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海丰明代第一位进士李实新考</b></p><p class="ql-block"><b>——兼论海丰文史委爱溪书屋摆乌龙</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明代正统、嘉靖时期,中国科举功名榜上以及历代方志上,出现了两位年代相近、职位相当、同名“李实”的进士。其中一位是广东海丰县坊廓都碣石城(今陆丰市碣石镇)李实,他字希大、号石洲;明嘉靖四年(1525)乙酉科举人,嘉靖八年(1529)已丑科第二甲第十二名进士。另一位是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李实,其字孟诚,号虚庵;正统七年(1442)进士,除礼科给事中。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被也先俘虏。次年五月他出任和议正使,率员前往蒙古与瓦刺君臣议和,终于接回先帝英宗。至成化二十一年逝世。由于这两位明代同名进士履历相近、官职相当,诗词楹联俱佳;遭致有人将其两人的出身履历、诗词文章混淆在一起。甚至前几年海丰县政协与福建上杭县政协领导一起在爱溪书屋大门剪彩时,以明代天顺年间海丰知县胡月广的治绩搭桥联系,本来这是一件发扬两地传统友谊的好事。然而,却出现了摆乌龙事件,一位海丰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却节外生枝,竟将四川合州的李实,说成是广东海丰进士李实。以四川进士李实所题的“滨海民牧”匾额,以及对联“百姓岂无知,念念不忘贤父母;去碑犹在眼,声声追羡古循良”,说成是海丰李实所题撰的,并由海丰电视台记者写为报道文章,发表在《海丰楹联》《海丰文史》等报刊,甚至刊登在百度、汕尾市民网等网络上,散布的范围广及国内外,影响更广泛,以致闹为民间笑话犹洋洋得意而至今浑然不觉。如果海丰这位文史委副主任细心一点,是不难看出这两位李实是生活在明朝不同年代、不同籍贯,且不同字号的人物,即是不难辨别的。</b></p><p class="ql-block"><b> 近十年来,笔者在编著《海防名城碣石卫》一书时,曾碰到这一历史问题,并发现史籍和地方史志对这两位明代同名进士的记载比较含糊,尤其是对碣石进士李实的履历,历代《惠州府志》和《海丰县志》《陆丰县志》对其记载语焉不详,且对其出生和逝世的年月均告阙如,以致他在官场命运的记载突然消失成谜,只在家乡留下了一座青冢和一些扑朔迷离的传说。而且近代陆丰文史工作者对其考证的文章,也将其出生年月误记。有鉴于此,笔者为进一步弄清李实的身世以正视听,不让谬言流传下去。对能够查到的有关古籍资料及历代地方相传的资料,进行了对比核查,由此查到《明代乡试登科录》,发现了李实比较可靠的出生时间和家庭状况,推翻了以前海陆丰文史界对李实的错误记载,初步厘清了这位历史人物的事迹。现将对其考证探究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载《嘉靖八年己丑科进士登科录》云:“李实,广东惠州府海丰县军籍,国子生,治书经,字希大,行二,年三十三,十月十七日生,曾祖昶,祖伦,父璝;嫡母强氏,生母丘氏,兄华,弟蕃、云、乔、昂、郁、绣。娶汤氏。广东乡试第九名,会试第六十名。”故对其家庭成员记载很清楚,其父李璝,嫡母强氏,庶母丘氏,全家共有李华、李实、李蕃、李乔、李昂、李郁等兄弟。以及他娶有妻子汤氏。其出生年月非常明确,即李实于弘治九年(1496)农历10月17日出生,非《陆丰文史》所考证的出生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正德十年(1515),他参加童生考试得中秀才,进入海丰县学宫读书,成绩优秀,受到学宫老师的赏识,被选送为南京国子监生。</b></p><p class="ql-block"><b> 李实与广德禅院有一段励志的动人传奇。故事讲述了永兴古寺为何从卫城西门外旗峰山下,搬迁至今址并更名为广德禅院的经过。李实幼时因父亲李贵早逝,家贫难以度日,被逼投身于永兴古寺为僧人抄写经文谋生,夜晚青灯寄读于寺。不料有一天,寺中饲养的一只公鸡不见了,寺僧怀疑为李实所偷,李实辩解不清,只好同寺僧一起在佛祖面前“掷珓”(圣杯)来作断定,不料“掷珓”结果竟判定李实偷了公鸡。