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别样”学习时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护花使者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节劳动实践课引发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扶余市特殊教育学校 林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着“教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我给特殊的学生上了一节丰富、生动的劳动实践课。</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描述现在的中小学生,形容他们脱离生产生活,不爱劳动,缺少见识。如果要用这个成语来形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是不是更贴切呢?但今天的一堂劳动实践课让我对这些特殊孩子刮目相看,给我今后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以极大启发。</p><p class="ql-block"> (一)激发兴趣,在生活中感知</p><p class="ql-block"> 这节劳动实践课实属偶然。孙老师在学校的小菜园种了几垄红小豆,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干豆荚。得知孙老师下班后照顾患病的老母亲,没时间采摘。在我当班这天,在看护好住校生的同时和婷姐、保洁员、厨房师傅我们帮忙摘下了成熟的干豆荚。放到她办公室的刹那,我想何不利用这一机会,锻炼一下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扒豆荚。当我把孩子们组织到一起说明任务时,只有三名同学坐下来,两名同学动手扒,一个就不干。后来经过我的动员、鼓励、要给爱劳动的同学发“劳动实践小能手”奖状。那几个同学也主动搬来小凳子坐下开扒。我拿起豆荚问他们是什么?我们在干什么?有个同学发音不是很清楚地说“红小豆”,还有个同学说“扒红小豆”。由于在家都没干过,豆粒掉到桌子上弹到地上,蹦的满地都是,豆皮和豆荚掺混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二)动手操作,在劳动中探索</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学生极为特殊,有自闭的、有肢体残疾的、有智力和语言有问题的,大多数都多重残疾。这个劳动实践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扒的非常慢,还总往地上掉。教他们怎样扒,还时不时的表扬谁扒的好扒的多,他们互相看、互相学、互相比,干的可认真了!</p> <p class="ql-block">(三)探究新知,在交流中发现</p><p class="ql-block"> 一边扒一边带领孩子们了解关于红小豆的知识,农民伯伯春种秋收,教背古诗《悯农》。从诗句中体会农民很辛苦。告诉孩子爱惜粮食,把掉在地上的豆粒捡起来。学习成语“颗粒归仓”,教给学生谚语“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粮食劳动换”“劳动者最美,劳动最光荣!”……当我问豆子能做什么,一个同学明白但没表达清楚,只说出“豆包”。我告诉他们豆子可以用来做豆包馅吃,还可以做豆沙馅月饼。说到月饼,闫硕张口说出“中秋节”,孩子们还谈论关于中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四)热爱劳动,在总结中提升</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扒,干了一个多小时,到了洗漱就寝时间了,可丝毫看不出孩子们累和困。我对今天的劳动简单总结,同学们扒的很认真,也扒了很多豆粒,回家也要帮爸爸妈妈多干些活。爸爸妈妈是不是很辛苦?回家告诉爸爸妈妈红小豆怎么吃,给他们背背今天学会的古诗和成语。劳动还能锻炼身体。明天老师要给爱劳动的同学颁发奖状。孩子们很开心,看着自己扒的一堆堆豆粒,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周权峰不回寝,还要扒,好不容易商量回去。</p><p class="ql-block"> 不经意的一个活动上了一节没准备的课,却让我躺在寝室的床上毫无睡意。这群可爱的天使,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身体健康程度及智力水平,他们听不懂高深的理论,掌握不了精尖的技术,甚至融入不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而他们的学习都是从自己独有的现实出发来构建的。这就导致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同的知识能力,达到不同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作为从普教转到特教的教师,我们应充分考虑这一差异,知困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解困。俗话说“观念旧,背靠青山没柴烧;思想新,井里没水四下舀。”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帮助这些折翼的天使在娱乐中、劳动中、交流和相互启发中创生新的课程。唯有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将来才能照顾好自己,才能为家庭和社会减少负担……</p>

劳动

同学

红小豆

豆荚

孩子

实践

豆粒

学生

他们

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