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29日,周未。</p><p class="ql-block"> 听说,盐湖城今天有龙舟赛。我几分好奇,竟然在北美的这个城市还有中国的“龙舟”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上午,我们带着两个外孙和女儿一家,朝着盐湖城南12000多,西4000多,这里特有的城市坐标地开去,只20多分钟车程。一条不宽的城市人工溪河弯曲的缠绕在“别墅”群间,河上间或着架有各种形状不一的木桥、铁桥、石拱桥,与绿阴草坪相映,让人念想起我们的“江南水乡”。</p><p class="ql-block"> 记得,还是上世纪90年代未,在我们岳阳洞庭南湖现场看过“龙舟赛”,那样的国际“龙舟节”,在中国能参与和观看一次也是有限的。这里的“龙舟赛”,当然挺激我好奇。</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较高的石拱桥旁,小溪河开阔成一个小湖泊,河堤滩涂斜着的绿地,草坪上搭着各色形状的遮阳伞和遮阳帐蓬,已经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帐蓬里,也有一些人就在草坪上躺着晒着太阳,各式颜色的运动 服,休闲服给绿草充满生气……, 堤岸边的儿童游乐器具,聚集着小朋友们滑地滑、转地转、蹦地蹦、跳地跳……。给这里平日很少见路人,清静的环境以格外的热烈人气。</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时,就上午10点多了。看着沿湖堤岸来观光的,和身穿运动服准备划“龙舟”的人,发现绝大部分都是欧美人,亦或说应该百分之九十多都是非亚裔人。只看见一队穿着桔黄色队服准备划“龙舟”的男女队员,短衫背上都印着大大的“龙舟赛”汉字,看着欧美人背着“中文字”,又滑稽又亲切。我特意游转着到处看看,还见到一个大帐蓬里摆放着中国书画品,几张条桌上还摆放有中国的毛笔、训练用的大字贴,还有几位年青的华人志愿者在给围观的人介绍书写毛笔“汉字”。另外一个帐蓬里还放有几个大玻璃盘,里面放着各种形状五颜六色的糖粒,而玻璃盘子边放着几双筷子,让人们欣赏和学习华人的“筷子”文化。在堤岸帐蓬和游人中,有一队主要由殴美小朋友组成的“舞龙”队,穿着红色的唐服,举着红黄相间的一条“布龙",格外醒目,真是中西结合的“杂交”“舞龙”队……,引得许多人都给他们拍照留影。我估计,这些都应该是当地华人民间组织在搞文化介绍和交流的活动形式,也让人对这些义务志愿的华人心生敬意。听说,这里的亚裔华人比例都很少,但能看到这些“华人”文化活动,看到世界各色人种的人们友好相处,欣赏和喜欢“华人文化”,着实让人心生亲切,也让自己的华人引为自尊自信。</p> <p class="ql-block"> 快中午时分,现场有扩音器声音,“龙舟赛”准备开始了。这竞龙舟的溪湖并不大,宽也就五、六十米,长不过二百米,随着一声“发命枪声”,听到的都是英语声音和解说,但里面夹了一句“龙舟赛开始”的汉语,我是听得最真切的。每次竞赛一组两船,只见两条“龙舟船"齐浆划划,在清澈的湖水中冲击,劈出如梭箭浪,泛开青白水花。随着击鼓声嘿嘿“划!划!划!”,岸边人们也在呼喊着,那“英语的”加油声,在我的感觉,与我们在国内听到的音响一样有节奏和欢快……</p><p class="ql-block"> 看那竞渡的“龙舟”,与我们国内现在的中小型“龙舟”差不多,大概是20来个浆位。船首翘起伸出的细长“龙头”,船身、船尾和长舵上印画着的“龙纹”,在水花中“突、突”冲行,让人很能联想到“龙腾图”。记得,我们年少时,农村还比较穷,温饱艰难。但屈原的故事却在我们楚国后裔的心中代代存念,“划龙舟,纪念屈原”,是千年传承。每年农历5月初5,端午节吃棕子,划“龙船”,就是一个很传统神圣的节日。虽然那时物质生活很贫乏,但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却很虔诚敬重,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农民,每到端午,都会凑钱出人出力,扎紧裤腰带,宁肯冒让肚子闹饥荒的风险,也要打造“龙船”,也就是现代叫的“龙舟”。在那精神文化活动较少的年代,端午“赛龙船”可是年年不间,热闹非凡。端午前后20多天里,河里,湖里,港里……,到处都是划着的红的、绿的、黄的……“龙船”,5月初5端午节后,还有5月15,“大端午节”之称,非要划过15天,才叫做“收龙船”。“端午节”那天,人们都穿着自家最新和最好看的衣裳,成千成万的人,都会挤在沱河两岸,观看“龙舟比赛”,不任烈日还是下雨,都乐此不彼,欣喜异常。其实,我们还真的老了,当现在对年轻一代讲那时“穷快活”,他们是不理解的。现代人多忙啊,要考学,就业,升职;要打工,赚钱,买房,结婚,真没时间“瞎闹腾玩”……。这许多年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各种现代文明不断兴起,但很难看到那时人们的纯真,朴素,乡情,寡欲……。不知人们兴趣在哪……,近三、四十年了,却消失了我们“湖乡”民间“赛龙船”……。如今,中国民间传统的“划龙船”,已然成了中国特色的“赛龙舟”运动和活动,为中国文化做贡献。</p> <p class="ql-block"> 身在北美,站在异乡的堤垣上,看着溪湖中“龙舟竞渡”,看着各色人种着意休闲,一家一家,一伴一伴,都在欣喜友好,轻松愉悦的交往。突然一声“你好!”,打断了我正在善感于许多的思绪……。一看,是个白人小男孩,卷卷的黄发,碧蓝的眼睛,盯望着我,用那欧美的特质童音,再次用力点着头说着:“你好!”。我高兴地对他笑了笑,回答着:“你好!”,又问道,“你会说中文?”这时,我已意识到自已在这里已然外国人的身份。那小孩用“嘠、嘎、倦、倦”不太流利的中文答道:“我常去……中文学校……学中文”,“很高兴……能跟你对中文……”。就在旁边不远处,一对白人夫妇牵着两个更小的孩子,望着我笑着说着“三、克、柚!”,意思应该是“谢谢”我能与他们的孩子对话。我告诉这个白人小男孩,“你学中文,很棒,你将来一定会很有前途”,并笑着伸出大拇指夸他。是的,中英文两大语系有那么多人,将来定会越来越有用。</p><p class="ql-block"> 活着,看眼前,觉得世界越来越小,人们就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多希望“环球同此凉热”,和平,友善,幸福充满我们未来……</p>