其实公鸡因跳到米箩啄米,踩翻米箩,被扣箩里,第二天才被僧人发现。李实当时百口难辩一气之下,当即搬出寺院,渡海到南关石洲结庐苦读,发誓得志之日定将永兴古寺拆除。至明嘉靖八年(1529),李实果然金榜题名做了江南御史,于是就要履行自己的誓言,拆除永兴古寺。这时候有人劝他,说当年佛祖“掷珓”断你偷鸡,实为激励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您现不正应了佛祖激励之意做了大官吗?这可是佛祖点化庇佑才有今日,应该感激佛祖才是正理,怎好拆除寺院呢?李实细想亦有道理,但是誓言已出,还是把永兴古寺给拆除了,但没有捣毁佛像,而是另择新址搬迁到石桥场城西关东南处,大兴土木,建了一座更大的寺院,把佛像迎到新寺院供奉,即现在的广德社观音堂。并亲自题写“广德禅院”四字作为新寺院名称。而他百年之后,更是嘱咐子孙,将其尸骸葬于旗峰山下的永兴古寺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李实“石洲”之号,取之于碣石内港一个小岛之名,以铭记他在岛上苦读多年的经历。从嘉靖元年至八年,他在岛上生活了8年才离开荒岛到朝廷做官。民国《陆丰县乡土志》谓:“李实,号石洲。碣石人,嘉靖己丑翰林,任南京御史,多所建白。”他在碣石的读书生涯长达十四年的苦读,始达到金榜题名之奋斗目标。李实参加科举考试的成绩,可从乾隆十四年海丰知县于卜熊主纂的《海丰县志》卷五“选举•乡榜”查出:李实,嘉靖乙酉科,林殷,嘉靖乙酉科,任黟县知县,字景明。又可从该志“选举•进士”查出:“李实,嘉靖乙丑科,翰林院庶吉士,任江南御史。”故此,嘉靖四年(1525)海丰县赴广州参加乙酉科乡试的考生中,仅有李实、林殷两位秀才中式举人。李实参加乡试的年龄,《陆丰文史》郑丰先生《李实传略》记为时年23岁,(《陆丰县文物志》主编周波先生,则记为万历年间中举人”,均有误。按《登科录》所载,李实出生于惠州府海丰县军籍(军户),至嘉靖四年(1525),他以国子监生身份到广州参加乡试,并以第九名成绩中式广东举人,以其出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推算,年龄应为29岁。至嘉靖八年(1529),李实参加己丑科京城会试,以第六十名成绩金榜题名,获授翰林院庶吉士,任江南御史,年龄已届33岁。清乾隆十年《陆丰县志》载曰:“李实,坊廓人,翰林院庶吉士,任南京御史。” </b></p> <p class="ql-block"><b> 至于李实逝世的年月,史志没有明确的说法。笔者根据史籍的不完全记载,追索其生平足迹如下:嘉靖八年(1529),李实考中进士之后,大学士杨一清等奉旨考选庶吉士,以唐顺之、陈束、任翰三人廷试为上,而取胡经、郑大同、李实、孙光辉等二十人,具其名请命官教习。上曰“吉士之选”(见《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当时,被分配到六部实习的及第进士就称作“观政进士”;被分配到翰林院实习的则称作“庶吉士”。因此,李实被大学士杨一清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随后进入行人司,授以“行人”之职,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此职官秩正九品,在京官中地位虽低,而声望甚高,升转极快。初中之进士,以任此职为荣。</b></p><p class="ql-block"><b> 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癸丑日,朝廷从行人司中选派李实、蔡靉、柯乔、宋茂熙、白贲、曾守约等为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即从每省选出7至11名监察御史,监督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地方官。在都察院中,监察御史是具体进行审计监督的官员。按照明朝制度,全国共有110名监察御史,称为十三道监察御史。即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10人,福建、广东、广西、山西各8人,云南11人。监察御史对中央各衙门实施全面有效的审计监督。