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9日,我们怀揣着对数学教学的殷殷期待,相约在云端,共同踏上“数学教研活动”之旅,共同探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永恒话题。本次教研活动特邀汽开区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孙惠老师进行讲座指导,长沈路学校吕蓉校长、邱海玲副校长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为了能更好的把握新课程标准,一年组的老师们前期在线上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和研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共四项,第一项由我校一年组潘雪老师进行课例展示,授课内容为北师版一年级上册《过生日》一课。通过切蛋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潘雪老师的适时引导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课堂精彩纷呈,学生们积极活跃。</p> <p class="ql-block"> 活动第二项,由孙惠老师进行课例点评及指导。孙老师结合潘老师的课例,和老师们主要分享了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使数学核心素养落地之一年级学生量感的培养。一是通过感官体验初识量感,二是通过实践应用再建量感。孙老师最后还分享了如何站在大单元的视角下,进行课程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 活动第三项,通过对孙老师《过生日》一课的讲课视频进行学习,一年组的老师们从中获得诸多启示,纷纷进行了线上同课异构。这将促使老师们进一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同时,对于一年级课程的把握以及如何把数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也带来了更多的领悟。</p> <p class="ql-block"> 活动第四项,由孙老师为我校全体数学教师进行讲座指导。孙老师从课前教师备好数学、课上师生学好数学、课后用好数学三个方面展开。</p><p class="ql-block"> 课前教师备好数学,一要研读教材、教参、课标,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的程度。孙老师首先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中“三会”、“四基”以及“四能”的关系,接下来孙老师结合不同的课例为大家重点深入解读了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七大主要表现及内涵,即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意识以及空间观念。孙老师对新课标中的“四基”也进行了重点解读。二要发挥集体备课、研讨的优势,三要做好课前准备。</p> <p class="ql-block"> 课上师生学好数学,孙老师结合课标教学建议指出,一是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二是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三是设计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学习活动。孙老师重点强调了教师的基本功,对于教师的语言、板书以及书写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 课后用好数学,孙老师指出,一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二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要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用。三为学生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四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小任务,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会成功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得到了很多启示,这也将促使我们进一步体会新课程标准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确保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努力让深度学习在课堂里真正发生。</p><p class="ql-block"> 教学似登山,不在一朝夕,愿君常磨砺,拾级层层递。让我们在困惑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大胆摸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史佳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一年组教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阅:邱海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