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幸福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日)松居直著</p> <p class="ql-block">七年前的读书笔记,分享给大家,一起走进图画书阅读。</p> <p class="ql-block">主要观点:</p><p class="ql-block">1. 插图会讲故事的才是优秀图画书。</p><p class="ql-block">2. 图画书应该站在小孩子的立场,以阅读图画为主。</p><p class="ql-block">3. 图画书不是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p><p class="ql-block">4. 图画书的价值因人而异,价值可大可小,可深可浅。讲图画书的人能决定图画书的最终价值,不论多好的图画书,如果讲的人缺乏感情,敷衍了事,图画书就失去了他的价值。反之,讲的人声情并茂,深有感触,图画书也许会超越他原有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5. 人类到三岁时,已经能理解一生所有语言的四分之三。等孩子进入小学,再来谈读书的问题,就太迟了。</p><p class="ql-block">6. 孩子刚出生时,最重要的是呼吸、睡眠与苏醒。早期教育观念和填鸭教育破坏了这种睡眠与苏醒的节奏,使孩子被动接受知识,结果一不小心就把孩子内在意识力与生命力的幼苗连根拔起。这种方式培养不出充满创造性的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不出沉静深远的思考能力,图画书可以。这种节奏感并不是存在于头脑或心中,不是在记忆中的某个地方,而是一种爱与快乐的感觉。</p><p class="ql-block">7. 不是为孩子而看,而是为自己而看图画书。</p> <p class="ql-block">8. 如果你希望孩子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最好从孩子的婴儿时代开始,就用自己的声音,不是录音带,不是收音机,也不是电视机——唱歌说话给他们听,等他们大一点了,再用自己的声音念图画书给他们听,这样才能使孩子们拥有丰富的词汇,成为内心充实的人。</p><p class="ql-block">9. 教孩子爱书的最好方法,就是由父母亲自来教导,而不是交给老师、学校或其它机构。读图画书是最好的亲子交流。父母所说的话,对婴儿或幼儿而言,就像奶水或食物,是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我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到他们十岁左右,一直念书给他们听,从没有间断过,我可以保证,从来没有给孩子们说过“看书去”这样的话,但孩子们却各自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10. 读书不是识字。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他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看着孩子们结结巴巴、专心一意地把图画书上的文字一个一个大声地念出来。我常忍不住摇头叹息。这样的方式真的能让孩子体会读书的乐趣吗?真的能带领他们进入书的世界吗?我很怀疑。</p><p class="ql-block">11. 提早让孩子自己看图画书,在教育上并没有好处。大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通过文字想象故事所描绘的世界,甚至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心情和思想。这种言语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是幼儿自己看书时无法体验的。</p> <p class="ql-block">12. 即使孩子能够自己看,父母最好还是照样念给他们听。如果因为孩子能自己看了(其实只是认识书里的文字),父母就不再读给他听,不但可惜,而且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损失。</p><p class="ql-block">13. 图画书不是工具。有不少父母认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念图画书给他们听,可以帮助孩子早一点读书、识字,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文字能力,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无法轻松地讲故事,从而使图画书失去其最重要的功能——带给孩子快乐。结果,图画书反而变成了虐待孩子的刑具。</p><p class="ql-block">14. 当孩子的想象力不够发达时,图画书可以弥补其不足,使孩子想象力更丰富,所以图画书的品质非常重要。优秀图画书让孩子的想象十分优美,二流、三流,或是刻板、僵硬的插画只能让孩子也勾勒出类似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15. 要了解艺术的价值需要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由不断训练累积而成。群众的眼睛不是没有接受过训练,只是没有接受过良好的训练。好的图画书正是一部部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16. 家庭与幼儿园拥有共通的文化、语言和影像,这是幼儿不可取代的成长助力。孩子务必(很重要)要将幼儿园书带回家与父母共读。</p><p class="ql-block">17. 孩子读完一本书,会发出深深的叹息,眼中闪着光,是最有意义的。读完一本好书时,常会觉得自己与读书前相比,仿佛判若两人,有时甚至觉得好像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一扇门,自己有了明显的成长,变得强壮、勇敢、高雅。这种对未来的期待,是人类成长的一大动力。孩子在“有一天我也要做做看”“有一天我也要成为某某”的期盼中逐渐成长。</p><p class="ql-block">18. 专家一致公认:日本战后教育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图画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