其中李实被任命为江西道御史,蔡靉为河南道、柯乔为浙江道、宋茂熙为贵州道、白贲为云南道、曾守约为广西道等。</b></p><p class="ql-block"><b> 至于李实逝世的年月,史志没有明确的说法。笔者根据史籍的不完全记载,追索其生平足迹如下:嘉靖八年(1529),李实考中进士之后,大学士杨一清等奉旨考选庶吉士,以唐顺之、陈束、任翰三人廷试为上,而取胡经、郑大同、李实、孙光辉等二十人,具其名请命官教习。上曰“吉士之选”(见《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当时,被分配到六部实习的及第进士就称作“观政进士”;被分配到翰林院实习的则称作“庶吉士”。因此,李实被大学士杨一清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随后进入行人司,授以“行人”之职,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此职官秩正九品,在京官中地位虽低,而声望甚高,升转极快。初中之进士,以任此职为荣。</b></p><p class="ql-block"><b> 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癸丑日,朝廷从行人司中选派李实、蔡靉、柯乔、宋茂熙、白贲、曾守约等为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即从每省选出7至11名监察御史,监督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地方官。在都察院中,监察御史是具体进行审计监督的官员。按照明朝制度,全国共有110名监察御史,称为十三道监察御史。即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10人,福建、广东、广西、山西各8人,云南11人。监察御史对中央各衙门实施全面有效的审计监督。是年,朝廷选授御史理刑,其中李实、王侨、邹尧臣被任命为江西道御史,太常寺博士王昺、知县沈一定为河南道;周汝员、蔡靉为浙江道,冯震、柯乔为贵州道。宋茂熙为云南道、白贲为广西道、曾守约为江西道等。</b></p> <p class="ql-block"><b> 嘉靖十二年(1533),李实嫡母强氏逝世,他遵制回到碣石丁忧守灵,撰写了《先妣李门强氏孺人圹记》,竖立于碣石城北郊曰:“先妣姓强氏,其先为常州无锡望族,洪武间来戎于碣石,父纲、母王氏。成化元年乙酉正月二十二日孺人生,赋性敦俭勤默,归于我家君贵,家君孝悌宽仁,孺人实相之,事舅姑甚至,兄弟友爱,无私财私器,自仅足服食,外即思以及人,施棺者百余。时操瓮汲灌,作家人业。中更豪家诬挤。寸业复有者,孺人益勤苦,以济不给。生男一人,曰:叶。纳我生母丘氏,生不肖五人,实、蕃、乔、昂、郁,女一人适于陈。实复愚惰,孺人始教力学,在泮十四载,而添窃甲第,其中经度之费,朝不及夕,自一衣一味皆推以与实,抱哺之艰,作成之力,盖世情共难者。实得窃禄于朝,守监察御史,未待封列,而孺人即世矣,呜呼痛哉! 子叶,为散官,蕃、乔、昂、郁若其孙策、筹、籍皆知成立。孺人性不妄语笑,治家有章,有古贤母风,故诸妇皆整然修饬,不敢解废。嘉靖壬辰五月五日而孺人卒,年六十有八,其明年一葬于碣石城北曾大父莹之前,左为孺人,虚中、右以埃家君若母丘氏千百岁后云。明嘉靖十二年癸巳十二月二十九日,丁酉次男守监察御史李实谨记。”将《登科录》与此文对比,所记人名稍有出入,其兄“李华”,此文作“李叶”;“女一人适于陈”,此文或以“李绣”之名来表达。然而,将两文记录的家庭人数相对比,则《登科录》衍有弟“李云”之名。</b></p><p class="ql-block"><b> 之后他的去向,据明史记载:嘉靖十五年(1536)六月,朝廷实授河南等道李实、黄绶、朱篪、周南为监察御史。同时遣给事中吕应祥等,御史黄绶、李实、周南、朱篪等分覆各边镇钱粮(《世宗实录》)。嘉靖十六年(1537),朝廷任命他为贵州按察御史,奉命前往贵州挂印视事,盘点各属州县和边镇钱粮仓库,以及查验有关案件(事见《贵州通志》)。嘉靖中年,朝廷又任命他为浙江海道参议。嘉靖三十一年(1552)四月,王直等海贼勾引倭寇万余人,驾船千艘自浙江舟山、象山等处登岸,流劫台温宁绍诸府,攻陷城寨,杀掳居民无数。