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快速适应新课标的变化,加强老师们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和运用,促进年轻老师们的快速成长,增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六中生物组特意组织了学科周活动之课例研究,安排部分老师举行公开示范课。 第一节公开示范课是张萍老师执教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br>本节课设计思路:本节课在2022版生物课程标准中位于生物多样性这个学习主题当中第2个大概念: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概念的学业要求中提出: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所以本节课的主线是生物与进化与生物的多样性,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正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总体上呈现出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趋势。<br> 探究实践活动:观察河蚌,教师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河蚌的各部分结构,同时运用结构与功能观思考并推测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本节课通过层层递进的思考题,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穿针引线的引导学生从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等方面体现生命观念(为什么节肢动物的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对比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繁殖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而形成生物进化大概念。此外老师还提出了两个课下探究活动:1.是否可以通过设计实验证明哪个是双壳类的出水管和入水管?2.如何验证蝗虫腹部体表有气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完成探究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的态度责任。 最后,生物组组织了每一个参与听课的老师写出自己的反思感悟,要求每一位老师建立自己的反思文件夹,记录自己的成长,相信在六中生物组大家长刘建辉老师的带领下,生物组的每一位老师定能厚积薄发、行而不辍、进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