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才高八斗的医生朋友,有一次我们在闲聊时谈起,他在本地美术馆参观《虞山风韵——馆藏常熟名家书画精品展》时曾见过一幅题为“玉茗书屋图”的古画中堂,问我画中所提“玉茗”是不是茶花?茶痴我出于专业敏感和知识积累,对此顿生研究兴致。由于展期已过,亲睹原画的机会归零,只能通过别的途径寻找线索,问及圈内人士,多人答复没有我想要的茶花元素,而我并没有就此歇手。一个偶然机会见到了展览的宣传清样,这幅四周布满题款跋文的古画全貌终映入眼帘。 资料称,古画的作者为常熟晚清山水画家程廉(1851-1896),字毓生,号伯隅,画家程百龄之子,山水以黄公望为法,并以虞山赭石作浅绛设色,笔气奔放,惜英年早逝。画作绘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即他过世的上一年,画的主景为“玉茗书屋”,即沈石友之宅“笛在月明楼”。 沈石友(1858-1917)出身于常熟富豪之家,原名汝瑾,字公周,工诗文吟咏并善鉴赏,擅书画,尤精于篆刻,因喜收藏石砚而取“石友”别号,他与吴昌硕为至交,二人经常与友聚会于“笛在月明楼”赏砚赋诗题刻。 此画所展现的正是沈石友宅院的场景,楼前是院子,左侧为长廊,近处是假山,院子中间的玉茗老树古朴苍劲,屋后入画虞山十八景的“湖甸烟雨”,渐渐推远,还原了入城之虞山和山顶另一个十八景“辛峰夕照”,画的最近处的假山旁边安排了石桌,文人雅士集而聚之,吟诗作画,好一派江南常熟好风光!在画心右上方有沈石友记嗣初书题款,诗曰:“予家玉茗数百年,花时熳爛历百日,余日千葩万蕊落,而更吐每恨庭宇,稍隘无奇石左之,欲展地数弓先人。”继而,叙说了此画的来历:“旧廬不忍更毁,又乏营造之资,辄悒悒不快。乙未仲春,玉茗盛开,伯隅程翁过访,对花小饮,为绘图如予意,拊掌叫绝,后之人,或如斯图布置,未可知也。” 诗告知了此画的来历:称家里这棵玉茗树已有百年树龄,含苞百日仲春时节开花,程廉造访时正值玉茗盛开,主客两人花前树下雅集,边赏花边对饮情绪亢奋酣畅至极,访者顿生创作灵感,激情挥毫而就这幅“玉茗书屋图”,留下了“笛在月明楼”的靓影。 据画中古树所展现的花、叶、株形、开花季节等特征,综合题款诗中相关信息,可以断言“玉茗”不是先前圈内所传的“白皮松”而是山茶古树,然而“玉茗”一般通解为白茶花,而画中的玉茗花是红色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分图片取自网络,侵权即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