至是遂登陆犯台州,破黄岩县,杀掠惨甚!复四散大掠象山、定海,而浙东为之骚动矣!与此同时,浙江海商集团勾结倭寇走私,朝廷严查浙江地方走私事件,不法商人乘机通过某个朝廷势力集团,进行弹劾、诬陷坚守岗位的海防官员,李实被卷入其中。是年六月,浙江巡按御史林应箕《奏倭寇焚劫地方状》:“因参署海道副使李文进、分巡副使史谷峤、佥事李廷松、参议李实、顾问备倭把总等官…各失事当治。”事后,朝廷对李实、李文进、史谷峤、李廷松等海道副使、参议和佥事等,给予罚款停俸等处理,并令这些官员戴罪杀贼立功(事见《皇明驭倭录》《嘉靖东南平倭通录》《浙江通志》等)。自后,再也查不到史籍刊载碣石李实的有关资料。故此,从这些现象看来,李实有可能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六月受到朝廷的处理。那么,他死亡的时间应为嘉靖三十一年六月,也就是说,他逝世的年龄为50周岁。</b></p> <p class="ql-block"><b> 据碣石民间历代相传,由于李实个性耿直,凡事直言无忌,加上他没有政治背景,遭到同僚政敌的倾轧陷害,而被朝廷处死。平反后,其尸体以铜头装饰,运回碣石后造坟墓于永兴寺原址,人称“察院墓”(位于今北城新村)。李实生前才华出众,文章过人,颇为后人所推崇。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碣石诗人、特授兵部车驾司主政卢恩前来拜谒,作有《过御史李石洲先生墓》,对其赞颂备至。诗曰:“芳草萋萋景色幽,名贤埋玉壮山邱。魂依碧落亭犹在,碑印苍苔字尚留。位列乌台寒棘木,诗传海国老松楸。文章事业推前辈,后学谁为踵石洲。”仰慕之情淋漓尽致。至乾隆十年(1745),他的部分诗联被收入《陆丰县志•艺文》篇。及至民国二十年(1931),陆丰文化名士黄翰藻秀才(字墨园),在其所主编的《陆丰乡土志》“第三十五章明代之宦绩”卷中评道:李实“嘉靖己丑翰林,任南京御史多所建白”云。</b></p><p class="ql-block"> <b>后人所传的李实故事,即历任江南(今南京)监察御史、北京守监察御史等职,掌纠劾官邪,条陈治道,巡按地方等事。陆丰市政协文史载郑丰先生《李实传略》一文,除了其出生时间字号来源有误外,其余不少记载是可信的。文革前碣石察院墓规模大,格调高,墓道两旁相对树立石人石马。据博美镇居港人士林兆平笔记《碣石之察院墓》载曰:“粤惠州府陆丰县碣石镇,盖古镇也,亦海防之重地。……且先谈碣石镇北关外之察院墓焉。余为客于碣石时,曾亲临视之。墓状如石亭,左有石笏,右有石印,山形水势,罗列环拱,俱极秀丽。乃按察使李实之墓也。”林兆平对此补充说:“李实之为官行状,且莫稽考,……后因文革“红卫兵”之乱,李察院之墓已为所毁,不禁喟然者久之。数百年荒冢尚且遭殃,何况人乎?”经查考,林兆平(1918—2002年),又名林兆年,号隐农,陆丰博美镇人。18岁就读龙山中学师范班,曾任小学校长。1962年后定居香港。著有散文随笔集《山川人物》、诗词集《隐农诗集》等。所说的李察院墓的状况为其亲眼所见,较为可信。且与薛叙谋、吴雁程等碣石老人所说的“墓状如石亭,左有石笏,右有石印,山形水势,罗列环拱,俱极秀丽”相吻合。从中透露出李实受冤死后,朝廷发觉是冤假错案,随即给予纠错。因此,“察院墓”才能建得如此高耸堂皇。综上所述,李实是自宋以来海丰间隔了267年才出现的明代第一位进士。他在任期间勤政清廉,清冤除贼,政绩昭然。最终在浙江海防前线上,因敢于坚守海道参议岗位,被人诬陷牵连入狱而死。因此,他是一位值得后人纪念的碣石先贤。</b></p><p class="ql-block"><b> 写于 2022年9月8日汕尾碧桂园五坡斋</b></p> <p class="ql-block"><b>题外链接:2018年8月,网络《百度》以及《汕尾市民网》刊登了《碣石李实题联赐匾胡广“爱溪书屋”》《海丰为福建上杭县赠送“珊瑚、匾额、对联”, 再续500多年前的佳话》等文章,报道了海丰文史委和海丰楹联学会将四川进士李实题撰的“滨海民牧”匾额,以及对联“百姓岂无知,念念不忘贤父母;去碑犹在眼,声声追羡古循良”,说成是海丰碣石李实所题撰的(见下图),被福建上杭县文史界撰文打脸驳斥!在其本地报刊和百度上,声明胡广“爱溪书屋”的匾额和对联,均为四川进士李实所题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