挖开的临时土台阶攀到山顶去观瞻,一逢雨雪天,泥泞冰滑则无法登临。今年秋天这里也鸟枪换炮,顺山坡铺上了条石台阶,这如同给镇宁楼换了一双体面鞋子,而前来游览的人们也心情大好,不用再担心来时穿啥鞋子,也不用担心搓了鞋跟儿,打趔趄崴了脚踝。游客们是幸福的,箭楼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月花池西,镇宁箭楼东,中间便是八台子村北那段并不起眼的山梁,却注定是一处不同凡响的地方。在这里北方的游牧文明与中原的农耕文明相碰撞,东方的长城文化与西方的宗教文化相碰撞相融合,八台子天主教堂便是这些冲突与融合的见证者。教堂的其它部分已不存在,只留下那一截直刺云天的哥特式阁楼。门庭上方强抠强刮后又强刻出另外三个字,取代了原来圆润柔和的“聖母堂”三个字。阁楼身材清瘦修长,是一位标准的大高个子,虽满身疮痍却依然孤傲坚毅。由于只剩阁楼一截儿,所以取名“大单巴”再恰当不过。南有澳门大三巴,北有左云大单巴。</p><p class="ql-block">目前游览的便道还未完善,上行之路有些艰难。不过每年8月2日都有正式的朝拜仪式,信徒们要一起走过一程“苦难路”,到圣坛上虔诚礼拜。</p><p class="ql-block">月花池是一个袖珍方形古堡,里边是一个方形的土池子。内部墙体斑驳,上有不少风化出来的大大小小的龛窟,像是远去了的某个朝代里,那些人们一双双久久凝视的眼睛,眼神寂寞淡然而冷峻。俯瞰月花池实际上就是一个古拙苍劲的方格子,其实俯瞰威鲁堡时也是方格子,只不过是两个方格子,由于堡外河流的原因,两个方格子稍微错位拼接成一个“卜吊”形状,那就是威鲁堡的Logo。</p><p class="ql-block">在这些方格子的里头和周边,蕴育了许多关于长城关于古堡或者血雨腥风或者风花雪月的传说,更蕴育了一些催人泪下感天动地的人和事。比如桃儿塔下的那位普济乡民、怒斥日寇、誓死不屈的慈尼,比如堡子中那方矮矮的节妇碑上镌刻着的那一份千古忠贞。这些格子里,也诞生了国内较为少见的村办文艺刊物《月花池》。</p><p class="ql-block">有多少骄子,从摩天岭长城脚下的那个方格子,从那个“卜吊”状的方框子走了出去。他们走出一道道黄土夯成的边墙,走出哺育自己的家乡,走进了县城,走向了都市,去南国三沙,去偏关之地,去中国各地,去异国他乡,为自己争光,为家乡争光。但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家乡威鲁堡那一道道苍老的堡墙,也不会忘记那一方叫做月花的古堡小池和老墙。</p><p class="ql-block">驻足月花池边,人人难免会追问,最初的月花池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是戍守边关的军堡?是驻军的桃粉欢娱之地?是羁押战俘的营地?还是修建到一半儿而废弃的半拉子工程?与好几位八旬左右的村民攀谈过,他们很激动也很骄傲,可老人们说出来最相似的一句话就是:那地方可年长了,我小时候就是个这样子。既然如此,我们就大可不必打破砂锅问到底了。正如本土历史学者刘志尧先生所言:弄清月花池的真相很难,退一步讲,果真弄清楚了也不见得是多大的好事。就让月花池一直披上那一袭缥缈梦幻般的面纱,静静匍匐于古长城之侧,陪伴人们在悠悠缓缓的时光中吧。当人们轻轻移步月花池边,蒙娜丽莎一般静美的月花池,表情安然甜美,眼神朦胧;观者视野辽阔,思绪飘飞,心静如水……</p><p class="ql-block">202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